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那一抹湛蓝(那片绛红那抹湛蓝)

最近更新:做了一个视频,带大家大概浏览一下初春的色达佛学院的景象,从日出到日落,从坛城到佛学院,从喇荣沟到天葬台,有音乐,可以先在右上角关掉网页的背景音乐,要不然会有点重合:

早在2010年来四川的时候,就知道色达这个地方了,最初的印象就是那满山的红房子,密集到令人喘不过气来,再就是从未接触过的天葬,一直那么远那么神秘。

纠结了近五年的色达心愿,终于在今年完成。

虽然只在色达待了一天,但从早上7点到晚上9点这一天充实的经历让我永生难忘。

先发一些预览图:

心中的那一抹湛蓝(那片绛红那抹湛蓝)(1)

心中的那一抹湛蓝(那片绛红那抹湛蓝)(2)

心中的那一抹湛蓝(那片绛红那抹湛蓝)(3)

心中的那一抹湛蓝(那片绛红那抹湛蓝)(4)

心中的那一抹湛蓝(那片绛红那抹湛蓝)(5)

心中的那一抹湛蓝(那片绛红那抹湛蓝)(6)

心中的那一抹湛蓝(那片绛红那抹湛蓝)(7)

心中的那一抹湛蓝(那片绛红那抹湛蓝)(8)

心中的那一抹湛蓝(那片绛红那抹湛蓝)(9)

心中的那一抹湛蓝(那片绛红那抹湛蓝)(10)

游记和视频的背景音乐都是一个,因为是网上下载的,而且mp3又没有歌曲信息,所以只好传到云盘给大家共享了,喜欢的童鞋迅速戳这里:@http:///s/1o62xBUa

更新:感谢网友“梧桐树下的雨”提供歌名:Asoka Theme ,来自阿育王原声大碟。

DAY1:6:30茶店子出发,21:00到佛学院门口(豪华大巴231元一人),下车拼面包车上山到喇荣宾馆(10元一人)

DAY2:早上7点起床拍日出,上午听课,佛学院随拍,中午1点拼面包车到天葬台,2点看完回佛学院停车场,拼车包来回一人15元。下午回宾馆睡觉,傍晚去山顶拍夜景。

DAY3:5点起床步行下山,去佛学院门口等大巴(6:20从县城发车,6:50左右到达佛学院),晚8点半到茶店子车站。

成都到色达的票可以在四川汽车票务网购买:@http://www.scqcp.com/,我是提前三天买的,网上买好了就可以在附近的取票点去打票,我是在东光小区的红旗超市打印的。

要注意的:网上买的是高一的票209元,结果到了车上每人要补22元,因为车是高二的,要好一些。

经过后来证实,这个多交的22元还是挺直的。因为我们回来坐的就是高一的车,每人210元,车脏有味,司机抽烟,乱拉客,还绕道给人推荐宾馆,若不是看在佛祖的面上,我就去投诉他丫的了。

成都到观音桥,路况很好,小轿车无压力。

观音桥到佛学院,小轿车歇菜,除非不是自己的车。

坐大巴从成都到佛学院基本都要14个多小时,这还是在路上不堵的最佳条件下。

这14个小时,真的是要了亲命,打死我再也不坐这么长时间的长途车了,哪怕能在路上多休息一晚也是极好的。

大巴:231 210

上山 天葬拼车:10 15

住宿:40x2

吃饭:不到50

总消费:不到600元

真应了那句话:在色达想花钱都没地方花!

在喇荣宾馆和新认识的小伙伴拼的三人间,合一人40元。

没洗脸水,只提供一瓶热水。

刷牙洗脸自己晾凉了凑合用。

拉屎撒尿要到右边小铁门再往上爬的一个木头搭建而成的茅房,坑很深,切记捏好自己的手机钱包,不小心掉下去就完蛋了!

据说旺季夏天有水,有待考证。

从天黑到天黑,

从海拔400到4000,

从阴雨延绵到满天繁星,

纠结了四年的色达之旅,

终于就这样平平淡淡的开始了。

3月11号,定的闹钟5点,结果4点就醒,再也睡不着了,也不新鲜,每次大的出行前,我必然睡不好。

简单收拾好就出发了,提前一天用某打车软件预约的出租车已经在楼下等候,凌晨的成都车很少,只用了十多分钟,就到了茶店子。

进站口聚集了很多人,原来是要到六点半才开大门。在人群中不时有喇嘛经过,也有拉活的司机在人群中喊“色达,色达”,,,,啊,越听越兴奋,色达,我终于要来了!

上车,检票,补钱,认识了邻座的陈同学,简单聊了一会,车上路了,也许大家头晚都没睡好,所以很快车厢就安静了,大家开始老老实实睡觉💤

到观音桥之前一切都好,途中还下来尿过几次,车过了观音桥,那个滋味真的是不忍回顾,路实在太烂了,灰也大,两百公里的路硬是走了七八个小时。

晚上九点,司机大喊:佛学院到了!我们慢慢走下车,拼了个面包车直接上喇荣宾馆,然后又认识了小鸡同学,于是我们仨住了个三人间,说说笑笑,约着明天早上一起看日出。

住赖荣宾馆三楼,这可不是普通的三楼,这是要命的4100米的三楼,下楼尿尿要是动作快了会断气,在这里,你只能慢,慢...

赖荣宾馆,有wifi没网络,有开水没洗手间,有三楼没电梯,但我还是要感恩,这里有电热毯有毛毯,今夜也很暖和,零下十度..

没睡好,电热毯貌似只温暖了我臀部一片区域,so脚是冰冷的,熬到七点,习惯性起床拉臭臭,慢慢走向那个用木头搭建而成的茅房,其实规模不小,男宾部可以同时容纳八人,而且,抬头就能看见对面山上的小红房子。。

住喇荣宾馆的好处就是里坛城近,离拍全景的地方也近,走路五分钟即可到达,到山坡的时候已经稀稀拉拉的有几个人了,一顿狂拍,拍完下山到处转转,中午约了司机去看天葬,今天尸体不多只有七八具,我们一点到的,天葬师正在分离尸体,我近处看了看并没有觉得恶心,也没有闻到尸臭,真的,我觉得跟美剧差不多,我于是走到远处秃鹫群那里拍照片了,这些鸟真是跟传说中的一样大,随着时间推进,鸟们慢慢靠近,随着几位天葬师吆喝下排头的秃鹫一拥而上,瞬间将尸体淹没。我看到这里就回了,前前后后也就半个小时。

对了,那个骷髅洞,我钻进去拍了几张照片,一边拍一边觉得骷髅不像是真的,后来跟隔壁一德国老外交流了一下,他也说是塑料的,因为形状太完美,尤其是牙齿,太整齐。

看完天葬回来,小伙伴们都各自回床上休息,确实需要平息一下心情。

对了同行的两个mm硬是看到最后吃的渣都不剩才走,不禁唏嘘,这年头女生都好重口味啊..

傍晚吃了半碗面就上山拍夜景了,唉,冬天烧煤而且是劣质煤的原因,晚上的色达居然重度污染,光线自然不好了,还好山头有片空地比较黑可以拍点星星,看,硕大的勺子星就在头顶!

看见太阳的时候,天已经大亮,大部分红房子的烟囱已经冒起了白烟。

一个房子冒烟是烟,一个城一个山冒烟,就是气势如虹的力量。

我们,在山头静静的看着一个个小房屋被太阳点亮。

心中的那一抹湛蓝(那片绛红那抹湛蓝)(11)

心中的那一抹湛蓝(那片绛红那抹湛蓝)(12)

心中的那一抹湛蓝(那片绛红那抹湛蓝)(13)

心中的那一抹湛蓝(那片绛红那抹湛蓝)(14)

心中的那一抹湛蓝(那片绛红那抹湛蓝)(15)

心中的那一抹湛蓝(那片绛红那抹湛蓝)(16)

心中的那一抹湛蓝(那片绛红那抹湛蓝)(17)

心中的那一抹湛蓝(那片绛红那抹湛蓝)(18)

心中的那一抹湛蓝(那片绛红那抹湛蓝)(19)

心中的那一抹湛蓝(那片绛红那抹湛蓝)(20)

二月回成都以来就一直关注色达的天气,一直都有雪,有四五级大风,知道三月初才好转,本以为来能看到红房子顶上都有白雪,结果到了才发现雪早已融化,只有阴凉背光的路面墙角有一些残雪:

心中的那一抹湛蓝(那片绛红那抹湛蓝)(21)

心中的那一抹湛蓝(那片绛红那抹湛蓝)(22)

心中的那一抹湛蓝(那片绛红那抹湛蓝)(23)

心中的那一抹湛蓝(那片绛红那抹湛蓝)(24)

更远处的山坡还有一些体力好的色友,也许那边视野更好吧,给他们跟月亮咔擦一张,呵呵:

心中的那一抹湛蓝(那片绛红那抹湛蓝)(25)

心中的那一抹湛蓝(那片绛红那抹湛蓝)(26)

看完日出回宾馆路上看到的小奶狗,好舒服的晒着太阳:

心中的那一抹湛蓝(那片绛红那抹湛蓝)(27)

隔着山遥望山下去上学路上的喇嘛,酱红色的小人走在弯弯的小路上,就像流动的红色音符,伴着早晨佛学院的钟声前行:

心中的那一抹湛蓝(那片绛红那抹湛蓝)(28)

心中的那一抹湛蓝(那片绛红那抹湛蓝)(29)

不时的升起炊烟,让这些红色建筑群更加飘渺:

心中的那一抹湛蓝(那片绛红那抹湛蓝)(30)

身临其境才知道,传说中的仙雾并不是自然形成,而是无数小红房子升起的炊烟最后凝聚在一起形成的,所以,几乎每天都能看到一样的景象:

心中的那一抹湛蓝(那片绛红那抹湛蓝)(31)

看完日出准备下山的时候,看到山顶几只慢悠悠吃草的牦牛,它们,才是这里的主人。

心中的那一抹湛蓝(那片绛红那抹湛蓝)(32)

心中的那一抹湛蓝(那片绛红那抹湛蓝)(33)

关于天葬不用太多的词语。

尘归尘,土归土。

干净的来到这个世界,最后干净的离去。

心中的那一抹湛蓝(那片绛红那抹湛蓝)(34)

心中的那一抹湛蓝(那片绛红那抹湛蓝)(35)

随着日头逐渐高照,高原秃鹫们,慢慢聚集起来,很有次序的分批次飞行:

心中的那一抹湛蓝(那片绛红那抹湛蓝)(36)

秃鹫的体积硕大早有耳闻,当近距离观察以后更是心生几分敬畏:

心中的那一抹湛蓝(那片绛红那抹湛蓝)(37)

据说每天中午都会有的云层,如约而至,而远方的山,依然盖着厚厚的白雪:

心中的那一抹湛蓝(那片绛红那抹湛蓝)(38)

静静的看着,静静的等待灵魂的超脱:

心中的那一抹湛蓝(那片绛红那抹湛蓝)(39)

心中的那一抹湛蓝(那片绛红那抹湛蓝)(40)

心中的那一抹湛蓝(那片绛红那抹湛蓝)(41)

心中的那一抹湛蓝(那片绛红那抹湛蓝)(42)

心中的那一抹湛蓝(那片绛红那抹湛蓝)(43)

心中的那一抹湛蓝(那片绛红那抹湛蓝)(44)

从下面的大嘴钻进去就能看到由很多骷髅组成的布置了,虽然是假的,但是在昏暗的光影下面近距离看还是有一点恐怖的:

心中的那一抹湛蓝(那片绛红那抹湛蓝)(45)

心中的那一抹湛蓝(那片绛红那抹湛蓝)(46)

骷髅房的天空偶尔飞过的秃鹫:

心中的那一抹湛蓝(那片绛红那抹湛蓝)(47)

心中的那一抹湛蓝(那片绛红那抹湛蓝)(48)

离开的时候近距离观看了一下秃鹰,有点恐惧,又有点呆萌。。。。

心中的那一抹湛蓝(那片绛红那抹湛蓝)(49)

心中的那一抹湛蓝(那片绛红那抹湛蓝)(50)

远方还有一批没吃食的秃鹫,可能等着下一餐吧,就在我们走的时候,真的又有两个车运来了尸体,怎么知道的呢,藏民师傅告诉我们看车顶横绑着黄色的经幡就知道是运尸体的了,我们不禁坦然。

心中的那一抹湛蓝(那片绛红那抹湛蓝)(51)

上午和下午闲暇的时光我们就在佛学院周围走动,一边走一边停下来看,偶尔按动快门。

学院的喇嘛和觉姆都不愿被游客打扰,

所以,我静静的拍,

他们继续着他们的继续。

心中的那一抹湛蓝(那片绛红那抹湛蓝)(52)

心中的那一抹湛蓝(那片绛红那抹湛蓝)(53)

心中的那一抹湛蓝(那片绛红那抹湛蓝)(54)

心中的那一抹湛蓝(那片绛红那抹湛蓝)(55)

心中的那一抹湛蓝(那片绛红那抹湛蓝)(56)

心中的那一抹湛蓝(那片绛红那抹湛蓝)(57)

心中的那一抹湛蓝(那片绛红那抹湛蓝)(58)

心中的那一抹湛蓝(那片绛红那抹湛蓝)(59)

心中的那一抹湛蓝(那片绛红那抹湛蓝)(60)

坛城前磕长头的人,此刻他活在自己的小宇宙里:

我其实离这个小女孩很远,但还是被发现了,孩子的眼睛,永远那么干净明亮:

心中的那一抹湛蓝(那片绛红那抹湛蓝)(61)

心中的那一抹湛蓝(那片绛红那抹湛蓝)(62)

心中的那一抹湛蓝(那片绛红那抹湛蓝)(63)

很标准的藏族同胞的形象,乱乱的头发,厚厚的衣服,黝黑的皮肤:

心中的那一抹湛蓝(那片绛红那抹湛蓝)(64)

一张写满沧桑的脸:

心中的那一抹湛蓝(那片绛红那抹湛蓝)(65)

高原路上的苦行僧:

心中的那一抹湛蓝(那片绛红那抹湛蓝)(66)

曾经向往了很久的画面,如今已身在其中。

心情却格外的平静。

耳边时不时传来低沉的诵经声。

心中的那一抹湛蓝(那片绛红那抹湛蓝)(67)

学院周边到处可见的鞋子,很有秩序的摆放着:

心中的那一抹湛蓝(那片绛红那抹湛蓝)(68)

心中的那一抹湛蓝(那片绛红那抹湛蓝)(69)

心中的那一抹湛蓝(那片绛红那抹湛蓝)(70)

心中的那一抹湛蓝(那片绛红那抹湛蓝)(71)

坛城是佛学院的最高点,很多从远方而来的信徒磕长头的最终目的地就是这里,很多背着亲人尸骸的人最终也会在这里绕坛城,为逝者祈福。

我默默的看着,默默的转着,就让神圣的坛城化去心中的业障和愚钝吧。

心中的那一抹湛蓝(那片绛红那抹湛蓝)(72)

第一天和第二天转坛城的时候都见到了背亲人尸体来转坛城的,几乎都是三个人换着背,为什么色达能见到有这么多尸体,打听了一下,原来很多包括西藏青海很远的地方的藏民,都愿意在死后来色达天葬,因为这对于他们来说是最高的礼仪了,所以每天都能见到很多天葬也就不稀奇了:

心中的那一抹湛蓝(那片绛红那抹湛蓝)(73)

高原的白云,总是“走”的那么的快:

心中的那一抹湛蓝(那片绛红那抹湛蓝)(74)

这几张都是用小米相机拍的,用的延时摄影,后期在ps里堆栈合成,画质一般,但是有乐趣:

心中的那一抹湛蓝(那片绛红那抹湛蓝)(75)

这张的云用的最大值堆栈,而转经筒的地方用的最小值,把走动的人物都隐去了:

心中的那一抹湛蓝(那片绛红那抹湛蓝)(76)

心中的那一抹湛蓝(那片绛红那抹湛蓝)(77)

又回到了早上来的地方,一个轮回就要过去。

没有日落,只有飘忽的云。

灯慢慢亮了,晚饭的烟也多了起来,

整个城,又在烟雾飘渺中。

心中的那一抹湛蓝(那片绛红那抹湛蓝)(78)

心中的那一抹湛蓝(那片绛红那抹湛蓝)(79)

曾经震撼了我无数次的画面,如今就在眼前了:

心中的那一抹湛蓝(那片绛红那抹湛蓝)(80)

笼罩在烟雾下的坛城,更加有一些神秘和庄严:

心中的那一抹湛蓝(那片绛红那抹湛蓝)(81)

和新认识的小伙伴即兴创作一下,旅行的意义就是结交新知:

心中的那一抹湛蓝(那片绛红那抹湛蓝)(82)

光污染严重,

背面又没有好的景,

银河也黯淡:

心中的那一抹湛蓝(那片绛红那抹湛蓝)(83)

心中的那一抹湛蓝(那片绛红那抹湛蓝)(84)

拍完夜景也不到九点,就回宾馆休息了,对了,在小卖部旁边的饭馆吃了半碗灰常难吃的面,还要了个包子,一咬,哇,土豆泥做的馅儿,土豆泥做的馅儿,土豆泥。。。。。,这辈子第一次吃这样的包子啊。。。。

艰难的爬到三楼,躺下,脑海里回味着这一天的经历,同屋的另两位同学高反厉害,小鸡同学已经在下午自己找车给拉到海拔相对较低的色达县城去住了,唉,可想而知在色达求佛的僧侣常年生活在这里有多艰辛了吧。

因为连续几位小伙伴高反严重,所以都打算提前一天离开,我也因为已经拍到了满意的照片,也跟大家一起提前一天离开。

凌晨下山,离开圣地,遇到个离奇的事:

一只大黑狗从山顶喇荣宾馆就一直跟着我们,路上遇到朝我们叫的狗,它还急忙跑过去安抚它们,最后它一直送我们到门口(这段路有四五公里远吧),我们停下来等车的时候,它就趴在一边一动不动,直到我们上车离开。

到这里,我,已经不想再多说一个字了。

心中的那一抹湛蓝(那片绛红那抹湛蓝)(85)

心中的那一抹湛蓝(那片绛红那抹湛蓝)(86)

心中的那一抹湛蓝(那片绛红那抹湛蓝)(87)

凌晨六点和我们一起在路边等车的藏民,头上依旧是漫天繁星:

心中的那一抹湛蓝(那片绛红那抹湛蓝)(88)

月光太亮,银河依稀可见:

心中的那一抹湛蓝(那片绛红那抹湛蓝)(89)

心中的那一抹湛蓝(那片绛红那抹湛蓝)(90)

因为我们到的有点早,所以我又跑回来到佛学院大门口放上脚架即兴再“创作”几张,银河虽然没有很壮丽,却也有一些宁静之美,拍完了这几张,相机就彻底休息了,直到回来以后的几天内都没有力气去打开:

心中的那一抹湛蓝(那片绛红那抹湛蓝)(91)

回来了,

生活要继续,

也许,

一些东西已经改变。

那些依旧守候在4000米海拔的信徒们,

你们还好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