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鳅 越冬(想转养台鳅但又缺乏认识)

腾氏水产商务网-当代水产杂志社独家报道:

台湾泥鳅,国内养殖已有十几年的时间,其行情的大起大落在行业内属于罕见。目前,台湾泥鳅的养殖正步入正轨,已经形成相对稳定的养殖模式和养殖区域。

由于称谓的关系,不少人都误以为台湾泥鳅来自台湾,其实,台湾泥鳅是由长江流域的黄板鳅与台湾本地泥鳅杂交种选育而来,属于大鳞副鳅。台湾泥鳅只是一个行业惯用名(俗称),有人认为,台湾泥鳅的称谓是早期国内一些机构或公司推广养殖过程中采用的噱头。

台鳅 越冬(想转养台鳅但又缺乏认识)(1)

广东台鳅发展迅猛,养殖面积近5万亩

据悉,台湾泥鳅的商业化养殖起步于2000年左右的连云港地区,其后逐步在江苏、浙江、湖北、安徽等地进行小规模推广。2012年,广东泥鳅养殖在新会的睦洲镇开始兴起,目前主要养殖地集中在睦洲、大鳌、板芙等地,其发展势头已超过浙江、湖北等传统养殖区。

消费得到认可,深加工环节尚在起步

如今台湾泥鳅的消费市场正逐渐扩大,尤其在农药和化肥使用泛滥导致稻田野生泥鳅捕获量锐减的当下,市场对养殖泥鳅的需求更大。在云南、四川、重庆、湖北、安徽、上海等区域,泥鳅一直作为其饮食结构里是的传统优质水产品种。加上台湾泥鳅的口感和出肉率比野生泥鳅更具优势,正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接受。另外,韩国人和日本人笃信泥鳅具有很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韩国、日本成为泥鳅消费大国,而且基本都依靠从中国进口。

由于泥鳅耐低氧、好运输,目前泥鳅销售渠道主要为鲜活流通。随着产业链的延伸,也有少量企业开始探索泥鳅深加工,但是尚处于起步阶段。

日常管理不可忽视,池塘溶氧保持3ppm以上

与对虾养殖相比,泥鳅养殖的技术门槛较低,经过数年的摸索和实践,已逐渐形成整套的养殖技术方案,包括养殖规划、种苗培育、投喂管理、水质调控、病害处理等环节的技术关键点。

虽然泥鳅对水质的要求不高,但在养殖过程中仍然需要重视。如果不注意水质管理,泥鳅会大量暴发胀气、烂嘴、烂身、肠炎等疾病,严重影响产量和售价。

在目前的养殖中,很多养殖户都存在着一个误区,他们认为泥鳅耐低氧,从而忽略了水体溶氧度,甚至不必配备增氧机。

泥鳅确实耐受0.1ppm甚至更低的极低溶氧环境,那是因为泥鳅可以用肠道和皮肤呼吸,但是皮肤和肠道毕竟只是辅助呼吸,正常情况下还是用鳃呼吸,只有低氧环境才会启动辅助呼吸器官,如果长时间启用辅助呼吸会严重影响泥鳅的饲料消化率和生长速度,而且会增加胀气和肠炎的发病率,因此泥鳅养殖池塘应该保持3ppm以上的溶氧量。

在硬件配套设施上,泥鳅的养殖池塘和常规鱼塘要求相仿,每3亩配置一台垂直式增氧机,但不需要配置制造水流的水车如爬机等。目前,越来越多养殖户配置投饵机养殖泥鳅,因而在料比和大小均匀度得到一定的改善,对于10亩以下的池塘,配置1台投饵机就可以满足投料。总体而言,泥鳅养殖池塘硬件配置成本是比较低的,在500元/亩以下。

台鳅 越冬(想转养台鳅但又缺乏认识)(2)

市场劣质苗普遍,台鳅种苗业亟待整顿

近年由于泥鳅养殖量快速增长,导致种苗供不应求,在高苗价刺激下呈现无序状野蛮发展,泥鳅一般需要2冬龄才能性成熟,但是不少苗企急功近利,随意选择6、7个月的泥鳅做种鳅生产苗种,导致市场上泥鳅苗品质参差不齐、鱼目混珠,劣质泥鳅苗在生长过程中经常出现生长缓慢、发病率高、大小参差、耗损严重等问题,种苗制约泥鳅养殖业健康发展的迹象越来越明显。

泥鳅苗优劣可参考以下方面来判别:1、了解该批种苗繁殖中的受精率、孵化率,一般受精率、孵化率高批次的种苗体质好;2、好的种苗体色鲜嫩,体形均匀、肥满、大小一致,游动活泼、精神。3、在白瓷碗中装盛少量泥鳅苗,用口适度吹动水面,其中顶风、逆水游动者强,随水波被吹到盆边者弱;4、将泥鳅苗放在白瓷碗中,将水沥去后在白瓷碗中剧烈挣扎、头尾弯曲厉害的为优质苗,挣扎力度弱或仅以头尾扭动者为劣质苗。

泥鳅种苗业亟待整顿,其根源还是种质资源持续选育和保存工作的缺失。当前行业对“台湾泥鳅”概念尚未有清晰的说法,对其起源还存在着争议,因此台湾泥鳅的种质探索与研究仍然有一定的难度。

(感谢澳华集团研发中心助理总监刘强对本文信息的提供)

1. 作者 | 庞涛

2. 来源 | 腾氏水产商务网-当代水产杂志社

3. 本文为当代水产-腾氏水产商务网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一律禁止转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