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错题怎么整理才清清楚楚(英语学习逆向法读书笔记及体会)

——时间从哪里来?

英语错题怎么整理才清清楚楚(英语学习逆向法读书笔记及体会)(1)

钟道隆将军的《逆向法学习英语讲座》截图

(注:括号内是我的体会。其余的均为读书笔记,略作删减,并作了整合;其中的我是钟将军本人。由于主要内容是钟将军所写,故文章没有标为原创。时间关系,可能有错别字,逻辑上也可能有一些问题,请原谅。大家有好的学习办法也请留言)

学习英语要花大量的时间,到哪里去找这么多的时间呢?鲁迅先生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是有的。用我们通常的口头语来说就是要见缝插针。只要真正下决心学英语,时间总是可以挤出来的。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在各个不同情况下我是如何见缝插针,挤时间学习英语的。

1980年到1982年在沈阳工作时,我单身一人,没有家务负担,比较有利于学习。刚开始的起步阶段,必须“大剂量”地学,用很多时间。所以一般我都提前一个多小时起床,早饭前学两个小时左右,晚上再学三四个小时,这样每天至少可以学五六个小时。星期日照常提前起床,从五点半学到八点半吃第一顿饭,学三个小时。饭后洗澡,九点半开始,一直学到下午四点半吃第二顿饭为止,晚饭后活动一个多小时到七点左右,然后再学到十一点,这样总计可以学习十几个小时;其他节假日放几天假就学几天。(建议中午至少要休息半小时)

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和想要达到的英语水平不同,并不一定非得每天学这么长时间不可。不过学习的收获与你付出的劳动成正比。尤其是在起步阶段,每天起码要学三个小时以上,以期尽快地登上一个台阶。(根据每个人听力水平的不同,建议初期可以听比较简单的听力材料;不一定非要听美国之音的慢速新闻节目录音;等打好基础后,再听美国之音或其他的录音)

还要能“自适应(adaptive)”,也就是要有使自己适合客观环境的能力。1983年到1990年在北京工作期间,从家到办公室,单程需乘70分钟左右的公共汽车,来去约需三小时,业务工作又比在沈阳时忙多了。怎么办?我很快就“自适应”了,找到了学习英语的时问。早晨5点20分起床后,洗漱、做早饭、吃早饭时都听录音,路上还是听录音。提前一小时到办公室以后,立即查路上没有听明白的词,并把听懂的内容输入电脑。我把这段时间听写的结果命名为“额外一小时的收获(The Harvest of Additional One Hour)”。这样从起床到上班的两个半小时内,一直没有离开过英语,起码可以顶一个小时吧!下班回来路上还是听录音,吃了晚饭以后从八点到十点半再学两个半小时,这样一天可以保证能学三个小时以上。节假日与在沈阳单身时一样,学十几个小时。(我们成家的人,很难像钟将军一样节假日完全用来学习,总要陪家人购物、陪孩子玩耍等,但也要跟家人讨论一下如何保证学英语的时间和安排,免得闹矛盾)

见缝插针,就是要把一般人看不起眼的无所事事的零碎时间都利用起来。例如等车、开会或等待某人到来前的几分钟、十几分钟,排队购物等。根据记忆心理学的原理,对于外语等以机械记忆为主的内容,及时地利用零碎时间进行复习,效果是很好的。

随着学习的深入和水平的提高,英语学习就会慢慢地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会感到学习英语是一种乐趣和享受,会把学习英语的事时时挂在心上,一天不学就好像缺少点什么。

有了这种心情,就不会强调客观条件,碰到再不利的客观条件,也不怨天尤人,而会积极地去适应它,利用它,使之成为找到新学习途径的催化剂,登上新水平的转折点。

从一定意义上讲,时间与决心成正比。只要真正认识到英语的重要性,下定决心非学会英语不可,就一定能找到时间。反之,觉得英语可学可不学,即使在别人看来很有时间的人,也会感到没有时间。

(同时提醒大家,每天一定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更要好好锻炼身体,钟将军每天晚饭后是要锻炼一个多小时的。只有在保证睡眠和身体健康的基础上,才能保证学习效率,不能单单强调学习的时间。学习效率不高,照样不会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现代人在手机上花费的时间太多了!因此,要想有时间学英语,第一位的就是少看手机。第二,尽可能减少社交所花费的时间,尤其是少出去喝酒吃饭,极其浪费时间,而且饮酒后大脑受到影响,很难保证学习效果。本人现在几乎从不外出吃饭喝酒。每天中午饭后散步半小时再休息,晚饭后再锻炼一个小时左右。这期间一直听一些东西,包括英语录音,也听一些世界历史之类的录音,这对学习英语也是有帮助的)

(这里主要是指起步阶段如何挤时间的问题。因为起步阶段需要“大剂量”的学习,就要尽可能压缩其他活动,挤时间学习。等过了起步阶段后,可适当减少学习时间,免得对家庭、工作造成太大影响。)

(目前这几个月,本人就是一个人在单位,我甚至宿舍都不回去,吃饭在食堂,睡觉在办公室。除了工作以外,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来学习英语。学了一辈子英语,一直半吊子,只有这几个月才觉得有了一点突破。希望再坚持几个月,使英语真正获得较大的突破。因此,我写这些东西,也是在鼓励自己,同时记录一下学习的历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