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窗闻鸟语坐榻望星辰(闲闻啄木鸟疑是打门僧)

松色浓经雪,溪声涩带冰吟余还默坐,稚子问慵应,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倚窗闻鸟语坐榻望星辰?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倚窗闻鸟语坐榻望星辰(闲闻啄木鸟疑是打门僧)

倚窗闻鸟语坐榻望星辰

松色浓经雪,溪声涩带冰。

吟余还默坐,稚子问慵应。

作者 / [北宋]魏野

诗人贾岛有名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我时常在想,这句诗中鸟是凡鸟,普普通通地睡着,睡得发憨,僧是山僧,平平无奇地敲门,闲而无味,要是把它改一下,“僧宿池边树,鸟敲月下门”,是不是就有趣多了?

我这么改,可不是乱改,是有典故的:巢父就整日睡在树上。说是树,其实是岁月之贤者,想必那里汇聚灵气,通风透水,与天地同性,故此甚能使人精进。俗话说,大隐隐于市,太隐隐于树。“栖木兰之遗露”,陶渊明不过是高卧林下,“僧宿池边树”,此僧偏又能攀爬玩赏那耸然的云树,得常人难会之妙,谁曰不宜?

至于鸟,声鸣九皋者,睡太多反而会堕了修行,倒不如领略此僧之心意,做个信使,代送清思,所谓“隔叶黄鹂传好音”,不是很好么?总之,鸟为僧之使,僧是鸟之灵,明心照性,各得其所,并成一段佳话,岂不美哉?

“僧宿池边树,鸟敲月下门。”我这个改法,一般人恐怕不太容易理解,不过,隐士魏野却一定是会赞同的。说起来,那是某个冬日,浑浑苍苍,天气不暖,魏野一想至此,便懒得动弹,正所谓此间吾丧我,何必问其余?这时候,不知怎么,他听到了啄木鸟的声音,却忍不住动了个清晰的念头:是不是有我的高僧朋友在打门呀……

这一段看似没来由的起意,其实并不是胡思乱想,更不是什么幻觉。试想,高僧大德要来相访,心下一动,怎能没有那深通灵性的禽鸟扑啦啦张开翅膀,飞上门来,预先通报呢?西王母要见汉武帝,不就是派了一只青鸟先来传讯吗?

于是,魏野心下甚明,虽然他依旧隐几而坐,并未移动分毫,却众窍皆开,悟到了天籁之妙,他仿佛看到松色在雪中变得更浓,溪声带着冰棱显得很涩,在那青松下、溪水中,隐约间有人乘风而来……

彼身虽然默坐,此心却已游于四方。只是他的小儿子觉察到一些异样,不明所以,还在傻傻地发问。咳!这呆子,你又不是我们这样的知音,令尊那宛转的心曲,这其中的种种妙处,哪里和你讲得清呢?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