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故事档案(战疫日记父亲后事都是家人料理的)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这一个月来,在人民医院乳腺中心发生了太多的事,科室护士赵茜、曹彬两位姐妹去了武汉前线;小赵护士长失去了亲爱的父亲,却仍然坚持在岗;崔迎和汪嘉玮帮忙连夜抢出要被隔离在科里的防备物资到小楼备用,忙到夜里三点;护士们为了帮助门诊依然繁忙的医生,每日排班帮填流调表和预约化疗……

这只是她们疫情期间生活与工作的一角,但想完成这一角,要的是多么大的心气儿啊!我们共同了解一下她们吧。

战疫故事档案(战疫日记父亲后事都是家人料理的)(1)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乳腺中心 赵茜

赵茜:得到患者的感谢值了

“今天收到小情人的礼物,疲惫的一天幸福结束!”

2月14日,西方的“情人节”。晚上9点49分,在武汉抗疫的赵茜从病房回到宿舍,打开手机看到儿子发来的漫画,高兴地在朋友圈“显摆”了一下。

赵茜,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乳腺中心的护士,北京人,育有两个儿子,大的上二年级,小的才2岁多。漫画是大儿子画的。

2月7日,赵茜随医院第三批医疗队出征武汉,被派往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当晚,南方的潮湿阴冷把这个从小在北方长大的姑娘冻坏了——酒店的中央空调因怕传播病毒全都关停。“但第2天当地的同志就给我们每人配备了一台电暖器,一下子就暖和了好多。”

“虽然武汉疫情最严重,但是全国人民拧成一股劲儿支援武汉,支援抗疫,真的非常感动。”

赵茜说,来到武汉更感受到了全国一家的温暖。生活上需要的,比如说食品,都是全国各地捐的;每天穿的防护服戴的护目镜啊都不一样,因为都是全国各地捐赠过来的。每天都会有人关心你,下了班回来,就看手机上好多人都会问今天怎么样啊,然后叮嘱注意安全呀,就连以前不怎么联系的朋友也都会每天都会关心你。特别的温暖。

赵茜是肿瘤科的护士,第一次穿防护服不太适应,进病房后面对病人也有点紧张,觉得恶心、想吐,可能也有点缺氧,感觉撑不住就提前出来了。

回到宿舍后她就想:其他同事都坚持下来了,为什么就我没有坚持下来?如果老提前出来,那工作不都得别人去做吗?然后就去找第一批到的人请教穿防护服的技巧,还有就是调整睡眠啊,第2次进去就好很多,坚持下来了,慢慢适应了。

在病房里面工作,一个班是4个小时。加上从酒店出发去医院至少得40来分钟,到医院后穿防护服也得40来分钟,然后出来再脱衣服消毒再回酒店,一个来回基本上得8个小时。这8个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去的时候在车上可能大家还会说说话,下班回来的路上每个人就是低头,大家都累瘫了,都不愿意再讲话了。回到酒店洗个热水澡,然后就吃晚饭。一个月就这样过来了。

最让赵茜感动的,是一位80岁的病人写的表扬信。老人有一些慢性病,生活方面非常困难,赵茜他们耐心细致的照顾让老人非常感动,就“拿起笔,含着泪,感谢北京医疗队”。老人在信中说,北京医疗队不远千里来武汉抢救病人,不知劳累,日以继夜,忙着为病人服务,不怕苦,不怕累,脏的臭的积极忙着干……千言万语我不能表达,等病好,回家教育子女好好工作,感谢你们这些无名的白衣战士。赵茜看了也非常感动,觉得自己来一趟虽然付出了那么多的辛苦,但能得到病人这样的评价还是很挺值得的。

战疫故事档案(战疫日记父亲后事都是家人料理的)(2)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乳腺中心 曹彬

曹彬:我是湖北人,更想为家乡做点事

“我是湖北人,襄阳的,看到武汉、湖北暴发疫情,心情比别人更迫切一点,就想过来为家乡做点事。”曹彬开宗明义。

曹彬家里也有一个三岁半的小宝宝。但2月7日那天,她义无反顾跟随医疗队来到了武汉。

作为湖北人,曹彬对武汉太熟悉了。但来到武汉后,大街上看不到一个人,一个喧嚣的城市,上千万人的城市,突然一下子沉静了,她心里真的很恐慌。2月17日晚上,曹彬在酒店楼上拍了一张大街上空空荡荡的照片,取名《可怕的寂静》发到朋友圈,并问“你怀念拥堵的街道吗?”

但2月18日,曹彬又在朋友圈发了一幅电影《中国机长》的截图,并说:“此刻,再看《中国机长》,似乎感同身受,感叹团结强大的国家,强大的国人,此生不悔入华夏,来生还做中国人!”

让曹彬感叹是,疫情灾难出现后,全国上下万众一心,全力支持武汉、支持湖北,包括海外华侨。不仅是医务人员的逆行,还有各种防护物资、生活物资,源源不断送到武汉、送到湖北。就像一个视频里喊出的“此刻我们都是武汉人”,让她特别感动。

而作为湖北人,能够为家乡奉献一点绵薄之力,更是她的心愿。进入隔离病房后,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头疼、恶心、憋气,她都坚持着。平时打针、抽血,都是徒手做的,在隔离病房里,戴着5层手套,手指头弯曲都很费劲,她克服困难,逐步适应了病房的环境。

“抨击我内心是一位老爷爷。”曹彬说,那天她当班护理的一位老爷爷“走”了,70多岁。因为特殊时期,子女都没有办法过来,没有能见老人最后一面,也没有能送老人最后一程,非常心酸。她含着泪,仔细给老人做了尸体护理,内心为老人祈祷,希望老人走得安详一点,并和其他医护人员一起送了老人最后一程。

这场突然而来的瘟疫,让许多家庭失去了亲人,带给人们的创伤和痛苦是无法弥补的。

曹彬说,她班上还有一位50多岁的重症病人,插着呼吸机。他的女儿发来了一段视频,一是感谢医护人员,二是对父亲说一些话,还有他的家人们也说了一些话。但病人昏迷了不能看,他们就用专门的医用手机放给他听。希望病人大脑的潜意识里能听到这些话,能感受到家人的关爱。

“晚安,我的小甜心。”曹彬的宝宝很小,晚上思念孩子时就视频,和宝宝说说话。她说,一位同事的老公在送别妻子时写了一篇文章,标题是《愿用小别离,换武汉平安》,这应该是所有援助武汉、湖北医务人员的共同心声。愿武汉平安,湖北平安,中国平安。

战疫故事档案(战疫日记父亲后事都是家人料理的)(3)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乳腺中心 赵权萍

赵权萍:父亲去世仍坚持在岗

作为科室的护士长,赵权萍肩上的担子很重。因为经历过2003年的非典疫情,她知道病毒的厉害。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后,她立即按照疫情防控的要求调配人员、调整工作内容和流程、管理防护物资、开展培训学习。病区的人员包括医务人员和患者,人人戴口罩。接诊病人准确测量体温,筛查每一个病人是不是从武汉来的,填写流调表。还有病人的沟通、解释等,每一个细节都要安排好。

科室里两个“小妹妹”出征武汉,她又忙着张罗物资,慰问家人。除了安排好医院的工作外,不忘跟去武汉的两个“小妹妹”微信联系,了解工作生活适应情况,鼓励她们,询问她们有什么困难。“但她们有困难都不说。”赵权萍就通过其他同事了解情况,得知她们每天因皮肤消毒和长时间冲澡,皮肤干燥,没有辣吃不下饭,就通过医院送物资的通道,给他们带东西。

“她们家里有困难也不让说,怕给医院添麻烦。”

赵权萍说,联系两家慰问时,问有什么困难,家属都不肯说,一再追问后来才说口罩确实有困难。主任得知后就把家里平时买的口罩拿出来让我送过去,两人知道后,还批评家里人不该给医院添麻烦。

2月18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老年科一名住院患者被确诊为新冠肺炎患者。250人要隔离,医院决定把乳腺中心作为隔离区,接受透析室的医务人员进行集中医学观察。接到主任通知后,赵权萍立刻联系崔迎汪嘉伟其他2个同事,4人连夜赶到科室搬家,把工作的必需品,所有能拿的都搬走,一直忙到凌晨3点。第二天又发现不符合控感的原则,继续调整,保证门诊出诊和病人化疗正常开展。“大家克服困难,没有一点怨言”。

对来自隔离区的病人,按照防控要求,协调完成就医和化疗诊治工作,安排接送,陪检交接。

“非常感谢家里人的支持。无论家里发生多大的事,都全力支持我先完成工作。”在这期间,赵权萍的爸爸病重了,即使她已经心力交瘁,但工作上也没一丝懈怠,“后事都是家里人料理的,骨灰安葬的过程中,正赶上接到电话通知流调表内容要调整,我就马上联系先安排工作,而家里人没有一句抱怨。”说到这里,赵权萍哽咽了。

现在,疫情还没有解除,因为自己在医院工作,接触病人多,还有电梯、走廊等公共场所,为保护家人,赵权萍通过和妈妈打电话,视频,给妈妈安慰。

这真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我们都是普通人,没有恐惧是不可能的,但是大疫当前,作为医护,我们都责无旁贷。向所有前线的兄弟姐妹致敬!更要和战斗在前线的小妹妹们说一句:要保护好自己,一定平安归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