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教育的实施方案(融媒体时代红色文化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实效性研究)

——以广东海洋大学“讲好南路革命故事”宣讲团为例,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红色文化教育的实施方案?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红色文化教育的实施方案(融媒体时代红色文化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实效性研究)

红色文化教育的实施方案

——以广东海洋大学“讲好南路革命故事”宣讲团为例

广东省西南部作为南路革命的发源地,革命旧址和纪念物众多,红色资源十分丰富。广东海洋大学以开展红色文化学习教育为契机,联合湛江市委教育工委成立“讲好南路革命故事”宣讲团,着力打造大中小学全学段覆盖的地方红色文化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特色品牌项目,构建大中小学生自我教育与朋辈教育相结合的红色文化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新模式。

如何深入挖掘利用南路革命红色资源,使之成为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培育时代新人的鲜活教材,切实提升高校红色文化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实效性。广东海洋大学依托南路革命研究所和“寻访红色乡村”活动等理论和实践成果基础上,联合湛江市委教育工委成立“讲好南路革命故事”宣讲团,着力传承赓续红色薪火,打造大中小学全学段覆盖的地方红色文化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特色品牌项目,构建大中小学生自我教育与朋辈教育相结合的红色文化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新模式。

地方红色资源转化为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让广大中小学生从红色基因中汲取更多的精神力量,广东海洋大学以开展红色文化学习教育为契机,出台文件《中共广东海洋大学委员会关于开展“讲好南路革命故事”活动的工作方案》,组织开展“讲好南路革命故事”活动,编写《讲好南路革命故事读本》,组建“宣讲团”,从全校选拔了18名教师作为骨干教员、108名研究生和本科生作为宣讲员,组成9支小分队,利用重要节日和重要时间节点,深入各学院党团组织、学生班级以及湛江市10个县(市、区)的中小学校,讲好千场红色文化教育会和南路革命历史故事会,让数万名学生接受教育。

2021年4月14日举行启动仪式,湛江市委教育工委领导和学校党委书记出席并为“讲好南路革命故事”宣讲团各小分队授旗。各小分队克服了重重困难,在全市大中小学校开展红色文化和革命史宣讲活动累计达679场,受众师生超过42000人次。

活动自开展以来,得到了大中小学师生的高度认可和社会媒体的广泛关注。人民网、学习强国、中青网、南方Plus、广东教育头条和地方报纸和电视台等媒体对相关内容的报道30多篇(次),直接浏览量超过60万人次,并荣获2021年中共广东省委教育工委“庆祝建党一百年•践行核心价值观”优秀案例一等奖等省部级表彰7项。

如何提升以“讲好南路革命故事”活动为抓手的红色文化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实效性?结合融媒体时代的特点和要求,提出如下四点思考:

(一)明确宣讲定位,擦亮品牌底色

红色文化学习教育作为常态化长效化工程,并非一劳永逸的易事,应作为系统工程日积月累,循序渐进完善。在红色文化宣讲效果上继续下功夫,优化宣讲团的组织建设和能力建设,突出政治功能和政治本色,以高质量的宣讲和高质量的育人效果作为出发点和依归。同时,结合青少年学生的特点,加强新媒体的应用,以融媒体促宣讲,多方位传播红色文化和南路革命史。

(二)探索沉浸传播,融合多元机制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们必须发扬斗争精神,下好先手棋,从占领新媒体传播高地的战略高度,巩固好思想阵地。结合青少年正处于拔节育穗期继续挖掘其身边触手可及的本土红色革命资源,探索南路革命故事宣讲传播更多有效方式,冲破传统平面媒体二维图文固有模式。

我们可喜地看到,湛江市本地部分知名红色主题博物馆已经开始投入使用全息技术让受众体验高度真实情景重现。笔者认为,我们可以整合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中歌艺术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现有的学科优势资源,协同创新,针对南路革命故事宣讲定制专门的全息投影,将传统的单向传播与时俱进变成受众为中心的放射性传播,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制造跨越时间和空间限制的传播过程,营造一个作用于人身的虚拟自然环境,宣讲员和受众均融入宣讲场景当中,多维感知南路革命先烈的心路历程,打造南路革命故事沉浸式多元传播宣讲模式。

强化融媒体意识,探索构建“研究所 纪念馆 宣讲团”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新机制,打破原有南路革命文化宣传教育中各个机构的育人的孤立状态。目前,湛江市委在全市范围内精选出61个代表性强的学习基地。

(三)提高量化精度,纵深靶向推送

坚持运行体系与评价体系并重,从以下三个角度提高精度,瞄准靶向。第一,倡导宣讲团中来自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研究生,树立大数据量化观,着眼南粤大地深掘红色文化历史,探索大数据分析的更多可能性。以期达到激发专业的宣讲员宣讲的内驱动力。第二,对于其他学科专业的宣讲员(含骨干教员),我们进一步完善考核的量化指标。一是团队建制层面,我们的宣讲活动将继续以小分队的形式对全市的10个县(市、区)实行分片区负责,同时,结合新增的阳江校区工作需要,我们将分队数量增加至12支。每个小分队保持大约10名宣讲员建制不变。二是骨干教员(即指导老师)层面,将骨干教员优化为每队一名,压实责任制,负责对接校内2个二级学院和校外1个片区(县、市、区),继续鼓励采取主动宣讲与“订单”和“接单”宣讲相结合的方式,由骨干教员负责做好对接片区学校的宣讲活动的安排和协调工作。三是宣讲员层面,结合实际,优化宣讲活动及出席会议(含沙龙、活动等)积分分值,探索梯度积分激励机制,为后期评选优秀宣讲员适度拉开分水岭。第三,秉持“合理利用、积极建设、严格管理”的原则,将完善对我们微信公众号、抖音号等新媒体的全方位管理。将制定宣讲效果民意量化调查表(电子版),让受众及时反馈对宣讲传播实效的评价,虚心听取合理建议和意见,以便查漏补缺,找准宣讲的切入点、着力点、发力点。优化我们宣讲团的新媒体内容选题,针对不同目标群体精心设计相应主题特色版面,靶向化推送,满足融媒体传播分众化差异化的需求,让我们的宣讲更贴近受众的需求,真正走心入脑。

(四)溯源完善读本,开放叙事交互

我们将继续借助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术研究团队,深掘更丰富更全面的红色文化资料。在《讲好南路革命故事读本》第一辑的基础上,完善业已选取的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40个典型事件和杰出人物,按照编写方案设定的故事体例,更加明确以革命理想、家国情怀、斗争精神、坚持真理等作为主线,配以更多更精彩的插图,再版成更贴近大中小学生和广大市民认知需求的故事读本。

以此读本为蓝本,打造具有延续性的南路系列IP化产品,探索开发益智网络游戏,以开放叙事模式激励受众参与内容生产和二次传播,让受众发自内心认可南路革命的历史必然性,深切体会到南路革命成果来之不易,进而延伸至价值认同更高层面。

百年前以黄学增为代表的农运骨干在南粤大地撒播了一批革命火种;百年后我们继往开来,借助融媒体建立南路革命故事立体化宣讲传播矩阵,开展讲好南路革命故事宣讲传播活动,全力扎实稳健推进红色文化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力争在雷州半岛各中小学、街道、社区、乡镇中形成人人乐于善于传颂革命故事,淬炼前行,为弘扬红色革命精神久久为功,厚植浓郁家国情怀。

基金项目:2021年广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地方红色文化融入研究生党史和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2021JGXM_062)

2021年广东海洋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融媒体时代研究生参加“讲好南路革命故事”实效性研究(202130)》

(作者:王自灵,广东海洋大学研究生院讲师;陈汉能,广东海洋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长,研究员。同等贡献。)

来源: 光明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