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老家的饭菜文案(饮食部的干挑面)

北方人说南方人不喜面食,假的。南方人也喜欢吃面的,尤其是早餐。

含山头人也喜欢吃面,你看,现在的含山街上的面店不少啊。桐乡的阿能面店都开成连锁了。含山头人也到双林练市湖州去开面店了,听说生意不错。善琏的辣油馄饨都开到湖州了。那天我到港湖那想吃面,一眼看见一家善琏辣油馄饨店,也有面。开店的是俩小丫头。我问:“你们是善琏人?”她们一笑,低声说:“不是的。”我不多问了,原来是冒牌的,可味道还是不错的。

老底子的含山头也有面吃的,那便是冯富强的饮食部。含山头的饮食部在茶馆店对照,靠河边的几间旧答答的平房,但确有经典的江南特色,粉墙黛瓦,就是颜色深了点。

吃老家的饭菜文案(饮食部的干挑面)(1)

含山头早上头最热闹的地方除了茶馆店就是饮食部。含山头的居民懒得烧早粥就到饮食部吃碗面;早上头吃早茶的人也要吃碗面。饮食部还有其它的点心,但像油条啥的,油条是在当年蔡书记夫人在饮食部工作时上了一个新台阶。哪个蔡书记?含山头铁打的山头流水的书记,姓蔡的就一个。书记夫人随丈夫上任,工作也就是饮食部的一个职员。当然含山头饮食部最受欢迎的是干挑面。

吃老家的饭菜文案(饮食部的干挑面)(2)

那个时候饮食部最北面的一间房是厨房间。一口大铁锅就在买卖窗口下。一大早,就有人来饮食部吃面。那大铁锅里盛满山塘港里的水。水烧开了,揭开木头平盖,热气直冲屋脊,碰到屋面又四散蔓延,好像要寻条缝钻出去,好看看太阳升起的壮观。烧面的是谁,我真一下子想不起来了。记得饮食部里有两位梳着倭节的老太太,这两位大家都认得的。烧面梗的人没有穿白色的厨衣厨帽,也没有戴口罩。那个时候不像现在讲卫生。他抓一大把面条在里面,那水翻了几个泡就平静下来。盖上锅盖,耐心等待。一会儿热气又从锅盖四周喷薄而出,这时再揭开锅盖,一阵白色的水汽又冲天而起,面条在锅里翻滚,水面上冒着浮沫。撇去浮沫,一双长长的筷子在锅里来回一搅和,再拿一铜勺冷水浇在上面,刚高潮呢,又下去了。外面等着的人有不耐烦的,嘀咕着:“还没好呀!”接着,肚子一阵咕噜。等再次揭开锅盖,面条便在锅里上下翻腾,它也不耐烦了。看,一只只撇子碗里盛放着浓黑的酱油,当然是甏头里酱油,一调羹猪油和一撮碧绿的葱。挑面梗的人,右手一双长长的筷子,左手一个用竹丝编织的圆锥形漏勺,筷子夹起一定量的面条,右手高高扬起,把面条放入漏勺中,然后轻轻的放在碗中。外面的人那手不自觉的伸过去。

吃老家的饭菜文案(饮食部的干挑面)(3)

一碗面递到窗口,排在第一个的人喜笑颜开。拿一双筷子,不停的挑着面,不停的吹着气。一会儿那面条就变成酱红色,一股猪油携着葱的香扑鼻而来,令人食欲大开。面,一碗碗递出,队伍也渐渐缩短。饮食部里充满着葱油的香,面条的香,还有吃面人的那种满足感,也洋溢着香。

一锅面没多少时间就没了。轮到的捧着面嘶溜嘶溜的吃着,时不时的还称赞两句。轮不到的还排着队,等待下一锅。

江南,百坦的江南。含山,含山头的干挑面也在烟雨中的江南。那个时候的面条比较粗犷,有着乡野的野味,不像现在的面,细腻粉白,像个官家小姐。当然,现在的面丰富多彩,汤面炒面鳝丝面羊肉面等,只要你想吃,什么面都有。不像老底子就干挑面阳春面的,你到新市才有大肉面。你看了文章,真觉得肚子饿了,就吃碗方便面

吃老家的饭菜文案(饮食部的干挑面)(4)

(申明:配图来自网络,如侵权可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