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粲登楼赋创作特点及文学史意义(王粲其人与登楼赋)

——我登王粲的《登楼赋》

王粲登楼赋创作特点及文学史意义(王粲其人与登楼赋)(1)

(网上截图)

请教度娘,王粲其人与《登楼赋》。王粲是建安七子之一。建安七子,是汉建安年间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这七人大体上代表了建安时期除曹氏父子(即曹操、曹丕、曹植)外的文学成就,所以“七子”之说,得到后世的普遍承认。

度娘告诉我——『王粲的《登楼赋》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结构严谨。第一段、写景中透露出“忧思”,“望”“忧”两字,奠定了全文的抒情基调。

第二段、集中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沉重忧思。开头四句承上文“非吾土”抒发怀乡之情,“凭轩槛以遥望兮”中的“望”字,化景物为情思。

第三段、对思乡之情进一步开掘,揭示出“忧思”深层的政治内涵。情景交融。

首段写异乡风光:地势开阔,山川秀美,物产富饶,以眼前乐景反衬心中哀情。末段写傍晚景色:日惨风萧,兽狂鸟倦,原野寂寥,烘托出作者内心的凄怆。前后景物描写,即景生情,寓情于景,一乐一悲,相互照应,反映出作者愁绪步步加深、忧伤至及的过程。

二、语言清丽。文章用典贴切,注意与主观感情的抒发相契合。例如“瓠瓜徒悬”、“井渫莫食”等典故,都传达出作者的怀乡之情和怀才不遇的怨愤。

三、文章大量运用富有音乐性的修饰词语。例如“眷眷”、“惨惨”、“凄怆”、“憯恻”、“盘桓”等,音节流畅,琅琅上口。

四、主题深刻。这篇文章超越了一般的怀乡之作,揭示了深厚的政治内涵。“遭迁逝”句,概括了当时动荡的时代特征和作者悲惨不幸的遭遇;“惟日月"两句,表达了作者时不我待、急欲乘时而起的紧迫感;“冀王道”两句,表达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急于建功立业的使命感。

总之,作者通过登楼四望,抒发了浓重的故土之思,倾吐了宏图难展的悲慨,表达了建功立业的迫切愿望。』

以上这几个特点够我喝几壶了。我只查阅了他的一句典古,就够一壶了。例如“瓠瓜徒悬”、“井渫莫食”等典故的岀处——惧匏瓜之徒悬:担心自己像匏瓜那样被白白地挂在那里。《论语·阳货》:“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畏井渫之莫食:害怕井淘好了,却没有人来打水吃(渫、淘井)。《周易·井卦》:“井渫不食,为我心恻。

“开弓没有回头箭”,我读王粲的《登楼赋》,弓还没开,就知难而退了,就此打住。余生无多,来日并不方长,想要学习的东西太多,此楼不登也罢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