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泉济南七十二泉之一(廉泉笑泉姐妹泉)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唐代诗人王维的《山居秋暝》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清新、幽静、恬淡、优美的山中美景,其中,在岩石上叮咚流淌的清澈泉水,尤让人感到意趣盎然,仿若身临其境。

合肥历史悠久,古迹丰富,城乡分布着许多古泉,有的闻名天下,有的鲜为人知,有的隐没深山,藏着秘密。如:因北宋清官包拯所闻名的“廉泉”;隐于城隍庙,曾被南宋词人姜夔题名的“杏泉”;笑泉口村的“笑泉”,不仅缘于一位孝道媳妇的传说,还有着非同寻常的奇异之象;位于“九福天地”汤山的“半汤温泉”,有着“姐妹泉”的美丽神话;“华东一绝”东汤池,北宋的王安石曾题诗《汤坑泉》;浮槎山上,有被欧阳修誉为天下名泉的“合巢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独具魅力的合肥古泉文化。

白云泉济南七十二泉之一(廉泉笑泉姐妹泉)(1)

因北宋清官包拯而闻名天下的“廉泉”。

包拯挖“廉泉” 姜夔品“杏泉”

提起合肥的“廉泉”和“杏泉”,就不得不说到两位著名的历史名人——北宋包拯和南宋姜夔,“廉泉”“杏泉”因他们而名声大噪,并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合肥包公祠出正殿东行不远,即是一座六角攒尖亭,也就是祠内著名的廉泉亭。亭内有一口名为廉泉的古井。廉泉的井沿上,布满一条条深深的凹痕,为井绳长期摩擦所致。井因亭生辉,亭由井得名。正对井口的亭子顶端中央,雕有一块圆形彩绘木质浮雕龙像。雕龙倒映井内,随着井水的晃动,好似龙影在舞,颇有游龙戏水之景趣,故人们又称廉泉井为“六角龙井”。

白云泉济南七十二泉之一(廉泉笑泉姐妹泉)(2)

包公祠的“廉泉”。

廉泉井是一处非常神奇的所在。传说,历代到合肥上任的官员,必要亲自品尝廉泉井中之水。凡是清廉居官者,必觉清凉宜人;而贪官污吏,喝下必定头痛难忍,直至认错悔过为止。

其实,廉泉井为包公生前所挖,原本井上无亭,系只为满足家庭用水的一口普通之井。由于包公一生清正廉明,后人敬仰包公,故赋予了包公个人及家庭之物许多神秘的传说。明朝人在修建包公祠时,在井上加盖了亭子,称井为“廉泉”,亭为“廉泉亭”。从此井亭作为一“景”留存至今。

“杏泉”位于城隍庙。其始建于北宋皇祐年间即城隍庙始建之时,距今约有千年,当地人称为“庙井”。井上有石井栏,外正八边形,内圆形;井深6米,井壁由青砖砌成,水质甘洌,大旱不竭。

白云泉济南七十二泉之一(廉泉笑泉姐妹泉)(3)

南宋姜夔曾题名的“杏泉”。

相传当年南宋词人、音乐家姜夔转徙江湖,寓居合肥期间,曾来过城隍庙,看到百年银杏树下的此口古井,品尝井水赞不绝口,为其题名“杏泉”。后大庙经历代修缮,此名称也随时代的变迁而被湮没和遗忘。“杏泉”上世纪60年代被填埋,2017年在城隍庙大庙改造中被发现得到恢复。

附近的老人说:“这口井是人们的救命之泉。清末庐州一带瘟疫流行,庙内人就靠这口井清灾保康宁的。说来也怪,不论是丰水的时节,还是干旱年月,它总是满盈盈的,明净清冽。”因此,当年善男信女来城隍庙拈香、礼拜都要拜拜古井,仿佛井里深藏玄机,能开悟众生。

张山古道 古泉有几多

巢湖市银屏境内,位于山峦之间的张山路,犹如一条山谷走道,沿途分布众村落。地理位置上,集中着众多古泉,有的闻名,有的鲜于外人知,还有的隐没深山,藏着秘密。

白云泉济南七十二泉之一(廉泉笑泉姐妹泉)(4)

张山古村落,坐落在银屏镇南的一片群山之中。

一口位于张山路边、芙蓉村里的古泉,在当地有个非常俗的名字叫马尿泉。马尿泉取意村后一座面朝岱山的山岗,形如马尾,“尿”字就随意而来。

白云泉济南七十二泉之一(廉泉笑泉姐妹泉)(5)

泉仓分为两处,净水和洗濯的方池。马尿泉俗名反映当时迁居于此人们的随意性,在张山段还有龟尿泉。俗名由来,如同旧时给娃取名,俗也表示人好养活,泉也表示水源不断。

张山段最负盛名的莫过于张山村里五颗古树怀抱下的泉池。张山人称这里为泉仓或浅汤。

白云泉济南七十二泉之一(廉泉笑泉姐妹泉)(6)

作为环银屏南部古泉代表,张山古泉已和张氏建于清嘉庆年间的宗祠连为一体,成为早期移民山居生活的历史见证。

白云泉济南七十二泉之一(廉泉笑泉姐妹泉)(7)

建于清嘉庆年间的张氏宗祠,历经二百余年,依然保存完好。

张山古泉为巢湖乡旅观光热地之一,这里古祠、古树、古泉,古韵悠悠。

岱山脚下,有着碧秀庵、乐秀庵、怀秀庵、云秀庵。位于蜈蚣岭上的碧秀庵,在如今的锦绣寺后院里,有一口天然古泉

白云泉济南七十二泉之一(廉泉笑泉姐妹泉)(8)

池旁,生长着一颗三百多年的古银杏。池内,莲花盛开。寺、树、泉营造出深山古刹的禅境。

上王山,又叫王山头,是岱山后山古道上的一座村落。古山道旁一汪泉仓为旧时上王山饮水之地。

白云泉济南七十二泉之一(廉泉笑泉姐妹泉)(9)

莲花台下泉井,汇集山水而来,因深山荒僻,少于污染,因而水流潺潺,格外清澈。

白云泉济南七十二泉之一(廉泉笑泉姐妹泉)(10)

张山古道的尽头为靳山,村口古树盘根错落,一汪古泉漫水不断。

靳山人称此井为村前井,曾经有甘姓人家在泉边居住过,又被称为甘家井

白云泉济南七十二泉之一(廉泉笑泉姐妹泉)(11)

靳山村旁一片竹林下,有着一口古泉,村人称为村后井。早年,竹林山后供奉菩萨,这里也被称为观音井

白云泉济南七十二泉之一(廉泉笑泉姐妹泉)(12)

井水清澈,这里漫山竹海,聚竹根水而来,村人说,有着一种仙气。村里回乡人再离开,总要捎上几桶。身在异乡为异客,念念不忘的还有家乡一盏水,一乡情。

古为“孝媳泉” 今称作“笑泉”

在巢湖市散兵镇与无为市严桥镇的交界处,有一个村子叫笑泉口。小村很小,只有二十几户人家,却跨了两个县级市。笑泉口的村名缘于村中处于巢湖境内的一口古泉,这口古泉被称为“孝媳泉”(又称“笑泉”),缘于一位孝道媳妇的美好传说。

白云泉济南七十二泉之一(廉泉笑泉姐妹泉)(13)

神奇的“笑泉”。

传说很久以前,村西边一叶姓村庄的女子嫁给了该村一方姓人家,家中仅剩婆媳相依为命。时年大旱,媳妇每日要去几十里外的白湖担水回来,给婆婆熬煮中药。一日担水回来,途中遇一骑白马男子开口央求给自己和马儿水喝,干渴异常的白马将两桶水一饮而尽。方家媳妇大哭言道:“我家婆婆生病就等着我挑水回去煎药,今日回去无水,如何是好?男子说道:我通晓医术,让我随你去给你婆婆看看,也许无水也能治病。”男子到方家给婆婆诊看,需水煎药,随问:“你家平常何处担水?”媳妇手指门前几十米处底部开裂的干池说:“天未大旱时就在那取水。”男子走过去,抽出随身宝剑,向枯池中猛地一插,宝剑抽出时,一股清泉随剑喷涌而出。原来,男子就是八仙之一的吕洞宾,他见人间大旱,民不聊生,又被方家媳妇孝心感动,于是施法掘井济民。此后,人们就称该泉为“孝媳泉”,称此村为孝媳村。

为何“孝媳泉”今天被称作“笑泉”了呢?一说是“孝”与“笑”同音,口口误传而已。据说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孝媳泉”就被称作了“笑泉”。

“笑泉”是个天然的泉眼,泉水清澈甘洌,水位、水温皆恒定不变。“笑泉”口水面约有三四十平方米,井水清澈见底,池底到池边绿油油地生长着一种生菜样水生植物,叶片展开又极似滴水观音的叶子,这些植物在冬日里会开出满池金黄的花朵。上世纪中期,村中有人采此池中的植物果腹充饥,说是苦涩难当。在环境卫生及医疗状况很差的年代,乡村多有生疥疮之人,周边村民皆用此泉中的水生植物捣碎敷疗,立见奇效。村中老人介绍,这种水生植物只能在这泉水中生长,离开此泉就无法成活。曾经有村民多次尝试把此水生植物移往别处水塘,结果没几天就枯萎,无法成活。

“笑泉”的出水量很大,即便遇大旱之年,泉水也不干涸。上世纪七十年代,由于干旱缺水,村民曾用十多架水车同时从泉池往农田抽水,没日没夜的抽取,结果泉水终被抽光见底。那次抽水,让村中一些老人留下深刻印象,据他们回忆,“笑泉”的最深处达五六米,井底圆形,直径约一米多,上面覆盖的全是黄沙碎石,泉水就从沙石间不断地往外涌。停下抽水不到半个时辰,泉池里的水又满了。

半汤“姐妹泉” 冷暖二水流

“汤”者,温泉也。合肥是“中国温泉之乡”,温泉文化底蕴丰厚。巢湖东北7.5千米处,有一座被誉为“九福之地”的汤山,全国四大温泉之一的半汤温泉就在汤山之麓。半汤温泉历史悠久,因其拥有丰富的地热资源,是安徽省著名的风景疗养区。明代《一统志》记载“山有两泉,一冷一暖合流。”由于冷暖合流,此泉便曰“半汤温泉”。半汤温泉又叫姐妹泉,冷为姐,暖为妹。这里有一个神奇的传说。

白云泉济南七十二泉之一(廉泉笑泉姐妹泉)(14)

有着“姐妹泉”传说的“半汤温泉”。

古时候,汤山之麓有一个村子叫汤庄。庄里有一对姓汤的姐妹俩,自幼父母双亡,姐妹相依为命,在众乡亲的扶助下长大成人。这年汤姐18岁,汤妹16岁。姐妹俩相貌都很出众,不过姐姐显得老成持重,妹妹则活泼奔放。乡亲们都夸汤姐的容貌像月亮一样秀丽,汤妹的心肠像太阳般火热。

近邻王村有一个20岁的孤儿,经常来帮汤家姐妹做些农活,姐妹俩敬称他为王哥。王哥与汤家姐妹在劳动中建立起纯真的感情。在王哥的心中,汤姐是一轮可爱的明月,汤姐也爱着王哥,但是彼此谁也没有好意思启齿吐露衷情。

谁知王村的恶棍王霸竟对汤姐起了歹心。这王霸是个心狠手辣的好色之徒,百姓背地里都叫他王八。他差两个狗腿子抬着花轿,就来汤家提亲。

汤妹见有恶人前来欺负姐姐,顿时火冒三丈,上前“啪!啪!啪!”就是三巴掌,打掉了一个狗腿子的两颗门牙。两个狗腿子狼狈不堪,弃轿而逃。

王霸恼羞成怒,大骂狗腿子们无能。他转而寻思:汤姐对王哥有情,我要抢占汤姐,何不先除王哥!他重金悬赏,责令家中四个狗腿子去谋害王哥的性命。

此刻,王哥正为汤家姐妹担水,来到月牙池边,因不曾提防,被狗腿子猛地打入池内,再没浮起来。

狗腿子们气势汹汹地来到汤家,恶狠狠地对汤姐说:“你就死了那份心吧,王哥已跌落月牙池死了。”

汤姐闻言大惊失色,知是王霸害死了王哥,便夺门扑向月牙池。狗腿子们想拖住汤姐,却被汤妹截住。

这时候,王霸得知王哥已死,得意洋洋地向汤家赶来。汤妹见状,操起菜刀,一跃而起,剁了王霸的狗头。狗腿子们纷纷逃命而去。她见姐姐跳进了月牙池,自己便纵身投入半阳塘。

乡亲们赶到这里,月牙池与半阳塘皆已风平浪静,无声无息。伸手摸去,月牙池水清冷,半阳塘水暖烫。人们为纪念汤家姐妹,遂将月牙池与半阳塘挖掘流通,形成冷暖二水合流,唤为半汤姐妹泉。后来,汤庄发展成为半汤街道,王村也改称冷泉王了。

汤家姐妹呢?据说她俩分别是月亮神、太阳神的千金,下凡在汤山脚下落户。汤姐跳入月牙池救起王哥,双双飞进月亮成亲。汤妹杀了王霸,也通过半阳塘赶往月宫,向新娘新郎祝贺去了。

这就是“半汤温泉传说”,为合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白云泉济南七十二泉之一(廉泉笑泉姐妹泉)(15)

半汤温泉。

庐江“汤坑泉” 王安石赋诗

除了巢湖半汤温泉,庐江汤池温泉也是华东一绝,堪称八“汤”之首。

庐江汤池历史悠久,时越数千年。各地温泉,从目前资料可稽者,较早的文献是《隋书·地理志》记载巢湖半汤,其他各地大多存录于明、清两朝的地方志。惟庐江汤池,可上溯到西汉时期。公元前164年,汉文帝封刘赐为庐江(郡)王。

白云泉济南七十二泉之一(廉泉笑泉姐妹泉)(16)

庐江汤池。

《汉书·地理志》载:“王,濯足东坑泉,冬月气勃如蒸。”古时称温泉为“坑泉”,因位于龙舒“坑泉”之东,故有东、西“坑泉”之说,此即地方志载录庐江汤池为“东汤池”、 舒城汤池为“西汤池”之渊源。古人不知何谓化学元素,只知沐坑泉对皮肤等疾病有疗效,无病可以浴疗健体,益寿延年。宋代乐史(公元930—1007年)《太平寰宇记》载:庐江东坑泉“凡抱疾者浴此汤,无不效验。”男女老少,在此浴后,无不有“恍如肌骨换”的轻松快感,因而被誉为“人间瑶池”。

北宋熙宁七年(1074年),王安石“变法”失败,被罢免相位,赋闲家中。后应好友相邀,南下当年曾任“通判”(州府掌管粮运、农田、水利和诉讼的官员)的舒州(今安庆市)一游。途经庐江汤坑泉,受当地老翁盛情款待,茗香茶,沐坑泉,即兴赋诗《汤坑泉》:寒泉诗所咏,独此沸如蒸。一气无冬夏,诸阳自发兴。人游不附火,虫出亦凝冰。更忆骊山下,歊然雪满

白云泉济南七十二泉之一(廉泉笑泉姐妹泉)(17)

王安石曾游东汤池,赋诗《汤坑泉》。

王安石借温泉叙情,曲折地表达了不屈不挠、立志变革的宏大政治抱负。庐江“汤坑泉”随这首千古佳作而名扬九州。

新中国成立后,珍贵的地热温泉,成为发展地方旅游事业的宝贵财富。为开发利用和保护温泉资源,1972年,省水利勘探设计院在此钻探了十个井眼,经权威科学鉴定,汤池温泉具有涌量稳定、水温稳定和化学成分稳定的三大特点,1号井日涌水量达3584立方米,居八“汤”之首。其水温常年保持63.1℃,内含活性元素13种、微量元素14种等63种矿物成分,且不受旱涝影响,更为华东“一绝”。

庐州两名泉 欧阳修盛赞

合肥境内有两处天下名泉,为“合巢泉”和“龙泉”,曾被欧阳修誉为“天下第七泉”和“天下第十三泉”。

白云泉济南七十二泉之一(廉泉笑泉姐妹泉)(18)

被称为“清浊二泉”的“合巢泉”。

“合巢泉”,古称乳泉,是位于肥东县与巢湖市交界处浮槎山主峰大山庙龙王殿前的两眼泉水,北称合泉,泉水清澈透亮,可直接饮用;南称巢泉,却浑浊不堪,二泉水位常年稳定,取之不落,不取不涨,不管是大雨倾盆,还是干旱数月,池中水位亦只毫厘之差。

北宋大文豪欧阳修,在品尝到由当时官列庐州镇东军留后李端愿赠送的浮槎山泉水后,大为赞赏,并将“乳泉”与无锡惠山泉相比,认为两者不分伯仲,又远超唐张又新《煎茶水记》所排的“天下第十泉”的龙池水(位于六安与合肥交界处的龙穴山,属六安市辖),因此将“乳泉”称为“天下第七泉”,并专门著有《浮槎山水记》一文。文中写道:“既又登浮槎,至其山,上有石池,涓涓可爱,盖羽所谓乳泉、石池漫流者也。饮之而甘……”就像同样是由欧阳修所写的《醉翁亭记》一样,《浮槎山水记》使得浮槎山一时闻名遐迩,“乳泉”也世人皆知。

现如今更名为“合巢泉”的乳泉,也叫“清浊二泉”,是由两个相连的泉水池组成,据说正好处在肥东与巢湖的分界线上,肥东这边池子的泉水清澈见底,巢湖那边的泉水呈乳白色稍显浑浊。一脉泉水却呈现出两种状态确实少见,如果再加上传说是因为肥东是包青天的故乡,水才得以清澈的缘故,那就更充满传奇色彩了。

肥东县桥头集镇龙泉山龙泉寺中有一“龙泉”,其水明如镜,清澈见底,且水温常年保持在18℃,极为神奇。

白云泉济南七十二泉之一(廉泉笑泉姐妹泉)(19)

被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称为“天下第十三泉”的龙泉山泉水。

唐人张又新著的《煎茶水记》一书中,就评价龙泉山泉水为“庐州第一水”。后来,北宋文学家欧阳修还慕名来此游览,将龙泉水称为“天下第十三泉”,并立碑为记。李鸿章在衣锦还乡后,还专门要人取龙泉水用来烹茶。龙泉山的泉水历经千秋,滋养着一代又一代当地人。如今,泉水仍然在流,不仅是当地群众的生活用水,还为龙泉山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白云泉济南七十二泉之一(廉泉笑泉姐妹泉)(20)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