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苦苦等了54年(妻子不知苦等22年至死)

1935年,59岁的何叔衡在随部队转移途中牺牲。

作为参加中共一大的党员中年龄最大的一位,何叔衡在党内被大家尊称为“五老”之一,他的牺牲,让党内无数人痛心不已。

妻子苦苦等了54年(妻子不知苦等22年至死)(1)

他牺牲两年后,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6周年的大会上,毛主席念到这位为革命牺牲的无产阶级革命者的名字时,大家仍然十分悲痛。

当时由于消息闭塞,关于何叔衡同志的死因有好几种说法,直到27年后,中共抓到了当事人之后,才终于查明了他的死因。

“秀才”干革命

古人有句话叫“秀才造反,三年不成”。

话虽然这么说,可是带着中国革命最终取得胜利的毛主席,自己就是一位“书生”,而且和他同乡的何叔衡,也是秀才出身。

何叔衡生于1876年,家里是湖南省宁乡县的一户农家,何叔衡从小就帮家里放牛割草,干一些利索能力的家务。

那时候清朝还没有灭亡,读书中举是人们心里的唯一出路,为了让儿子不再吃自己吃过的苦,何叔衡的父亲咬牙供儿子读书,何叔衡也很争气,1902年就考中了秀才。

妻子苦苦等了54年(妻子不知苦等22年至死)(2)

中了秀才就能做官了,何叔衡却嫌弃当时时局混乱,宁愿回家种田也不愿意做官。

回家之后,何叔衡就以办私塾和种地为生,他与当地的谢觉哉、姜梦周、王凌波三人志同道合,时常聚在一起,被当地人称为“宁乡四髯”。

那时候,何叔衡就有了反抗封建思想的行为。

何氏祠堂的人因为佃户偷了半石粮食,就要将这个佃户沉塘,何叔衡得知消息之后赶去大声阻止,并和谢觉哉等人和那些遗老遗少据理力争,终于救下佃户,“宁乡四髯”也在当地出了名。

辛亥革命之后,接触到新思想的何叔衡异常兴奋,他率先剪掉长辫子,又兴致勃勃地报考了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妻子苦苦等了54年(妻子不知苦等22年至死)(3)

1913年入学时,37岁的何叔衡是学校中年龄最大的学生了,校长陈夙荒也好奇地问他来当学生干什么。

何叔衡回答他,自己之前呆在穷乡僻壤耽误了青春,现在急切地盼望学习新学,好为国出力。

在学校里,37岁的何叔衡认识了20岁的毛泽东,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何叔衡非常欣赏毛泽东的见识和气魄,毛泽东则很喜欢“何胡子”旧式学究的外表下,那颗有着先进思想的心灵。

因为这段时间的相知相惜,1918年4月,毛泽东和蔡和森发起成立了新民学会,何叔衡欣然参加,成了新民学会里年龄最大的会员。

妻子苦苦等了54年(妻子不知苦等22年至死)(4)

之后毛泽东的每一次革命活动,都有何叔衡的身影。

1920年8月,毛泽东发起创了文化书社时,何叔衡不但拿出自己好不容易积攒下的钱,还四处本周,为毛泽东筹集经费。

1921年,何叔衡又和毛泽东从长沙湘江码头出发,乘坐同一艘船,去上海参加中共一大会议。

一大代表平均年龄28岁,何叔衡当时45岁,比三大创始人之一的陈独秀还大了三岁,所以也当之无愧地成为了年纪最大的中共一大代表。

年龄虽大,但是何叔衡为革命奉献的心却永远年轻。

和毛泽东返回湖南后,他们就主持组建了中国湖南支部,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第一个省级党组织,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

妻子苦苦等了54年(妻子不知苦等22年至死)(5)

1927年,既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湖南也发生了“马日事变”,湖南的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长沙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下。

何叔衡当时在宁乡老家,听到消息后,他不顾危险,撇下妻儿毅然回到长沙领导秘密斗争,只是这一去之后,他再也没能回到宁乡县。

此后,何叔衡又远赴莫斯科参加中共六大,回国后又在上海组织营救工作,营救被捕同志,将他们同身份暴露的同志一起送往中央苏区。

1931年,何叔衡也转移到江西瑞金,在苏区担任临时最高法庭的主席等职位,他也因为法治严谨,得到了苏区人民的热爱,被称为“苏区包公”。

不幸的是,这位“苏区包公”没过多久,就牺牲在转移的途中。

妻子苦苦等了54年(妻子不知苦等22年至死)(6)

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

在中央苏区的时候,何叔衡因为不赞成过多地判处死刑,被撤销了全部职务。

承受着这些加诸在他身上的误会,何叔衡始终忍辱负重,就像他幼时和父亲谈到的那头老黄牛一样任劳任怨。

即使身上没有任何职务,对于组织分配的工作,不管有多么艰苦和危险,何叔衡都是一丝不苟地完成。

毛主席提起他也要唏嘘一句,说他是“一堆感情一条牛”。

中央红军转移时,何叔衡也在积极准备,但是已经被王明等人打成“右派”的他,留在苏区已经是定局了。

妻子苦苦等了54年(妻子不知苦等22年至死)(7)

收到这个结果后,何叔衡虽然心里难过,但还是默默地扶着拐杖做着动员工作,没有一丝怨言。

1935年初中央苏区陷落之后,组织上派了一队便衣护送何叔衡从江西向福建转移,谁知道何叔衡就牺牲在转移途中。

据谢觉哉的描述,何叔衡烈士的牺牲细节时这样的。

2月24日,何叔衡和同志们来到福建长汀,此时59岁的他经过长途奔波,扶着拐杖气喘吁吁,脸色白得像一张纸一样。

眼见敌人的搜捕队已经到了近处,何叔衡告诉护送他的邓子恢:我不能走了,我为苏维埃流最后一滴血,说完便要掏出护送队员的枪要自杀。

妻子苦苦等了54年(妻子不知苦等22年至死)(8)

护送队员护枪的时候,搀着何叔衡的手就松开了,何叔衡趁机向旁边一挣,用最后一丝力气跳下悬崖自杀了。

何叔衡牺牲后,剩余的同志向山下走了二里地左右,就凭着一条小河打退了敌人,为此邓子恢是懊悔不已,如果能把何叔衡同志带到小河边,他也不至于为了不拖累同志而选择自杀。

这个说法有当事人邓子恢的验证,应该是真实可信的。

但是到了1962年,福建省的公安机关抓住了一个叫李玉的人,这个李玉当时是国民党福建地方保安团二大队的队长,他当年也参与了对何叔衡一行人的搜捕。

妻子苦苦等了54年(妻子不知苦等22年至死)(9)

审讯了李玉之后,他又交代了一些细节。

据李玉说,他们当年战斗结束集合之后,保安团特务连的代理连长曾起报告说,有一位中共的“老大”在山脚下阵亡。

根据曾起的描述,他口中的“老大”就是何叔衡烈士。

曾起等人发现何叔衡时,他还一息尚存,曾起带人搜走了何叔衡身上的钞票之后,被何叔衡死死地抱住了腿。

跟着曾起的熊辉一看,就向何叔衡打了一枪,随后曾起也补了一枪,将已经重伤的何叔衡残忍杀害了。

至此真相大白,杀害烈士的凶手虽然得到了审判和惩罚,但是这位德高望重的国内元老,就像他自己说的,为革命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妻子苦苦等了54年(妻子不知苦等22年至死)(10)

何叔衡烈士牺牲时,已经59岁了,他也是当时参加中共一大中,最早牺牲的革命者。

党的七大召开时,“宁乡四髯”“中共五老”之一的谢觉哉想起何叔衡这位老友,为他赋诗一首。

想起他们年轻时“后死者要为先死者做传”约定,谢觉哉不禁仰天长叹:衣冠何日葬梅花?

从1927年离开湖南宁乡县,何叔衡不仅再没机会回家看看,也没有机会抚慰老家仍苦苦盼他归去的老妻。

老妻苦等至死,女儿各自成才

和许多领导人在革命中结下的革命伴侣不同的是,何叔衡的妻子,是一位小脚不识字的传统女性。

何叔衡的妻子叫袁少娥,比何叔衡还大了两岁,也出身农家,两人1898年就结了婚。

妻子苦苦等了54年(妻子不知苦等22年至死)(11)

袁少娥虽然不懂何叔衡在做什么,但是却无条件地支持丈夫,何叔衡不管是外出求学、还是参加革命,她都守在家里伺候公婆,照顾家庭。

何叔衡也非常尊重爱护自己的妻子,他们夫妻的两个儿子先后夭折之后,身下只有三个女儿,这让家里人非常不满,逼着何叔衡另娶一房妾室传宗接代。

何叔衡自然不肯就范,为此他给自己最小的女儿取名叫实嗣,表示自己后继有人,另外两个女儿则被他取名为实懿、实山。

不过最后何叔衡还是没能扛过家族的人,不得不过继了兄长的儿子何新久。

何新久长大之后虽然没有和父亲一样参加革命,却担负起了照顾家人的责任,在家乡教书种田,何叔衡和非常关心何新久,即使身在外地,还经常给他写信。

妻子苦苦等了54年(妻子不知苦等22年至死)(12)

三个女儿除了秉性温柔敦厚的老大实懿在家陪伴母亲,后来不幸先于何叔衡去世,实山和实嗣则被何叔衡先后带上了革命道路。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何叔衡一家一起上了国民党的通缉名单,在乡下的袁少娥也不能幸免。

为了躲避国民党的追捕,她不得不迈着颤颤巍巍的小脚,躲进深山里,几次跌落在碎石的路上。

回家后,袁少娥对于自己受过的这些苦只字不提,还是一如既往地照顾家里,只是从那时起,不仅离家的丈夫再也没有回去过,两个小女儿也很少回家。

实山和实嗣姐妹俩,不仅积极投身于革命工作中,而且先后找到了革命伴侣,并有了下一代。

妻子苦苦等了54年(妻子不知苦等22年至死)(13)

但是随着她俩在党内的工作越来越多,两姐妹的身份也暴露在敌人面前。

1930年秋,何叔衡返回上海之后,实山和实嗣两姐妹也在上海从事地下工作。

那时中共的地下机关被敌人破坏了不少,实山、实嗣、还有实嗣的丈夫杜延庆先后被捕。

消息传来后,其他同志第一时间就要组织营救他们,但是何叔衡却表示:再等一等。

何叔衡不是铁石心肠,他是想确定女儿和女婿有没有暴露身份,会不会对党造成危害之后,再组织营救。

姐妹俩也没有辜负父亲的教诲,面对敌人的审讯时,她们装作年轻不懂事,只是来中共的印刷厂做工的,其他的一问三不知,暂时打消了敌人的怀疑。

妻子苦苦等了54年(妻子不知苦等22年至死)(14)

何叔衡确定女儿女婿没有暴露之后,才肯向党组织申请营救。

好不容易把女儿女婿救出来了,但是他们又听到了一个噩耗:实山的丈夫夏尺冰牺牲了。

面的这个噩耗,实山好不容易从悲痛中走出来,重新接受了一段新的感情,却又得到父亲牺牲的消息。

由于身处战争年代,两姐妹想去祭奠父亲都不能做到,更别提回老家看望母亲了。

在湖南宁乡县守着老屋的袁少娥,经历了大女儿去世的痛苦之后,只能把希望寄托在丈夫和实山、实嗣身上,希望他们在外面能平平安安的。

1950年春天,袁少娥盼来了长沙解放,也盼来了实山和实嗣两个孩子。

此时的实山和实嗣,一个北京,一个在四川,都担任了重要工作,已经成长为独当一面的革命工作者了。

看到女儿回家,袁少娥自然十分高兴,她也不忘向她们询问丈夫的消息,姐妹俩却谁也不敢把真相告诉袁少娥。

妻子苦苦等了54年(妻子不知苦等22年至死)(15)

怀着丈夫还在人世的期望,袁少娥也走到了人生的尽头。

1957年,83岁高龄袁少娥病危之时,实山和实嗣匆匆赶到母亲病床前。

此时袁少娥也预见到了自己时日无多,她拉实山实嗣的手对她们说:你们都是一辈子跟着你们父亲做公事的人,别耽误了公事。

她让女儿不用守到自己死,现在就走,不过走之前,要安排自己的后事,让自己和丈夫葬在一起。

话说完之后,实山和实嗣两姐妹瞬间如万箭穿心,母亲至死都以为父亲还健在人世,她们怎么敢在这个时候告诉母亲,父亲不但早就牺牲了,连遗骨都没有人收敛。

为了让母亲安心,姐妹俩只能先答应下来,下葬的时候,自然没有办法完成母亲的遗愿了。

只希望还有另一个世界,让这夫妻俩能有再次团圆的机会。

结语

何叔衡同志牺牲的真相查明之后,他遇难的山崖也被确定,就在福建省长汀县城向南约60公里处,汀江东岸的梅泾村旁边。

为了让纪念这位中共元老,也为了让后人有一个追思烈士的地方,当地政府在这里树了一座高达3米的石碑,上面镌刻着“何叔衡同志死难处”几个大字。

妻子苦苦等了54年(妻子不知苦等22年至死)(16)

何叔衡同志的故居,如今也被当地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何叔衡烈士被评选为100位为新中国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这既是对他的肯定,也是对他的告慰。

参考资料

[1]余玮.中共一大代表何叔衡的革命生涯[J].红岩春秋,2021(05):36-40.DOI:10.16684/j.cnki.hycq.2021.05.005.

[2]尹家民.中共一大代表何叔衡之死[J].党史博览,2016(08):19-21.

[3]易凤葵.何叔衡夫人袁少娥鲜为人知的人生轨迹[J].湘潮(上半月),2014(02):49.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