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银簪收藏(老银簪收藏)

老银簪收藏 簪是古人用来装饰头部的发具,从广东新石器遗址出土的一件绿松石簪算起,古人对簪钗的使用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簪钗起初是男女通用,“男以定冠、女以绾发。”早年簪钗是骨制、木制、石制,汉唐以来随着银器的兴起,作为贵族专用的银簪逐步走向民间,并发展到以女性使用为主。一般来说富裕的家庭用金簪或玉簪,普通的家庭用银簪,穷困的家庭只能用铜簪或用竹簪。相对而言,使用银簪的妇女较多。

从现存的实物来看,汉代银簪原始、质朴,造型、纹饰有先民遗风,唐人以体态丰腴为美,与之相配的银簪形状也就肥厚硕大;宋代审美风格趋向素雅,其时银簪就显得简洁雅致;明代银簪崇尚造型流畅、纹饰活泼;清代银簪追求俏丽华贵、千姿百态;民国银簪造型单一、纹饰单调,加之民国期间发夹盛行,银簪最终被淘汰不用。

银簪大约从先秦时期产生,由于银的稀缺和贵重,早期的银簪只有贵族阶层才能佩戴。大约从唐代后,随着民间银楼的兴起,银簪开始走向民间,其作用也由实用转变为实用与装饰并重。至清代,银簪的制作和使用达到了高峰。

银簪百态造型 精湛工艺,造型精巧,种类繁多,银簪的造型丰富,两头大,中间小,微弯曲,有的簪形似扁担,两头呈三角形,使用时直接插入发髻,用来装饰固定发结的片状银质物叫银簪。

银簪纹饰工艺有錾刻、微雕,铸模,花絲,镂空、镶嵌、点翠、鎏金、珐琅等。是中国工艺技艺的集中展现,是一个不被人们关注却颇具收藏欣赏价值的文化领域,其工不厌精,精不厌料,细腻精湛,层次丰富,灵巧清秀,图案有的生动活泼,有的端庄凝重,有的粗犷豪放,有的繁而不杂、满而不塞,观之富有情趣,是女性头饰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按用途可分为实用和装饰两大类。实用簪主要起绾发髻的作用,常见品种有双顶簪、如意簪、扁方、通气簪、盘髻簪、耳挖簪等。双顶簪的形状较为简单,好似扁担的两个顶端呈大小相同、纹饰相似的三角形。使用时,任何一个顶端都可以直接插入发髻,这一方便的特点也使双顶簪成为民间女性最常用的头饰,而今市面上也最为多见。白簪易得,金簪难求!好簪子实在太难找了.

装饰银簪,头部的造型往往制作成某类物体的形状,称为象形簪(俗称花簪)。由于簪身呈针形,可以随心所欲地佩戴在头发上的各个部位,使女性的发型呈现出琳琅满目、美不胜收的装饰效果。象形簪中有一种叫“步摇”的,佩在发上会随着步子的移动而摇摆,不但能体现出女性轻柔的动态美,一些吊坠的花蕾中还会发出悦耳的银铃声。这种美态在古代戏剧表演中可欣赏到.谈及古代妇女的装扮,肯定簪钗要比镯子有代表性,否则古代妇女就不叫荆钗而该叫素镯了.

据介绍,银簪的制作工艺有錾刻、镂空、花丝、珠花、鎏金、珐琅彩、镶嵌、点翠、印模等。不同的工艺又呈现出不同的装饰效果。鎏金是最常见的面饰,而最精彩的是点翠,将翠鸟的羽毛粘贴在银框内,制作成各种形状。色泽鲜艳的翠羽簪不但深受民间女性的青睐,也深得宫廷后妃的宠爱。而今一些品相完美的翠羽簪已成为民间银簪中的珍品。

花草纹是银簪中常见的题材。银簪中以牡丹花为领衔的各种花草有几十种之多,表现形式有折枝花、莲枝花、团花、碎花、十字花、卷草花等。有一枚银簪中的“瓜田纹”,寓意深长,它的构思以田字为中心,与丰收的瓜果相簇拥。既揭示了农田是丰收之源的深刻主题,在表现上又极富诗情画意。另一枚清代“蹴鞠纹”银簪,描绘的是古代军营中踢球的游戏场面,也见证了中国源远流长的足球历史。收藏的银簪中,以“吉祥纹”为内容的更为丰富,如“福寿双全”、“福在眼前”、“福从天降”、“福禄寿喜”、“双喜临门”、“喜上眉梢”、“麒麟送子”、“龙凤呈祥”等,俨然是传统“吉祥纹”的大团圆。丰富纹饰蕴涵浓郁文化.

银簪除了纹饰大多标有戳记。除了银楼店号外,有的还标有银的成色,如纹银、原银、足银、十足等。有一枚清代银簪,标有“包退还”的戳记,这种公开的承诺,显示了古代商人的诚信。民间银簪丰富的纹饰题材,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古人的欢娱情趣和文化生活习俗,把这些图纹融合起来,犹如一幅幅民俗画卷,给后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

从簪子收藏来说,有东北扁方,徽工扁方,双尖,点翠,垒丝,镶宝,如意头等等,主要的方向是如意头和双尖。如意头属于江南的特产。虽然在全国范围都有,但存世量上绝对无法与江南相比。如今好簪子的收藏早些年可慢慢地从地摊寻找,网络购买,到现在的只能从部分熟悉的藏家手中购买了。觉得好题材,好品种的簪子已经开始受到一些藏家的关注,簪子的收藏已经不是光靠钱就能完成的了,也得靠运气,靠缘份了。

银簪作为收藏新类,有关资料介绍得很少。我多年陆续收集到百余件银簪,其均为银质,都有银楼戳记,银的成色高。闲时欣赏翻拣银簪,常感到中国民俗银制工艺品真是精妙绝伦。

如图这枚清末民初的银簪,是我二十多年前收藏的双尖老银簪,用纯银制作,长8.6厘米,造型与普通银簪没有什么不同。两头呈箭簇形,两端宽,中间窄,最宽处为1厘米。微弯曲,形似扁担,它的独特之处在于两头上的錾花设计,为富贵吉祥纹发簪,一朵枝叶茂盛的牡丹花,还有一只蝴蝶,雕技纯熟老练,线条明快,意为春意盎然生机无限富贵吉祥.浑厚丰滿,端庄典雅.除上、下用花卉图案装饰外,在这枚银簪的背面,有两处戳记阳文“张大和”,表明它是由一个叫张大和的银楼或银铺制作的。据有关资料介绍,清代民国的银器饰背面有打戳银楼或银铺印记的惯例。

另一枚清代老银双尖点翠扁发簪 (如图)。它总长11厘米,簪体版模细致,簪头掐丝精细,簪两头用老银掐丝工艺构造出一个蝴蝶花卉的图案,蝴蝶造型灵动,线条优雅舒缓,蝴蝶花卉的点翠有宝蓝色、湖蓝色搭配起来十分漂亮。该发簪的点翠工艺繁琐精细,制作时先用金属做成不同图案的底座,然后将翠羽梳理整齐,用毛笔蘸取天然胶质涂抹在翠羽背面,阴干后刮平裁剪,再仔细地粘贴在底座上,翠面光泽一流,与金属部分交相辉映,精致秀气。此两枚银簪应是清代时期的旧物,值得收藏。

簪在古代都是既有固发作用,又有装饰作用的。簪是中国古人开始束发以来即开始使用一直延续2000多年的固发用具。因此,每一时期的簪、钗形式不同,代表了不同时期的工艺水准和审美理想及审美风格的变异。唐代妇女的发髻就格外复杂多样,堪称中国古代妇女发型之最。其束发用具种类也极其繁多,特别是金银簪、钗更为华丽。除实用功能之外,还有装饰作用。簪、钗的质地有金、银、玉或铜,上面镂刻花鸟纹,挂垂饰,精美地嵌以宝石。这些银簪、银钗使唐代妇女别致的发髻更加多姿多彩。那些工艺精致,作工讲究的老银簪,由于年代久远岁月苍桑,绝大部分流失!特别是只有戳记阳文银楼或银铺制作的物件,更是可遇不可求的蜻品。

老银簪收藏(老银簪收藏)(1)

老银簪收藏(老银簪收藏)(2)

老银簪收藏(老银簪收藏)(3)

老银簪收藏(老银簪收藏)(4)

老银簪收藏(老银簪收藏)(5)

老银簪收藏(老银簪收藏)(6)

老银簪收藏(老银簪收藏)(7)

老银簪收藏(老银簪收藏)(8)

作者:陈孔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