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好奇心与勇气(孩子总问十万个为什么)

文 | 小允儿妈妈(此文为原创 ,版权归属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人对外界事物的好奇感是天生的,这种好奇感在每个人出生的时候程度都差不多,而探索的能力也基本一致。

但在后天的学习和成长中,这样的能力和好奇感,会随着时间、认知的变化而变化。

孩子的好奇心与勇气(孩子总问十万个为什么)(1)

作家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在写《小王子》的时候,就充分描绘了一个孩子在最初产生认知,出现思考的时候,是如何发展的。

当看见一片黄色的图像,左右两边是细细的线条,可是在中间的位置,有一块接近于方形的部位,同旁边的线条相比,它太特殊了。

于是,孩子拿着这张图问别人说,“你觉得这个图它可怕吗?”

对方回答他道:“一顶帽子,有什么可怕的呀。”

但是在小王子的心里,这可是一直吞了大象的蟒蛇,这样的画面当然会让人感觉到颤栗与害怕。

孩子的好奇心与勇气(孩子总问十万个为什么)(2)

幼儿的想象力丰富,来源于他们在认知上的缺乏,而认知的缺乏促使他们更加喜欢利用这样的好奇感去了解新知。“问号”宝宝的珍贵性,家长们都知道吗?

一、为什么孩子总有“十万个为什么”

1、 喜欢发问

喜欢思考的孩子不一定喜欢发问,因为,相对于把自己的问题说出口,他们宁愿自己去找答案。

但是,喜欢发问的孩子大多乐于思考,发问就是一个思考的过程。

孩子喜欢问问题,这是因为他们在思考,通过这种方式来寻找答案。

2、 想象力丰富

除了爱发问,勤于发问的好奇心,孩子们在“十万个为什么”面前,如此的勤奋是因为他们的想象力丰富。

普通的人看见那样一张图片,想象到的只是一顶我们平常都可以见到的一顶帽子,可是在小王子眼里,这是一场厮杀和抢夺,这就是想象力丰富与否的差异。

孩子的好奇心与勇气(孩子总问十万个为什么)(3)

二、家长的回答,影响孩子的好奇心与想象力

孩子这么喜欢发问,做家长的要管吗?当然要管。

孩子在发问的时候,家长的态度一定程度上觉决定了孩子未来的发展,是一成不变还是创新不断,全在这一份想象力的发展和好奇心的培养之中。

家长的态度决定了孩子敢不敢发问。

课堂上,当老师提出一个问题的时候,讲座底下鸦雀无声,没有人说话,没有人主动举起手来回答老师的问题,这就代表着所以的孩子都没有想法吗?并不是的,这是因为有的孩子不知道,有的孩子不敢说。

家长在面对孩子提问的时候,就像老师在提问孩子一样,孩子如何在每一次的回应里都能够受到鼓舞,那么他就不会害怕自己的话会不会显得自己无知等,反而会觉得这就是一个学生正常的状态。

家长们积极的回应孩子,才能给予孩子信心,让孩子继续思考,继续发问。

孩子的好奇心与勇气(孩子总问十万个为什么)(4)

三、正确处理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家长的引导很重要

1、 别打断孩子

两个人一起看一个故事,家长让孩子和爸爸说说,这故事的内容是什么。孩子刚开口,说是狐狸哥哥带着自己的小朋友出门采集食物,宝爸一口否定,狐狸在我们的认知是代表着女性,不能是狐狸哥哥。试问,这样的环境下,孩子还敢开口吗?

孩子的思想本就与成年人不同,在我们听见孩子天马行空的说着自己的想法时,别着急,别急着纠正孩子打断孩子,先听听他的想法是什么。

2、 鼓励孩子表达

孩子的好奇心与勇气(孩子总问十万个为什么)(5)

语言是思想的窗口,一个人的想法只有在表达后才能变得很完整,如果一个人的思维是固定的,又不喜欢也不接受他人的意见,那么只会在自己的思维逻辑圈里打转。

所以家长们要鼓励孩子多表达,别害怕说错,更别害怕自己会想的不对,不够聪明,因为只有一次次敢于尝试,才能有新的突破。

正所谓“失败乃成功之母”,孩子该有面对的勇气。

3、 一个问题多个想法

孩子最宝贵的一点就在于,我们想的他可能能够想到,但是他想的我们不一定可以知晓。

孩子在想象力方面的天赋是要高于成年人的,家长们别和孩子比,而要带着孩子走。

在一个问题上多条思路,培养孩子的发散性思维,引导幼儿正确面对“十万个为什么”。

孩子总问十万个为什么,家长别焦躁,孩子的想象力和好奇心别忽略了,要知道,家长的回答直接影响到了孩子想象力的发展,你知道吗?

孩子的好奇心与勇气(孩子总问十万个为什么)(6)

(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是小允儿妈妈,是一名2岁宝宝的妈妈,也是一名高级育婴师。

有关更多的育儿知识请关注我们,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给更多的人,别忘了点赞 转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