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府诗集南北朝简介(乐府诗集孔雀东南飞人物评析)

《孔雀东南飞》原名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宋人郭茂倩编著的《乐府诗集》又将其收入在卷七十三“杂曲歌辞”,题为《焦仲卿妻》。现今一般取此诗的首句作为篇名《孔雀东南飞》。全诗357句,与《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与《陌上桑》及唐代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乐府三绝”。

深情默默,分离恨长——刘兰芝

她勤劳能干,多才多艺;她性格外柔内刚,自有主断,不为威迫所屈服,不为荣华富贵所打动;她对仲卿温柔体贴,用情专一;她执着忠贞,愿为爱情而牺牲。追求爱情婚姻的自由,维护自己人格尊严。具有一定的反抗精神。

乐府诗集南北朝简介(乐府诗集孔雀东南飞人物评析)(1)

刘兰芝剧照

(1)刘兰芝婚姻失败的原因 在刘兰芝生活的男权社会里,当时衡量“妇道”的标准是以儒家学说中的封建礼教为标准的三纲五常。在《礼记·昏义》中说,妇女须“成妇礼,明妇顺”,“妇顺者,须乎舅姑,和于室人,而后当于夫”。意思是说,作为女子,与丈夫的亲密程度不可超过与舅姑(即“公婆”)的亲密程度,否则即为“不事舅姑”。《礼记·内则》中说得更明白:“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也就是说,儿子过于喜欢妻子,引起父母不高兴的,可以休妻。

阅读全诗,我们可以看出,作为封建社会里一个充满礼教思想的束缚专制、施加淫威的婆婆,她看到与自己相依为命的儿子结婚后把爱更多地献给自己的妻子,内心产生一种不悦感,认为是儿媳妇把儿子从自己身边给抢走了。自然而然会觉得“失礼仪”,自然而然会觉得“大不悦”。而因儿子“甚宜其妻”引起父母心中不悦的,封建礼教明文规定着可以“出”,于是“吾意久怀忿”的焦母自然就要凭借这一条将兰芝驱遣回家,这就是刚强不阿的刘兰芝失宠于婆婆横遭夫妻分离的真正原因。

乐府诗集南北朝简介(乐府诗集孔雀东南飞人物评析)(2)

刘兰芝剧照

(2) 刘兰芝是一个美丽聪明,能干的女子。诗歌里对兰芝临行前梳妆打扮与美貌的描述:“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通过这几句表述,描写上精细,艺术上追求美,充分生动的文字描绘刘兰芝的美丽动人,使刘兰芝的美丽同她的被遣相对比形成强烈的错位,让读者在这种鲜明的反差中去惋惜这位美丽女子的悲惨命运。

刘兰芝不仅漂亮而且多才多艺、知书达礼。从诗歌的第二节兰芝自述“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颂诗书。”可以看出她自小受到很好的教育,具有儒雅的气质。再如,第十段写到她与婆婆的告别的情形:“堂上拜阿母,阿母怒不止。”刘兰芝却很镇定、从容,没有与婆婆发生争吵,可见她有很高的修养。 刘兰芝被遣回娘家后,求婚者接踵而来,足见兰芝的品貌不同寻常。

辜负深情,独自哀伤——焦仲卿

他为爱情却不敢直接抗争,逆来顺受,他心底善良孝顺,纯朴正直,为了心爱的人最后走上了叛逆的道路,他的懦弱忍让是导致悲剧的直接根源。夫妻恩爱无比,却不敢稍弗家慈“严训”,违心休妻,惜别爱妻,仍存幻想,直至团圆之梦破灭,心已死、镜已破,最终义无反顾地走上了殉情之路。

乐府诗集南北朝简介(乐府诗集孔雀东南飞人物评析)(3)

焦仲卿刘兰芝剧照

(1)他为了爱情克服性格上的弱点 在文中焦父一直没有出现,焦仲卿在缺父爱的环境下成长,母亲独断专行、性急暴躁的作风使他形成了内向与懦弱的性格特点,缺乏阳刚之气,遇事缺乏主张,对母亲言听计从。所以当他听到娇妻要自请遣归就跑去质问母亲。可见,妻子在他心中的分量确实不轻,也因为有这伟大爱情的力量才足以给他勇气,改变他的懦弱,这是焦仲卿人生的一大转折点。

(2)他为了爱情挣脱了思想的束缚 汉代实行以孝治国,将《孝经》列为七经之一,并成为官学的启蒙教材。在这样的社会风气影响下,焦仲卿为了妻子质问母亲“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当母亲提出“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的强横要求,焦仲卿以“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来相威胁。焦仲卿接受的教育使他非常清楚自己的行为:对母的不尊就是不孝,就不能立足于社会,也等于自毁前途,“仕宦于台阁”就会成为空想。明知这样,他还是以妻为重。焦仲卿走到这一步,已是与孝对立,与整个社会伦理为敌。他能做到这一点非常不容易。

乐府诗集南北朝简介(乐府诗集孔雀东南飞人物评析)(4)

焦仲卿剧照

(3)他为了爱情放弃大好仕途 焦仲卿本可通过休妻达到猎取功名和富贵的目的,但是他为了爱情放弃大好仕途,在当时可谓绝无仅有。 同时他对母亲有意识地想通过自己休妻来达到博取名声、实现升职的目的非常反感,自言“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表现出他视前程如粪土,视爱情如生命的观念。与姜诗妻等人相比,刘兰芝与焦母的矛盾更深,休妻是顺理成章、顺水推舟之事,但焦仲卿根本不想牺牲爱情换取前途,对“仕宦于台阁”毫不动心。

(4)他为了爱情不惜生命 焦仲卿从始至终都表现出对妻子忠贞不渝的爱情,即使是母亲的反对与利诱都没有半点的犹豫和动摇,可以通过出妻来致仕的捷径对他也没有吸引力。在当时的时代,为了追求忠贞不渝的爱情把自己置于以孝治国之道的对立面。焦刘完美的爱情婚姻观念因为走在了时代的前列而成为时代的牺牲品,这牺牲虽然可惜,但对后人追求忠贞不渝的爱情、完美的婚姻有着极大的激励和鼓舞。

施加权威,灵魂深处是可悲——焦母

她是一个反面人物,在诗中,她是封建旧礼教的代表人物。她极端蛮横无理,独断专行,是一个摧残爱情的封建家长。 孔雀东南飞中,作者对刘兰芝的描绘不吝笔墨,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女主人公是一个优秀的令人怜爱的形象,可是,这样一个好姑娘为什么焦母却执意要将她遣送回家呢? 从心理学、人性学角度来看,焦母其实有着很重的“恋子情节”。“恋子情节”与“恋母情节”相对,近些年来,引起很多人的重视。

乐府诗集南北朝简介(乐府诗集孔雀东南飞人物评析)(5)

焦母剧照

这两个家庭都是单身家庭,母子相依为命。从人的心理上讲,这很容易引起儿子对母亲的过分依赖与母亲对儿子的非正常依恋。在母亲看来,由于丈夫爱的缺失,她原本对丈夫的那些爱就会转加到儿子的身上,这样,他对儿子的爱就是一种超量的爱。在儿子娶妻之后,一方面,儿子与媳妇的恩爱大大刺激了她的感情(这是她曾经渴望而又没有享受到并且也不能理解的生活),这之中,也许还有一点点嫉妒。另一方面,新人的加入,打乱了长期形成的安静的相互倚赖的家庭状况,在母亲看来,儿子原本对自己的那部分爱似乎是被儿媳抢走了,总之,罪魁祸首就是儿媳,这样,婆婆对儿媳的厌恶也就很好理解了。

可怜天下父母亲——刘兰芝的母亲

她深明大义,能理解、尊重女儿的选择,与焦母的冷酷跋扈和兰芝兄长的趋炎附势形成对比。

乐府诗集南北朝简介(乐府诗集孔雀东南飞人物评析)(6)

刘兰芝的母亲剧照

(1)她是一个线索人物 在诗中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当兰芝被休回家,刘母见面便说:“十三教汝织,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知礼仪,十七遣汝嫁。”这番话既照应了开头兰芝说的话,印证兰芝的聪明、能干、有教养,同时又为下文县令、太守先后派人登门求婚作铺垫。

(2)她是一个尽职的母亲 中国传统的道德规范要求父慈母爱,兰芝没有父亲,从文中可以看出兰芝母亲是“良母”,符合“母爱”的要求。 刘母的爱首先表现在她把爱融入对女儿的教养中。刘母出于“为之计深远”而按封建礼教的要求,严格教养女儿:“十三教汝织,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知礼仪”。她教会女儿织布、裁衣、知书、达礼,以期女儿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刘母的爱还表现在她为女儿的不幸遭遇而痛心、痛苦。兰芝被休刚进家门,刘母“大附掌”“大悲摧”,这些动作将母亲这时难以言传的痛楚之情表现了出来。从刘母责问女儿的话语中,可以感受到母亲的失望与痛心。当第一个求婚者登门时,刘母对兰芝说“汝可去应之”,当女儿“含泪”央求时,母亲没说什么就去替女儿拒绝了求婚者。

刘母在不知不觉中成了封礼教杀害女儿的帮凶,如刘母一样的母亲们成了三从四德的牺牲品。 刘母,一个历来不被重视的小人物,一个复杂的人物,在她身上,我们体会到了封建社会的母亲的矛盾与痛苦。

性格暴躁如雷——刘兰芝的哥哥

作为兄长,他与妹妹在对待这桩婚事上肯定持有不同的立场。妹妹是性情中人,为信守誓言,她不为权势所诱惑,表现出对爱情的坚贞不屈。但刘兄是“局外人”,不在他们感情纠葛中,以兄长的身份,当然只为妹妹的现实问题考虑。毕竟焦家已经恩断义绝,再迎兰芝,难有指望,嫁给府君之子无疑是最好的出路。所以我们简单地将刘兄理解为冷酷势利,其出发点只不过为将他作为兰芝形象的反衬,厚此而薄彼了。 我们之所以对刘兄轻易下这个判语,主要是因为兰芝有两次对他哥哥的介绍。一是在夫妻离别时的诉说“我有亲父兄,性情暴如雷”,第二次是诀别时说“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受此影响,我们只好把刘兄归入反面角色,以玉成兰芝“情殇之悲”,让故事产生更摧人心魄的效果。

乐府诗集南北朝简介(乐府诗集孔雀东南飞人物评析)(7)

刘兰芝的哥哥剧照

总结:

1.封建礼教对女子思想的钳制 “三从四德”是古代女子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所谓“三从”,是“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其丈夫就是妻子的天,而女子只不过是男子的附属品。

女子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思想“女子无才便是德”,这是古代社会对女子最基本的要求,实际上是古代社会男权女权争夺的一种社会结果。

礼教纲常,给女性们套上了沉重的精神枷锁,使她们长期安于被压迫、被奴役的地位。“男女授受不亲”、“笑不露齿,行不露足”、“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等观念深为当时的妇女所推崇,成为奴役妇女的思想工具。

2.地位卑微 自封建阶级社会产生以来,“乾坤正位”便成为规范男女的理论基础。“女主内,男主外”,这种分工模式给女性带来了灾难性影响。因为,男性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能力日益强大,成为财富与权力的拥有者,而妇女不得不屈从于男人为自己设定的角色,成为他们的附属品,从而形成了妇女无权的隐忍的经历,形成了认为妇女是无能的偏见。

3.古代的婚姻制度 在压制束缚的社会环境下,妇女最觉苦痛的即是包办婚姻。在古代社会,女子没有自由恋爱的权利,没有自主选择丈夫的权利,婚姻大事一切要唯父兄之命是从。综上所述,是导致刘兰芝焦仲卿爱情悲剧的主要原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