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马古道景区(盐马古道西风瘦马)

唐高祖(李渊)武德二年(619年)在关音寺(今丰都县龙河镇老场金子洞下行100多米岸上)设置南宾县,隶属临江(今忠县)所管辖。

明洪武14年(1381年),因地势狭窄,遂将南宾县撤销置南宾里,并入丰都县所管辖。南宾县县城驻地在今龙河镇老场设置长达762年,历经了唐、宗、元、明四个朝代。

自从唐高祖(李渊)在龙河镇老场设立南宾县以后,一条长安至长江上岸后经南宾县去黔州(今彭水郁山统)、贵州、云盘、越南、缅甸的古驿道,被驮盐的马和邮差的脚一步一步踩出来了,自从有了这条盐马古道后,与国外商贸和边疆军事文书在这条盐马古道上来回往返,奔走不息。这条盐马古道不但是国内南方几省的交通大动脉,还是唯一从长安直通东南亚国家的国际大通道。

盐马古道景区(盐马古道西风瘦马)(1)

在这条盐马古道离我们最近且保存最好的要数龙河镇文庙村三组的关口,这节盐马古道路程虽不长,但有多个文物古迹。

走在盐马古道上,一溜的青石板小阶梯和小拱桥伸向龙河岸边的“关口”古迹群。一路上,还能看到遗留下来供商人歇脚饮马的栓马石和道教建筑阴阳柱座子等文物。

盐马古道景区(盐马古道西风瘦马)(2)

来到关口,唐时,这里有一个驿站,是朝庭向地方传递信息的歇脚之地,也有人说是乌江里面的彭水郁山经都督、武平、龙河、三建等地出长江的盐马古道中的一段。绝壁下的龙河水高浪急,奔腾咆哮,宽阔的青石板路通向崖口,一棵粗壮的老黄桷树枝繁叶茂,为来来往往的路人遮风挡雨,避曰纳凉。崖边,有一座造型独特、雄伟壮观的古寨门,整个寨门高3.7米,宽4.7米。寨门上书“金阙耸孤高,仰膽难尽;玉阶盘曲折,俯引能斗,横批:清虚在望”的对联清晰可见。相传清同治元年(即1862年),这里原有一座道观,也许就是此道观的山门。‘

盐马古道景区(盐马古道西风瘦马)(3)

寨门左侧下方,有一座呈六棱形三层宝塔的县级保护文物“惜字塔”。此塔系清代人讲究环保,在塔里存放书籍的地方。提倡“敬惜字纸,延寿一纪”,如果把书籍乱扔,下辈子或者下一代就是文盲凡夫。

盐马古道景区(盐马古道西风瘦马)(4)

在惜字塔旁边的峭壁上刻有“剑壁云生——王元曾”七个大字。这地为何有王元曾的手迹呢?原来,清代中甲科举人王元曾受朝庭任命,1861年由湖南到广西担任巡抚,路过这里时,见到眼前的壮观景象,有感而发,挥笔写下了“剑壁云生”四个行书大字,落款为:王元曾书,辛酉年春题,这幅石刻距今161年了。

盐马古道景区(盐马古道西风瘦马)(5)

也有人说是清代中甲科举人王云曾在1861年路过此地去越南征地留下的墨宝,王云曾居官8月判结积案1000余件,出师越南,水陆兼进,积劳病死。

下行不远便是悬崖,由于年代已久,路已在此中断。转回头又见一处突出的崖壁上,有一组摩崖造像特别引人注目,石龛上的15尊罗汉簇拥着前面的送子观音、净瓶观音和千手观音。千手观音头戴宝冠,着交领造像,开凿于清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虽然己有近180多年的历史,但至今依然香火旺盛,每逢观音生日,(农历2月19、6月19、9月19)前来朝拜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

盐马古道景区(盐马古道西风瘦马)(6)

晚清诗人,曾任广西直隶知州、通判等职的丰都栗子籍人士王虞卿,在游览关口后,写下了《关口纪胜》诗句:蓬莱之境神仙宫,海波荡漾日轮红。削平石壁路方出,凿破山根基始成。手把危栏绝顶看,晚钟催客久留难。不仅写出了关口之险要,更使王虞卿面对如此壮观景象,直到日落黄昏,百鸟归林,暮钟敲响之时,仍然不仍离去的惆怅心情。

盐马古道景区(盐马古道西风瘦马)(7)

漫步盐马古道,畅闻骏马铃声,古代通往西南各地的盐马古道,是大山人背盐购物通道;是古朝长江黄金水路通往西南地区及越南、缅甸的必经之路;龙河镇的关口是古驿站,是传达朝廷信息中转站。此道上还能看到古代人拴马扣。

盐马古道景区(盐马古道西风瘦马)(8)

龙河流域的名胜古迹就象一串串耀眼的珍珠,放射出璀璨的光芒;龙河流域的灿烂文化,随着奔腾不息的龙河水流入万里长江,奔向浩瀚海洋。

盐马古道景区(盐马古道西风瘦马)(9)

(此图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