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晚年如何(一个被误解千年的江西人)

#中华文化传诵人#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另别称王荆公、王文公、临川先生。是今江西省抚州市(现为抚州东乡县上池里洋村人),中国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诗词家。

王安石晚年如何(一个被误解千年的江西人)(1)

说到王安石,喜欢古典诗词的朋友,可能立马脑海中能跳出小学时学过的“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又或者是“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如果对他了解多些的话,可能还知道他“三难苏学士”和被称作“拗相公”的轶事遗闻。

但对于他被称作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家的另一身份可能就不太了解了。这里有人为被“抹去”的原因,也有因为他的“变革”最终失败的因素。

今天我们不谈他前期诗词的创作风格主要是“不平则鸣”,注重社会现实,反映下层人民的痛苦,倾向性十分鲜明,风格直截刻露。

这种风格,@中国新派冷雁师友用得神似荆公,都有“不平则鸣,笔锋犀利,敢为弱势群体发言 。”

也不讨论他罢相后的“穷而后工”的行文,致力于追求诗歌艺术,重炼意和修辞,下字工、用事切、对偶精,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当时诗坛上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

这风格@一凡诗词客师友的作品颇能见识到“荆公体”的风骨。

今天我们来了解下“拗相公”被那“砸缸”的小子抹去的改革变法思想,于及失败和影响后世的轶闻。

王安石晚年如何(一个被误解千年的江西人)(2)

司马光砸缸

这个“砸缸”的小子,大家也不陌生,对!就是从小被拿来鞭策我们的那个小子。是家长老师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四五岁时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突然有个小朋友掉到大水缸里了,其它的小伙伴们都吓傻吓哭了,一哄而散,丢下掉到大水缸里的“您”跑了。只有这个小子,机敏勇敢,抱起一块大石头砸向水缸,将水缸一下砸烂了,水流了出来,“您”也得救了,悠记起来了吗?

这个从小机灵,懂变动,爱动脑的小子长大后,当了大官后却将脑子当没了。也可能是越爬得高越小心吧,总之他就变成了一个保守、谨慎、苟延残喘、将就过日子的人。浑身充满了一股朽腐糜烂的气味,再也没有“砸缸”时的朝气活力。

王安石晚年如何(一个被误解千年的江西人)(3)

“拗相公”王安石

王安石变法始未

咱们先看看“拗相公”所处的历史背景,大家都知道,宋太祖是靠“陈桥兵变”而黄袍加身的。所以对于枪杆子比对笔杆子更加了解,也更加忌讳,所以宋朝重文轻武就可想而知了。

而在重文轻武的风气下,整个国力日渐式微是必然的,虽说皇帝老儿的“江山”暂时是坐稳了,但面对外力是就捉襟见肘啦。

熙宁变法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三条改革方案

①青苗法:六七十年代的农民还记得,春耕时领化肥种子,助农无息小额贷款吗?等秋收时再用稻谷抵交“公粮”,这就是王安石的“青苗法”最佳版本。

②免役法:先从一统的秦始皇时期来看服役法,秦朝规定,凡年满十七周岁至六十周岁男子,必须义务服兵役,这一法规一直延续至今二千多年,后代皆为准绳,只是各代稍有细微调整。如今的“湾湾”就是成年男子必须要无条件服兵役二年。

唐朝是承隋朝的府兵制,什么是府兵呢?简单讲就是将军队化作农民,有战争时就上沙场杀敌,没战争时就下田种地。他承隋而又不同隋的全农皆兵,而是全兵皆农,实现自给自足,这一制度也是“贞观之治”能实现的最大基石。

那宋朝为何没有继承这么好的一个制度呢?开篇咱讲过了,太祖就是靠这“府兵制”而实现了将领们大多拥兵自重的便利得天下的,自然不可能再让“府兵制”的现象重演。

府兵制虽说解决了国家的沉重负担,但也相对地削弱了皇权对兵权的掌控能力。很多将领拥兵自重,有的天长日久难免就不听话了。

宋朝的服兵役以前是富人地主不用服兵役,也不用出钱。王安石推出“免役法”,是要富人商贾地主等,不服兵役可以,但得交钱给国家,国家再拿钱替不服兵役的富人集团招收农民服兵役,而服兵役的农民则不再需要出钱。

也等于将唐朝的府兵变成皇帝的军队,但军费是过去养府兵的富人集团出,这也为王安石变法失败遭阻的最大主因之一。

③方田均税法:在我们刚分田到户时也重新丈量过各家各户的田地实际面积,并登记在册,以后就按登记在册的面积相应地纳税。可有的地方却实行的是田随人消,有的地方却是永不更迭。这里面的出入差距就大了,如我老家,人去世了,或女子出嫁了,或考上大学户口迁走了,就会回收户口所有人的田地,将之重分新增人口,有的家庭几年下来只减不增,而有的却是连翻一翻。

王安石为了减轻农民负担,也为了国家富裕,强推重量田地,自然受冲击的还是列强豪绅们,因为只有他们才有能力巧取豪夺,蚕食老百姓的田地。导致老百姓实际没有田地却还要负担纳税,而他们却登记在册的土地少之又少。

王安石的这三条措施,除了青苖法是惠及民众,却又让各级官僚主义弄得走样,变相更让百姓遭罪外,其它二条又动了土豪大夫们的奶酪,被上阻下怨,最终只能于失败告终是必然的。

但我们结合当世而思,王安石的变法是积极可取的。他的为国为民,他的思想理念是正确的,只是唯有叹惜,荆公生不逢时矣!

王安石晚年如何(一个被误解千年的江西人)(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