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课程有哪些 马克思主义美学课程实践暨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天目山镇一都村学生实践基地正式启动

浙江新闻客户端

2022年6月5日,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中心主任王杰教授带领《马克思主义美学》课程本科生以及团队成员等一行18人赴杭州市临安区天目山镇一都村开展自然美课程实践活动。2022年年初,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天目山镇一都村村委和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按照“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在乡村振兴、教育教学、实习调研等方面签署了合作协议,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本次课程实践活动也意味着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天目山镇一都村学生实践基地正式启动。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党委书记王庆文、共青团浙江大学委员会副书记、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包大为参加了此次活动。同行的还有纪录片导演、浙江大学“百人计划”研究员金行征以及浙江树人大学教授周锋。

2021年,农业农村部、浙江省人民政府联合印发《高质量创建乡村振兴示范省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行动方案(2021—2025年)》,《方案》指出,要高质量创建乡村振兴示范省,高水平打造农业农村现代化浙江样板,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一都村历史悠久、生态优美,是告岭区域唯一的商贸集散地,更是天目山镇重点建设的杭州市中心村之一。近年来,一都村获得全国故事基地、国家森林乡村、浙江省美丽宜居示范村、浙江省“一村万树”示范村、浙江省第一批省级传统村落名录、浙江省森林人家等荣誉称号,在乡村建设、社会实践、当代美学研究与艺术乡建等方面形成重要价值。天目山镇一都村学生实践基地是浙江大学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中心结合浙江省共同富裕政策,在理论服务于实践,推动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与乡村建设、共同富裕相结合所做的一个初步探索。

马克思主义学院课程有哪些 马克思主义美学课程实践暨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天目山镇一都村学生实践基地正式启动(1)

上午十时左右,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天目山镇一都村学生实践基地挂牌仪式正式开始。出席挂牌仪式的有杭州市临安区天目山镇副镇长赵海峰、杭州市临安区天目山镇党委委员、妇联主席金友梅、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党委书记王庆文、浙江大学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中心主任王杰、浙江大学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包大为等。挂牌仪式由一都村党委书记俞涛冲主持。

马克思主义学院课程有哪些 马克思主义美学课程实践暨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天目山镇一都村学生实践基地正式启动(2)

马克思主义学院课程有哪些 马克思主义美学课程实践暨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天目山镇一都村学生实践基地正式启动(3)

俞书记代表一都村向浙江大学师生介绍了一都村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以及目前的发展情况,他指出,一都村从2017年开始进行改革,在乡村振兴政策的助力下与许多高校开展了合作,吸引了一批青年人才及企业,但是对进一步的发展还存在一些困惑,学生实践基地的落成,可以帮助一都村更好地解决这些困惑。去年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在一都村举办的摄影大赛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既促进了村内经济发展,又向外界宣传了一都村,同学们也收获了课外实践经历。作为一都村的代表,俞书记非常期待浙江大学师生经常到一都村来,进行一场蓝天、白云与土地的对话。

之后,杭州市临安区天目山镇赵海峰副镇长代表天目山镇对浙江大学师生表示了欢迎与感谢。他指出,一都村能与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直接签订合作协议是非常难得的,天目山镇会大力支持此次合作,也非常感谢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对一都村发展的关注与贡献。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党委书记王庆文代表学院对双方的合作表示祝贺,向参与实践基地建设工作的天目山镇、一都村相关领导、学院相关老师以及同学表示衷心的感谢。他指出,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的学生实践基地在一都村挂牌建成,是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参与乡村建设、共同富裕的一个重要成果。王书记认为以这样的方式与一都村建立合作关系,至少有三个方面的意义:第一,利用浙江大学高端智库为乡村建设、共同富裕、文化建设、教育建设等各种方面提供服务。高校具有四个职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其中社会服务是高校的一个重要任务,因此,在王杰老师的大力推动之下,一都村学生实践基地的顺利建成,是非常有意义的。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的重点学科“全球数字传播”强调互联网时代数字文化、数字传播的重要性,这方面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希望可以和一都村的驻村企业在这一领域进行合作,为新农村建设做一些工作。第二,这个实践基地为人才培养上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传媒学院的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涉及大量的实践环节,像刚才俞书记提到的摄影比赛、今天到场的金行征老师所擅长的纪录片拍摄、王杰老师的《马克思主义美学》课程实践等,实践基地的建立可以为学生实践提供很好的保障。第三,实践基地的成立,将有助于一都村村委会与传媒学院通过暑期实践、专题讲座、学术交流等形式开展互动交流与深度对接,搭建更为丰富多元的社会实践与学术调研的平台。我们相信在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学院和一都村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一都村实践基地一定能够取得预期的效果,在乡村振兴以及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学院课程有哪些 马克思主义美学课程实践暨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天目山镇一都村学生实践基地正式启动(4)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中心主任王杰教授回顾了建设实践基地的过程。他指出,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心大力推动实践基地建设的原因是想在高校学生与浙江省共同富裕建设工作之间建立一个有机的纽带,这一理念形成的契机是去年浙江省共同富裕方案发布。王杰教授认为,马克思主义美学有责任关注共同富裕的建设工作,浙江大学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中心也推动建成了两个共同富裕实践基地——一都村学生实践基地和余东村实践基地,也带动了一部分企业和学者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王杰教授认为,中国当代文化具有其特殊的复杂性,新农村建设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也需在文化建设方面展开进一步思考。马克思主义美学是一种具有先进性和很强实践性的思想,在实践基地的建设中,怎样找到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与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相结合的点是非常值得探索的。希望各方一起努力,共同把事情做好,将一都村实践基地打造成范例。

马克思主义学院课程有哪些 马克思主义美学课程实践暨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天目山镇一都村学生实践基地正式启动(5)

共青团浙江大学委员会副书记、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包大为在活动中提到,一都村可以为高校青年学生的教育提供很好的实践,让同学们体会“心怀国之大者”的同时与浙江这片土地结合起来,这样开展教育工作的积极意义我可以理解为四个统一:首先是人与自然的统一,就像提到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可以让学生了解“绿水青山”是如何变成“金山银山”的以及这一转换具体是如何实现。其次是理论学习和基层工作的统一,我们在学校中所强调的“以人民为中心”、“要学有所用,学为人民”,如果只是在课堂上一味地讲给学生听,效果实质上是微乎其微的,只有让同学们亲身来到一个社会情景当中,他们才可以理解“人民”的真正含义。第三是国史和校史的统一,一都村作为曾经的抗日战场以及浙江大学西迁校址,发生过许多让人感动的故事,来这里可以让同学们感受到时空之穿越,和革命先烈以及浙江大学的过去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交流,这对学习党史和校史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最后是小我和大我的统一,一都村处于乡村和城市的连接地带,使同学们不需要出走很远就可以了解基层工作,从这一角度说一都村是乡村和城市之间很好的连接纽带,乡村同样也可以成为人才的高地,让学生实地来体验小我与大我的统一。他指出,这四个统一是可以在天目山这一大地上实现的,学生实践基地的成立是迈出的第一步。

马克思主义学院课程有哪些 马克思主义美学课程实践暨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天目山镇一都村学生实践基地正式启动(6)

浙江树人大学教授、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中心副主任、《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编辑部主任周锋对实践基地的成立表示祝贺,她指出,《马克思主义美学》刊物是一个很好的学术研究平台,在王杰教授二十多年的经营下已经在国内外学术界取得了很好的地位,期待实践基地产出质量高的研究成果,《马克思主义美学》刊物会给予大力支持。

马克思主义学院课程有哪些 马克思主义美学课程实践暨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天目山镇一都村学生实践基地正式启动(7)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金行征导演也表示很期待和一都村的合作,他提到,今年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的本科生社会调查课程要求学生们拍一些以“共同富裕”为主题的短片,借此机会来一都村进行实地考察,希望可以合作拍摄一些好的作品。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涉及大量的拍摄工作,一都村学生实践基地能够为学院师生提供一个很好的拍摄环境,希望同学们在感受自然的同时也可以拍摄出一些好的作品。

马克思主义学院课程有哪些 马克思主义美学课程实践暨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天目山镇一都村学生实践基地正式启动(8)

杭州乾堂文化公司总经理陈彦森,空军疗养院李主任、一都村乡镇企业家也到场祝贺一都村学生实践基地成立,并进行了发言。最后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党委书记王庆文与天目山镇副镇长赵海峰共同完成了挂牌仪式。

马克思主义学院课程有哪些 马克思主义美学课程实践暨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天目山镇一都村学生实践基地正式启动(9)

挂牌仪式结束后,师生们前往西天目山感受自然美,并来到浙江大学西迁旧址参观。自然的审美形式不仅符合人对形式美的要求与判断标准,并且有一种内在生命力的完满呈现,在自然美的欣赏中,人能恢复到人之为人的本真状态,感觉到一种充沛的生命力,这对给养学生的身心、提高学生的审美欣赏能力是极为重要的。西天目山作为浙江大学西迁的第一站,也有助于对学生们开展浙江大学校史教育,125周年校庆刚过,通过这样的实地考察可以使学生生们更好地了解校史,铭记先辈们的奋斗精神,增强爱校情感。

马克思主义学院课程有哪些 马克思主义美学课程实践暨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天目山镇一都村学生实践基地正式启动(10)

马克思主义学院课程有哪些 马克思主义美学课程实践暨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天目山镇一都村学生实践基地正式启动(11)

浙江大学传媒国际文化学院与一都村有着良好的合作前景,在一都村建设实践基地不仅可以使同学们在实践中检验课堂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而且还可以直接参与到乡村振兴、新农村建设以及共同富裕建设等“大事”当中去,这对学生的成长以及高校教学的完善都具有非凡的意义。从乡村的角度来说,学生实践基地可以为乡村的发展带来新鲜的血液,青年学生的活力和灵感是推动乡村发展的有力推手,在建设文化的同时更可以带动经济的发展,为乡村振兴、新农村建设以及共同富裕的建设添砖加瓦。本次合作双方将在学生实践,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方面全面展开合作,共同打造优秀实践基地带动区域发展的范本。

马克思主义学院课程有哪些 马克思主义美学课程实践暨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天目山镇一都村学生实践基地正式启动(12)

(原标题:《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乡村中感受自然美 ——《马克思主义美学》课程实践暨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天目山镇一都村学生实践基地正式启动》。编辑金卓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