余华的经典语录及感悟(余华的生活哲理)

书名:《没有一种生活是可惜的:余华经典散文》

作者:余华

豆瓣评分:7.8

标签:闲来无事可以看看

余华的经典语录及感悟(余华的生活哲理)(1)

余华,中国当代作家。我听说余华老师,不是因为他的作品,而是因为他的喜剧人本色。

他说他靠《活着》活着,他夸莫言的《生死疲劳》写的真他妈的好,他为了逃避劳动装肚子疼却被父亲割了阑尾。

记者问如果书一本也没卖出去怎么办,他回答说,那我就去买一本。编辑说改革光明的结尾我就给你发表,他二话不说就改,余老师就是生活喜剧大师,完全没有大作家的包袱,地气接到地球的另一边去了。

一位专门写苦难悲剧的作家,竟然生活态度如此豁达,让我大铁眼镜。《没有一种生活是可惜的》是余老师自传性的散文集,其中表达了很多生活哲学,坐实他文坛泥石流的称号。

01没有一种生活是可惜的,也没有一种生活是不值得的,所有的生活都充满了财富,只不过看你开采了还是没有开采。

余华老师可以说是从小就酷爱文学,时值文化大革命,他没有书看,就看大字报,大字报上有形形色色的故事,有一回为了完成老师的请求他也写了一回大字报,虽然都是抄的无关紧要的话。再后来读毛泽东语录,那个时候唯一能够正大光明看的书,可他不爱看正文,爱看注解,注解里有好多历史典故之类的小故事。

在那样紧张激烈的年代,但是也许并不觉得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但在很久很久以后的未来,这些对文学的热爱都给了他不一样的财富。

每天我们也许做着不起眼的小事,珍藏着不为人知的爱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些生活的点滴,终究会给我们带来些什么。爱健身的人会有健康,爱看书的人会有心灵的宁静,爱笑的人会感染周围的人,爱家人的人会阖家幸福,事业的不顺也许会磨练我们的工作能力,情感的挫折也会让我们更懂得珍惜爱护,我们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相信你过的每一天就是你未来生活的样子。

02生活的强大是如何在艺术作品中表现出来的?不是庞然大物招摇过市,而是在微小之处脱颖而出。

余华老师很爱艺术,年轻的时候就在各位朋友家流窜看录像带,那个时候有许多没有翻译的外国电影,意大利,俄罗斯、朝鲜等等。《野草莓》、《多瑙河之波》、《卖花姑娘》,直到现在这些片子都很难找到,甚至原著翻译也没有。但他就是喜欢这些艺术的表达,只要有好片子,从东到西穿越北京城,转好几次公交也去看。

印象最深刻的是南斯拉夫的电影《爸爸出差时》,没有中文字幕,里面人物的台词全靠猜测,但是他看懂了,后来有中文字幕的时候印证了他当时的理解。相似的时代背景和人生经历,让他仿佛在看自己的往事纪录片。

这些伟大的作品在余华老师的生命中占据了很大的位置。艺术源自生活高于生活,就像他自己的作品《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在生活的细微之处体现出生活的强大。

中国就是一位勤劳忍耐的农民,在黄土地里播下种子用汗水浇灌成参天大树,我们祈求风调雨顺,我们愿为苍生尽力,一生温良。

余华的经典语录及感悟(余华的生活哲理)(2)

03生活不会辜负我们,只有我们会辜负生活。

书中写到:我的经历告诉你们一个道理,做一个作家只要认识一些字,会写一些字就足够了,有文化的人能成为作家,没文化的人也能成为作家。作家是什么?用吉卜赛人的话来说,就是把别人的故事告诉别人,再向别人要钱的那种人。

小时候余华老师跟着父母住在医院,具体来说是住在太平间对面的房间里。可能是父母从医的关系,他从没觉得死人有多么可怕,只是经常听到各种哭嚎的声音,这里像是人间的客栈,无声接待那些由生向死的匆匆过客。医院里的童年充斥着消毒水的味道,也充斥着人间冷暖最真实的部分。

医院就像一道生死之门,在这里长大的孩子大约更能体察人性的善恶,即便是哭声也能听出其中种种不同的情绪和姿态。

儿时的余华层走进太平间躺在水泥床上,感受夏季的凉爽,海涅说死亡时凉爽的夜晚。这样特别的童年,他看到的不是孤独,不是父母陪伴的缺失,不是可怕的太平间,不是死亡的恐惧。像是天生不敏感又极其敏锐地去洞察观察到的生活。

无论怎样的生活都埋藏着宝藏,只是大部分的人们会辜负生活的馈赠。《人世间》里说,人生的剧本你早在天堂看了,你之所以选择这个剧本,是因为这一生中有你认为值得的地方。

余华的经典语录及感悟(余华的生活哲理)(3)

04每个人对于他所属的社会都负有责任,那个社会的弊病他也有一份。

毋以恶小而为之,毋以善小而不为。

余华经历的七十年代中期,所有的大字报说穿了都是人身攻击,看着这些他都认识都知道的人,怎样用恶毒的语言互相谩骂,互相造谣中伤对方是一种怎样的感受。

在《许三观卖血记》中有着相似的描述。许玉兰被批斗的时候,放到现在叫婚前性行为,未婚先孕,和许三观结婚后生下了一乐。这样的事情被大字报批斗"淫娃荡妇",剃了半边头发,每日都站在街上陪人批斗,被批斗,还要回家检讨被批斗。

同样,现在社交媒体发达,发表的言论信息无需被证实,可以完全是情绪的发泄。上海疫情期间,央求外卖小哥给自己年迈父亲送菜的一位年轻母亲,被网友批判酬谢太少,留下年幼的孩子轻生自杀,完全是被网络负面舆论所害。

如果说这是精神世界的伤害,那还有物质环境的侵害。

《向往的生活》中有提到海洋污染的严重,成片被毁的珊瑚礁,垃圾塞满肚子的海龟,被铁丝网缠住的海狮,大量冲上沙滩的垃圾,包括我们人类自己身体里的塑料颗粒。

雪崩之下,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你可以无知无能,但绝不无辜。你想要生活的世界就是你每天创造的世界,出口伤人必伤己,肆意浪费资源终究会枯竭。我们在恶性循环的泥沼里爬不出来,每个人砌一块砖才有可能搭建逃生的天梯。

到目前为止,读完余华老师的也就三本书。《活着》、《许三观卖血记》、《没有一种生活是可惜的》。前两本可以说一看就停不下来,想知道后来发生了什么。第三本有些生活哲学的感觉,我还不是很能跟得上,特别是讲到艺术界的许多大师的小故事,音乐家、钢琴家、绘画家、作家。

余老师的文字和他本人一样,有时候一两句出人意料的逗趣却简单深刻。

以上共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