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历史研究(西夏历史课虎父无犬子)

西夏昭英皇帝——拓拔谅祚 公元1047年,出生于出游途中,出生时元昊亲自为其取名:宁令两岔,“宁令”是党项语“大王”之意,两岔的意思是生于两岔河畔,以地取名,后来改名李谅祚,又名拓跋谅祚、嵬名谅祚,年号:延嗣宁国、福圣承道,西夏第二位皇帝,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西夏历史研究?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西夏历史研究(西夏历史课虎父无犬子)

西夏历史研究

西夏昭英皇帝——拓拔谅祚

公元1047年,出生于出游途中,出生时元昊亲自为其取名:宁令两岔,“宁令”是党项语“大王”之意,两岔的意思是生于两岔河畔,以地取名,后来改名李谅祚,又名拓跋谅祚、嵬名谅祚,年号:延嗣宁国、福圣承道,西夏第二位皇帝。

党项贵族,夏景宗李元昊之子,生母为宣穆惠文皇后没藏氏。后来,因为没藏氏出家为尼,所以谅祚出生后并不能带回宫抚养,而是寄养在没藏氏的哥哥没藏讹庞家中,由没藏氏前夫野利遇乞部下毛惟昌与高怀正共同抚养长大。

登基的争议

在母亲怀抱中登位的皇帝

公元1048年,元昊意外驾崩,权臣没藏讹庞与元昊的情妇没藏氏一起拥立出生仅十一个月的拓跋谅祚为西夏第二任皇帝。

然而, 李元昊在临终时本来有遗命要立弟弟委哥宁令继承帝位。大臣诺移赏都等都主张遵从李元昊遗命,立委哥宁令为皇帝。

国相没藏讹庞极力反对,反驳说:委哥宁令并非先帝的儿子,而且没有立功,安得有国?

大将军诺移赏都反问道:国家今无主,然则何所立?不然,尔欲之乎?尔能保守夏土,则亦众所愿也。意思是国家不可一日无主,如果不立委哥宁令,还能立谁,不然,你想怎么办?如果你能保卫西夏的领土和统治,我们也愿意追随你。

没藏讹庞回答说:予何敢哉!夏自祖考以来,父死子及,国人乃服。今没藏后有子,乃先王嫡嗣,立以为主,谁敢不服!意思是:我怎么敢这样做呢,自从夏高祖以来,都是父死子继,国家臣民们才会敬服,现在没藏氏有儿子,是先帝的亲生骨肉,应该立为皇帝,谁敢不服!

众大臣听后唯唯称是,无一言反驳,于是就尊奉年幼的拓拔谅祚为新帝,尊封没藏氏为宣穆惠文皇太后。

公元1048年,在国相没藏讹庞的精心安排下,太后没藏氏怀抱不满一岁的拓跋谅祚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因其年幼 由他的母亲没藏太后摄政,太后的哥哥没藏讹庞与诺移赏都等三大将久掌兵权,号令分掌国事,任命为西夏国相,兄妹二人总揽朝政。

没藏讹庞因在没藏大族中为长,又在朝中贵为国相权倾朝野。他就内心膨胀,出入的礼仪车队护卫都照着皇帝的规格来办。

没藏讹庞以李元昊遗物献给辽主。没藏讹庞又令于次年称“延嗣宁国元年”四月,宋朝方面派遣尚书刑部员外郎任颛出任册封使臣,供备库副使宋守约出任副使,共同正式册封拓拔谅祚为西夏第二代国主。十二月,西夏也遣派使者去到宋朝谢封册,并献马驼各50匹,宋朝设宴招待西夏使臣并赐物。

幼年丧母,权臣当道

福圣承道四年公元1056年,拓拔谅祚已渐通世事,常常跟随好佛的母后没藏氏到新建成的兴庆府西承天寺中礼佛听演佛经。

在拓拔谅祚年仅9岁的时候,灾难降临,亲生母亲没藏氏突然死亡,这对于一个9岁的孩子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打击,彻底失去了父母的庇佑,是名副其实的元昊遗孤,也成为了皇室遗留下来的唯一皇家血脉。

在妹妹没藏氏死后一个月,国相没藏讹庞就担心失去靠山和权势,于是将自己的亲生女儿嫁给谅祚为皇后,自己则摇身一变,由国舅变为国丈,继续独揽大权。此时的拓拔谅祚还只是个幼童,对这突如其来的一切变故自然只能任由舅舅没藏讹庞随意摆布,听之任之。

常言道:兴衰有常、新老交替,正是世间的不二法则。正当权臣没藏讹庞权势熏天,尽享人间繁华的时候,拓拔谅祚,正在渐渐长大,年岁渐长的谅祚,实在太像元昊了,不仅是相貌身材、语气声调,就是脾气秉性、行为方式,也都是如出一辙。

作为皇帝,李谅祚十岁时,便有了皇后没藏氏,也是他的表妹,其他的女人也是应有尽有。不过,这位少年天子有自己的意中人。而这个人女人比较特殊,她正国相舅舅的儿媳妇梁氏。由此拓拔谅祚的汉学,也只是入口并不入心,对于儒家伦理规范,也只是选择性遵守。

虽然是离经叛道,倒也并非惊世骇俗,皇家的宫闱秘事多如牛毛。大家认为只不过是少年天子的荒唐事而已。如果任由时间发展,只要没藏家大度包容、不事声张,最后可能也就不了了之。

毕竟,少年的心思,就如同天上的云彩,云卷云舒、云聚云散,根本没个定数,何况是情窦初开的少年天子呢?却没想到,这段偷腥的风流韵事,居然意外的救了小皇帝拓拔谅祚的性命,也就此改变了西夏的国运。

舅舅没藏讹庞专权

没藏讹庞,夏景宗李元昊宠妃没藏氏之兄,西夏的著名权臣之一。

此时独揽朝政,手握兵权,也不把年幼的谅祚放在心上,权势熏天。公元1056年,妹妹被杀,没藏讹庞执政。

奲都三年公元1059年,没藏讹庞之女被立为皇后,成为国丈。同年拓拔谅祚12岁,渐通世务,开始参与国事,为亲政做准备。

但没藏讹庞并没有觉察到李谅祚已将长大,仍然在朝中飞扬跋扈,胡作非为,拓拔谅祚对其日益不满。抚养李谅祚长大的高怀正、毛惟昌则自然而然成了他的亲信和耳目,常常将大臣们对没藏讹庞的议论告诉他,更增加了他对舅舅没藏讹庞的怨恨。没藏讹庞得知后大怒,借故将高怀正、毛惟昌二人杀死,轻易就除去了少年天子的亲信。

拓拔谅祚因此事深感愤怒和恐惧,与没藏讹庞的矛盾变得不可调和。拓拔谅祚开始秘密部署除去没藏讹庞,夺回大权。

少年天子精心布置,夺回权利

谅祚深知以自己只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少年,根本无力跟权势熏天的没藏讹庞相抗衡,所以他开始积极结交大臣,积攒力量。

拓拔谅祚,开始积极拉拢没藏讹庞的政敌:大将漫咩,对他屈尊礼敬,使他成为自己心腹,同时也掌握了一部分兵权,俗话说:兵权在手,天下我有。

随着拓拔谅祚年纪渐长,朝廷内外要求国相交权、皇帝亲政的呼声越来越高,这也让没藏讹庞感到了危机。他应该知道,这天迟早要来的,可真来的时候,却又难以接受。对一个大权独揽的人来说,乖乖交权,真是比要命还难。

更令国相没藏讹庞不安的,是他发现要求皇帝亲政的呼声,并非由下而上,而是由上而下的。换句话说,拓拔谅祚才是舆论的主人,是他发起并操纵了舆论,在为夺权造势铺路。准确地说,是收回皇帝本该拥有的权力。毕竟,年轻的拓拔谅祚才是西夏皇帝,权力原本就是他的。

没想到,国相没藏讹庞更老辣,抢先动手,借故诛杀了皇帝的两名亲信,既是杀鸡儆猴、也是投石问路。拓拔谅祚,虽然年轻气盛,居然也忍了下来,并没有激烈的反应,隐藏锋芒,等待时机,不过,他并没有闲着,而是从攻心入手,开始拉拢和笼络舅舅的心腹和政敌,扩大势力范围。

一招强硬、一招柔软,以柔克刚,很难说谁比谁高明。但很显然,时间站在年轻的拓拔谅祚这边,这也是他出软招的底气所在。

没藏讹庞虽然已年过不惑,但他并不想回家养老。凉州,太远了,也太冷清了,他喜欢京城,想继续住在堪比人间天堂的国相府,想继续打着与天子无异的依仗往来各地,想继续享受巅峰之上的至尊感受。

国相想起了,上次拼命,是对元昊,大获全胜,拼来十四年的顶级富贵。

这次,是对元昊的儿子,再赢一次,就能富贵白头了,他决定破釜沉舟,同样也正在寻找时机。

实施“美男计”引诱表嫂,安插耳目

少年天子的心动

与表嫂梁氏初遇

奲都四年公元1060年,13岁的小皇帝拓拔谅祚去舅舅没藏讹庞家拜访,意外见到了表嫂梁氏。梁氏年轻貌美,媚眼如丝,让拓拔谅祚这个毛头小子看得怦然心动情窦初开,一来二去就对表嫂梁氏一往情深。因为拓拔谅祚经常出入没藏讹庞家,又与梁氏年纪相仿,对她一见钟情,两人便开始私通,勾搭成奸。

后来直接便让梁氏以“进宫探望皇后没藏氏”为借口,与他私通。面对小皇帝拓拔谅祚疯狂的追求,一往情深,梁氏心中也是忐忑不安。

一方面,因为年轻皇帝沉迷自己的美色而窃喜。

另一方面,又害怕被自己公爹没藏讹庞发现。奸情一旦暴露,必死无疑的肯定是她自己。

在权衡利弊之后,梁氏将赌注压在了年轻皇帝拓拔谅祚的身上,她开始辅佐帮助拓拔谅祚夺回权利。梁氏开始监视公公没藏讹庞的一举一动,随时报告给皇帝。成为了年轻皇帝安插在没藏讹庞身边的耳目。

虎父无犬子的少年皇帝

诛杀舅舅没藏讹庞全族

拓拔谅祚的一番部署,自然没有瞒过没藏讹庞。国相还是知道了年轻皇帝的计划,他又惊讶又愤怒,唯恐失去手中至高无上的权力,便和自己的儿子一起密谋,等拓拔谅祚再来和梁氏私会时便将其杀掉,另立新君。

梁氏偷听得知后,大惊失色,因为自己与拓拔谅祚私通的事已经败露,如果没藏讹庞派人在自己与拓拔谅祚私通时杀进来,自己也难免陪葬,难逃一死。

于是,她立即派人密报拓拔谅祚。李谅祚大怒,决定先下手为强,立即除去没藏讹庞。

公元1061年4月,年轻的拓拔谅祚选择先下手为强,假意召没藏讹庞进宫议事,没藏讹庞还蒙在鼓里,像往常一样入宫。结果没藏讹庞一入宫,拓拔谅祚一声令下,早就埋伏好的大将漫咩率领伏兵四起,将没藏讹庞当场斩杀,后下令诛杀没藏氏全族,不可一世,权势熏天的权相没藏讹庞,最后却落得个身败名裂,全族被灭的下场。

下令废除第一任皇后没藏氏,打入冷宫。公元1061年9月,仅仅过去五个月后,拓拔谅祚赐死没藏皇后。召梁氏入宫,将辅佐有功,表嫂兼情妇的汉人梁氏立为中宫皇后。从此以后,拓拔谅祚大权在握,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西夏第二代帝王。

此时,拓拔谅祚年仅14岁。纵观古代幼主夺回大权,康熙16岁时智除权臣鳌拜,崇祯17岁登基罢黜权阉魏忠贤,都显示出了过人的胆略和智谋。

而西夏的幼主,拓拔谅祚比这两人都更勇猛,14岁就敢杀权臣夺权,生杀予夺,大权在握,经略河西大权在握的拓拔谅祚开始真正亲政,大展宏图。

皇帝开始亲政,大权在握

没藏太后死了,权相舅舅被杀了,西夏的权力之巅,只剩下了皇帝。拓拔谅祚,年轻的皇帝踏过舅舅没藏氏一族满门尸骨走向亲政,西夏无人不侧目。

就凭借这一举动,就是最好的立威之举,也是献给亲政最好的大礼。亲政的谅祚,有权威、有精力、有想法。他似乎是憋足了劲,内政、外交、军事全线出击。一时间,如旋风般席卷西夏大地。

内政措施

在内政上,他重用梁氏姐弟。亲政不久,他就赐死了表妹没藏皇后,迎娶表嫂梁氏,诛杀了没藏讹庞之后,拓拔谅祚废掉了没藏氏的皇后之位,并灭其族。

立梁氏为皇后,并重用梁氏的弟弟梁乙埋。而梁氏的娘家也取代了没藏氏,成为了新一代的朝中新贵。西夏新一代外戚权臣,正式开始登台表演。

拓拔谅祚掌权后,颁布了一系列汉化政策,并与宋朝订立了和约。

外交措施

对待吐蕃,西夏的态度却非常强硬。在莫藏峨博主政时,夏军就曾主动攻击吐蕃的青唐城(今青海西宁市),被吐蕃首领唃厮啰击败,唃厮啰还顺势攻入夏境,大掠而归。

拓拔谅祚继位后,乘着辽与吐蕃闹矛盾,再攻青唐城,又被击败,只好悻悻退兵。后来,吐蕃内乱,其大将带领兰州附近土地归附西夏,让拓拔谅祚捡了个大便宜。此后双方虽时有军事冲突,拓拔谅祚也并没有太大作为。

在没藏兄妹主政时,主动挑衅较少,与辽、宋、吐蕃的边疆都相对安稳。拓拔谅祚亲政后,四处出击、到处点火,不过数年,就搅得各国不得安宁。

这是一种策略和战术。正是在这挑衅、进攻、和谈,再挑衅、再进攻、再和谈的过程中,拓拔谅祚迅速地成长成熟。

他锻炼了政治手腕和军事技能,更是借机整合国内力量,消灭不臣,巩固帝位。至于挟敌自重、挟敌立威、挟敌固权,那些雄主们常玩的套路,少年谅祚无师自通,玩得炉火纯青。

打了几年交道,辽、宋、吐蕃不得不承认,拓拔谅祚天资聪颖、多谋善断、文武全才,是个极难对付的可怕对手,假以时日,待其羽翼渐丰、筋骨强劲,虎父无犬子,超过其父李元昊也未可知。

拓拔谅祚倾慕汉文化,在国内推行汉仪,废行蕃礼,仿照宋朝体制,增设各部尚书、侍郎等多种官职,改革中央行政体制,使得国家机器进一步完善。

奲都六年公元1062年,拓拔谅祚改变了旧制度的军政合一的弊病,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统治,对军政权力的控制得到加强。同时,他对那些从宋朝投靠西夏的汉人量才使用,比如宋朝士人景询,与之交谈之后,拓拔谅祚授予他枢密使之职。

当时的西夏,处于四战之地。北方是辽国,东方和东南是北宋,西方和西南是吐蕃和回鹘。

西夏与辽国自然不必说,两国除了打了两次大战之外,一直处于和平状态,而且携手对付北宋。他亲附辽朝,向辽进贡回鹘僧、金佛和《梵觉经》,以表示友好。

对于北宋,因为西夏有许多重要物资需要从北宋输入,所以拓拔谅祚奉行亲宋政策。而吐蕃诸部,则是北宋和西夏争夺的战场。

公元1062年,河西走廊的吐蕃酋长唃厮啰与辽朝发生冲突,于是本着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想法,率军攻打唃厮啰。但不幸战败,只好撤退战。公元1063年,北宋河州刺史王韶攻熙河,开疆拓土,降服洮河以西的吐蕃各部。

王韶的这番举动让西夏人大为惊恐,因为这样一来河西落入宋朝手中,西夏将面临北宋的东面和南面包围。年轻的拓拔谅祚绝对不允许这样的事态发生。

除了唃厮啰这些亲宋的吐蕃酋长外,当地的许多吐蕃部落不愿归顺宋朝,但力量不足,又无力抵御宋朝的兵锋。拓拔谅祚乘机派兵支援不愿降宋的西使城 (今甘肃定西县西南) 吐蕃首领禹藏花麻,并将宗室女嫁给他,封其为西夏驸马。

禹藏花麻对拓拔谅祚的雪中送炭感激不尽,率部归附。这样一来,拓拔谅祚的势力扩展到了西使城和兰州 (今甘肃皋兰县)一带吐蕃诸部地区。

拱化四年公元1066年,拓拔谅祚又诱降了河州吐蕃首领木征,西夏在河西走廊的势力更大。虽然王韶率在河西一带收复熙、河、洮、岷、宕、亹五州,拓边二千余里,对西夏形成包围之势。但西夏也趁机招降河西一带的吐蕃部落,占领了不少城池,巩固了西夏的南疆,有足够的实力与北宋在河西一带分庭抗礼。

二次攻伐北宋,御驾亲征

拓拔谅祚即位之初,一直奉行亲宋政策。他还派人向北宋进贡良马50匹,求《九经》、《唐史》、《册府元龟》以及宋朝朝贺的礼仪。宋仁宗龙颜大悦,满足了拓拔谅祚的要求。西夏和北宋爆发全面战争,是因为宋朝大臣一句话而引起的。

拱化二年公元1064 年,西夏派吴宗赴宋贺正月,与宋朝大臣发生争执,宋朝大臣口吐狂言:“当用一百万兵逐入贺兰巢穴”。结果这一句狂言,引发了数年的战争。

吴宗返回西夏后,如实相告,拓拔谅祚勃然大怒,决定以武力维护西夏的尊严,一改亲宋政策。

三月,拓拔谅祚派右枢密党移赏粮出兵攻宋夏边境的保安军,进围顺宁砦。

七月,拓拔谅祚亲率数万大军进攻宋朝的秦、凤、泾、原等州,撤军时将归附宋朝的党项80余族一同带回,增加了西夏的人口。

八月,再次袭扰泾、原二州。

十一月,又同宋军争夺德顺军威戎堡外之同家堡。如此密集的用兵,可见拓拔谅祚的怒不可遏。

拱化四年公元1066年,拓拔谅祚亲自率兵攻大顺城(今甘肃庆阳县西北),但围城三日不能破。

拓拔谅祚身披银甲,头戴毡帽,亲临阵前督战。但城头上的宋兵箭如雨下,他被流矢射穿铠甲,被乱箭射伤,死里逃生,只得退兵。时隔一月,他就遣使向宋请求时服和岁赐。在宋朝颁诏谴责时,他不失时机的保证履行前朝合约,于是两国关系恢复正常。

拱化五年公元1067年,拓拔谅祚再次御驾亲征攻宋,诱杀保安军(今陕西志丹)的宋将。又企图征服河湟吐蕃,乘唃厮罗与辽失和,率兵直攻青唐城(今青海西宁)。先后收降了吐蕃首领禹臧花麻及木征等,巩固了西夏的南疆。他亲附辽朝,向辽进贡回鹘僧、金佛和《梵觉经》。

宋朝遣文思副使王无忌持诏诘问,李谅祚不予理会,反遣贺正使荔茂先献表,归罪于宋朝边吏。同时招诱宋朝陕西熟户投向西夏。三月,遣右枢密党移赏粮出兵攻保安军,进围顺宁砦。八月,复扰泾原,十一月,又同宋军争夺德顺军威戎堡外之同家堡。

拓拔谅祚虽然持续不断的进攻宋朝,但却保持一种斗而不破的局面。既不与宋朝彻底闹翻,以免宋朝关闭边境的榷场输入西夏的物资,彻底断绝岁赐和贸易,让西夏陷入物资匮乏的境地。

但同时又出兵攻打宋朝,向宋朝显示西夏的武力和维护尊严的决心,使北宋不敢轻视西夏。经过长期的战争,西夏和宋朝都感到筋疲力尽,于是拓拔谅祚派遣使者讲和。宋神宗答应讲和,“赐”西夏银五百两,绢五百匹,表明停战讲和的诚意。

西夏宫廷谜案

年轻皇帝的离奇死亡

英年逝世的死亡之谜

正当谅祚周旋于宋、辽、吐蕃部族之间,在内政外交上颇有作为时,拱化五年十二月,拓拔谅祚突然去世,时年二十一岁,年轻皇帝拓拔谅祚死的有些蹊跷,众说纷纭。

说法一:死于箭伤

拓拔谅祚在宋夏前线被箭射死的。这是由于北宋的弩箭造成的。

拓拔谅祚是在大顺城(今甘肃华池东北)之战中箭,后因箭伤而死。这里蔡挺设伏的强弩兵,应该是用神臂弩,也叫神臂弓。

神臂弓

神臂弓又称神臂弩,北宋神宗时期的发明,弓身长三尺三,弦长二尺五,箭木羽长数寸,射三百四十余步,入榆木半笴。号称是其他器械都不及的,成为宋军弩手的制式兵器之一。

这种弓弩,射程远达二百步到三百四十步,远远高于一般弓箭的射程,说明力道强劲。在《宋史》中,宋神宗曾亲自检验效果,把铁甲放到七十步开外,让士卒射之,不仅命中率高,还能穿透铠甲,所以威力可想而知。

这里向大家介绍几种历史上有记载的五种弩箭,分别为三停箭、点钢箭、木羽箭、扑头箭、风羽箭,除了扑头箭这种用于演练外,其他都是杀伤力较大。

三停箭:箭形本身很短,按记载射中物体,没入很深,很难拔出。

点钢箭:全由精铁制成,箭头尤为锐利,以有人对神臂弓的推算,如果要达到较远的射程,弩箭是全由金属制成。

木羽箭:箭头金属,木头为箭杆,如果射中人后,想拔出时,多半会箭头留在体内,而箭杆被拔出。

风羽箭:主要是保证箭的稳定性,不安装箭羽,仅在箭羽部位刻出三道长槽。

拓拔谅祚多次领兵出战,御驾亲征,每战必亲临前线,甚至冒着箭矢滚石亲自冲锋。如此之下,他受伤中箭,也是情理之中。

拓拔谅祚身中弩箭,被前三者命中,很有可能对身体造成大的创伤,虽然年轻力壮、当时捡回了一条命,但创伤带来的后遗症让拓拔谅祚身体状况越来越差,最后在一年后病死。

说法二:阴谋杀害

也有人说,他是被阴谋杀害而亡。21岁的年轻人,体格健壮、龙精虎猛,多次带兵出征,正值青年,也不会轻易暴死。就算是有得了急症,得的什么病呢,也没人说得清。

谅祚确有中箭之事,但最终致命的,却并非是箭伤,而是有人利用箭伤做了文章。毕竟,受伤了就要医治,就要服药疗养。这对于有心人,就是再好不过的机会。拓拔谅祚之死,他的皇后梁氏获得的利益最大,暗指梁氏暗中做了手脚。

对此,宋人心知肚明,当然不会吹嘘这功绩。最重要的是,动手的人后来主政西夏,对拓拔谅祚之死讳莫如深,他的真正死因便就成了禁忌。

从道义上来说,辽、宋作为西夏宗主国,对于谅祚之死,理应过问,甚至兴师问罪。可是,拓拔谅祚多年来到处点火,如今骤然离世。

辽、宋内心窃喜,也就懒得较真了。西夏宫廷则是对年轻皇帝的死讳莫如深,辽、宋装聋作哑。

拓拔谅祚,正值英姿勃发的年纪,居然就这么死的不明不白。想想挺可悲的。有时候,那些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大人物们,反而不如老百姓,死都死的不明不白。

公元1068年,在拓拔谅祚亲政七年后,突然暴毙驾崩,年仅21岁,庙号毅宗,谥号昭英皇帝,葬于安陵。他死后由他年仅七岁的儿子李秉常继位,梁太后摄政,西夏又一个女主执政时期到来,皇权又一次落到了太后和外戚的手里。

纵观拓拔谅祚短暂的一生,虽然仅仅只有七年执掌大权,但他是文治武功冠绝当世,使西夏国势继续发展。只可惜,天妒英才,意外成为了个短命的皇帝。英年早逝的拓拔谅祚只能在西夏王陵深处发出心有不甘壮志未酬的悠长叹息吧!

真是皇图霸业一场空,空有后人赞转评!欢迎大家评论留言一起讨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