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期所有的谥号(扒一扒明朝皇帝死后那些又长又臭的谥号)

一、明朝十六个皇帝死后的谥号都是什么
  • 明朝一共有16个皇帝。当然也死了16个皇帝。
  • 皇帝死了以后,都会有一个谥号。这个谥号往往是后人给他一生进行的中肯评价。
  • 谥号到了明清时期,已经非常的成熟和规范。
  • 所以,今天,我就想和大家聊聊明朝皇帝的那些谥号。
  • 首先,我们还是看看这16个明朝皇帝的谥号到底是怎么样的吧!
  • 说明:因为谥号比较长,为了方便大家读起来不喘气,所以我在中间加了若干的空格,实际的谥号是没有的。当然也是方便我们待会分析。

明朝时期所有的谥号(扒一扒明朝皇帝死后那些又长又臭的谥号)(1)


  • 01.明太祖朱元璋——开天行道 肇纪立极 大圣至神 仁文义武 俊德成功 高皇帝
  • 02.明惠帝朱允炆——嗣天章道 诚懿渊功 观文扬武 克仁笃孝 让皇帝
  • 03.明成祖朱 棣——启天弘道 高明肇运 圣武神功 纯仁至孝 文皇帝
  • 04.明仁宗朱高炽——敬天体道 纯诚至德 弘文钦武 章圣达孝 昭皇帝
  • 05.明宣宗朱瞻基——宪天崇道 英明神圣 钦文昭武 宽仁纯孝 章皇帝
  • 06.明英宗朱祁镇——法天立道 仁明诚敬 昭文宪武 至德广孝 睿皇帝
  • 07.明代宗朱祁钰——符天建道 恭仁康定 隆文布武 显德崇孝 景皇帝
  • 08.明宪宗朱见深——继天凝道 诚明仁敬 崇文肃武 宏德圣孝 纯皇帝
  • 09.明孝宗朱佑樘——建天明道 诚纯中正 圣文神武 至仁大德 敬皇帝
  • 10.明武宗朱厚照——承天达道 英肃睿哲 昭德显功 弘文思孝 毅皇帝
  • 11.明世宗朱厚熜——钦天履道 英毅神圣 宣文广武 洪仁大孝 肃皇帝
  • 12.明穆宗朱载垕——契天隆道 渊懿宽仁 显文光武 纯德弘孝 庄皇帝
  • 13.明神宗朱翊钧——范天合道 哲肃敦简 光文章武 安仁止孝 显皇帝
  • 14.明光宗朱常洛——崇天契道 英睿恭纯 宪文景武 渊仁懿孝 贞皇帝
  • 15.明熹宗朱由校——达天阐道 敦孝笃友 章文襄武 靖穆庄勤 悊皇帝(悊为哲)
  • 16.明思宗朱由检——绍天绎道 刚明恪俭 揆文奋武 敦仁懋孝 烈皇帝

明朝时期所有的谥号(扒一扒明朝皇帝死后那些又长又臭的谥号)(2)

二、对谥号的解读

1、朱元璋的谥号为什么多了四个字

  • 大家首先可能看到了,朱元璋的谥号比后面的皇帝多了四个字。如果是按照一一对应的关系,我觉得可能是多了“肇纪立极”这四个字。如果我们把这四个字去掉,后面的向前移动,我们可以发现,是可以与下面的15个皇帝对应上的。
  • 那“肇纪立极”四个字是什么意思呢?肇,翻译成动词可以译为“创建”,立,和“肇”的意思差不多,也是建立的意思。那“纪”可以理解为纲纪、法度;“极”做名词时可以理解为“最好准则、法度”。那整句话可以当作互文来理解,就是:创建法度,设立纲纪。这四个字凸显了朱元璋开国之君的重要贡献。而且作为从底层出身的皇帝,深知政权来之不易,所以,朱元璋建国以后,建立的《大明律》其实是非常严苛的。以至于朱元璋一死,下一个皇帝朱允炆就马上废止了很多严苛的刑法。
  • 那为什么朱元璋的谥号比别人要多四个字呢?我想,最重要的就是要突出他的开国之君的地位,其它皇帝四个四字词,再加一个单字词构成谥号,朱元璋作为开国之君,四个四字词怎么足够呢?那就加,加上一个四字词。
  • 值得注意的是,朱元璋死后,最初的谥号并不是现在看到的这样,
  • 最早的谥号是: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
  • 后来第一次修改,就是:圣神文武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
  • 第二次修改时,就变成了: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

明朝时期所有的谥号(扒一扒明朝皇帝死后那些又长又臭的谥号)(3)

2、第一组四字词的解读

  • 现在,我们把朱元璋的第二组四字词放一边,让整个格式显得整齐划一,然后再来分析。首先我们看看第一组四字词。结构是:动词 天 动词 道。
  • 这一组四字词很明显是从最高大上的内容说起的。皇帝是天子,他得到皇位是顺应天意,他施行的道也是天道。“天”和“道”在皇权中是非常重要的两个字。
  • 我们以朱元璋为例,他谥号的第一组四字词是:开天行道。这个“开”就是开辟,开启。行:就是施行。意思就是开辟新的国度,施行新的天道。仍然是体现他开国之君的位置。
  • 我们接着看朱允炆,他谥号的第一组四字词是:嗣天章道。“天”、“道”犹存,只是换了动词。嗣:就是继承的意思。彰:本义有“显示、表明”的意思,而且还可以同“彰”,理解为“彰显”。这两个动词,都是紧跟着朱元璋的脚步来确定的,朱允炆没有开国之位,所以他的“天”是继承下来的,他的“道”也是将祖辈的“道”发扬光大。
  • 第一辈、第二辈都还好说,一个开创,一个继承。但是皇位越往后,这动词的选用就越来越难了。但是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岂能被这点事情难住呢?
  • 我们来看看,到了明朝最后几个皇帝,他们是怎么来填这个“动词 天 动词 道”这个短语的。
  • 我们以最后一个皇帝朱由检为例,说说他的“绍天绎道”是个什么意思。绍:接续;继承。绎:继续,连续不断。你看看,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同样的意思,他可以找出无数个不同的字眼来替换。
  • 当然,这些皇帝里,并不是所有的皇帝谥号的第一组词都是一个意思。比如朱厚熜的“钦天”,就是指皇帝亲自做某事。在这里就是指皇帝亲自继承天道。又比如朱常洛的“契道”,这里的“契”可以理解为“投合、符合”,也就说他继承皇位是符合天道的。
  • 没有办法一一的讲解,但是我们可以看到:谥号的第一组四字词是比较固定的。没有太大的发挥空间。那我们就不多说。往下看看第二组四字词。

3、第二组四字词的解读

  • 这第二组四字词就比第一组要灵活得多,字样繁多。但是还是可以看出,这组四字词里,几乎全都是形容词和副词。几乎没有动词、名词。也就是说,这一组词,是形容这个皇帝的人品、性格的。
  • 所以,这组词都是也是极力地形容皇帝的好。在这一组词里,高频字眼是:英、明、诚。

4、第三组四字词的解读

  • 显而易见,这组词的中心词是:文、武
  • 也就是说,第三组四字词是来形容皇帝的文治武功的。
  • 这一组词从文、武两个方面来高度概括皇帝。但是我们也发现,有两个皇帝的是不同的,一个是明成祖朱棣,这里用了“圣武神功”,为什么没有提到文?其实你如果仔细看,在这个谥号的最后,有“文皇帝”,很明显,在谥号里,没有重复的字眼。所以后文中有“文”字,所以这里就不再提他的“文”。
  • 第二个是是朱厚照的“昭德显功”,这个四字词里,功字可以体现出武,仍然没有文,是因为后文中有一个“弘文思孝”。所以这两个特例,虽然看起来跟别的皇帝有所不同,但是仍然没有否定他们的文治武功。

5、第四组四字词的解读

  • 这组词的高频字是:孝、仁、德。
  • 这组词我们可以看出,这是皇帝作为子女、作为家人的表现。尤其是作为子女的表现。
  • 在所有的词语里面,“靖穆庄勤”是最突出的。这是形容明熹宗朱由校的。这四个字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先看到,“孝”已经被提前了——敦孝笃友,所以在这里,换了字眼。靖:安定、平安。穆:恭敬、温和。庄:庄重。勤:勤奋。这里也是夸奖之词。

6、最后一个单字词的解读

  • 其实这个字才是最有内涵的。怎么说呢?
  • 这个字是分为三类的。分为上谥、中谥和下谥。
  • 明代帝皇的这个单字词都属于上谥。没有中谥和下谥。
  • 中谥的字眼一般都是:怀、悼、愍(亦作闵、湣)、哀、隐、幽、冲、夷、惧、息、携、恤、愿、儆等。比如:楚怀王,周幽王等。
  • 下谥的字眼一般都是:野、夸、躁、伐、荒、炀、戾、厉(刺)、虚、荡、墨等。历史上有的就是:隋炀帝、周厉王等。
  • 而且每个字眼都有特有的含义和意义。

明朝时期所有的谥号(扒一扒明朝皇帝死后那些又长又臭的谥号)(4)

三、谥号为什么会越来越长
  • 我们刚刚说了,明朝除了朱元璋,大多数皇帝的谥号都是4组四字词,外加一个单字词,最后加上皇帝两个字,一共19个字,但是。明朝皇帝的谥号还不是最长的。
  • 到了清朝,所有的皇帝的谥号都是5组四字词,再加一个单字词。然后加上皇帝两个字,也就是23个字。
  • 幸亏清朝结束后,封建社会也就结束了,不然到现在,谥号可能更长了。
  • 为什么谥号会越来越长?简单说来,就是用的词语越来越多。
  • 很明显,后人觉得长江后浪推前浪,谥号也要一代比一代长。这样才显得自己那朝的皇帝英明神武、文韬武略、忠孝仁义……因此,单纯地靠堆积字数的谥号,就越来越长了。

明朝时期所有的谥号(扒一扒明朝皇帝死后那些又长又臭的谥号)(5)

四、谥号存在的意义
  • 中国历史上,讲究“盖棺定论”,也就是说,人死了,应该给他一个确切的定论和评价。这种做法,即使到现代社会,都还是存在的,就看你有没有留意。
  • 谥号的存在,在早期有着一定的社会意义,它也的确符合人们对一代君王的中肯评价。有好评,中评和差评。
  •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谥号变得越来越不现实,浮夸风严重。这也类似于现在我们在网上购物,刷好评一样。
  • 如果谥号对每个皇帝的功过是非不给出一个客观公正的定论,我想谥号就失去了他原本的意义。但是它作为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确显示出古人的智慧!我们今天挖掘它,作为猎奇也好,研究也罢,都还是有一定价值的。它见证了我国几千年封建社会中文化的变迁。

明朝时期所有的谥号(扒一扒明朝皇帝死后那些又长又臭的谥号)(6)

原创声明:以上内容均为#漫条思理# 本人原创。未经本人同意,不得转载到其它公众号和平台,谢谢!,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