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二三炮战 遗址 遇见文物走

五二三炮战 遗址 遇见文物走(1)

经过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红军到达陕北时,最初携带和缴获的重型武器装备已所剩无几。其中,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的一门编号为587的山炮堪称传奇。

这门山炮名为“七生五过”。“生”在当时是英文“厘米”的音译,“七生五过”是7.5厘米口径的意思。该炮炮架为双轮单脚式,木轮,炮管短粗,最大射程4300米,由上海兵工厂在1927年制造。

和很多红军的武器装备一样,这门山炮是战利品。它身经百战,曾与红军将士一道突破乌江、转战乌蒙山、抢渡金沙江、翻雪山、过草地……战士们赞誉它“山炮一响,胜利就有希望”。

今天,丹丹和大家一起瞻仰文物,重温那段用脚印一步一步丈量出的二万五千里峥嵘岁月……

文物展示

五二三炮战 遗址 遇见文物走(2)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的587山炮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大举侵占我国东北,蒋介石不顾全国人民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要求,继续调兵遣将,围攻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苏区。

1935年2月初,国民党军集结11个师又4个旅、约11万人的兵力,采取“分进合击、攻堵结合”的战法,对新创建的湘鄂川黔根据地进行大规模“围剿”,企图歼灭红二、红六军团。

1935年4月,国民党鄂军纵队司令兼五十八军军长陈耀汉收到了一份情报,红二军团和红六军团决定离开湖南,开赴鄂西,创建新的革命根据地。国共双方物资、军备实力悬殊,让这场“围剿”还没开始似乎就已定下结局。

五二三炮战 遗址 遇见文物走(3)

湘鄂川黔苏区反"围剿"示意图

但红军队伍毫不畏惧,在离桃子溪8里路的地方,发起勇猛冲击,打了敌军陈耀汉部一个措手不及。

令人惊喜的是,缴获的武器中还有两门山炮!这两门山炮对于当时火力短缺的红军而言,如获至宝。一直靠步枪、机枪、手榴弹等轻武器作战的红军,终于有了可以在进攻中拔点的火力。两个月后,红军在忠堡战役中歼灭了国民党军第41师师部,活捉敌师长张振汉。在贺龙的劝说下,炮兵出身的张振汉,给红军学校高级班任战术教员,那时,红军战士们甚至连“什么是射程”都不知道。张振汉亲自上阵,在后来的龙山围困战中,只用两发炮弹就炸飞了敌人的碉堡。

五二三炮战 遗址 遇见文物走(4)

贺龙(左)、张振汉(右)

因为要被迫转移,红军只能带一门山炮踏上长征路。这门炮被拆成几部分,红军战士有的背炮管,有的背炮轮。这门山炮在红二、六军团战士的肩头上,转战乌蒙、北渡金沙江、翻过玉龙雪山、穿过了阿坝的茫茫草地。翻越雪山时,许多红军战士牺牲了;过草地时,更多的红军战士倒下了,但始终没有一个人放弃这门山炮。就这样,红军战士们硬是用鲜血和汗水把587山炮抬到了陕北。一路上,这门山炮不负众望,立下赫赫战功。

五二三炮战 遗址 遇见文物走(5)

红军炮兵战士和他们的山炮

587山炮不仅是红军战士们的掌中宝,更是贺龙元帅的心头肉。革命胜利后,他时常想起这个曾经一起南征北战的革命“战友”。新中国成立后,贺龙元帅一直惦记并找到了这门炮,把它捐献给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成为土地革命战争馆中一件重要的革命文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