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材竟被吐槽(语文教材又出现错误)

导读:由于受到人教版数学课本插图事件的影响,大家现在对于中小学的教科书都是拿着放大镜在仔细研究,任何课本的细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会被揪出来,并且放在网络上。

教材编写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无论是教材里面所选的文章,还是教材的插图,都要有严格的审核程序,还要符合大众的审美以及我们传统的思想道德观念。现在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以及家长都发现,我们的教材编写得越来越粗糙,各种细节问题都没有处理好。

语文教材竟被吐槽(语文教材又出现错误)(1)

语文教材又出现错误?一篇课文再起争议

随着各地的中小学生都陆续返回学校上课,许多家长都第一时间拿到学生新学期的课本。最近网络上出现一件非常具有争议性的事情,也就是关于八年级上册一篇课文的讨论,你都80后的家长都觉得这篇课文内容有误,课文里面竟然有错别字。

这篇被很多家长认为有问题的古文,就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相信大家对这篇课文都会有很深的印象,毕竟参加过中考的学生都要背诵过这篇课文,这里面有一段非常经典的语录,所以说是让人寄深刻。即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语文教材竟被吐槽(语文教材又出现错误)(2)

这段话经常会出现在我们语文期末考试的默写部分,所以学生对于这段话的每个字都非常熟悉,也有着很深刻的印象。但是最近翻开各地人教版的教材语文,许多家长发现这段话已经出现变动,读起来也更加的拗口。

这段话现在变为“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曾经的日“斯”字改变为现在的“是”字,这两个字的读音还是有着较大的差别。因此,许多老一辈的家长都以为是教材印刷出现错误,教材的编辑人员没有仔细核对内容。

语文教材竟被吐槽(语文教材又出现错误)(3)

但是部分家长却表示,曾经读过的课文里面,就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现在人教版教材编写的并没有错误。因此,不同的家长面对这样一段话,却有不同的理解,也有不同的看法,更有激烈的家长争吵起来。

许多网友更是表示,即使是天王老子来了,或者是孟子重生,也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毕竟这个词用得非常的微妙,从文言文的翻译来看,“斯”字是这样的人或者某人。何况古代的文言文里面,基本都是用“斯”字表达这类人,在古文里很常见。

语文教材竟被吐槽(语文教材又出现错误)(4)

针对这个网络争论不休的问题,有媒体还特意向相关文学专家求证过,得到的结论竟然是“斯”和“是”两个字在古文里面都有表示这类人的意思,两个说法都没有错,各个版本侧重的地方不同,所以才会形成这样的差异。

笔者觉得,“斯”字肯定更加有韵味,也更加符合文言文的翻译原则。即使有文学专家认为这两个字同一样,但是我们从感官的角度来看,所能够理解的内容是截然不同,读起来的韵味更差不同。

语文教材竟被吐槽(语文教材又出现错误)(5)

为何同一篇课文会有不同的版本?

相信很多的网友都有疑问,为何同样一篇文言文会有不同的版本?自己所学到的文言文和孩子这一辈学到的文言文竟然不同,将来都不知道该如何辅佐孩子读文言文。其实,我很多的文言文或者是古诗的读音,都已经悄然发生变化。

比如一骑红尘妃子笑,现在又有两个截然不同的读音版本。如果我们都按照古人的原文进行抄写,根本就不会有这样的问题。只是现代的教材编写者,想利用现代人的词语,逐渐替代部分古文,让现在的学生更容易理解,所以才会产生差异。

语文教材竟被吐槽(语文教材又出现错误)(6)

现在不同的出版社都对古文有不同的理解,也会有不同的注解,这样就必然会导致各个版本出现不同的内容。因此,笔者觉得这个现象必须要引起国家的重视,毕竟将来会涉及到升学考试,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将来如何评分也是一个大问题。

笔者建议,国家的出版局应该要对古文有一个严格的审核流程,规定教材书里面都要统一版,如果学者有不同的看法,可以在注视里面增加自己的见解,没有必要再对原文进行修改。如果我们的古文都随便修改,其危害远大于毒教材的插图事件。

语文教材竟被吐槽(语文教材又出现错误)(7)

教材的任何细节,我们都必须要较真。这是大家在网络对这篇古文进行争论,说明这是大家对教材事业的一个关心,也是很有必要。

各位网友,我认为这篇古文是应该用“斯”,还是使用现在的“是”?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

来源: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