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凡事过则损的俗语(主忠信过则勿惮改)

《论语》中,有非常多至理名言,教人为人、为学、为政,正确的修行处世;,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关于凡事过则损的俗语?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关于凡事过则损的俗语(主忠信过则勿惮改)

关于凡事过则损的俗语

《论语》中,有非常多至理名言,教人为人、为学、为政,正确的修行处世;

但是很多语句,因为后世的解释和理解,反而导致现代很多人对孔子思想的误解甚至反感,今天这句话,就是个典型: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这句话的解释可谓众说风云,相当有意思,有的解释也让儒家背上了骂名,而且这句话也是对我们自身的修行成长非常有帮助,我们得好好理解搞明白。

我们还是先来看看到底啥意思: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分歧开始了,宋代大儒解释为:君子要庄重厚重才显得有威严,否则学问就不稳固了。我看到这种解释,脑袋里很容易浮现一个表情严肃、正襟危坐、一板一眼的老学究,要开始给我讲人生大道理了。

孔子在我心中可不是这种形象,他是一个可爱、乐观豁达充满理想智慧的老夫子,用子贡的话说:“夫子温、良、恭、俭、让”。

宋儒的这种理解和解释,让大家对儒家思想产生了一个生硬刻板的印象,让人不敢接近,也不愿意靠近。

我更认同另一种解释:君子要自尊自重,让自己变得厚重而不要轻浮,建立自己的人格自信,自然会得到别人的认可尊敬。要经常多学习,就不会让自己变得固陋、顽固。

孔子是终生学习者,学而不厌!他也很谦让,从不自满,待人也很温和真诚,不会一板一眼。儒家思想除了重视“仁德”,还强调“明智、仁智”并重,懂得变通,不会过于拘泥顽固;

孔子不会教我们“装大师”,故意整得很威严,而是让我们发自真诚地面对自己,建立完善自己的人格,让自己厚重一些,不要过于轻浮,要多学习,提升认知,才不至于那么顽固。

主忠信

这句话再次强调做事要尽职尽责,做人要讲信用,前面提到过多次了,这就是儒家一贯的价值观,我们就不再此重复啰嗦了。

无友不如己者

分歧又来了,宋明儒生的解释简单粗暴:交朋友不要交不如自己的,要与比自己牛的人做朋友!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帮助自己变得更好!

搞企业的,尽可能交马化腾、王兴、张一鸣这类首富朋友,市长要交省长的朋友,老师要与校长做朋友。

乍一看似乎很有道理,交的朋友比自己强,对自己更有帮助。可这是孔子的思想吗?孔子有这么势利吗?如果都按这个逻辑,你比别人弱,你想交别人,别人凭什么与你相交呢?

显然儒家思想又要为这种解释背锅!

我更认同下面这种解释:不要看不起任何一个人,不要认为任何一个人不如自己!人与人相交,各有各的长处,他这一点有不足,可能其它方面很优秀。不因其人而废其言,不因其言而废其人。

首先从上下文逻辑来看,前面讲要自尊自重,这里讲要尊重他人,我觉得很通畅。

其次孔子对待交友的观点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没有说,有朋比我强,不亦乐乎啊?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而改之“,没有说要先要比我强,才能一起同行啊。

过则勿惮改

这句话可是古往今来的第一修行秘诀!这也是在《论语》中首次提到”改过“,

孔子告诉我们,犯错不要怕,大胆承认,快速改正!

关于改过,古往今来有太多这方面的教诲,”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核心意思都只有一个:犯错很正常,不要怕去改,而且要快速地去改!

以前我也很爱面子,有些时候明知错了,也怕丢脸不愿承认,有时候还会据理力争,证明自己没错,这其实这都是很愚蠢的行为。

错并可怕,人生就是在不断试错中前行,在纠错中完善自己。要及时觉察自己的错误,有了错误大胆承认,迅速去改正,这才是大智慧,大勇敢!

学完今天这句,我希望我们不要再被一些错误的解读误导,而产生对儒家思想的抵触,真正的智慧,一定是让我们闻之而心生喜悦!

通读《论语》第八天

我是易行,带你轻松读懂《论语》

#国学新知识##我要上#

欢迎你在评论区写下今天学习的感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