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卧虎藏龙的历史背景(电影卧虎藏龙李慕白赴死)

感恩导演李安的隐忍与内心煎熬,使我们从电影《卧虎藏龙》中,看懂了一段“最压抑的情感与最悲壮的殉情”。这是我看完电影《卧虎藏龙》后,最直接的感受。

电影卧虎藏龙的历史背景(电影卧虎藏龙李慕白赴死)(1)

玉娇龙与李慕白,都有着各自的爱情、各自的男人和女人。不幸的是他们相遇了,“偷剑”与“还剑”,北京宅院里的第一次“打斗”,竹林里的“二次交手”,石洞里的“舍命救助”。

李慕白对玉娇龙爱慕情感的不断压抑,与玉娇龙不断“闯祸”的发泄……直到李慕白为救玉娇龙的淡然离世、玉娇龙与罗小虎缠绵之后的断然“奔赴”,我们才突然感受到导演内心痛苦的禁锢,也就是李慕白心中痛苦的禁锢。

两个完全没有说一句爱语的,真正爱着对方的人,一个用生命保护了一个的“性命”,一个用“性命”奔赴了另一个“真正”的爱情。

玉娇龙与李慕白,没有任何身体的性与欲,只有不断闪现的眼神,不断舞动的剑客的步伐,不断闪现的心光剑影,美到极致,爱到极致,心碎到极致。

电影卧虎藏龙的历史背景(电影卧虎藏龙李慕白赴死)(2)

诚然电影着力塑造了俞秀莲与李慕白之间,深埋内心的柏拉图式的,优美纯粹的爱情、甚至没有性爱,只有眼神和相互精神上的厮守。而这种厮守,一方面不断展现李慕白对俞秀莲的责任与爱恋,一方面又展示李慕白对玉娇龙的特殊情感,包括为改变她的心诀,而相伴相杀的剑法与舍命的救助。

而对罗小虎与玉娇龙情爱的叙述,既符合偶遇、关爱、野性与性纠缠、情纠缠。搭建的是另一组,几乎完美的爱情。罗小虎硬闯了玉娇龙结婚的现场,并被俞秀莲与李慕白,安排在武当山等待玉娇龙的归来。

电影卧虎藏龙的历史背景(电影卧虎藏龙李慕白赴死)(3)

导演就是安排了这样两对中的“那一个”与“另一个”,产生了精神灵魂层面的“心心相印”,产生了以“冲突”、以“打斗”、以“生命”,相互表达的更加深刻的爱情。

因此,在这样的爱情中,玉娇龙和李慕白相遇了、相爱了、相互以生命奔赴和证明了。这使得导演难以突破,他们各自的爱的逻辑,难以放任他们的爱情,采用了压抑和生命相许的哲学层面的表达,否则如何解释李慕白为救玉娇龙而付出生命的救助,和玉娇龙与罗小虎木然云雨之后,断然跳入万丈绝壑。

因此,彼此相爱的人,突然爱上另一个也与别人彼此相爱的人,在情感逻辑和道德逻辑上确实是有违常规和常理的。

其实爱就是爱,爱上彼此,其实跟彼此是否爱着别人是没有直接关系的。爱,就是愿意以生命相拥,爱就是愿意替别人死,愿意为别人的死而以死奔赴。

电影卧虎藏龙的历史背景(电影卧虎藏龙李慕白赴死)(4)

电影《卧虎藏龙》,其实表现的就是这种江湖人文的内涵,她并不回避个人人性的压抑与约束,却同时呼唤社会的道德和责任,这种矛盾冲突与悲剧调和,正是人性的复杂、温暖和隐忍。

爱,既是发自内心的情感宣泄,也有来自社会和道德规范的“收敛”与“隐忍”,爱就意味着性命的付出,爱就意味了发自内心无法抑制的“牺牲”。

《卧虎藏龙》,压抑的爱,以死相守,禁锢的情,以死相看。

电影卧虎藏龙的历史背景(电影卧虎藏龙李慕白赴死)(5)

电影《卧虎藏龙》是2000年的一部武侠动作电影,由李安执导,周润发、杨紫琼和章子怡等联袂主演。影片于2000年7月8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电影讲述一代大侠李慕白有退出江湖之意,托付红颜知己俞秀莲将自己的青冥剑带到京城,作为礼物送给贝勒爷收藏。李慕白隐退江湖的举动实际却是惹来更多的江湖恩怨。

《卧虎藏龙》拥有多项获奖记录,其中荣获第73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等4项大奖,也是华语电影历史上第一部荣获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的影片。

2019年9月,该片被英国《卫报》评选“21世纪最佳影片100部”位列第51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