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黄昏散文随笔(今后要永远关注的话题)

编辑:白金河_文稿:荒野隐逸

人生黄昏散文随笔(今后要永远关注的话题)(1)

我今年仅仅63岁,我仅仅是为侍奉家母才母子一起选择入住了青岛市城阳区社会福利中心养老机构,实在是不到过多思考“死亡”的年龄。但是,与72岁的老“圣德”创始人、“圣德之源”领军人罗大姐交流并得知她的心思后,我才开始有意识地关注起今后要永远关注的话题:“死亡”!

人生黄昏散文随笔(今后要永远关注的话题)(2)

罗大姐等人组成的团队历经十余年的打拼,终于在青岛市城阳区社会福利中心打造了养老院、护理院、医疗院“三院合一”、集“医、养、康、护、学、乐”功能为一体、人情味浓服务好、性价比高伙食好、价格适中条件好的养老机构。

人生黄昏散文随笔(今后要永远关注的话题)(3)

罗大姐不满足于800多老人在这里养老、实施失能失智的专护,她理想中的临终关怀规划尚未培育成熟,现在正在酝酿起步阶段,就是在做好老人临终前的心灵慰藉和家属精神安抚、让他们感受到人间的大爱与温暖的同时,如何建设温馨明亮的“天堂驿站”并规定服务流程与标准,使之取代人们印象中的太平间,以此体现对老人的尊重、对生命的尊重,使临终老人及其家属、社会都能提升境界:生老病死是一种必然,衰老不可怕,疾病不可怕,死亡不可怕,以坦然的心态和坚强的意志对待病痛折磨的“炼狱”,走向没有病痛的“天堂”,如此方能战胜对死亡的恐惧!

人生黄昏散文随笔(今后要永远关注的话题)(4)

我钦佩罗大姐的同时,认为这是一件有着非常意义的探索和追求!我开始有意识地关注起“死亡”来,除了在电脑里建立《临终关怀》文件包并开始搜集储存相关资料外,还委托山东省立医院朋友为我搜集临终关怀的相关资料,借阅、购买了有关生死体悟的相关书籍,倾听入住养老机构的老人对生死的情感体验和哲理体悟,与城阳区社会福利中心养老机构孙渊副院长等相关人员交流研究心得,进而加深对生命的思考。

人生黄昏散文随笔(今后要永远关注的话题)(5)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什么是死亡?“死亡”二字是由没有经过死亡的活人所定义的,是指丧失生命、生命终止,是生存的反面;哲学上说,死亡是生命结束,而且所有的本来维持其存在、存活的属性的丧失,不可逆转的永久性的终止。难道这是真理吗?到底怎么解读死亡的本质?

人生黄昏散文随笔(今后要永远关注的话题)(6)

——苏格拉底如是说:离别的时刻到了,我们得各自上路。我走向死亡,你们继续活下去。至于生与死孰优,只有神明方知。 ——黑格尔如是说:精神的生活不是害怕死亡而幸免于蹂躏的生活,而是敢于承担死亡并在死亡中得以自存的生活。

人生黄昏散文随笔(今后要永远关注的话题)(7)

——歌德如是说:一个人要是到了七十五岁,总不免偶尔想到死。不过我对此完全处之泰然,因为我深信我们的精神是完全不可摧毁的,它从永恒到永恒,继续发生作用,它就像太阳,用肉眼看来,它像是落下去了,而实际上永远不落,不停地继续照耀着。

人生黄昏散文随笔(今后要永远关注的话题)(8)

——米兰.昆德拉如是说:肉体是囚笼里面有个东西,在看,在听,在害怕,在思索,在惊奇。这东西在肉体消失后还继续残存,它就是灵魂。

人生黄昏散文随笔(今后要永远关注的话题)(9)

——西塞罗如是说:死亡并不是生命的毁灭,而是换个地方。

人生黄昏散文随笔(今后要永远关注的话题)(10)

——华罗庚如是说:我们最好把自己的生命看作前人生命的延续,是现在共同生命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后人生命的开端。

人生黄昏散文随笔(今后要永远关注的话题)(11)

——季羡林如是说:我已经活了九十五年。无论如何也必须承认这是高龄。但是,在另一方面,它离死亡也不会太远了。我认为,重要的事情,不是想到死亡,而是怎样理解死亡。对像死亡这样的谁也违背不了的灾难,最有用的办法是先承认它,不去同它对着干,然后整理自己的思想感情。

人生黄昏散文随笔(今后要永远关注的话题)(12)

——李敏如是说:死亡并不是离开,只是活在另一个世界里了。

人生黄昏散文随笔(今后要永远关注的话题)(13)

我在想:为了给人临终关怀,让即将离世的人以坦然的心态和坚强的意志对待病痛折磨的“炼狱”、走向没有病痛的“天堂”、战胜对死亡的恐惧,我们可否借用古老的形而上学概念去营造人们战胜死亡恐惧的氛围呢?我们为什么不能让人们去相信“人的死亡是形体及其维持形体存在、存活的属性之消失,但是灵魂不死、人类所看不见摸不着的灵魂永在”呢?

人生黄昏散文随笔(今后要永远关注的话题)(14)

当人们基于这一信念而面对死亡时,或许会在忍受肉体的病痛炼狱中自慰地、内心窃喜地追随着灵魂奔向我们尚未认识的新世界!

清醒吧!龙应台提醒着人们:面对死亡,不清醒也不行!

人生黄昏散文随笔(今后要永远关注的话题)(15)

当我阅读了《与天堂的灵魂对话~学会死亡,才能学会活着》后,看到了每一个人当其形体及其维持形体存在、存活的属性消失的前后,要么是本人给自己留下了墓志铭,要么是活着的人给离世者撰写的墓志铭或是追思回忆,或许这就是为灵魂离开人世去向另一个世界的赠言吧?

人生黄昏散文随笔(今后要永远关注的话题)(16)

最后,我想用后人李新勇追思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先驱和大师弗兰茨.卡夫卡的话,感谢《与天堂的灵魂对话~学会死亡,才能学会活着》中每位作者给予我的启迪:“对于写作者来说,重要的是创作过程,最有意义的也是创作过程。写作者的责任,是倾注全部真诚、全部爱、全部心血,尽情绽放。”“他用独特的眼光、独特的思考,表达他自己独特的发现。他没有获过任何奖,也没有被授予过任何荣誉。正如一朵百合花,在属于自己的季节和领域,静静地、默默地开放,从他的生命,一直到他的作品。”

人生黄昏散文随笔(今后要永远关注的话题)(17)

编辑:白金河_文稿:荒野隐逸

2022.9.15于青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