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感动教师的人物(感动广州的最美教师)

南都讯 记者梁艳燕 冯宙锋 通讯员穗教宣 师恩难忘意深浓, 桃李人间茂万丛。9月6日,“2022致敬感动广州的最美教师颁奖仪式”在国际媒体港举行。杨东霞、邝敏慧、刘逸梅、吴翠芳、何泓、余家穗、叶宇辉、薛宁海、刘琨、袁杰等10名优秀教师荣获2022年“感动广州的最美教师”殊荣。院士为“感动广州的最美教师”颁奖。

2022年感动教师的人物(感动广州的最美教师)(1)

诗颂师恩情谊浓浓

广州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感动广州的最美教师”系列宣传活动举办了五年,已成为广州教育界一张亮丽的名片。作为活动的重头戏,今年颁奖仪式多维度全新升级,用最具诚意的视听呈现和具有新意的节目设计让全广州观众在教师节来临之际感悟浓浓师情,品味浩浩师恩。

《诗说广州》演绎了岭南本土的诗人、和来此客居的诗人风采。广州电视台几位著名主持人扮演杨孚、苏轼、孙蕡、屈大均,他们和广铁一小的小演员们一起,通过吟诵诗词作品,传递出古风雅韵,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受到广州的诗词魅力,诗香气韵。在《诗说广州》和华南师大附中舞蹈团演绎的《山河》中,颁奖晚会的序幕徐徐拉开。

2022年感动教师的人物(感动广州的最美教师)(2)

《诗说广州》演绎了岭南本土的诗人和来此客居的诗人的风采 冯宙锋摄

五周年回顾短片致敬历届获奖的50名获奖老师,也让现场观众重温了温馨的记忆和深远的感动。与往年一样,5位为祖国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院士们为获奖老师颁奖。颁奖仪式紧扣诗词主题,邀请到广府诗人、《羊城百咏》《广州塔赋》的作者雍平,为十位获奖教师量身创作十篇颁奖颂诗,并由广州市美术中学师生携手岭南书法名家一同挥毫,将颂诗献给获奖老师们。

广铁一中舞蹈团带来的《狮舞年华》以少年威武帅气之姿,呈现红日初升,其道大光的气象,以醒狮精神表达青少年的文化自信,传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振奋人心的爱国主义精神。越秀区少年宫小云雀合唱团现场演唱,全市多所幼儿园、中小学学生视频参与演唱歌曲《领航》,将仪式推向了高潮。

2022年感动教师的人物(感动广州的最美教师)(3)

广铁一中舞蹈团带来了《狮舞年华》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老师,是学生成长路上的一盏明灯。在广州,有千千万万的老师殚精竭虑培桃李,甘将热血沃杏坛,用爱心、真心、耐心、匠心,为学生开启智慧,点亮梦想。杨东霞、邝敏慧、刘逸梅、吴翠芳老师,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广雅中学的杨东霞老师耕耘三尺讲台三十余载,将最美好的年华献给教育事业,担任了7年班主任,9年级组长,13年新疆班管理者,秉持着有教无类的情怀,让千姿百态的生命各自绽放别样光彩;广州市启明学校的邝敏慧老师沿着父母的足迹,矢志视障教育,坚守着“教好一个孩子,点亮一个梦想,幸福一个家庭”的信念,以慈母般的爱温暖着视障儿童,浇灌出一朵朵自强之花;花都区秀全中学的刘逸梅老师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为“刘姥姥”,她创新求索,让教育成为温馨而又充满智慧的过程,在鼓励、微笑和赞赏中走进学生的心田,打造出一个教育的“幸福花园”,让学生自信、阳光地奔向多彩的人生路;从化区温泉镇第三中心小学的吴翠芳老师爱校如家、爱生如子。作为这所乡村学校唯一的美术老师,她重病未愈便回到深深依恋的讲台,克服化疗导致的恶心、头晕、疼痛,让乡村孩子们感受美、热爱美、创造美。

跨越山海志智同扶

“十三五”以来,广州有近2000名教师在教育帮扶、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不畏艰难,勇毅前行,用教育的力量激发对口帮扶地区内生动力,奏响了一曲跨越山海、志智同扶的恢宏乐章。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妇科副主任何泓在结束一线抗疫后马不停蹄奔赴贵州安顺驻点帮扶,探索“造血式”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创新模式,为安顺市妇幼保健院留下一支带不走的队伍,以师者情怀和医者精诚护佑母婴健康;广州市第六十七中学的余家穗老师连续三年在新疆喀什地区伽师县和疏附县支教,带领支教团从基础教育到职业教育,“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地帮扶提升受援地教育软实力,助力乡村振兴;同样在新疆喀什帮扶的广州市交通技师学院叶宇辉老师以结对子的方式,对当地教师在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方面进行一对一辅导,并积极配合受援学校进行一体化教学改革,用真诚的态度践行工匠精神,培养新疆新一代工匠成长。

使命在肩奋进担当

新时代的老师,不仅在菁菁校园坚守育人初心,还在更广阔的社会舞台上用责任担当未来,用爱心温暖世间。在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在抗击疫情的战斗中、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时时可见老师的身影,处处都有老师的贡献。

广州市信息技术职业学校的薛宁海老师在踏实勤恳、任劳任怨、一心服务学生的同时,以奋斗者的姿态,追梦人的激情瞄准产业前沿,谋划专业群建设,构建产教融合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为学生发展提供新技术、新动能,在他们心中种下技能强国的种子;荔湾区协和幼儿园的刘琨老师聚焦儿童的养成教育和优秀中华文化的课程开发与实施,提出并践行让每一个家庭都能“有园上,有好园上,身边处处是好园”的学前教育愿景,扎根一线教学和教师培养最前沿,推动区域学前教育发展;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基地班班主任、心理学院特聘研究员袁杰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袭来之时,活跃于“心晴热线”三级社会服务体系中,为求助者打开一扇心灵之窗,两年多来通过电话、微信,让许多迷途的年轻生命重燃希望,以爱为灯,点亮“心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