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者经典语录关于战胜自我(开出了一剂对抗)

近两年来,直面“年龄焦虑”的文艺作品一次次精准切中大众痛点,大家都在求索:面对充满挑战的生活,我们如何才能活出自我,滚烫如初?

12月12日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文化类节目《朗读者》第三季播出了第五期节目,和以往探讨“年龄焦虑”的文艺作品有所不同,本期节目并非站在某个年龄的渡口寻找答案,而是以三十年为一个生命的区间,为观众娓娓道来应该如何赋时间以生命,让它更具纯度、厚度和浓度。

现任花样滑冰国家集训队单人滑和冰舞主教练姚滨用了三十年的时间,将这个项目从一纸空白推向了世界之巅;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脊柱外科主任、中国最美医生刘海鹰在三十余年的行医路上,一次又一次地在“生命的禁区”创造奇迹,用双手挺直苍生的脊梁;从三十年数学生涯切换到三十年文学轨道,翻译家周克希义无反顾且全力以赴,他说,“我有幸跟这么多心仪的大师平起平坐地对话,未尝不是一种幸福。”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间是丈量岁月的尺子,它会忠实记录所有的寂寞与坚守、磨砺与蜕变、热忱与丰盛。本期节目开出了一剂对全龄人群都有普遍意义的人生良方:人生太短,不过两三个三十年,人生又很长,足以选择自己热爱的生活,你就尽管带着满腔热血,在生命的长河里尽情闪耀!

朗读者经典语录关于战胜自我(开出了一剂对抗)(1)

自信又洒脱,对“年龄焦虑”说“去你的”

在演员周迅这里,“又怎样”的另一种表达是“去你的”。

从17岁初登荧幕至今,金鸡、百花、金像等各项桂冠,串联起周迅整整30年的演艺生涯,她在梦幻的光影世界里自由穿梭,塑造了诸多深入人心的荧幕经典。对于女演员来说,三十年,是一段丰厚的生命旅程,也意味着无可避免的芳华不再。

面对“周迅老了”“灵气全无”的议论,周迅也曾有过很长时间的焦虑。最终,她慢慢地接受,她知道如果要继续做演员,就不能在意这件事,因为“我就是老了”,总不能,“我们跳个恰恰往后退两步,再往前走?”

现在,时间对周迅来说只是两个字而已,虽然无法回到“太平公主”,也无法回到“李米”,但她依然能挑战那些观众从未见过的角色。

本期节目播出后,#周迅对年龄焦虑说去你的#、#要不然我们跳个恰恰#、#周迅董卿朗读者同框#等相关衍生话题登上微博热搜。不少观众表示:“没想到周迅可以如此坦率地讨论衰老,《朗读者》果然有魔力!”

同样引发网友热议的,还有#董卿与白岩松探讨30岁的意义#。在他们这里,“又怎样”的另一种表达是“别着急”。

在制作人董卿看来,“我们还是应该给自己足够的耐心,给时间以生命,看它朝什么地方去走”。年龄不该被贴上某个固有标签,只要葆有好奇心,就像白岩松说的,“咱们将来可以一起去做这个社会最可爱的那群老头和老太太。”

截至目前,微博主话题#朗读者第三季#阅读12.9亿人次,讨论15.7万条,新增话题17个,累计阅读1.6亿人次,讨论2.5万条;抖音主话题#朗读者#播放4.1亿次。网友纷纷评论本期选题切口准、格局大,用“年龄焦虑”这个非常大众化和社会化的议题展开提问,引人共鸣,发人深省。

朗读者经典语录关于战胜自我(开出了一剂对抗)(2)

一生有几个三十年,用寂寞诠释热爱‍

知天命之年,你还会有转行再战三十年的激情与梦想吗?周克希职业生涯的前33年都在和数学打交道,1992年,他刚好50岁,周克希决定结束一边是数学一边是翻译的双重生活,成为职业的翻译家。在这时,老同事、老朋友都不理解,连当时上海译文出版社的总编都劝周克希好好思考,放弃数学,意味着三十年的前功尽弃,没有职称、没有职务、也没有分房。

但周克希早已经下定决心。十年的双重生活,已经让他明白,翻译才是他的爱。周克希说,时间的紧迫感让他无法再等。“我已经酝酿了十年,这个决定对我并不难。”

翻译的道路是布满孤独的。双重生活时期,周克希就曾应出版社之邀,成为《追忆似水年华》的15位译者之一,负责第五卷《女囚》的部分翻译。翻译普鲁斯特过程中,顺手的情况很少,其中一大难点,是长句的翻译,大小从句层叠相套,一句话长达19行。对译者来说,每一个长句,都是挑战。

把8万字的译稿交给出版社后,周克希当时对家人说:“以后再也不翻老普了。”1991年,《追忆似水年华》全套出版。15位译者,15种风格,在遣词造句上的差异,一定程度影响了全书译文风格的统一。在2003年,周克希决心重新翻译这部巨著,他将书名重新译为《追寻逝去的时光》。他以每天400字的节奏,精细而缓慢地接近着普鲁斯特,独自踏上“追寻普鲁斯特”这条甘苦难为外人道的漫长道路,与之“耳鬓厮磨”了12载光阴之后,写下了110万字的译稿。

文艺创作是艰辛的创造性工作。练就高超艺术水平非朝夕之功,需要专心致志、朝乾夕惕、久久为功。只有心怀对艺术的敬畏之心和对专业的赤诚之心,才会有收获之果。周克希就是这样忘记了“时间”和“年龄”,肯下苦功夫的人。里尔克的话“你要爱你的寂寞”成为了他的信条,他也将继续用寂寞诠释热爱,跋涉于第三个三十年。

朗读者经典语录关于战胜自我(开出了一剂对抗)(3)

与其纠结于时间,不如让人生如静水流深

做客本期《朗读者》的嘉宾,都不在人生最意气风发的年龄,但当他们讲述各自无悔的三十年奋斗史时,我们分明感受得到他们身上除了壮年的笃定与睿智,更不失少年的无畏和青年的热血。

他们用丰富的阅历和开阔的视野告诉我们:时间是不会等任何人,时间只会激励我们,提醒我们去找寻自己的人生目标。与其慨叹于时间的流逝,不如去努力增加它的宽度、深度和浓度,在静水流深中,获得沉稳与从容。

30岁那年,姚滨接过中国花滑双人滑的教鞭。30年执教生涯,姚滨把自己所有的热爱和智慧毫无保留地贡献给了中国花滑事业,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培养出了申雪赵宏博、庞清佟健、张丹张昊等多对世界顶尖花滑组合,也带领着中国花滑队走出了一条前所未有的“破冰”之路。

朗读者经典语录关于战胜自我(开出了一剂对抗)(4)

三十年来,9000多例脊柱外科手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脊柱外科主任刘海鹰手握一把椎板咬骨钳,游走在“生命禁区”,扶正了病人们的脊柱,也扶起他们的尊严。他筹措基金会,挽救无数病患家庭;他带领团队走过三十多万公里路,战场遍布“三州”“三区”;哪怕累坏了自己的腰,把自己四次送上手术台,他也要坚守自己的热爱:“死也能死在自己的岗位上,倒也要倒在手术室里。”

朗读者经典语录关于战胜自我(开出了一剂对抗)(5)

“英雄的心尽管被时间消磨,被命运削弱,依旧去奋斗、探索、寻求,而不屈服。”节目中,姚滨将丁尼生的《尤利西斯》献给所有对花样滑冰有过贡献的人们。我们相信,这句话是即将奔赴冬奥会战场的中国运动员们的心声,也是本期每位朗读者的“心灵驻颜之道”。因为节目说过:“判断一个人是否衰老的标准,不是皱纹,不是白发,而在于他还敢不敢为了某一件事情去倾注自己的所有。”

来源: 央视综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