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游玩好去处有哪些(泉州晋江安海镇三里街)

泉州网4月29日讯 (记者 张美娟 通讯员 张子瑜)在泉州晋江安海镇有一条古街,叫“三里街”,又名“中山路”,当地人称“旧街”。它自北而南贯穿安海老镇区,与安平桥连成一条线。“三里街五里桥”,是安海人的地方名片之一。而安海的千年古韵,便都蕴含在这条瘦长的老街里。

据载,古时候,三里街是闽南水陆交通运输的重要节点,也是晋南两县经济文化的中心。南来北往的商旅番客,必经三里街穿行而过。往南走过安平桥,可通四海走向世界;往北穿过千年古刹龙山寺,可达三江通往泉州古官道。

今日《最闽南》,记者跟随安海文化人士、安海文创协会秘书长杨怡鑫的脚步,一起走进三里街的前世与今生。

晋江游玩好去处有哪些(泉州晋江安海镇三里街)(1)

清末民初三里街(陈钧供图)

晋江游玩好去处有哪些(泉州晋江安海镇三里街)(2)

1984年三里街街头(陈钧供图)

晋江游玩好去处有哪些(泉州晋江安海镇三里街)(3)

三角窗是老安海的记忆

朝代更迭 “惟直街为最盛”

安海,因海兴商,因商成市。

宋元时期,泉州是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安海港作为泉州港的重要经济贸易港口,宋时集市贸易就相当发达,有东西二市,东市又设内市和外市,如今镇区东部的桥头村,曾是内市的所在地,尚存古地名“内市”。

到了明代,由于朝廷实行海禁政策,泉州港开始衰落。安海港却因私商活动十分活跃,空前繁荣。此时,安海城镇街巷格局基本形成,集市贸易也从“坊市空间”升级为“街市空间”,三里街应运而生。

《安平志》这样记载明代初年的安海街市,“今市散处,直街曲巷,无非贸易之店肆,约有千余座。盖四方射利者所必趋,随处成交,惟直街为最盛”。其中的“直街”即三里街。

据介绍,当年的三里街大致分为三段:北门街、卖鱼街、大街。街道上酒楼茶肆林立,店铺鳞次栉比,来自内地的山珍和随商船运入的海货在这里汇聚,熙熙攘攘,好一派东南沿海的“清明上河图”。

至清代禁海迁界时期,“丙申焚毁”“辛丑迁界”,安海被夷为平地,三里街随之消失;直至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沿海复界,靖海侯施琅派兵重建,安海百姓开始回迁,死寂了28年之久的三里街才开始复苏。重建后的三里街成为泉厦两地的交通运输纽带,续写了繁华的街市传奇。

“民国时期,狭窄逼仄的三里街迎来一次大改造。”杨怡鑫介绍,最早的三里街很窄,还不到一丈(3.3米),常听老一辈人戏称可以“一手买烤烟,一手买火石”,再加上卫生环境很不好,1919年7月,时任晋江县路政局局长的爱国侨领陈清机主持扩建,将三里街路面加宽至五六米,建成了连排式骑楼商业街。“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改建后的三里街命名为‘中山路’,后来慢慢发展成晋江、南安,甚至整个闽南商贸的集散中心。”

三里街是闽南最早的骑楼商业街。它的改建创闽南旧街改建之先例,比泉州中山路改建早4年,比厦门中山路建造早6年。

晋江游玩好去处有哪些(泉州晋江安海镇三里街)(4)

高氏兄弟坚守手艺

晋江游玩好去处有哪些(泉州晋江安海镇三里街)(5)

传统老街烟火味十足 (陈钧/摄)

晋江游玩好去处有哪些(泉州晋江安海镇三里街)(6)

三里街古朴气息扑面而来(陈钧/摄)

光阴故事 曾是“国字号一条街”

信步三里街,狭长的街道一眼望不到尽头。

老街中段两侧的两层高骑楼,样式统一,经岁月洗涤,质朴、斑驳,无声地述说着老街光阴的故事。

在这条老街上,有各式各样充满闽南乡土气息及市井烟火气的店铺:百货商店、食杂批发店、书画店、菜馆旅社、理发店、补鞋店等等;也有各式闽南民间艺术品店铺:打金银首饰的、雕塑装佛的、彩扎糊纸的、打铁箍桶的、木刻竹编的……它们吸引着过往游客驻足,也是老安海人的怀旧之地。

77岁的高铭德是老街打铁铺的店主。他笑着说自己在这里打了60多年的铁,而今他仍在坚守着这门手艺。

“家里这家店开了近百年,我们兄弟姐妹九个都是在这里出生的。”高铭德对记者说,父亲过世后,他带着两个弟弟继续经营这家老店。老人靠这门手艺养活了一家子,而今已是儿孙满堂。“现在以个人定制为主,顾客需要什么模具拍个照片或画个图,我们再按样做出来。”

下墟巷头三角窗食品店70多岁的许大妈,二十来岁就在店里了。她回忆三里街曾是“国字号一条街”:新华书店、安海饭店、百货商店、五金百货、邮电局、电影院、保健院、医药店、食杂店……整条街从白塔开始,一直繁荣到馆口巷,是老安海人挥之不去的记忆。

三里街的肖先生依稀记得,从小学到初中,每年春节都会去三里街看展销会,跟着母亲买年货、布料或衣服,再欢欢喜喜地回家。

现在三里街南段(中山南路)旧貌换新颜,改为商业步行街,但仍沿袭旧称。而中段、北段依旧保留原样。如今的老街,是安海镇着力打造的一条文化长廊。

晋江游玩好去处有哪些(泉州晋江安海镇三里街)(7)

最短最窄的枋皮巷

晋江游玩好去处有哪些(泉州晋江安海镇三里街)(8)

三里街“嗦啰嗹”采莲 (陈钧/摄)

古街小巷 串起风物史迹

如今,三里街仍基本保持着明清时期的格局。它的南端仍屹立着白塔,连接着安平桥,经圣殿、兴胜境等几个古境地,直到最北面的千年古刹龙山寺,全长三里。它的东西两边分布着石狮巷、馆口巷、施厝巷、甘蔗巷、下墟巷等近20条古巷,构成小镇人家“九围十八埔二十四境三十六巷”的居住格局。

这些小巷纵横交错,让三里街就像一条璀璨的珍珠项链,串起古镇的风物史迹——

这里随处可见闽南极具特色的“皇宫起”古大厝、宗祠和南洋风格的番仔楼。有石狮巷里的黄汝良书房、高长春古宅、施氏古厝群、陈清机故居;有“顶下林”林瑞佑林瑞冈两兄弟故居、安海最大的出砖入石大厝等等。

这里有创立饗保堂慈善机构的陈氏宗祠、清朝“世界首富”伍秉鉴的伍氏宗祠、宋代兵部尚书高惠连家的祠堂、“福建第一名状元”徐晦故地的状元巷、清代解元郑怀陔故居所在的解元巷、最窄最短的用杉木做成的“枋皮巷”、中共泉州中心县委第一次干部会议会址“十九间”郑宅……

一个个故事深藏巷中,一代代名人走出巷子,加上白塔点灯、金榜题名的美丽故事,字纸炉脚焚烧字纸、惜字敬神的古风,龙山寺撞击路人心扉的晨钟暮鼓,端午节三里街精彩演绎的“嗦啰嗹”,中秋节新三里街的“千人博饼”,为三里街涂抹上了浓郁的人文气息。

晋江游玩好去处有哪些(泉州晋江安海镇三里街)(9)

安海镇中秋文化节,三里街南段满满尽是赏灯人。(陈钧/摄)

晋江游玩好去处有哪些(泉州晋江安海镇三里街)(10)

爱国侨领陈清机故居,至今安海仍流传着很多关于陈清机的故事。

烟火暖心 是在外游子的乡情归宿

处于中山中路和中山北路十字路口的馆口巷,至今仍是安海古早味小吃的“美食汇”。

一到馆口巷口,咸粿圈的蒜香味便扑鼻而来。这种外形与西式糕点甜甜圈相似的小吃,被当地年轻人称作“咸咸圈”,为安海独有。咸粿圈油炸酥脆,一口咬下,满口咸蒜香,是早餐的佐餐佳品。

安海油炸小吃名气最大者当数菜粿。离馆口巷口数步之遥的大埕头耀伯老牌菜粿摊,油锅“哧哧”冒烟,金灿灿的菜粿一笊篱一笊篱地从滚热的油锅中捞出。菜粿外壳金黄酥脆,内里雪白绵软,味道清纯,老板起一锅卖空一锅,供不应求。

始创于上世纪60年代的“卖鸡福”牛肉店是馆口巷口的美食地标,店里令人大快朵颐的牛肉小吃达几十种,皆由秘传配方精制而成。许多安海人的午餐和晚餐就在这家店里解决。

每当华灯初上时分,卤肉担也上阵了。捆蹄、烟肠打包一袋回家,当作夜宵与家人分享。还有安海的肉粽。“馆口巷肉粽”源自早期双头埕的加走伯肉粽,它配料足,糯米入味,蘸汁可口。老板娘告诉记者,周边的小吃店大都是经营三四十年的老店,每到春节,外出游子都要来这里解馋解乡愁。

穿行老街古巷,也是穿行于浩瀚的历史故事之中,让人既感动于它喧嚣繁华的模样,也感动于它幽静古朴的样子;既感动于它一日三餐的平凡朴实,亦感动于它至情至性的乡情民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