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强化三线一单(滨州市强化三线一单)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张迪 通讯员 陈晴晴 滨州报道,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滨州市强化三线一单?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滨州市强化三线一单(滨州市强化三线一单)

滨州市强化三线一单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张迪 通讯员 陈晴晴 滨州报道

滨州作为黄河下游一座依水而建、缘水而兴、因水而美的城市,滨州市委、市政府坚决强化“三线一单”落地应用,以渤中19-6凝析气田为具体实践,坚定走绿色、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滨州沿海地区位处渤海中部海域,是我国重要的海洋矿产资源利用区域。渤中19-6凝析气田位于渤海海域,距离滨州约84公里,目前已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2000亿方、凝析油地质储量超过2亿方,是中国东部最大的凝析油气田。滨州市将凝析气田项目作为开发利用海洋可再生能源、推动海洋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优化升级的有效载体,作为发展海洋高技术产业、推动海洋产业结构向高端、高效、高附加值转变的典型项目,增强海洋碳汇功能,积极发展现代海洋服务业,提高海洋生态服务功能。

2021年6月30日,滨州市人民政府正式印发《滨州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滨政字〔2021〕50号),强化空间、总量和准入环境管控策略,建立滨州市精细化“三线一单”管控体系。渤中19-6凝析气田项目在规划与建设过程中充分衔接滨州市“三线一单”技术研究成果与分区管控要求,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空间、准入与总量要求,细化执行环境准入清单要求,助推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与产业优化转型。

恪守生态保护红线。陆域管线及终端选址坚守生态保护红线不能碰的原则要求,科学合理设置项目建设位置及管道铺设工程选址,符合《山东省渤海海洋生态红线区划定方案(2013—2020年)》及滨州市“三线一单”要求。项目最终选址未涉及占用生态红线区,与马颊河—德惠河贝壳堤岛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保护红线区的距离约3km。

坚守环境质量底线。建设范围内大气环境、声环境、地表水环境、地下水环境及生态环境均符合相应环境功能区划要求。此外,新建终端运营后仅产生少量生产废水、生活污水及无组织排放废气,在采取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后,各类污染物达标排放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明显不良影响,不会改变区域环境功能区质量要求。而且,随着工程建设完成以及区域能源结构的调整,将对区域大气环境质量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严守资源利用上线。新增用水由当地给水系统提供,设计供水规模350m3/h,对当地水资源影响不大。项目供热由项目新增导热油炉提供,不占用当地供热资源;本项目厂内用电负荷约为23204kW,电源分别引自滨州市供电公司西港变电站和滨港站配电装置,对当地供电资源影响不大;本项目的燃料气由自身提供,不占用当地资源。此外,该项目属于海气登陆,丰富当地天然气资源并为天然气的使用提供便利,有助于转变当地能源结构,对当地的资源开发利用有积极作用。

细守环境准入清单要求。对照《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0年版)》(发改体改〔2020〕1880号),该项目为油气田集输管网,不属于目录中禁止准入类,不在《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0年版)》限制范围内,且符合《滨州市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产业发展规划要求,其建设符合滨州市环境准入负面清单管理要求。

“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从空间布局约束、污染物排放管控、环境风险防控、资源开发利用效率要求四个维度对区域空间准入提出了明确要求,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绿色转型,强化减污降碳协同推进,提升项目环评审批阶段、环评文件的前瞻性、科学性与落地性。下一步,滨州市将强化“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落地实施,构建“三线一单”——规划环评——项目环评——排污许可——执法监管的全链条管控,高效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