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外貌的描写方法写作(外貌描写的奥秘课堂实录)

写作过程比方法更重要

——《外貌描写的奥秘》课堂实录

执教: 汪旭升

插评:浙江省金华市教研室副主任、特级教师 朱昌元

用外貌的描写方法写作(外貌描写的奥秘课堂实录)(1)

读写月报

一、背景:

20153月26日,金华市三区八年级写作教研活动在金华五中举行,三区同仁济济一堂,就初中作文教学进行了探讨。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一直是难点。本次写作教学研讨主题为“写作过程的指导”,试图突破重方法、技巧而轻过程的传统,打开写作过程的“黑箱”。笔者执教《外貌描写的奥秘》,针对“外貌描写”这个训练点,试图找到一条具体的教学路径,设计一级级台阶,引导学生进行一系列具体的训练,使学生对外貌描写的认识,一步一步由不知到知,不会到会,不精彩到精彩。课堂互动充分,训练到位,获得了听课老师的好评。

二、教学目标:

1.掌握和运用外貌描写的基本方法。

2.从真实人物出发进行观察、联想和想象。

3.以形绘神,形神兼备,让人物“活”起来。

三、教学实录

(一)看名人,写外貌

师:你觉得自己会外貌描写吗?

(生笑,没有人举手。)

师:看来上这节课很有必要。有这么一个老头,请看屏幕。

(ppt显示晚年托尔斯泰像。)

用外貌的描写方法写作(外貌描写的奥秘课堂实录)(2)

目录

师:我请三位同学到黑板上来写,其他同学在纸上写,写几句话就可以了,看你们到底会不会。好,开始!

(学生写3分钟,王瀚磊、王蕴、张止瑜板书。)

师:请三位同学分别朗读自己的作品。

王瀚磊:杂乱无章的面庞,老态龙钟的样子,一对深邃的双眼,射出无数利箭,白花花的胡须,倍感沧桑。

王蕴:大把雪白的胡子如圣诞老人般亲切和蔼,深陷的眼睛却透出智慧的光芒,高高的额头上是地中海似的头发。

张止瑜:浓密的毛发如热带雨林般覆盖了他的面孔,一把胡子如飞瀑般垂落而下,而他的眼睛如沙漠中的绿洲湖泊,给荒漠带来生机。

师:大家看三位同学所写的共同点是什么?

生1:都写胡须和眼睛。

师:为什么是这两点呢?

生1:特点最突出,印象最鲜明。

(板书:1.抓特点)

师:还有吗?

生2:都有一定的顺序,王瀚磊的是从整体到局部,王蕴的是从下到上,张止瑜的是没有顺序。

师:一般来说,外貌描写总要有序,从整体到局部、从上到下等等。也要准确,比如这里就不能有与图片不一致的信息。

(板书:2.有序 3.准确)

插评】导入开门见山,不转弯抹角拖泥带水,简练就是效率。精心选择托尔斯泰的画像作为第一次练笔的素材,其妙处有四:一是就地取材,教材插图中就有;二是这幅画像有特点,学生较易把握,容易下笔;三是自然而然引发学生点评习作片段的欲望;四是为下一个环节作铺垫。上课,就要像呼吸一样自然。

用外貌的描写方法写作(外貌描写的奥秘课堂实录)(3)

(二)学作家,写外貌

师:这三个同学谁写得最好?

生1:张止瑜的好,写得生动形象。

师:具体分析一下。

生1:连用了三个比喻,把“毛发”比作“热带雨林”,把“胡子”比作“飞瀑”,把“眼睛”比作“沙漠中的湖泊”,生动形象地描绘人物肖像的特点。

师:看来运用修辞手法是个好办法,很好,请坐。

(板书:比喻。)

生2:将外在与内在进行对比,就是用衬托的手法。

师:好,对的。你们再看“杂乱无章”、“深邃”等都是什么词?

生(齐):形容词。

(板书:形容词。)

师:外貌描写就是要加入许多修饰性词语,尤其是形容词,描写才到位。

(划出黑板上三位同学所用的形容词。)

师:我们来想想,可以在外貌描写中运用的形容词有哪些?

(学生思考。)

师:修饰语可以多角度,比如描写颜色“黑、白、红、绿”等,描写形状的“大、小、高、低”等;质地的“硬、柔、软”等。

(学生做笔记。)

师:只见其形,未见其神,不是好的外貌描写。刚才我们说的是外貌描写较高要求中的第一点,第二点很简单,许多同学都会运用了,就是运用夸张、想象的修辞手法。人物肖像的夸张手法的运用更能传达人物的神韵。前面第一点是实写,这里就是一种虚写的手法,要注意将虚实描写相结合,只会实写不会虚写也是写不好人物的。

(学生点头赞同,做笔记。)

师:第三点最难,同学们反而写得较好。“形神兼备”,既要符合人物的身份、性格,还能表现出人物的精神。真正好的外貌描写,就要形神兼备。(PPT显示):

1. 怎么样:特征要具体 加入修饰语,多角度和多方面(重点可展开)

2.像什么:展开想象 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

3.形神兼备:符合人物身份、性格 表现人物精神

插评】相比阅读教学,写作教学的“教什么”和“怎么教”更难确定。初中写作教学现状是写作知识被淡化,写作方法的指导又陷入“技巧和招数”的窠臼,写做训练的目标更少有体系,因此写作能力的训练被架空。而此课例中呈现的外貌描写的“核心技术”,是突破以上困境的一次有意义的尝试。不是不要写作知识,而是知识点要少而精;不是不要方法和技巧,而是方法技巧的习得要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一言以蔽之,在过程中传授知识,习得方法,提高能力——写作教学重在过程。

师:这就是外貌描写最核心的技术。咱们刚才描写的这个老头啊,他是——

生(异口同声):列夫·托尔斯泰。

师:对的,他写了很多著名的作品。你们读过他的哪些名著?

生(七嘴八舌):《复活》、《安娜·卡列宁那》、《战争与和平》。

师:好,我们来看一下作家茨威格是如何描写托尔斯泰这位大文豪的。

(PPT放映《列夫·托尔斯泰》节选,生齐读。)

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髭使人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一根根迎风飘动,颇有长者风度。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像米开朗琪罗画的摩西一样,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师:茨威格的这段肖像描写好在哪里?

生1:用了比喻的手法。把脸上的毛比作植被,把眉毛比作树根,把鬈发比作泡沫等等。

师:不错。还有哪些写得好的地方?对照前面三个要点,从不同角度去想。

生2:从神韵的角度去描写,从最后一句“天父般的”我们可以感受到托尔斯泰用文学拯救人心。

插评】学生的外貌描写常见的问题是千人一面,没有个性。鉴此,本课例指导的重点是如何写细致,如运用修辞方法和多角度形容和修饰等。难点则是形神兼备,绘形容易写神难。为此呈现作家笔下的名人,与之前学生笔下的名人作对比,当然目的绝不是比高下,而是向作家学习外貌描写的方法,课文本就是习作的最佳范本。

师:文学大师鲁迅说过,描写一个人物的外貌,特别是肖像,最应该写好的地方就是眼睛。茨威格又是怎样写托尔斯泰的眼睛呢?

(PPT放映所选课文内容,生齐读。)

1.那对浓似灌木丛的眉毛下面,一对灰色的眼睛射出一道黑豹似的日光。

2.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令你无法动弹,无法躲避。……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

3.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师:第一句用了什么手法?

生1:比喻。

师:有没有表示色彩的描写?

生2:有,“灰”、“黑”。

师:有没有表示质地的描写?

生3:有,“浓似灌木丛”。

师:有比喻,又有色彩描写,又有质地描写,这是综合运用啊!再来看第二句,好在哪里?

生4:用了比喻。

生5:还用了排比。

师:对,排比加比喻,就是博喻,效果是气势逼人。作者既善用形容词,又善用动词,如“刺”“穿透”“切开”等词语,精准巧妙。

师:第3句是高尔基说的,写得准确吗?

生6:不准确,有“一百只眼珠的”是怪物。

师:那为什么这里反而觉得它好呢?

生6:“一百只眼珠”既指它的广度,又指它的深度。

师:这是夸张、虚写的魅力,表现托尔斯泰的洞察力。在作家笔下的人物在现实世界从来没活过,但在艺术世界里他们的生命是不死的。

插评】“形神兼备”这个难点如何突破?要铺一些台阶:比如用词要精准,一字能传神;比如详略要得当,重点可抓住人物的眼睛来刻画人物的神韵,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比如运用夸张手法,人物漫画形象比照片更传神,实写其形,虚写其神,形神兼备。这样扶一把,学生也就上了一个台阶。

三)猜猜你是谁

师:欣赏了茨威格的描写,同学们觉得自己写得怎么样?觉得自己比到黑板上写的三位同学好的,请举手。

(许多学生低头,无人举手。)

师:很谦虚啊!下面我们要增加一点难度,从班上选择你熟悉的一个同学,用一段话写一写他的外貌特点。写好后,读给同学们听,看看大家能否猜出你写的是谁。

(PPT显示活动要求。)

1.前后4人一组,快速分工。(组长、读者、记录员、计时员各一人。)

2.推选出本组最佳作品和上台朗读者,共同讨论出具体细致的评语,记录员记录,限时6分钟。

3.欣赏作品,欣赏评语。

(学生写作。PPT显示外貌描写三原则。)

刻画“这一个” 人物“活”起来

1. 特征要具体 加入修饰语

2.想象要展开 运用修辞法

3.形神要兼备 表现性格和精神

师:好,时间到了,下面我们分四人一小组讨论,给作品写不少于三句话的评语,然后选出最好的一篇。

(学生热烈讨论。)

师:好,时间又到了我们来分享一下讨论成果,小组轮流来展示吧。

(小组学生朗读,其他同学猜人物,教师点评。)

生1:最让人忘不了的是她的笑容。嘴角轻轻一扬,眼睛眯成一条缝,眉毛向下一弯,一个生动的笑容便绽开在她脸上。当她肆无忌惮的笑声让你产生了共鸣时——事实上你很难不会与她产生共鸣,你一定会被她感染而与她一起大笑起来。

生2:是金彤。

生3:不高,身后的马尾衬得她很精神,外表弱不禁风,实际上是一位体育健将。像所有双鱼女孩一样爱哭的她若是伤心起来,泪便冲刷着白净的小脸,像极了黛玉葬花。

生4:是胡玥。(生笑声。)

生5:他是我们班的重量级人物。胖墩墩的,像一座小山,胖得发软,全身一团肥肉,任你怎样使劲捏也捏不到骨头。

生6:是吴毅。(众大笑声。)

插评】写作教学要有料、有趣和有效。如果说有料主要是教学内容的精选,那么有趣主要是教学活动的精心设计。“猜猜你是谁”这一环节,活动目的明确——运用外貌描写的“核心技术”,活动形式得当——小组分工明确,活动内容有趣——“猜一猜”的游戏笑声不断。这里既有听者的紧张思考的追随,也有笑声的穿插。好课是一场狂欢,而笑文化源自大众,具有民间立场。公开课当在令人发笑的力量上震撼人,使人思考、引人体悟。狂欢节的力量在笑上,笑能打破等级制的鸿沟,笑能消除卑怯扩展智慧。

师小结:(PPT显示。)

外貌描写的一般要求:有序 抓特征 准确

外貌描写的较高要求: 特征要具体 加入修饰语

想象要展开 运用修辞法

形神要兼备 人物“活”起来

总之,对熟悉的人,笔端应加点感情;要写出人物的闪光点,注意写外貌不要刻意丑化。

刻画这一个,人物活起来

笔端要含情,突出闪光点

(四)布置作业

1.用外貌描写来写一位任课老师。

2.你能用外貌描写来写几个人的吗?

3.推荐范本:《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水浒传》、《红楼梦》。

插评】一堂好课的基本要求是教学内容相对集中,本课例围绕外貌描写的“核心技术”,从习作实践中来,又反过来指导习作,即到实践中去。这就打开了写作过程这个“黑箱”——让学生的习作能力的提升变得可见可感。这改变了以往写作方法指导课的常态:先说知识和理论——再念范文——最后动笔。事实上,关注不同写作活动的各个过程步骤,才能真正培养学生优良的写作习惯,切实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这也最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学生所需要的,让学生看见自己的进步。

附课后作业片段:

胡玥:(数学李老师)他的样子像一位学士。他的头发似乎要渐渐稀疏下去,已越来越花白。可仍是竖直,一如他坚毅的内心世界。温柔的目光总有不经意的笑意。他的两条眉连成一条弧形的线。那小丛林似的眉毛下似有一双轻盈的羽毛。

陈依依:(语文老师)身材中等,相貌大众,鼻梁上架一副黑框眼镜,有一双锐利的小眼睛。讲课时抑扬顿挫,言语风趣幽默,一个话题便能滔滔不绝,颇有口才。酷爱看书,并极力帮助我们爱上看书,真是一个可爱的老师。

用外貌的描写方法写作(外貌描写的奥秘课堂实录)(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