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说话的人都有以下几个共性(往往会做到这三点)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一个会说话的人,往往都是在合适的时机对合适的人说恰到好处的话。

现实生活中,我们所说的话,不是看起来有多高深莫测,听起来有多大的哲理。

而是要让听话的人,能够感受到你设身处地为他着想的善意。

当然,面对一些无理取闹的人,我们也不能一味地去迎合,我们可以通过巧妙的语言暗示,给予对方有力地反击。

生活中,一个会说话的人,往往会敢于自嘲、懂得倾听、善于赞美。

01、敢于自嘲

清代著名文学家蒲松龄虽然一生清贫,但他为人却是刚正不阿,不畏权贵,一身正气。

一日,蒲松龄穿着一身比较朴素的衣服去一个有钱的朋友家赴宴。

席间,一个穿绸缎的矮胖商人阴阳怪气地问蒲松龄:“久闻蒲先生文采出众,是一个才子,怎么总也不见先生金榜题名呢?”

蒲松龄听出了商人奚落的语气,他只是微微一笑,说道:“先生不知,其实我对功名已心灰意懒,最近我已经弃笔从商了。”

这时,又一个满身绫缎的瘦高官吏插话了,他故意装出很吃惊的样子说:“经商应该挺赚钱的呀!可蒲先生为何衣着平平,是不是已经血本无归了?”

蒲松龄叹了口气,接着说道:“唉!大人您真聪明,真是未卜先知呀,我确实是赔钱了。最近我跑了趟登州,在当地碰上了一批刚从南洋运来的象牙,大多都是用绫缎包裹着,也有极少数用粗布包的。我原以为用绫缎包的肯定名贵一些,所以就用大部分的钱买了绫缎包的,至于粗布包的,只要了少许。可谁知,带回家一看,唉!绫缎包的竟全部是狗骨头,粗布包的才是货真价实的象牙呀!”

权贵们听后一个个目瞪口呆,他们都知道蒲松龄是在骂自己,却都哑口无言。

会说话的人都有以下几个共性(往往会做到这三点)(1)

面对别人的挑衅,蒲松龄并没有急于掩饰自己服饰的简朴,反而坦然地接受。

可他却通过巧妙的语言暗示,将穿粗布者与穿绫罗绸缎者作了比较,将自己比喻成象牙,而将权贵们比喻成狗骨头。

正是因为有这份自嘲的自信,蒲松龄才能睿智地给出反击,让那些羞辱自己的人自取其辱。

在日常生活中,面对自己的弱项敢于自嘲的人,往往会以此作为人际交往中的“润滑剂”,为单调呆板的生活增添色彩。

某些时候,自嘲看起来好像是自己揭自己的短,让自己的缺点暴露出来供别人评点。

但事实上,这种方式却更能获得大家的理解,从而树立起亲和、友好、胸襟宽广的形象,更表达出自嘲者无限的自信,让周围的人更乐于和其接近,甚至有时自嘲也能成为一种反击方式。

一个人敢于自嘲,说明他内心充满了自信,他对自己非常了解,所以不在乎别人的评价。当他拿自己开玩笑的时候,别人所看到的不是他的不足,而是他的智慧、情趣以及

坦诚。

02、懂得倾听

作家海明威曾说:“我们花了两年学会说话,却要花上六十年来学会闭嘴。”

曾经,我们误以为,一个人“说”的能力最重要,但慢慢便会发现,一个人“听”的能力,更重要。

当我们越去证明自己是对的、他人是错的时,恰恰会适得其反。但当我们沉下心来,用恰到好处的沉默,让听众自己去辨别对错时,往往会事半功倍。

古时候,有个以养马为生的农民。一日,他牵着一匹烈马到集市上去卖,途中感到饥饿,于是到一家小饭馆去吃饭。

他刚坐下,看见有一个商人模样的人也牵着一匹马走了过来,那个人顺手也要将马拴在这个农民拴马的那棵树上。

农民见状急忙跑过去对商人说:“我这匹马还没有驯服,秉性十分暴躁,它会把你的马踢死的,所以你还是拴到别处去吧!”

谁知,那商人非但不听农民的劝告,还十分无礼地说了几句很难听的话,把马拴好后也进了小饭馆。

正当大家都在用餐时,听见外面响起了马的嘶叫声,人们急忙跑出来看发生了什么事。

商人和农民也跑了出来,只见商人的马已经躺在地上奄奄一息了,不用说,肯定是被农民的马踢伤的。

于是,商人拽住农民不放,要农民赔他的马,否则就拉他去见官。农民自然是没有钱赔他,于是他们闹到了衙门。

县官听完商人的讲述之后,向农民提出了许多问题,可农民始终装作没听见,闭口不言。

县官无奈地说:“此人是哑巴,此案无从判起呀!”

商人一看,非常气愤,大喊到:“ 他不是哑巴,刚才他还叫嚷呢!”县官听了,好奇地问:“你说他不是哑巴,有什么证据?他刚才叫嚷什么了?”

商人此时已经气糊涂了,便将刚才自己拴马时农民规劝自己的话复述了一遍,说完还得意地说:“您看,他不是哑巴吧!”

可是县官听他说完,却笑着说:“他果然不是哑巴,但他既然规劝过你,你不听劝怎么还怪别人呢?你也没有理由让他来赔偿你的马了。”

直到此时,那个沉默了半晌的农民才说:“小民刚才没有说话,正是因为想借他的口说明事由。现在谁是谁非已经清楚了,我也不用再申辩什么了。”

不得不说,农民的做法非常聪明,不仅免去了口舌之争,还一击即中,让商人输的心服口服。

如果商人最初听了农民的话,把马拴到别处,他也不至于丢失一匹马。

相反农民的做法,用倾听代替申辩,让听众一目了然地明白了事情的前因后果。

莫里斯说过:“要做一个善于辞令的人,只有一种办法,就是学会听人家说话。”

仔细看看那些情商高的人,你会发现,他们未必博学,未必能说会道,但都具备倾听的能力。

有一句话说:“只有很好地倾听别人的,才能更好地说出自己的。”有时,想要得到他人的支持和理解,最重要的,不是一味地去证明自己的对错,而是尽量让别人说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生活中,最善于与人沟通的高手,一定是一个倾听者,而不是喋喋不休的人。

会说话的人都有以下几个共性(往往会做到这三点)(2)

03、善于赞美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性都有一个共同的弱点,即每一个人都喜欢别人的赞美。

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曾得到过别人的赞美,每个人也都赞美过别人。

善于赞美,可以让你们的谈话更融洽,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位年轻漂亮的姑娘,走进一家珠宝店,在柜台前端详了许久。

售货员礼貌地问了一句:“姑娘,请问您需要什么?”姑娘不冷不热地回答说:“随便看看。”从她的言语中,售货员敏锐地察觉到这是位性格独特的女孩。

此时,售货员如果不能找到令顾客满意的话题,那么,这笔生意很可能会泡汤。

这时,售货员开始不断打量这位年轻漂亮的姑娘,他从姑娘的穿着打扮上判断,这位顾客是一个非常讲究的人。

于是,售货员赞美道:“您的这件上衣好漂亮呀!一定花了很多钱吧!”

姑娘一听,视线立即从陈列品上移开,说:“当然了,这种上乘的款式比较特别,我非常喜欢它。”

售货员又接着说:“这么有品位的衣服,肯定不是在国内买的吧!”姑娘骄傲地回应到:“当然不是,它是我朋友从国外给我带回来的。”

“姑娘您本来就天生丽质,再穿上这件衣服,更显得光彩照人了。”售货员面带微笑地说。

“您过奖了。”姑娘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到。

售货员见此情景,又补充道:“不过,这似乎还美中不足,如果您能再搭上一条项链,那就锦上添花了,它一定能将您衬托得更加完美。”

姑娘客气地说:“是呀,我也是这么想的,只是项链也是一种价格不菲的东西,我有些担心自己选得不合适。”

售货员又说:“姑娘如果信得过我,就让我做姑娘的参谋吧。”

最后,这笔买卖顺利地做成了,姑娘满意地买走了适合自己的项链,而售货员也圆满完成了一笔业绩。

有人认为,这种交谈方式只是做买卖的一种手段。其实,善于赞美也是寻找安全话题的一种谈话方式,是会说话的一种高情商表现,它完全可以运用到各种交际场合中。

心理学家威廉·杰姆斯说:“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别人欣赏。”

赞美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正如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一样。适当的赞美之词,恰如人际关系的润滑剂,能够让听你说话的人心情更愉悦。

会说话的人都有以下几个共性(往往会做到这三点)(3)

我们在与人交谈时,有时会感到非常拘束,欲言又止;有时会倍感尴尬,语无伦次;有时会说话生硬,让人误解;有时会觉得没有共同话题,无法交谈……

产生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找到安全的话题。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话题,才算得上是安全性话题呢?

其实分辨起来很简单,只要能让听者感到舒服,不会使他产生厌烦感的话题,也就是把话说到点子上了。

换言之,就是要善于赞美,善于说别人感兴趣的话,说对方爱听的话。

生活中,一句恰如其分的赞美,能够让你会说话的高情商更加完美地呈现出来。

04、会说话的人,他的人生不会差

会说话是一个人智慧的反映,它影响着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如:事业成功、人际关系和睦、生活幸福等等。

决定一项事业或一个计划成败的主要因素,真的可能只是因为一次谈话。

《荀子荣辱》里有这样一句话:“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

在与人交往中,谈话、交流必不可少,善于寻找好的话题可以让你的交际能力得以突显,既能获得好人缘,也能助你走向成功。

如果我们出言不逊,无理与人争吵,那么我们将不会获得别人的同情、理解、合作与帮助。

听过这样一句话:“出色的演说家,往往是通过高超的倾听能力,来捕捉对方的需求,从而在措辞上进行相应调整。”

因此认真观察身边的人和事,找出沟通的最佳时机,好好说话才是至关重要的。

你的人生,好好说话了吗?余生,愿你我都能好好沟通,好好说话,成就美好人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