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家庭结构 胡适幼年丧父全靠母亲管教

文/高飞

胡适是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和哲学家,以倡导"白话文"、领导新文化运动闻名于世。19岁考取庚子赔款官费生,留学美国,师从哲学家约翰·杜威,1917年夏回国,受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很多人对胡适当教授和从政的事迹津津乐道,但是他的童年提及的却不多。今天小编就和大家盘点几件胡适的童年趣事,也许你会看到一个不一样的胡适。

胡适家庭结构 胡适幼年丧父全靠母亲管教(1)

01:适者生存

胡适的老家是安徽绩溪,但是他本人于1891年12月17日出生在上海。他的原名叫胡嗣糜。不知道这个名字背后蕴含的意义是什么,他家人为何要给他取这么个拗口的名字。直到1906年,他的二哥才给他改了名字,单名适,字适之。这个名字出自严复的《天演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胡适家庭结构 胡适幼年丧父全靠母亲管教(2)

02、幼年丧父

胡适出生在上海,三岁随母亲回到故乡绩溪县上庄镇。上庄离绩溪县城约40公里,是古徽州山川中风景秀丽、人杰地灵的名镇。村子周围重峦叠嶂,东邻天目山,西接黄山,山水相映,林木成荫。徽商、徽墨、徽戏是濡染耳目的日常景象。贾儒结合的特殊文化气候使得这一小镇经济繁荣,传统文化浓厚,"十里杨林镇,五里后岸街,千灶万丁小上海,苍山环抱大村庄"成了这一地区的生动写照。

胡适家庭结构 胡适幼年丧父全靠母亲管教(3)

他们到家乡不久,就传来了原本在台湾做官的父亲胡传因病在厦门逝世的消息。从此,母亲带着一家人辛苦度日。胡适在《我的母亲》一文中回忆道:"我母亲二十三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母。这种生活的痛苦,我的笨笔写不出一万之一二。家中财政本不宽裕,全靠二哥在上海经营调度。"

胡适家庭结构 胡适幼年丧父全靠母亲管教(4)

03、童年读书用功

青年丧夫,胡适的母亲便将所有精力都放在儿子身上,希望他能够通过读书改变一家人的命运。胡适在故乡绩溪上庄的私塾上了9年学,读了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著作,奠定了他一生学问的根基。他妈妈对他管教严格,从小就不跟同伴一起玩闹,偶尔在家门口玩掷铜钱的游戏,被路过的人看见,他们竟惊讶地戏谑道:"糜先生也掷铜钱吗?"

胡适家庭结构 胡适幼年丧父全靠母亲管教(5)

04、糜先生

因为父亲早亡,母亲管束严厉,胡适从小就很懂事,小小年轻就一副老成持重的样子,说话有条有理,文绉绉的。于是,周围大人便形象地给他取了个外号,叫做"糜先生"。每当有人喊他"糜先生",他就会忍不住脸红,小小年纪就给人留下了温良谦恭的君子形象。

在胡适的回忆里,小时候最"活泼"的事,也就是十一二岁时与伙伴演"擒史文恭",他"仰面跌在稻垫的田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