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符号(当自己也是一个符号时)

原创/氧气是个地铁(大梦)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符号(当自己也是一个符号时)(1)

生活的意义在于个性,这很容易理解,视觉冲击和心理构建带来的全新体验,总会使绝大多数的当事人获得对自我和日常充满向来和依赖的幸福感。但这基本是美好期待,虽然该现象实际存在,重要性很强,但如果不加经营和升级就没办法进入以及稳定这个节奏。毕竟,素材稀罕,灵感别扭,一系列后续投入太多,结果因此过于艰难。

所以,生活经常被抽象化。即将一切局外都事实轻量,没到适应自己的程度就会习惯性忽略。虽然每个人都具独立优势,各种生活对比我们的单调枯燥往往要精彩更深,但程度和类型的巨大差异会影响代入感,导致再强烈的个性都会沦为符号,都被当成简单信息处理掉,最后构成我们生活的全部。

其实个性会在交际中呈现复杂,符号定义会发生偏转,亲近圈所涉及成员更会如此。只是一旦分开时间变久,判定就会生成,抽象继续成为常规标准,决定我们的意识。这样看,关系生疏和相处时短都会让个体变符号,脑海建立印象库的基础就是深刻经历。

一般情况下,符号化个性总针对其他人,自我终究反应复杂,本质特殊,共鸣获取形式已经超越基础达到新境界,所以很难被模糊。我们热爱生活,根本在此,将自己视为上帝,满怀希望和信念地打造世界,感知日常隐含在平庸以下看起来不存在的快感,思想会结合现象衍生出更多反应,并激活本能,从而寻找到该有的乐趣。

通常来说,自己不会被自己抽象化。但也有其他类型,形成条件十分普遍,“被生活抛弃或抛弃生活”。生活质量的恒低或者随着时间推移体验相对下降以后,注意力就会不集中,自我印象和对别人没有区别。事实上也由于资本匮乏,无法构建记忆模式,日子总在重复,这是惯性也是持续升级的弱势,我们找不到刺激源,人生只能浓缩成为几个相同的片段,没有个性,最终导致抽象化自己这种悲剧的发生。

当自己也是一个符号以后,生活的意义会被弱化,短期效应地位提升,个体因此热衷片面“享受”,趋向臣服于娱乐至死,尤其以近乎颓废的休闲为重点参与生活。这种形式太符合人性偏消极的本能,因此会促进当事人上瘾,并相应地忽略并进一步再忽略改革必须储存的斗志趋势,让印象长期保持在压抑层面,生活能够引发的内容逐渐变少,而且肤浅,符号自己的结局就这样不可避免地造成。

然而,这是一种危机吗?可以解释,但不完全正确,更符合事实的理解,属于阶段,时限不固定,取决在人。人生发展变化万千,过程复杂,需要个体持续输入动量才能获得前进概率,以及缓冲外界压迫的能量。如果没办法呢?那只能经受考验,或许能提升精神抵抗力,却未免太过难受。

当自己也是一个符号时,生活再无大意义。

更多原创文章,请关注公众号:氧气是个地铁(linfanitys)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