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室名(古代文化常识清单)

古代皇室名(古代文化常识清单)(1)

皇室称谓

【天子】古代君主的称号。《礼记·曲礼下》:“君天下曰天子。”古代认为君权是神授的,君主秉承天意治理百姓,故称君主为“天子”。《战国策·魏策四·唐雎不辱使命》:“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木兰诗》:“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此天子指可汗)

【可汗 (kè hán) 】中国古代鲜卑、突厥、回纥(hé)、 蒙古族等少数民族对最高统治者的称呼。《木兰诗》:“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皇帝】君主制国家的国家元首名称之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王绾、李斯等根据三皇的名称,上尊号为秦皇,嬴政决定兼采帝号,称作“皇帝”。自此,历代封建君主皆称“皇帝”,俗称“皇上”。

【皇后】皇帝正妻的称呼。自秦代始,历代相沿不改。

【皇太后】皇帝母亲的称呼。

【太皇太后】皇帝祖母的称呼。始自汉武帝。《汉书·武帝纪》:“御史大夫赵绾,坐请毋奏事太皇太后,及郎中令王臧皆下狱,自杀。”

【妃嫔】帝王的侍妾。妃,位次于后;嫔,位又次于妃。唐杜牧《阿房宫赋》:“妃嫔媵(yìng)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美人】妃嫔的称号。西汉始置。《汉书·外戚传序》:“美人视二千石,比少上造。”《新唐书·百官志》:“美人四人,掌女官修祭祀、宾客之事。”自东汉至明代,历代沿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婕妤】一作“倢伃”。妃嫔的称号。汉武帝时始置,位比上卿,秩比列候。直至明代多沿置。《史记·外戚世家》:“武帝时幸夫人尹婕妤。”史学家班固的祖姑成帝时入宫为婕妤,史称班婕妤。

【昭仪】妃嫔的称号。汉元帝时始置,位比丞相,爵比诸侯王。仅次于皇后。后代沿用,但其地位不如汉魏尊贵。《汉书·外戚传·孝成赵皇后》:“上见[赵]飞燕而悦之, 召入宫,大幸。有女弟(即赵合德)复召入,俱为倢伃,贵倾后宫.....而弟绝幸,为昭仪。”

【长公主】皇帝姊妹的封号。始于汉代。《明史·公主传序》:“明制,皇姑曰大长公主,皇姊妹曰长公主,皇女曰公主,俱授金册。”沿用至清代。《汉书·文三王传》:“上由此怨望梁王,梁王恐,乃使韩安国因长公主谢罪太后,然后得释。”《汉书·昭帝纪》:“帝姊鄂邑公主益汤沐邑,为长公主,供养省中。”《宋史·真宗本纪一》:“[真宗继位]封姊秦国、晋国二公主并为长公主。”

【大长公主】皇帝的姑母的封号。汉代始置,沿用至清代。《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皇后,堂邑大长公主女也。”

张守节正义:“陈皇后,武帝姑女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