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中的行为与动机(为什么一些行为毫无用处)

这是 哟西心理 的第 52 篇新知

阅读仅需 8 分钟

作者| UC


嘿,大家好,我是UC。

今天在正文开始之前,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


假如你是一个足球守门员,站在球门的中间。现在对方的球员要开始射罚球了,当对方开始射球时,你会:


A.往左边扑

B.往右边扑

C.站着不动


这时候你会怎么做?

心理学中的行为与动机(为什么一些行为毫无用处)(1)


我相信可能会有的人说足球射哪你扑哪。乖别闹,人家射了你还能够反应过来吗?

所以其实这里面很多人会选择预判,我相信很多人会选A或者B的答案。

但为什么你们不选C而是选AB呢?


从概率学来说,球门就分为三个部分,左中右,每个部分都会有三分之一的概率。

但是这个时候,更多人会选择往左或者往右扑,而不是站在原地不动。

为什么?

这就是涉及到我今天要说的到一个认知偏差——行动偏误(action bias)。


1.什么是行动偏误?

行动偏误(action bias),指的是个体倾向于在没有分析或者了解充分信息的情况下,先采取行动的现象。这种立刻采取行动的冲动现象,能够获得对当前状态的控制感。(Patt & Zeckhauser, 2000)

简单来说,我们更倾向于相信“做了”比“不做”要好,就算这件事可能是没有意义的。也因此,我们在面对一件事情的时候,会做了再说。


而这里面有很多有趣的例子。

在排队的时候,你会不会心急如焚的在两条队伍间切换?

塞车时,你是不是会想着怎么左穿右插?

高峰地铁换乘时,明明动都动不了你还是会想着要挤挤看?

上下电梯的时候,有没有去重复按那个关门的按钮?

又例如,赌桌上那不断搓牌的动作?

股票软件上的不必要操作和交易?


这些,都跟文章开头守门的例子一样,属于行动偏误。


心理学中的行为与动机(为什么一些行为毫无用处)(2)


因为这些行为,是没有意义的。就拿排队来说吧,相信大家都经历过。

很多时候,如果要我们在队伍中默默等待,我们是不愿意的,所以我们更倾向于在附近的队伍来回切换,看看哪个会更快。

要知道,这些行为,很多时候不会给我们带来什么积极的变化,甚至有可能带来更坏的结果。

但为什么我们还是会更倾向于做点什么呢?

2.为什么会出现行动偏误?

我这里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当你行动的时候,你想的是什么?

你想的可能是,我这么做是有效的。

当你这么想的时候,其实就陷入了一种“控制错觉”当中,你以为自己可以控制这个场景,但实际上是不行的。

而行动偏误也就因此而来。


行动偏误,很多时候是源于我们控制环境的欲望,而事实上,为了行动而行动,可以说是我们最早习得的反应了,因为它满足了我们对控制的本能欲望。

不信的话你仔细想想,人类总有一种“征服自然”的倾向,对待自然的万事万物,我们往往都是在“做”些什么,而不是“不做”些什么,对吗?

就算是保护环境,我们也是一直在“做”些什么。毕竟在我们看来,“做”比“不做”,更加有价值。

但其实地球有它本来的生态和平衡,也正是因为我们“做”得太多,所以才破坏了这种平衡。

心理学中的行为与动机(为什么一些行为毫无用处)(3)


好了这个扯远了,我们回来。

除了这点以外,另外一点则是,当我们“做”的时候,可能会更加符合其他人的期待以及社会的准则。

就拿守门的那个作为例子,试想一下,当你在守门的时候,站在中间和左右扑救,哪一个看起来更容易被人接受?

而研究也的确表明了这点。Michael等人(2007)的研究表明,当守门员站在球门中间守住球的时候,他们的感觉会比左右扑失球的感觉还要差。

经过对32名守门员的访谈,他们表示不愿意站在中间是因为害怕被队友、教练和球迷斥责。

而这也是行动偏误的原因之一。因为这种“做”,是“做”给别人看的。


3.怎么克服?


显而易见,行动偏误会引起一些坏处。可能会导致你冲动决策,也可能会导致你把现状变得更糟糕。

那我们要怎么做,才能够使得自己不陷入这种认知偏差里面呢?

答案很简单,四个字:耐心 计划

所以当你下次,想要先行动之后,不妨先问问自己下面的几个问题:

1.接下来我想做什么?

2.做这个的原因是什么?

3.我想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

4.做这个有助于我达到目标吗?


当你问完这四个问题之后,你可能就知道,这个行动,究竟应该是做,还是不做的。

为了最后的结果,还是冷静点好,不是吗?


心理学中的行为与动机(为什么一些行为毫无用处)(4)


12月快要结束啦

如无意外

这会是今年最后的一个新知

一直以来

谢谢你们的支持

不知道你们今年

印象最深的一个新知是什么呢?

#互动留言#

说说你19年印象最深的一个新知吧?


心理学中的行为与动机(为什么一些行为毫无用处)(5)

UC说:

就算光等待不行动会让你痛苦,你也不要为做而做。

参考资料:

Bar-Eli, M., Azar, O. H., Ritov, I., Keidar-Levin, Y., & Schein, G. (2007). Action bias among elite soccer goalkeepers: The case of penalty kicks. Journal of Economic Psychology, 28(5), 606-621.

Patt, A., & Zeckhauser, R. (2000). Action bias and environmental decisions. Journal of Risk and Uncertainty, 21, 45-72.

Zeelenberg, M., Van den Bos, K., Van Dijk, E., & Pieters, R. (2002). The inaction effect in the psychology of regret.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82(3), 314-327.

心理学中的行为与动机(为什么一些行为毫无用处)(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