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有担当的孩子(做对言传和身教)

为人父母的你是否经常会被你家的机灵鬼怼得哑口无言?其实孩子顶嘴多半是你的错,掌握教育的本质,做对言传和身教,孩子就会变得更优秀。


近来因疫情影响全市处于静默状态,接连几天与九月在家中24小时无缝相处,总得找点事做,于是便打起了家中魔方的主意,对于魔方这个玩具我一直是很头疼的,无论如何努力总是连一面都拼不好,这几天一有空就对着教程研究,奇怪的是,九月也像走火入魔一般拿着她的二阶魔方贴在身边不停把玩,餐桌上、沙发上、床上到处可见那专注的身影,就连卫生间里洗脚的时候都能听到“上、左、下、右”研究公式的声音,对于这份专注,老母亲甚是欣慰,可最近两天却不主动碰了,究其原因是因为我学会了,便把重点转移到培训九月身上,面对我苦口婆心的教导她总是显得有些心不在焉。

如何培养有担当的孩子(做对言传和身教)(1)

不禁感慨,教育的本质究竟是什么?什么才是教育最好的方法?

一、教育的本质—— 言传身教

其实这个问题早在两千多年前古代先贤便给出了答案,《庄子·天道》:“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意为语言所可贵之处在于它表现出的意义,而许多意义是不可以用言语传达的,世人便记载下来传之于书。所以无论是口头传道还是授之于书本都是言传的教育方式。

《论语·子路》中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这应该是对言传身教最早的诠释了,这一教育理念在2000多年后的今天,仍然是教育的精髓被人们津津乐道。

然而,言传和身教究竟是不是一回事,二者又有何区别呢?经常看到一种观点是身教重于言传,更有“身行一例,胜似千言”的说法。

本人却深不以为然,当然不能说这一观点完全没有道理,只是凡事不能一概而论。二者固然是有区别,但不能轻言孰重孰轻,只是适用的领域、时机不同罢了。

二、言传——知识传承 传道授业解惑

该用言传的时候,一味地以身作则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春秋时期《论语·卫灵公》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试问当年孔子为子贡解惑,如何用实际行动表现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呢。自然孔子也可以笑而不答,在日常行为中处处表现“恕”的精髓,子贡则不知要用心体会多少年方能知其要领了。

如何培养有担当的孩子(做对言传和身教)(2)

生活中九月也会问一系列问题:为什么猴子屁股是红色的?为什么冬天会下雪?或随意指着路牌上的字问念什么?什么意思等等。

这时候只能用语言一点一点解释,直到她露出满意的表情“哦,原来是这样!”

唐代散文大家韩愈在《师说》中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说的应该是言传在传授专业知识、解决疑惑中起的作用了。

三、身教——以身作则 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身教之所以在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这得上升到人类的本质问题, 歌德曾说过:“模仿是人的天性,虽然人们不承认自己是模仿。”

如何培养有担当的孩子(做对言传和身教)(3)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最信任的,接触时间最长的,就是父母。父母自然而然便成了孩子模仿的对象,父母的言行举止、行为习惯,决定了孩子未来的模样。如果发现孩子身上的不良习惯而一味说教,也只能适得其反。

中国南宋历史学家范晔编撰的东汉史《后汉书.第五伦传》中说“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意为用自身行动教育人,别人就服从;用语言来教育人,别人就会跟你争辩。

你是不是经常听到孩子问这样的问题:

“为什么你能说脏话,我不可以?”

“为什么你能抽烟喝酒,我不可以?”

“为什么你一直在玩手机,我不可以?”

这时候,经常脏话连篇、手机不离手的你会怎么回答呢?

说到二者的关系,其实与还原魔方有异曲同工之妙,还原哪一步就要用哪一步的公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言传和身教绝不是鱼与熊掌的关系,吃掉这个就没办法消化那个,而是阳光和水的关系,缺一不可,二者相辅相成,按需施教,小苗苗才能茁壮成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