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绝句所表达的的思想感情 陈与义写下一首诗

夏天的雨总是来去匆匆,变化莫测,时而轻柔灵动;时而伴随着惊雷,酣畅淋漓,如大弦嘈嘈的琵琶。

一场雨后,草木青新,远山凝翠,绿水含烟,清风拂过,送来阵阵清凉。

想起南宋诗人陈与义的《雨晴》,“今宵绝胜无人共,卧看星河尽意明”,雨后天晴,碧天如洗,纤云不动,微风阵阵,静谧的夜里,卧看星河,当真是惬意极了。

天缺西南江面清,纤云不动小滩横。

墙头语鹊衣犹湿,楼外残雷气未平。

尽取微凉供稳睡,急搜奇句报新晴。

今宵绝胜无人共,卧看星河尽意明。

夏日绝句所表达的的思想感情 陈与义写下一首诗(1)

陈与义是两宋之交的诗人。

后人常将他的作品分为两个阶段,前期是北宋,后期是南宋。

前期的作品内容多描写山水田园,生活情趣。

加上他又十分推崇苏轼,而苏轼我们也知道,出了名的豪放洒脱,所以这一时期的作品风格大多比较疏朗明快,清新俊逸。

而后期,诗人经历了山河破碎,天涯流浪,对于家国之思有了更深的体会。

此时的他又转学杜甫,风格雄浑悲壮,例如《登岳阳楼》,“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可以说和杜甫是一脉相承。

这首《雨晴》写于1123年,在此之前,他通过汝州知州葛胜仲的举荐,入京出任太学博士。

而后又凭借一首《墨梅》得到宋徽宗称赏,名声大噪,前途一片光明。

《雨晴》便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写就的,颇能代表他前期疏朗明快的风格。

全诗通过描写盛夏雨后风景,抒发了诗人的快意与舒畅之情。

夏日绝句所表达的的思想感情 陈与义写下一首诗(2)

诗歌首联便点题,围绕着“晴”,推出了一幅天蓝澄空,纤云不动的明朗之景。

雨过云开,西南方的天空露出了湛蓝的一角;一抹淡淡的白云仿佛镶嵌在蓝天上,一动不动。

这里最值得玩味的就是“江面清”“小滩横”,并不是实景,而是比喻。

以江面的清澈明净来比喻天空的明朗,以横在江面上的小滩来比喻纹丝不动的白云。

这两个比喻前后相连,浑然一体,构成了一幅极具立体感的风景图画。

而且以景喻景的写法,使整个画面更加丰富,意境也更为广阔,正见诗人笔力不凡。

再来看颔联两句,则是从听觉的角度描写雨晴后的景象。

一群鹊儿不顾湿重的羽毛,立在墙头,欢快地叫唤着;楼外还不时传来残雷的响声。

一面是即将消失的,低沉的雷声,一面是迫不及待的,欢快的鹊语,相互交织,宛如一曲交响乐。

这里诗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传神,同时又添了几分俏皮感,诗人的喜悦之情尽在其中。

夏日绝句所表达的的思想感情 陈与义写下一首诗(3)

接着的颈联,转入叙事抒情。

原本雨后新凉,睡意正浓,但是看着窗外的新晴景象,又勾动了诗情。

最后终究是诗情胜过了睡意。

这里的几个形容词和动词都颇耐人寻味。

例如“稳”和“急”,前者突出了环境的安宁,诗人内心的平静,而后者则将其诗兴大发,迫不及待的情态刻画得淋漓尽致。

还有“供”和“报”,自然供微凉新晴,而诗人则报之以奇句。

一供一报间,便写尽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交融。

那么诗人将如何“报”这新晴呢?

最后的尾联,宕开一笔,开始想象雨后夜晚的美景,“今宵绝胜无人共,卧看星河尽意明”。

诗人并没有对夜晚的景色展开描写,只是“绝胜”便足以令人遐想那美景。

而“卧看星河”则是化用了杜牧《秋夕》中“卧看牵牛织女星”

原本这两句单单拈出来的话,都难免流露出几许孤独凄凉之情。

但是结合起来,则表达了一种兴致勃勃的欢快之情。

即使无人共赏这绝妙的夜景,也要尽兴地看那闪烁的星河,直到天明。

何等豁达,又何等悠然!

夏日绝句所表达的的思想感情 陈与义写下一首诗(4)

整首诗来看,由上到下,由近及远,绘声绘色,虚实相间,不唯境界阔大,层次也极为分明,

将雨后天晴的景象描绘得宛然在目。

无一“喜”字,但字里行间却分明流淌着诗人浓浓的喜悦之情。

尤其是最后两句尽显豁达情怀,令人回味无穷。

-END-

作者:解忧诗词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