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地球和宇宙的科幻电影(从地表到太空的距离)

小时候一直很纠结一个问题,人生存在地球上,地球存在于宇宙里,那么宇宙又是在哪里呢?如果说宇宙有边缘,边缘外面是啥?

这是个大问题,与其瞎想,不如跟随电影的脚步,看看那些涉足地外空间电影,跟随镜头在曲速空间里的惊险回旋,漫步在那无垠虚空。

依据概念开创性、文化影响力、工业推动以及知名度,本文选出了12部太空题材电影。那些富有先见和开创精神的电影人,如同人类历史上的征空先驱一样,一次次在荆棘遍布的领域开辟出新的疆土,留下无尽的灵感和赞叹。


*排序根据电影公映年份

TOP.1

《月球旅行记》

........................................................

1902 / 乔治·梅里爱 / 法国

有关地球和宇宙的科幻电影(从地表到太空的距离)(1)

▶ 上榜理由

公认的科幻电影开山之作,缔造的文化影响丝毫不亚于《星球大战》、《阿凡达》。

该片问世时,电影的诞生不过短短七年,观众此前所见的“电影”,都是场景单一的录像片段,都没有“剧本”这个概念。

法国人乔治·梅里爱根据凡尔纳的《从地球到月球》和威尔斯的《月球第一人》两部小说为蓝本,编写出一个引人入胜的冒险故事。

《月球旅行记》的片长达到前所未有的16分钟,花费在当时惊人的一万法郎,耗时三个月拍成。梅里爱独创的淡入淡出、多重曝光等拍摄技术,通过机关操作的活动场景、月球人的奇诡服装,都奠定了之后科幻片的大量经典元素,一直沿用至今。其实,原著小说对科学细节的描述相当丰富,诸如从地球发射炮弹登月所需的初速度、炮弹的材料、炮管的规格等等。而梅里爱选择剔除了这些细节,直接呈现一群有模有样的科学家钻进巨型炮弹,发射升空,精确登陆。

也许这是《月球旅行记》最大的贡献。它把需要一定知识储备和理性思维才能读懂的科幻作品,变为充满童心和幽默,毫无门槛和架子的大众艺术,满足了每个人仰望星空时的好奇心。

TOP.2

《月里嫦娥》

........................................................

1929 / 弗里茨·朗 / 德国

有关地球和宇宙的科幻电影(从地表到太空的距离)(2)

▶ 上榜理由

德国电影大师弗里茨·朗对科幻充满兴趣,继《大都会》之后,又瞄准了登月题材。

朗特邀火箭“欧洲火箭之父”赫尔曼·奥伯特担任顾问,道具极其严谨,火箭发射台几可乱真,甚至奥伯特本打算建造成真正可用的火箭,后因时间成本限制作罢。

片中升空时宇航员龇牙咧嘴、痛苦万状的表现,也忠实反映了客观生理规律。该片也是首次通过动画特效表现了外层空间的失重效应,在人类从来没有进入过太空的时代,《月里嫦娥》的想象令人陶醉。诚然,片中的一些想象在今天看起来显得有点可笑,比如在星际旅行时可以打开窗子观光,火箭坠落时如同一颗炮弹,月球与地球大气和重力环境相似等等,均反映出时代的局限。

但只需记住,公映于1929年的《月里嫦娥》比人类第一次进入外太空早了32年,比阿波罗登月早了整整40年。在60年代的美苏太空竞赛中,德国科学家发挥了重大作用,他们中的许多人就是因为这部影片才走上了科研之路。

TOP.3

《2001太空漫游》

........................................................

1968 / 斯坦利·库布里克 / 美国

有关地球和宇宙的科幻电影(从地表到太空的距离)(3)

▶ 上榜理由

400万年前,一块神秘黑石的出现,启发猿人的智慧大幅度跃进。公元2001年,黑石又指引人类升入太空,与智慧生命做出进一步的接触。

作为一部科幻片,《2001太空漫游》严格遵守现实物理法则,并对30多年后的未来世界做出全方位的想象,大到飞船、太空站、AI,小到位数更多的电话、信用卡、语音识别功能,甚至能找到iPad的原型

在如今这个没有电脑特效就不算科幻片的时代,当我们回看《2001:太空漫游》,其中的飞船和太空场景反而像是来自纪录片的真实影像,而不是虚构故事里的电影特技。

惊人的效果也来自配乐的无与伦比,《蓝色多瑙河》和《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这样的古典乐章完全独立于情节而存在,毫无廉价的情感暗示,将影像烘托至超凡脱俗的境界。影片结尾高度开放,冥冥中主宰一切的高等生命也自始至终没有现身。事实上,库布里克曾经试图创造一个具体的外星人形象,但由于硬件问题而放弃

然而,留白,比起一切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更令人深思。

TOP.4

《飞向太空》

........................................................

1972 / 安德烈·塔科夫斯基 / 苏联

有关地球和宇宙的科幻电影(从地表到太空的距离)(4)

▶ 上榜理由

《飞向太空》是根据科幻作家斯坦尼斯拉夫·莱姆的小说《索拉里斯星》所改编,电影几乎还原了小说里凯尔文对于索拉里斯星的探索和思考,却难免变得乏味,任何试图想要接触这部经典的观众都要做好心理准备。

有人说塔可夫斯基与库布里克都是两位奇人,区别在于库布里克谈人机、谈未来、谈哲学,上天入地、无所不能,还原预测,无所不用。塔可夫斯基则一如既往地谈信仰、谈孤独、谈乡愁。

作为一个创作者,塔科夫斯基并不愿意将自己的作者表达做一次接地气的输出,对于他来说,作品展现的是思想,而理解思想这事,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按照能理解的范围去看,也可以在《飞向太空》里找到一些关于人与自然之间的思考,比如说影片的开始跟结束都在围绕着潺潺的溪流,摇曳的树和可以感知到的风。

这些都是大自然最常见的东西,也是这些来构成这个世界的日常,然而日常却最容易被人所忽视。

人们忽视了日常,那么会去在意什么?人们会在意未知,比如说外太空。

然而当人类飞向太空探索的时候,当一件件新的东西被发现,我们所要寻找的真的就是全新的见所未见的世界吗?

到底什么才是真正值得寻找一生的东西,这是一个终极问题,谁都无法回答。

TOP.5

《星球大战》

........................................................

1977 / 乔治·卢卡斯 / 美国

有关地球和宇宙的科幻电影(从地表到太空的距离)(5)

▶ 上榜理由

70年代的好莱坞主流仍是粗粝的现实主义风,为数不多的科幻片亦多走悲观厌世和惊悚反思路线。

卢卡斯却反其道而行之,书写了一个少年英雄的传奇故事,与充满愤怒和颓废的70年代诀别。从此,好莱坞跨入了一个五彩缤纷的新纪元。

《星球大战》的美术设计、道具布景、视觉特效和音响效果,每一项都在改变着全世界电影的制作观念。约翰·威廉姆斯谱曲的气势磅礴的交响乐同样成为各种晚会最青睐的BGM。《星球大战》启发了好莱坞,让他们解锁了新时代商业大片的秘密公式:视听奇观+青少年水平的剧情+美国保守主流价值观。时至今日。这仍是绝大多数好莱坞主流商业片赖以吸金的标配。

《星球大战》不仅深刻影响了后来的一系列科幻电影,对于美国乃至世界流行文化都产生了影响,连总统里根都要用“星球大战”为自己的战略防御倡议命名(卢卡斯很不喜欢)。

TOP.6

《星际迷航》

........................................................

1979 / 罗伯特·怀斯 / 美国

有关地球和宇宙的科幻电影(从地表到太空的距离)(6)

▶ 上榜理由

曲速引擎、虫洞理论、超光速旅行,都是物理学的重要课题,但大多数人第一次认识这些名词,却是从《星际迷航》开始。

光明鲜亮的舰桥、平滑的显示界面和控制面板,今天看来依然科技感十足。舱内四百多位船员集体亮相,舱外对整艘飞船长达五分钟的滑轨巡礼,大银幕上曲速航行拖出的残影,令观众体验到宇宙的深邃与神秘。不像那些续集,1979年推出的首部《星际旅行》电影最能继承原版的探索精神。

当一团硕大无朋、无坚不摧的高能离子云,逐渐威胁地球的安全时,才发现竟是300年前太空总署发射的航海家六号探测器。

原来航海家六号被一个机械文明接收并改造后,重新送往地球,在归程中,它进化出了自我意识,并迫切希望面见自己的创造者。

正如每个孩子都会追问自己从何而来,《星际旅行》反映的是所有智慧生物都孜孜探寻的话题:生命起源。

TOP.7

《异形》

........................................................

1979 / 雷德利·斯科特 / 美国

有关地球和宇宙的科幻电影(从地表到太空的距离)(7)

▶ 上榜理由

70年代正值美苏冷战的高峰,处于核子阴影笼罩下的民众被压得疲惫不堪,犹如群体幽闭恐惧症患者。

雷德利·斯科特戳中了当时社会的死穴。

电影开篇的六分钟便奠定了森然的基调,没有人物和情节,镜头从浩瀚的宇宙推到大量金属墙壁和管线搭建出的狭长空旷的飞船内部。从头至尾,孤寂压抑的情绪久久弥漫在全片,神出鬼没、始终难窥全貌的异形牵引着船员和观众心率同时波动。

尽管在之后的几十年内催生出多部续集、前传和外传,但没有一部能够做到首部《异形》用单纯的恐怖来俘获观众,令一代又一代的观者手脚冰凉。

TOP.8

《银河英雄传说: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

1988 / 石黑升 / 日本

有关地球和宇宙的科幻电影(从地表到太空的距离)(8)

▶ 上榜理由

“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相信大家对这句话一定不陌生,但是知道它出处的人不多。

这句话出自日本科幻小说家田中芳树创作的长篇科幻小说《银河英雄传说》。

田中是一个史观非常正的作者,你在他的笔下看不到个人英雄主义逆转历史的高能表现,虽然两大主角莱因哈特和杨威利都具有杰出的个人才能。而这也正是《银河英雄传说》区别于其它热血漫的地方。

科幻作品的意义,也正在于此。无论是以技术发展为根基的硬科幻,还是具有人文色彩,探讨人性的软科幻。它们的本质,其实都在讲人。

当地球上的高山名川,深谷大洋已经渐渐展露出真容之时,人类的目光便半是满怀希望,半是小心紧张地投向那辽阔的星空。

走出地球,迈向无垠的宇宙,人类对于未知的探索,总带有一种英雄主义的浪漫和悲壮。

TOP.9

《阿波罗13号》

........................................................

1995 / 朗·霍华德 / 美国

有关地球和宇宙的科幻电影(从地表到太空的距离)(9)

▶ 上榜理由

阿波罗13号是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阿波罗计划的第三次载人登月任务,1970年4月11日发射升空。56个小时后服务舱发生爆炸,三名宇航员转移至没有受损的登月舱,并成功返回地球,创造了人类航天史上最伟大的奇迹。

根据指令长吉姆·洛威尔的回忆录,环球影业公司发行了《阿波罗13号》纪实电影。该片是NASA合作拍摄的第一部电影,全球票房收入达3.55亿美元。

其实这本质是一部主旋律电影,因为它把国家建军养军的努力,融合到梦想、家庭、情谊的普世价值中,虽然世上只有极少数的人能接触登月计划,但这三个价值观却是平易寻常、人我皆然。

但是本片却没有给人以很强的说教感。

因为,对外部世界的持续探索、对内在心灵的反复认识、对人道主义的反省创造,是人类文明不断向前的燃料。

英雄,是人类面对未知的勇气,英雄,不只是敢于登月探险,更是在生死未卜之际,淡淡地说:“很荣幸与各位同行”的坦然。科学的探索如此,对和平的追求也一样。

TOP.10

《超时空接触》

........................................................

1997 / 罗伯特·泽米基斯 / 美国

有关地球和宇宙的科幻电影(从地表到太空的距离)(10)

▶ 上榜理由

“一次人类接触地外文明的经历”,在别人手上大概率会变成CG特效轰炸的冒险片,但刚刚拍完《阿甘正传》的泽米基斯没这么干。

虽然耗资不菲,特效出众,但这绝非炫耀视听的爆米花大片。反而片中科学的成分远大于幻想,更难得的是每一处科学概念的阐述,不但细致入微而且讲的深入浅出。

这很大程度要归功于影片的原著小说作者、天文学家卡尔·萨根。科学与宗教,哪个更接近世界的真相?本片找到了这两个争锋相对的世界观之间的交集,更拍出了感人至深的情感轨迹。

艾莉克服重重挫折一圆太空梦,她的探索精神与“父亲”的重聚以及意味深长的演说,均令许多人产生了共鸣。

遗憾的是,这部科幻杰作在上映后并没有引起多大的反响,只是在小范围内被奉为佳作。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超时空接触》就像片尾伊莉抓起的那把沙一样,终于在阳光下闪出金光,被越来越多的影迷讨论、解读。

TOP.11

《地心引力》

........................................................

2013 / 阿方索·卡隆 / 美国,墨西哥

有关地球和宇宙的科幻电影(从地表到太空的距离)(11)

▶ 上榜理由

进入到21世纪,太空题材电影已经走过了百年历史。回顾以往经典,梅里爱的《月球旅行记》初试啼声,库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将科幻哲思推向顶峰,还有开创一个商业神话的“星球大战”系列,都在太空电影史上具有及其深远的意义。

而《地心引力》,绝对称得上是电影技术层面的一大里程碑。

作为阿方索·卡隆七年磨一剑的“高概念”太空科幻片,《地心引力》使用了一些之前从未见过的技术手段来模拟零重力,在众多的创新之处中,最厉害的技术便是灯箱——一个由低分辨率LED屏幕构成的立方体,它可以让特效人员模拟宇航员向宇宙中快速翻滚,以捕捉到最准确的光效。

这部曾经在国内公映过的太空片也让许多观众在影院里体验了一把“迷失深空”。

只是从文本层面来看,这就是个美国主流电影里最常见的“回家”故事。只不过这次的“家”稍微有点远而已。

TOP.12

《星际穿越》

........................................................

2014 / 克里斯托弗·诺兰 / 美国,英国

有关地球和宇宙的科幻电影(从地表到太空的距离)(12)

▶ 上榜理由

诺兰拍摄《星际穿越》的目的之一是要还原真实的科学。

在筹备阶段,他请来了多位科学家助阵,其中包括天体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基普·索恩。比如宇航中心黑板上的公式是由基普亲自书写上去的,虫洞和黑洞的模型也是动画师根据基普的公式数据,通过算法画出来的。

但说来说去,什么虫洞、重力、五维空间等等词汇,都不足以诠释《星际穿越》的魅力。

就像豆瓣上排名靠前的短评,“时间可以伸缩和折叠,唯独不能倒退。你的鹤发或许是我的童颜,而我一次呼吸能抵过你此生的岁月。”

人类社会不过宇宙中一瞬,“唯有爱能穿越时空”,更类似人拽住不愿放手的最后一根稻草罢了。

影片是一个圆满的结局。库珀拯救了人类,墨菲也终于等来了父亲。明知这是诺兰的煽情不断,可仍是儿女情长,英雄气短,原来这都是聚散的固定模式,每人的结果。

文章来源:贰十二世纪

作者:摸鱼暴龙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