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丧葬习俗(安康市紫阳县丧葬习俗)

紫阳至今仍为土葬,且厚葬之风未减。仅“文化大革命”期间丧事不敢大办,其后日趋奢华,竞相攀比,成为一大社会公害。仅有少数人顶住压力硬着头皮从简办丧,但常招人非议。 丧葬程序如下: 送终 老人临终,子孙须得守候床前;咽气时有后人在场,即认为有福气。哪个后人不在场,便不是他的后人。因此,不少子女接到父母病重消息,往往不远千里赶回家中守候。老人死后,后代须嚎啕大哭,不哭被人指责为不孝。 烧落气钱 老人咽气前,急用钱凿打印火纸,称够1.8公斤,须得不多不少。咽气时由孝子逐张揭烧。待纸灰冷却后以白布袋包装(不封口)——此为亡者的“私房钱”。 穿老衣 男性头戴黑布做的“和尚帽”,女性戴红帽或包黑丝帕。上身, 男穿黑布长衫1~3件,忌讳短;女穿大襟衣1~3件,贴身或衣领须红色。下身,男女均穿黑、灰色裤2~4条,大多不穿裤衩,亦讳“短”。衣裤总件数须成单,概不得用蓝色——讳“难”。裤带用黑或白线,按年龄每岁1根合股(但不得扭),围在腰间即可,不能打疙瘩。脚穿长袜1双或3双,外罩“亡人鞋”——男黑女红。如亡者父母尚在,帽子得改换白色,并戴孝帕(男)或穿孝衣(女)。 洗澡 穿衣前或穿衣后,即请外人或儿媳为亡者洗澡。男性用大脚盆,女性用小脚盆。盛一碗温水,以一绺白布或黑布浸湿,在亡者胸前、背心擦洗(前3后4下)。而后,孝儿孝孙将碗中水喝下——此俗今已废。 下榻 以一扇门板或翻转棺盖,将亡者遗体安放其上,仰面,勿使见阳光。将其手脚拉直,以火纸枕头、盖面。派人着守,防止猫、狗靠近“惊尸”。 入棺 棺木树材,多有讲究。富户多用糖揪树,其余多用柏树和杉树。遗体僵硬后即入棺。棺底铺3公分筛过的草木灰,上覆柏树枝、垫布,再放遗体。以火纸枕头,白皮纸包砖头或土胚顶脚,火纸填塞两侧空隙。将“落气钱”袋置于遗体右手边。遗体上覆红布(或红白2层夹被);面部仍盖火纸——“盖脸纸”。袋盖不可盖严,须留3公分空隙、以防“假死还阳”。棺材以高凳支架,底置油灯(以前用桐油,现用煤油)。 灵堂 将棺椁置堂中,上覆黄表纸包的家神牌位(待出丧时扯下)。小头前挂1幅白布、放1张灵桌、上置1升香米。解放前有灵牌子和“引魂幡”、现多供花圈或遗像。 戴孝 “文化大革命”前均为白布长孝,以后改为黑纱,现二者兼有。 夜场 人死后不能立即入土,须请阴阳先生看日子、择地,因此要停丧1~3日。停丧期间夜办酒席,名为“夜场”。坐夜一家老人去世、亲朋好友,四邻及与死者有交往者,都闻讯前往吊唁、送礼、帮忙、守灵。停丧期间,鞭炮、锣鼓、唢呐不停,夜间则闹“万子” (戏曲清唱);近年城镇则新增播放哀乐一项。 迎客 吊唁送礼者离丧家不远即放鞭炮,孝子闻声即列队跪迎,后由领头吊唁者逐一扶起。全体吊唁者绕灵柩一周,将祭幛、花圈置于灵堂内,然后交礼。 安吹鼓手 由丧家在大门外搭一小桌,置两条矮凳,请吹鼓手就坐“迎客”、“迎席”。如有两班吹鼓手,就在宴席旁另置一座。3班以上的,则散坐在房檐下。吹鼓手接了主人的“红包”,必须坚守岗位,一有客到就立即吹奏,哪怕饭在口中,也要放下筷子。 上礼 即吊唁者持礼品(金)到礼房登记。礼品,民国年间多为香烛、火纸、蔬菜、柴禾、鞭炮、祭幛(土布、绸);解放以后渐兴花圈;近几年逐步升级,城镇多送现金和高级布料制作的挽幛,甚至毛毯、被面,农村多送现金、粮食、蔬菜、烟酒。 上香 死者晚辈和亲属到灵堂后,抽香1或3枝点燃插入香 米内,作揖叩头。其时,主孝须全体陪跪。 坐席 俗语:“人死饭门开”。办夜场时,无论是否吊唁,邻近人户都要前往“帮忙”。人越多丧家越欢迎,认为“越吃越发”。故办丧期间,往往一面嚎啕大哭,一面饮酒作乐,大吃大喝。做道场通常只做1夜,内容为开路和管灯;富户亦有做3天4夜者。解放以后,此俗逐渐消逝——其原因在于老道士死后无人继承。 打丧鼓 这项活动本属做道场时的间隔,以锣鼓伴唱孝歌。做道场消逝后,此项活动得以沿袭。孝歌内容则是大杂烩,或封建礼教,或逗趣骂笑;亦有政策宣传、好人好事。 叫饭、奠酒发丧前夜进行。置菜数盘、酒3杯于灵柩前,孝子将酒洒在地上,跪下叩头,站起烧纸,此谓“叫饭”。接着撤去盘筷,由死者晚辈轮流到灵前“奠酒”:烧香、叩头、向地上滴酒。 清棺、掩殓 “奠酒”毕后,揭开棺盖,查看遗体是否端正,亲属瞻仰遗容。然后盖严棺盖,以漆泥抹缝。 出柩、捆丧出柩时辰,多选清晨:将灵柩移出大门外,接着以竹篾或捆丧绳将其绑缚,并穿进“龙杠”等抬丧之物。 派请丧夫农村实行“派丧夫”:从守夜的精壮男子中挑选,每人送1双草鞋、1副垫肩布,不另给报酬,或日后换工。城镇实行“请丧夫”:由包工头收费雇人,丧家另送香烟、草鞋、毛巾。 看阴地解放前,讲究葬坟山向。俗语:“十人挣,不如一人睏”。不少老人生前即早择墓地,俗称阴地。坟基忌朝北:“葬了朝北地,坟化人断气。”若当年山向不利,要将灵柩临时“丘”在附近,待“大寒”后正式安埋。 破士、挖井 即掘墓。掘墓人多选年长的丧夫。孝子先焚香烧纸,执锄破土。墓穴挖成后,挖“井”人得在“井”中吃“揽井饭”:众人一齐以手抓食,或折草木代筷;吃时须留少许,撒在墓穴四角和中心。 发丧、抬丧 发丧时,孝子全部跪在路旁,由主孝抱灵牌或遗像跪在灵柩前。先由主事人讲话,交代注意事项;或开追悼会。当主事人吆喝:“请八抬占手,孝子搭礼了!”孝子即叩头离去,丧夫预备动身。主事人大叫‘送驾归山!”丧夫齐声吆喝:“起呀!”鞭炮、鼓乐齐鸣,孝子大哭,众人捧扶灵柩出发。队伍最前一人沿路丢火纸,谓之“买路钱”;接着依次为主孝、灵房、花圈祭幛、乐队、灵柩、送葬人。灵柩转弯、过沟、上坝,孝子均须双膝下跪,即遇荆棘也不 避。到墓地后,孝子向众人行礼,女亲属趴在灵柩上大哭。

安康丧葬习俗(安康市紫阳县丧葬习俗)(1)

烧圹、落圹 将火纸叠成八字形,在穴中分3行逐张焚烧。然后将灵柩抬至穴面,以木杠(名“五尺” )垫支,解捆丧绳及“龙杠”,将灵柩放入穴内,“大头靠山,小头对河”。 垒坟 由孝子先破土:手握锄头跪在棺盖上,在墓壁上方挖土3锄。众人将其拉上,一齐动手掩蠼棺材。垒坟时,有即砌进墓碑的,也有后来补立的,穷人则不立碑。 烧铺草、送烟包 死者掩埋后,孝子将其生前睡过的铺草及穿过的衣物,须全部焚烧;当晚又将用稻草做成的“烟包”送至坟头焚烧,并连烧3夜。传说烟包是亡者去阴间途中的火把。 圆坟 死者安葬后第3天,全体孝子再去坟地,检查坟墓是否垒好,烧纸、叩头。主孝将长孝帕挽在头上,此后戴3年。如今,圆坟之后,多数即不再戴孝;少数人继续戴,但不超过49日。 烧七 对于做过道场的,由道士开具“七单”。孝子按其日期,每到一个7天,就要举行一次烧纸、装香、叫饭仪式,共进行7次。此俗今已消逝。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