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你周冬雨真的剃头吗(霸凌周冬雨的那个校花)

本文涉及部分剧透,介意勿点!!

少年的你周冬雨真的剃头吗(霸凌周冬雨的那个校花)(1)


少年的你周冬雨真的剃头吗(霸凌周冬雨的那个校花)(2)

《少年的你》故事大结局后,相信观影的人都会松一口气——两个相互守望的主人公,终于“走出来了”,走到了明亮温暖的阳光之下,走到充满希望的未来。

然而有一个人,却永远走不出来了,这个人就是整个霸凌事件的始作俑者——魏莱。充满讽刺意味是,这个名字谐音“未来”的女孩,却是个完全没有未来的人。

她那么漂亮,成绩优异,家境富裕,本是天之骄女,可以拥有灿烂无比的人生。然而她的生命,却在18、9岁戛然而止。很多人觉得她死有余辜:小时候是个恃强凌弱的小霸王,长大了估计也是个害人精,这种人对社会能有什么用呢?

可是,真的是这样吗?

魏莱的坏,是她本性如此,还是在一定的环境、背景下,被催化出来的呢?

近日,魏莱的扮演者,女演员周也发了一条微博,谈她自己对于魏莱的理解。

少年的你周冬雨真的剃头吗(霸凌周冬雨的那个校花)(3)

“某种程度上来说,她也是个可怜的孩子吧。”

少年的你周冬雨真的剃头吗(霸凌周冬雨的那个校花)(4)

当我们细细捋一遍这个故事,我们会发现,魏莱其实是有两副面孔的:一副是霸凌同学时,狰狞恶毒的表情,一副是作为一个18岁的女孩,得不到家庭温暖,凄厉无助的表情。

我这么说,并不是刻意为魏莱洗白。我们可以来看看,片中对魏莱家庭的四处着墨

第一次:因为胡小蝶之死,魏莱面对警察的审讯。

她一会面不改色地撒谎,一会装无辜卖萌,心理素质简直好得可怕。连警察都心寒地问她:你心里就一点都不内疚吗?

可是,这么一个心机深沉的女孩,却在手机铃声忽然响了一下,警察告知她是妈妈来电之后,就变了脸色。她瞬间脱去了伪装,变成了要吃人的恶毒嘴脸。

这时候,她的一段台词非常有意思。

她提到自己妈妈时,说到“我一分钱也不会给她”什么样的妈妈会反过来,跟女儿要钱呢?

少年的你周冬雨真的剃头吗(霸凌周冬雨的那个校花)(5)

接着,她恶毒地嘲笑胡小蝶,因为胡小蝶跳楼,她妈妈可以跟学校讹一大笔钱,比她辛辛苦苦考大学,挣钱孝敬她妈“来得快多了”。

请注意,这里她始终将”妈妈“和”钱“联系在一起。

与妈妈相伴的不是关爱,不是庇护,不是温暖,而是钱,和勒索。

从这轻轻带过的一小笔,我们就可以发现,这个女孩一定有一个糟糕的原生家庭。

第二次,警察为了胡小蝶事情,到她家里拜访。

这段镜头展现了她优渥的家庭条件,还有许多英文的奖杯,获奖证书等等。说明魏莱从小就很优秀,但这也是一条隐形的线索,我们后面还会提到。

接着镜头给到了魏莱的妈妈,女儿出了这么大的事情,爸爸居然从头到尾都没有露面。更奇怪的是,妈妈说的都是一些场面话,跟警察的交谈中,丝毫没有担忧、着急,这些情绪,好像单纯为了把警察打发走处理掉一个麻烦,而对女儿的所作所为,根本不关心一样。

少年的你周冬雨真的剃头吗(霸凌周冬雨的那个校花)(6)

第三次:魏莱因为陈念害怕报警,去找她和解。为了让陈念答应不报警,她甚至愿意下跪,愿意让陈念拍她的不雅视频。

是什么让她这么恐惧呢?

是她的爸爸。

因为她复读,她爸爸已经一年没有和她说话了。回过头来,我们看上面魏莱的优秀,是不是能明白,她的成长顶着什么样的高压。

优秀的时候,就像水晶奖杯一样,被高高供着;让父亲失望了,就直接丢到补习班,连话也不多说一句。

少年的你周冬雨真的剃头吗(霸凌周冬雨的那个校花)(7)

魏莱哀求陈念原谅

第四处,是非常隐蔽,又让人不忍的

魏莱的尸体,是怎么被发现的呢?是一个挖土工人挖出来的,居然不是家里人报警找到的。女儿在高考之前,突然失踪了好几天,家里人居然没有报警,没有寻找,这是多么反常啊。

而当魏莱妈妈在太平间确认女儿遗体的时候,这个妈妈显然太冷静了。她没有嚎哭,没有晕倒,只是脸上出现了一个过于夸张的悲痛的表情,但却硬是一滴眼泪也没有。

至此,我们几乎可以拼凑出魏莱的家庭状况:这个女孩生活在一个极度冷漠、缺爱的家庭里面。妈妈爱钱,爸爸对这个女儿仅有的关注,在于她足够优秀,可以给自己脸上添光。而女儿一旦做了让他丢脸的事,就罪该万死。

魏莱就是成长在这样一个缺爱,高压,而且势利的家庭环境里长大。学会的自然是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哲学。而高考复读班的高压,父亲的冷漠不接纳,都催化出她心理的魔鬼,让她不断把自己的负能量,施加到更弱小的人身上。

少年的你周冬雨真的剃头吗(霸凌周冬雨的那个校花)(8)

电影里,小北有句话:这个世界上就两种人——没本事欺负人的人,和有本事的坏人!

少年的你周冬雨真的剃头吗(霸凌周冬雨的那个校花)(9)

这句话同样适用于魏莱:她不停地在家中受到各种冷暴力,于是她反过来,将这种暴力宣泄在更弱小的同龄人身上,最终酿成了惨剧。

少年的你周冬雨真的剃头吗(霸凌周冬雨的那个校花)(10)

当我们作为成年人,在看这部剧的时候,其实我们是有疑惑的——这些孩子,为什么不告诉老师,为什么不告诉家长,为什么不报警呢?

他们明明不至于走到这一步,为什么不向大人求助呢?

而且,不是一个两个人,是剧中所有的孩子,好像都忘了他们可以向成年人寻求帮助一样?

为什么呢?

因为孩子不信任成年人!

少年的你周冬雨真的剃头吗(霸凌周冬雨的那个校花)(11)

魏莱不用说,肯定不会得到父母的支持。和魏莱一起霸凌胡小蝶的另一个女孩,被学校退学后,父亲当着所有人的面,对她一顿拳脚相加——这是一个充满暴力的家庭。女主角陈念的妈妈,是个老赖,一直在外逃债。虽然她很爱女儿,但是女儿需要的时候,她永远不能陪在身边。小北的妈妈,更是为了改嫁,直接抛弃了小北。小北的混混朋友,在父亲喝醉后,熟稔又沉默地将父亲从街头背回去……

剧里没有一句台词指责父母做的不到位,但是,每一个问题学生的背后,我们都能看到一个有问题的原生家庭。

所以,我们终于找到答案,为什么孩子宁可鱼死网破,也不向大人求助?

因为他们知道,求助了也没用,大人靠不住。

所以,当我们说校园霸凌的时候,问题只出在校园吗?

不,根源也许在家庭。

这只是孩子的问题吗?

不,也许大人的问题更严重。

浮出水面的校园霸凌,更像冰山一角,而水面之下的冰山,才更为庞大,更为惊人。

《少年的你》中,两场校园霸凌,献祭了两条年轻鲜活的生命。电影中,有一句特别动人的话,叫“We are all in the gutter,but some of us are looking at the stars. 我们都活在阴沟里,但仍有人仰望星空”。

少年的你周冬雨真的剃头吗(霸凌周冬雨的那个校花)(12)

那么我们除了赞美这种自强不屈的精神,是不是也该追问,到底是谁让这些花一般的孩子,陷入了阴沟?

是什么牵绊了孩子成长的脚步,是什么让他们陷入深渊?

又或者,我们应该如避免、减少阴沟,让更多的孩子在成长中安全通过。

在片尾的字幕里写道,校园是防止校园暴力的第一道防线。然而在我看来,家庭也是防止校园霸凌的那条重要防线。

少年的你周冬雨真的剃头吗(霸凌周冬雨的那个校花)(13)

当家庭的教育不缺席,家庭的庇护及时充裕,家长和学校的沟通准确有效,也许孩子的之间的分歧和摩擦,从一开始就能得到有效的纾解和引导,而不至于逐渐失控,演变成罪恶的霸凌

少年的你周冬雨真的剃头吗(霸凌周冬雨的那个校花)(14)

让孩子远离霸凌,我们的家庭教育能做到的有那些呢?

第一,预防:认识霸凌,教育孩子学会”接受、包容并尊重“。

很多家长依然对校园霸凌缺乏清醒的认识,他们理所当然地认为,这不就是小孩子之间打打闹闹嘛。“谁不是这样过来的,长大点就好了”。

事实上,校园霸凌对孩子的伤害,比肉眼可见的要严重得多。例如校园霸凌的受害者,曾被称为”神女“的王晶晶,在成年之后接受采访,依然表示“我完全不能相信任何人了”,"学业被毁、性格大变、重度抑郁,我却不知道该恨谁"。

而美国的一份校园调查报告则表明:长期的伤害,会让学生产生抑郁和自杀的倾向远高于普通学生。

中国人民大学统计调查协会一份调查表明,校园霸凌会对被霸凌者的学业产生严重影响,38.2%的受访者观察到被霸凌者彻底放弃学业,30%的受访者观察到被霸凌者转学到其他学校,24.6%的受访者观察到被霸凌者短期不来上学。

少年的你周冬雨真的剃头吗(霸凌周冬雨的那个校花)(15)

只有家长清醒认识到校园霸凌的严重性,才能在家庭教育中,把好最基础的一关。

首先,应该教会孩子学会包容和尊敬。遇到跟自己不同的人,不如自己的人,不要首先想着排斥,嘲弄,而要保持包容和尊重。

其次,如果孩子在学校遇到暂时被排斥,被边缘化的情况,也要告诉孩子,这并非你的罪过,人人皆有不同。只不过让别人接纳一个不一样的人,需要时间,需要一个过程。你只要自信、大胆做自己就好。

心理学家认为:在面对校园霸凌事件,家长必须明确告知孩子哪些是允许的行为,哪些是严令禁止的违法行为。这样可以让孩子了解到霸凌并非一般正常的行为。要让孩子知道,遭受暴力的孩子是受害者,施暴者必须道歉并接受惩罚。

第二,处理 :别忽视,看到那“流不出的眼泪

真正的绝望的时候,眼泪是流不出来的。

看这个片子的时候,大家都说,周冬雨是从头哭到尾。作为一个被欺凌者,陈念这个角色柔而不弱,虽然一直在哭,却从来没有退却,确实赚到很多同情。

包括剧中的郑警官,小北,都自发地守护在她的身边。

但是,是霸凌者也是受害者的魏莱,却一滴眼泪也没流过。

少年的你周冬雨真的剃头吗(霸凌周冬雨的那个校花)(16)

魏莱不绝望吗?不,她也曾发出过”求救信号“!

比如第一次审讯时,郑警官如果敏感一点,就能看到原生家庭已经让她不堪重负。

比如她主动向陈念示好时,如果陈念冷静一点,就能发现她不经意间流露的孤独感。

比如她样样优秀,却以欺负别人为乐,这样反常的行为却总被老师视而不见。

如果她的痛苦和煎熬,能够早点被看到,她是否也会得到救赎,不至于走到穷途末路。

很可惜,所有人都痛恨她暴虐残忍,都对她唾弃不已,没有人在于她也只是个少女。

少年的你周冬雨真的剃头吗(霸凌周冬雨的那个校花)(17)

作为父母,有时候更要看到孩子那些根本”流不出来的眼泪”,那些 “无声的求救”。

日本男孩真矢在被霸凌后,用剪刀将一个施暴者的教科书剪烂。目睹这一切的妈妈对儿子说:“这样做不好哦”。听到这句话后,真矢高喊着“妈妈你是个伪君子!”,然后嚎啕大哭起来。20天后,真矢在家中自杀。

有时候,压垮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恰恰是父母的无视和不理解。

如果最亲爱的人,都感觉不到你的疼,还有什么比这更让孩子绝望?

少年的你周冬雨真的剃头吗(霸凌周冬雨的那个校花)(18)

不要让孩子习惯了孤立无援,不要让孩子习惯了疼也不说疼。

父母要努力为孩子建立比较开放的沟通关系,培养孩子一个习惯就是,孩子遇到困难时,把父母当作第一求助人。父母在平时就要注意倾听孩子的反馈,获得孩子的信任。

如果父母在这一块平时做得不是很好,必要时可以请心理医生介入。总之,父母不要对孩子的疼痛过于傲慢,用”怎么就净挑你欺负”,或者“你怎么这么怂”,这样的话,来彻底关闭孩子求救的愿望。

专家给出孩子可能正遭遇校园暴力的几点特征:

1、孩子厌学、害怕上学,忽然提出转学的想法。

2、孤僻,比起和同龄人,孩子更喜欢和大人在一起。

3、孩子忽然变得爱发火。

4、孩子的文具、书包、衣服总是容易损坏。

5、总是希望不要引人注意,喜欢把头缩在肩膀上,只穿颜色暗淡的衣服

这些可能都是孩子正在释放的“求救信号”,家长们能注意到吗?

第三,反思:我是孩子的后盾,还是他暴力的源泉。

我觉得这部电影真正有力道的对方在于,它没有把板子打在任何一方身上,而是尽可能全面地展现了引发这件事情,最显著的几个因素——应试教育下,成绩压倒一切的社会环境;社会阶层不同,父母参差不齐的教育水平;学校治标不治本的隔靴搔痒;法制还有待健全和完善……

那些看似与校园霸凌不相关的事情,最后循着线索,慢慢总能汇成一处。

那个当着全班师生的面,暴打女儿的父亲,也许他根本不会意识到,正是他用拳头教会了女儿暴力,而他,正是这校园暴力的源泉之一。

我,是孩子的后盾,还是他暴力的源泉呢?

少年的你周冬雨真的剃头吗(霸凌周冬雨的那个校花)(19)

在少年成长为“更好的大人”之前,他们都是模仿着父辈、长辈的模式在成长。暴力带来更多暴力,冷漠滋养更深的冷漠。我们看到那些失控的孩子,就更应该看到孩子背后,那些藏得更深,但更失控的大人。

结语:

看完电影,我心里一直有一个疑问,如果一开始郑警官就发现魏莱的异常,他除了关心李念,也关心一下魏莱,那会不会这个惨剧根本就不会发生?

有的孩子看起来光鲜无比,但心里已经泥泞不堪。

陈念遇到了小北,小北遇到了李念,他们都是幸运的,可以彼此搀扶着上岸。

可是魏莱没有,没有人站在她的身边,直到她坠入深渊。

说出“我们都活在阴沟里,但仍有人仰望星空”这句话的是王尔德,他还有另一句名言:每个圣人都有不可告人的过去,每个罪人都有洁白无暇的未来。

可惜,魏莱没有未来。

愿这个魏莱,能够警醒千千万万个”魏莱“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