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学校的录取规则(揭秘美国名校录取的规则和逻辑)

近日各地高考出分,公布录取分数线。每年这个时候,很多人都在吐槽中国孩子参加高考的压力和艰辛。

一谈到中学生的学业负担,人们常常会提到外国的孩子考试少、压力小。比如,一说到某个孩子去美国留学了,大家就会说他躲过了高考,为他庆幸;或者说他错过了高考这一人生最重要的经历,为他遗憾。仿佛高考是全世界最厉害的考试,中国学生的学习压力是世界第一。

其实,这是个误区。除少数欧洲国家外,大多数国家升大学均需经过选拔性考试。在日本和韩国,大学入学考试都是高中毕业生必经的一道“鬼门关”,学生的压力以及家长和全社会对“高考”的关注程度一定都不比中国差。而美国的高中生,或中国留学生要想升入美国大学,除了参加考试外,还要过五关斩六将,一点不比高考轻松。

美国也有“高考”

大学申请者可以选择SAT(Scholastic Aptitude Test学术能力倾向考试)或者ACT(America College Test美国大学入学考试)两个考试。没有成绩,很难进入四年制正规大学;没有好成绩,很难进入名校。虽然由于疫情,近年有不少大学宣布在入学条件上不再强制要求提供SAT成绩,但申请人必须提供更有力的学术成绩证明来代替SAT成绩,这实际上难度会更大。

美国学校的录取规则(揭秘美国名校录取的规则和逻辑)(1)

而研究生入学考试的门类更多,除大家熟悉的GRE外,还有针对商科专业的GMAT、针对法律专业的LSAT、针对医学院的MCAT等等,不一而足。拿到学位之后,一些特殊职业,如会计师、律师等还需经过严格考试,才能获得执业资格证书。

事实上,标准化考试本身就是西方人发明的,它兴起于二十世纪初,是近代实证科学应用于考试研究的结果。标准化考试于上世纪20年代传入中国,后来由于全民族的抗战和国内战争,发展一度停滞。建国后,因全面引进苏联的五级记分法,标准化考试曾被贴上资本主义的标签而被冷落。恢复高考之后,我们的考试制度,特别是标准化考试的规则、方法、题库建设等都是从英美发达国家学习借鉴来的。

美国高考更容易?

拿美国的SAT考试来说,这是多数大学要求必考的,原来包括三个科目:批判性阅读(Critical Reading)、数学(Mathematics)和写作(Writing),每科800分,满分2400分。2016年改革后新SAT总分共1600分,写作改为选考。

美国学校的录取规则(揭秘美国名校录取的规则和逻辑)(2)

表面上看,考试出现了“减负”的趋势,但对比新旧SAT考试的要求,你会发现新SAT考试的难度不减反升,考生死记硬背的应试技巧被弱化,对考试实际能力的要求更高了。比如新SAT考试强调的阅读能力,从“批判性阅读”转变为了“以证据为基础的阅读”。前者强调独立思考的能力,后者则更强调获取信息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新SAT考试减少了考生用排除法猜到正确答案的机会,要求考生必须从文章中寻找答案作为证据,这样能够更真实地反映学生的阅读能力。新 SAT考试还增加了图表、数据分析、社会研究、历史文献等,更加贴近未来大学学习的场景,提高了考试的实用性以及对考生综合能力的考查。

对中国打算赴美留学的学生来说,数学相对简单,但阅读和文法难度极大。而美国大学录取时,并不只看总分,他们会特别看重单项成绩,特别是文科类专业对语文和阅读的成绩要求更高,这就是中国留学生为什么多学理工科的原因。

美国学校的录取规则(揭秘美国名校录取的规则和逻辑)(3)

再说考试的方式,中国高考是半天安排一科考试,二天考完,每科考完可以回家休息,吃饭、休息,家长都给安排得无微不至。但SAT和托福都是一口气考完,孩子早上八点前进入考场,中午二点以后才能出来,中间只有短暂的上趟厕所的时间,不能吃饭,只能吃几口巧克力补充能量。一场考试下来,孩子们都是一副筋疲力尽的样子。所以,参加美国考试,除了学业准备,还需要很好的体力和承压能力。

从以上分析来看,就考试压力而言,中美两国各有千秋,不相上下。

中美考试制度有哪些不同?

与高考“一考定终身”不同的是,美国的各类考试一年举办多次,学生可以报名参加多次考试,选取最优的一次成绩去申请大学。中国一些地方已开始在英语科目的考试上效仿美国的做法。但多次考试有多次的麻烦,因为美国大学的录取制度与国内完全不同,中国是由政府的高招部门划定录取分数线,各学校根据高考成绩这个单项指标,依考生的入学志愿顺序,统一排队录取,总分差1分,就有可能从全国重点大学直落二本普通院校。

而美国大学录取是各自为政,各大学均拥有绝对的招生自主权,各个大学的录取要求也是五花八门,除了托福成绩是硬性指标外,SAT或ACT成绩只是参考指标,各大学还会要求申请者提供各种其他材料,其中9至12年级的GPA成绩至关重要,而且顶尖大学希望看到的是一组持续的、呈上升趋势的GPA成绩,因为美国大学认为稳定上升的学术成绩更能体现一个学生挑战自我的态度,以及在学业方面持续进步的能力。

美国学校的录取规则(揭秘美国名校录取的规则和逻辑)(4)

此外,考试成绩只是一块敲门砖,美国大学招生官审阅申请材料时,关注的是“全人”,除了成绩记录,他们还希望透过申请材料看到能体现申请人领导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其他优秀品质的关键信息。因此,申请文书、推荐信、课外活动情况、各类获奖情况、视频自我介绍、艺术作品集等都非常重要,有的学校还要求面试。

比如,一个1600分满分学生,如果课外活动没什么亮点,极可能会被哈佛大学拒绝录取,而另一个1550分的学生,由于在课外创办了一个志愿者组织,并长期在其中发挥领导作用,他的录取可能性则大于前者。所以,美国大学的录取是全面衡量、综合判断学生素质的过程,重视成绩,但并不唯成绩是举。

也许你会问,课外活动有那么重要吗?随便写几个不就行了吗?美国大学要求提交的每一样材料,其重要性都与考试成绩不相上下,马虎不得。拿课外活动来说,泛泛而谈是不行的,你提供的信息必须非常具体,学校不仅要求你提供参加活动的项目,还要求你必须有一定的频率和时间长度才算数。

美国学校的录取规则(揭秘美国名校录取的规则和逻辑)(5)

比如你说你喜欢登山,那是不是每周、每月都去呢?坚持了几年了?攀登过的最高峰是哪里呢?的确有很多中国家长和留学中介帮孩子“组织”材料,但美国大学的招生官大多经验丰富,很容易看出破绽,而且学校还会通过面试等很多手段核查。美国是一个诚信社会,造假行为一旦被发现后果是极其严重的。

申请美国大学,不仅要对付考试,其他准备工作更是千头万绪,都是需要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的,而且一个学生要面对多所大学的不同申请要求。比如,申请文书,你必须非常个性化地说明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的特点是什么,你的志向是什么,你为什么选择我们这所学校,是只看重学校的名气,还是其他原因,你的写作内容必须言之有物,必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必须打动招生官才可能被录取。如果你把写给哈佛的文书改个名字寄给耶鲁,耶鲁是肯定不会录取你的。

虽然SAT可以考多次,但学生并没有精力去参加很多次考试,一般二次,最多三次。更重要的是,美国大学不喜欢多次“刷分”的考生,因为他们会认为你一天到晚忙着应试,哪还有时间参加课外活动,哪还有精力发展自己的爱好呢?你的分数之所以高,是因为你比别人在准备考试上花的时间多。这就是美国人的思维方式。他们看中分数,但更看重分数背后的东西。

在他们眼里,同样的分数,含金量是不一样的。此外,在制度层面也有防止刷分的办法。虽然可以用最高的一次成绩去申请大学,但SAT考试机构在向学校送分的时候,是把你历次SAT的成绩单全部提交给学校的,加上高中提交的平时学习成绩单,招生官可以看到你学业成绩的全貌。如果你几次SAT的成绩是逐次提高的,说明你学习潜力比较大;如果成绩是大起大落的,只能证明你的高分是个偶然情况。所以,并不是考的次数越多越好。对大多数中国学生来说,考SAT还要去境外,难度就更大了。

所以,中国许多高分考生没有能够进入顶尖名校,大多是因为课外活动贫乏、文书和推荐信平平以及刷分过猛造成的。中国人常讲美国大学是“宽进严出”,其实顶尖大学的门,非但一点也不“宽”,反而“严”得不得了,其录取率百分比一般都在个位数。

美国学校的录取规则(揭秘美国名校录取的规则和逻辑)(6)

与中国高考不同,美国的所有考试都不是政府组织的,甚至不是教育主管部门授权或委托的,它们都是由一些专业的民间考试机构自行研发和推广的,比如SAT考试是由College Board机构举办的。这些机构专门研究各类考试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不断改进考试的内容和方式,以确保考试成绩的权威性、公正性和可比性。

这个可比性,首先体现在考生之间可比,比如评分标准的设计要确保了两个学业能力相同的人不会因为考试中一个小小的马虎或偶然的差错,就被归入不同的成绩类型。可比性还体现在历次考试之间可比,一年之中的几次考试,历年的多次考试之间,虽然考题千变万化,但考试的难度系数基本保持恒定。而我们的高考,有可能今年某个科目难一些,某个科目又容易一些,每年的录取分数线都是浮动和变化的。

专业考试机构向社会提供考试“产品”,通过考试报名费等方式回收成本,维持运营,打造品牌。各个大学则从市场上名目繁多的考试项目中择其善者而用之,刚才提到的SAT和ACT就是从众多高考项目竞争中留存下来的被公认为高质量的考试。所以国外的考试项目都经历了一个充分竞争、优胜劣汰的过程,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

当然,美国国内也有舆论对包括SAT和ACT在内的大学入学标准化考试进行诟病。但是,很多大学的招生官认为,考试分数所代表的努力、天赋和学习能力不应该被低估甚至贬低。标准化考试分数究竟有什么意义?华尔街日报曾经发表过一篇题为“SAT和ACT的真相”的文章。文章说,关于标准化考试有很多传言,但是教育科学研究的结果是很清楚的:这些考试提供了宝贵的信息来衡量学生在大学甚至毕业以后的表现。

为了取得好成绩,不少美国人也是择校而居的。美国公立中小学对本国公民和永久居民是免费就读的,但学校的教学质量是有差异的。Great schools和Niche等机构和网站,专门提供不同维度的学校评分(公私立K12到大学),把学校分为三六九等。而评价体系中,考试成绩和课程难度占有相当大的权重。

美国学校的录取规则(揭秘美国名校录取的规则和逻辑)(7)

麻省理工学院

公立学校是政府办的,政府的教育支出来自用纳税人的钱,即房地产税。优质学校创造了好的学区,好的学区拉升了房价,高房价带来高税收,高税收又带来教育事业的高投入,高投入提高了学校的竞争力,好学校带动了好学区,如此进入良性循环。所以,教育均等化首先要做到办学自主化、多样化、特色化,然后通过充分竞争,实现后进追先进,从而提高总体教育水平。

美国学生课业负担轻,主要体现在小学和初中阶段,特别是小学阶段,孩子们在学校基本上是以玩为主。但是到了高中阶段,孩子们身心发育相对成熟后,学业压力会陡增。美国大学生的学业负担和压力更是远远大于国内高校。

其实,负担和压力是很难量化和比较的,需要思考的是哪些付出更利于孩子成长,更利于民族素质提升和科技创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