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牛郎织女动人的古诗(卧看牵牛织女星)

牵牛织女星古诗五首: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唐 · 杜牧 《秋夕 》

晚唐杜牧的这首诗,相当隽永。写的是唐朝七夕的夜晚,一个女子在庭院中纳凉。

此时虽然是七夕节,又叫秋夕,但是仿佛她并没有卷入太多的热闹。

初秋的晚上,蜡烛光点着,照着清冷的屏风,显示这个贵族或者中等人家,人烟寂寞,该回来的人没有回来,所以屏风闲置,蜡烛的光清冷摇曳。

实际南北朝之后,七夕就是大节,人们欢聚宴饮,十分热闹,唐朝更继承发扬了这种民俗,家家穿针,户户乞巧,抓小蜘蛛,拜月,好不热闹。而居然这户人家,清冷如此,是丈夫远在外地,还是少女深闺,和外面没有多大交集呢?

唐朝的气候和现在仿佛,七夕在农历七月初,正是二伏三伏之间,说是秋来,实际白天酷暑,晚间略有凉风,人动一下,就会流汗,所以扇子是不可少的。不过正是此时天气溽热,水泽营养丰富,萤火虫应时而生,故而干净潮湿的水泽湿地边,多有萤火虫的身影。

女子拿着团扇,在庭院里纳凉,看见流萤飞过,忍不住用团扇扑流萤。这可比宝钗扑蝶灵动得多。

关于牛郎织女动人的古诗(卧看牵牛织女星)(1)

室内是不能多待的,除非有空调。好在唐朝建筑多木质结构,房檐下就可以席地而坐,如果没有人,席木板而睡,也实在正常。许多人都已经忘了,唐朝大多数人家还没有椅子高凳,所谓坐,也是在地板上,坐卧相连,仿佛榻榻米上。

在屋檐下头,就可以仰头睡觉,看见夜色如水,星河灿烂,那银河就在视角之内。

女子侧着身体斜卧,仰头看着天上银河,去找寻传说中的牵牛织女星。

实际我倾向杜牧写得是卧,因为在唐朝,没有人的屋檐下,轻松卧倒实在正常。

都说牵牛织女星今夜相会,她看见过这一景观和奇迹吗?

如果是少妇,她一定是带惆怅的心情去找寻,而如果是少女,她也许会觉得这夜晚虽然美丽,但仿佛等待她的会落空。因为没有人看见过织女星滑向牵牛星,更不可能看到双向奔赴,除非她看见了流星,而误会认为是牵牛织女。

这首诗的美,在于,一种姿态。也在于,所见无解。

因为唐朝就有人质疑织女牵牛的相会。且比杜牧要早先。比如现实主义诗人杜甫。

关于牛郎织女动人的古诗(卧看牵牛织女星)(2)

牵牛出河西,织女处其东。

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

神光意难候,此事终蒙胧。“ 唐 · 杜甫《牵牛织女》牵牛织女(766年)节录

54岁的杜甫,饱经磨难,安史之乱破灭了盛唐的华美,让他颠沛流离。

虽然年轻时也盛赞过长安的华美,也有过青春浪漫,但是现实让他现实。

40不惑,50而知天命并且洞彻命运的他,很现实的写下他的真实。

牵牛星是在银河的西边,织女星是在银河的东边。

可是我的感觉,是它们恒古在银河的两边,谁七夕见过它们相聚在一起?

那神话的光彩,那奇迹的相逢,我是没有看到的,我觉得这件事情,始终无法确定,始终存疑。

杜甫爱说真话,是个性,也是时光沉淀的本真。

他认为牛郎织女的故事多是传说和愿望,和真的牵牛星织女星毫不相关。

最早出现织女牵牛的文字记录是《诗经 小雅·大东》

关于牛郎织女动人的古诗(卧看牵牛织女星)(3)

”维天有汉,监亦有光。

跂彼织女,终日七襄。

虽则七襄,不成报章。

睆彼牵牛,不以服箱。“《诗经 小雅·大东》

这是西周早期的民间诗歌。

那天上有银河,银河像镜子一样有光彩。

那银河一角,有织女三星,每天从早到晚,七次运行,但是我没有看到她纺织出美丽的云彩和布匹。

而我看到牵牛星,在银河的西面,也没有驾着马车,去运送织女的布匹呀。

都说上古之人,崇拜星辰并以神话,但是第一首有牵牛织女的诗和文字,竟然是打破这种神话。

我看见它们就是静止在银河边上的星星,没有传说中的织女织布,牵牛负责运送布匹。

不仅如此,那天上的北斗星,也从来不是真正的勺子,可以舀起所谓天上琼浆玉液。我看到那箕星,也从来不是真正的簸箕,会摇动筛糠。

也就是在西周早年,已经有了关于织女星牵牛星的神话故事,广为流传,而这位无名的歌者,敢于怼天,解构神话、

这也证明,牵牛织女的传说,比西周还早,起源商朝,或者更久远。

因为到了西周,有文字记录的织女牵牛,居然是一副质疑的态度。

去他的织女牵牛!

关于牛郎织女动人的古诗(卧看牵牛织女星)(4)

那么在西周之前,商朝有甲骨文,可惜没有记录牵牛织女的信息流传下来。

但是有理由相信,牵牛织女的故事,至少是在周朝前就相当流传。到了西周,居然有人对这样的神话厌倦。

那么让我们来看看上古时代,为何重视织女牵牛星。

星辰崇拜,是一种原始崇拜,起源原始社会。

而我国古代先民,最先探索的就是太阳和星辰。上古历法使用的是天干地支,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多年的 黄帝时期。是他的时代,创立了星辰纪年的方式。

所谓岁月流转之前,关于时间和光阴,是用斗转星移来界定描述的。

这也强化了星辰崇拜。

比如秋天的到来,就是北斗星的星柄指西。而参照物,是银河,是大火星移向西边。

这也是至今还在用的一个词,七月流火,虽然现在的用法很多时候已经背离了原意。

那么秋天到来,是个收获的季节,庄稼成熟,牛羊肥美。

对于自然的感恩,会用在隆重的星辰祭祀上。

早秋时节,正是天上银河灿烂于中天之时,古人认为银河对应的是地面的大江大河,是大江大河的源头,而正是太阳和水,保证了人们的丰收。

那么在河边杀牛以祭祀,正好对应银河边上的星辰,牵牛星,古代称为河鼓,实际也对应人间水边的石崖,在这里举行盛大祭祀,以照应银河河鼓星的坐标。久而久之,人间的牵牛祭祀,就对应了天上的星辰,故而河鼓星辰,叫作牵牛。

那么织女星,又是怎么回事?按道理织女星比牵牛星亮度更高,更容易做首选目标啊。

实际织女星的固定比牵牛星早。

因为,在中国,纺织女神有嫘祖,传说是她发现了桑蚕,是黄帝的老婆。所以织女星最先是给予了嫘祖的。在叫织女星之前,还有天女这样的称谓。

在周朝之前的若干岁月,的确人们崇拜纺织女神,而将银河最亮的星给了天女。

关于牛郎织女动人的古诗(卧看牵牛织女星)(5)

两种完全不同的祭祀和纪念,终于因为人间衣食的现实,而渐渐赋予了两颗星以人格的神话。

天女转为织女,并安排了她是天帝的女儿,而河鼓星,转成了牵牛。

在西周之前,就应该有这样的想象和传说,因为在早秋七月的天空,银河绚烂,两个星座如此相望相对。

至少西周诗经的牵牛织女,已经是将星辰神格化和人格化,织女负责织布,牵牛负责托运纺织品。应对人间,恰恰是在周朝的普通奴隶,只有为贵族工作,男女有爱情无机会。不过男女搭配,做事相对不累。

那么牛郎织女在西周时期,有没有人心愿望的爱情呢?

应该是有的。

谁能每天工作在一起,不产生感情呢?

虽然据说天上的神仙都没有人间的感情,因为感情这件事,一旦发生,很影响工作效率。

所以西周时代,牛郎织女相爱的传说就有。

当然统治阶层强调的织女星辰,是敬业的,聪慧的,纺织女神,是值得人们崇拜的,所以关于乞巧,针神的故事,一直是主流方向。

比如汉朝七夕,主要就是宫廷中的宫女拜祭织女,以求得纺织巧手。而汉朝的丝绸出口,也是国家的财富之一。此时牵牛同学被主流压抑着。

关于牛郎织女动人的古诗(卧看牵牛织女星)(6)

到了汉朝末年,战乱,别离,人们开始大方的流传牵牛织女相爱的故事,这其实是人间情感愿望的爆发,和牵牛织女星已经没有多少关联了。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古诗十九首

银河两边,遥遥相望的是牵牛织女星。尤其织女星特别灿烂。

那是织女在天上日夜纺织云锦。

但是有那么一天,织女一天也没有纺织出锦缎来,只是不断哭泣着。

因为银河看起来那么清浅,两个人隔得又不远,但是却没有办法相见。

只能隔着银河水,深情惆怅望着呀。

到了魏晋时代,终于压抑的感情找到一个出口,这么老望着也不是一回事,七夕不是纪念织女,大家乞巧的美好节日吗?织女这天也不做事了,一,管管人间的祈愿,二,腾出时间来和牵牛相会。

当然传统的设定,是牵牛织女不是恋人,是夫妻。恋人相爱,总有些不登大雅之堂,转正成夫妻,这种相思和别离能够更广泛的共情。

所以又附会了织女已经许配给牵牛,但是为了不影响天上的工作,只能一年一会,时间就定在七夕。

关于牛郎织女动人的古诗(卧看牵牛织女星)(7)

”牵牛悲殊馆,织女悼离家。

一稔期一宵,此期良可嘉。“东晋 · 王鉴《七夕观织女诗 》

东晋时代,或者更早,已经安排了七夕就是牛郎织女相会。

一年只为七月七,哪怕一夜,也是神生人生的佳期。

然后牵牛织女相会的故事正式成型。

七夕之美,在于银河秋丽,在于想象和情怀。

那杜牧笔下的女子,到底看见过牛郎织女相会没有呢?

还是那句话,她若心里有情,一定在思念远方的丈夫。

她若是还没有染上人间相思的少女,一定会想,看了一晚上,也没看出两颗星星相聚,她是清醒的孤独的天才少女。

关于牛郎织女动人的古诗(卧看牵牛织女星)(8)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诗词四首谈谈古代的立秋练兵:练兵宜雨洗,沙场秋点兵

古诗七首,解读一叶知秋,以及宋朝的梧桐报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