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的血压高峰和低谷差多少,邹旭诊室故事血压忽高忽低晕不止

一天的血压高峰和低谷差多少,邹旭诊室故事血压忽高忽低晕不止(1)

一天的血压高峰和低谷差多少,邹旭诊室故事血压忽高忽低晕不止(2)

开栏语:【邹旭诊室故事】栏目是广东省中医院重症医学科大科主任邹旭教授带领团队开办的专刊栏目,将围绕邹旭诊室里发生的真实案例,有故事,有医生的建议和指导,有专业的医学剖析,同时介绍一些效果确切、操作性强、简便廉验的日常调理小妙招,以达到养神健体、培育正气、提高抗邪能力的作用。‍

一天的血压高峰和低谷差多少,邹旭诊室故事血压忽高忽低晕不止(3)

诊室故事

67岁的李女士患有头晕多年,西医诊断为高血压病3级,长期服用降压药控制血压,但血压控制效果差。一停药或者减量血压又太高,收缩压最高时可达180mmHg,吃降压药血压又太低,舒张压最低时仅58mmHg。李女士血压高时容易失眠,睡眠质量差;血压低时又常感到头晕乏力、四肢发抖。病情反反复复,严重影响生活,让李女士苦恼不已。多年来李女士四处求医,找了西医也看过中医,但是无论是调整降压药的药量,还是调整降压药的种类,血压都控制不好,波动很大。后来李女士经多方打听,于是来到邹教授门诊就诊。

一天的血压高峰和低谷差多少,邹旭诊室故事血压忽高忽低晕不止(4)

一天的血压高峰和低谷差多少,邹旭诊室故事血压忽高忽低晕不止(5)

初诊时患者除了头晕头胀外,还经常失眠,心悸胸闷,咳嗽咯痰,胃胀嗳气;语声低微,精神状态差,双下肢乏力;舌淡嫩,苔薄白;脉弦滑,双关动。邹教授根据长桑君脉法理论分析,结合患者的症状,考虑中医诊断为眩晕。处方如下:

熟附子3g、干姜5g、炙甘草10g、酒川牛膝10g、法半夏10g、姜竹茹10g、化橘红5g、黄连5g、葶苈子10g、 石菖蒲20g、旋覆花10g(包煎)、赭石10g、煅磁石10g(先煎)、黄芪30g、麦冬10g、川芎10g、桂枝10g、赤芍10g。

李女士坚持服用上方并配合倍他乐克、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厄贝沙坦片等西药,调理一段时间后复诊,自诉近期血压波动104-137/64-74mmHg。偶有头胀,已无头晕,胃胀嗳气减轻,双下肢乏力;舌淡嫩,苔薄白;双关浮滑。于前方基础上,去熟附子、煅磁石、黄芪,加红参10g(先煎)、炒白术10g、陈皮5g,并继续服用上述西药。

近期再次复诊时,患者血压控制平稳,测量血压131/73mmHg,状态明显好转,精神饱满,面露喜色,说话中气十足。自诉原先由于双下肢无力只能坐轮椅,现在在家人搀扶下已可步行!

邹教授指出,患者初诊时双关动,根据长桑君脉法理论,此为脾虚胃热,胆热肝寒,胆火上扰;脉弦滑,提示痰湿内蕴。语声低微,精神状态差,舌淡嫩,提示患者存在气虚。总体辨证为胆火上扰,脾气亏虚,夹痰夹湿。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气虚弱,气血生成不足,故患者精神差,语声低微。脾主四肢,脾虚不能濡养四肢,故出现双下肢乏力。脾虚津液输布失调,津液聚集成痰湿,痰湿停于肺,肺气不能宣降,则咳嗽咳痰;阻于心脉,则心悸胸闷;痰阻中焦,胃火上逆,故胃胀、嗳气。肝肾不足,胆火上扰,夹痰阻滞清窍,故头晕头胀;痰火扰神,心神不宁,故失眠。病性为虚实夹杂,本虚标实。治疗用温胆汤和旋覆代赭汤理气清胃,降逆化痰,葶苈子化痰泻肺,石菖蒲、黄连化湿和胃醒脾,干姜温肺化饮,以治痰湿之标;辅以桂枝、赤芍活血祛瘀,同时用煅磁石平肝潜阳;肝为刚脏,性喜条达而恶抑郁,恐重镇太多影响其条达之性,故加川芎活血行气,达风木之抑郁。并以黄芪健脾益气,熟附子温补肾阳,酒川牛膝补益肝肾并引气下行,麦冬养肺胃之阴,以治本虚。

复诊时,患者已无头晕,偶有头胀,胃胀嗳气减轻,胆胃之火及痰湿之证已减轻;余症见双下肢乏力、舌淡嫩、双关浮滑。病症总属脾气虚弱,兼有痰湿,而以虚证为主。故改变治疗的方向,由去实为主转向补虚为主。故去平肝之煅磁石、温肾之熟附子;黄芪虽为补气之品,但其补气之力不及红参,故替以红参大补元气,补益脾气;合炒白术加强健脾益气燥湿;恐壅滞太过,故加陈皮理气化痰。

补气佳品--红参

一天的血压高峰和低谷差多少,邹旭诊室故事血压忽高忽低晕不止(6)

红参是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栽培品经过蒸制后的干燥根和根茎。性味甘、微苦,微温。归脾、肺、心、肾经。具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养血,安神益智的功效。

人参自古就被誉为补气佳品,《本草通玄》云:“职专补气”。人参重用则效宏力专,能大补元气,如独参汤,单用一味人参60g,治疗元气大虚,昏厥,脉微欲绝,往往能挽救生命于瞬息之间。轻用则五脏六腑之气都能补之,尤其善于补脾肺之气。与白术、茯苓、甘草同用,用于治疗食欲不振,疲乏无力,腹胀泄泻等脾气虚诸证;与黄芪、五味子、紫菀等同用,可用于肺气不足,咳嗽无力,气短喘促等肺气虚症。通过补气,红参能使元气充沛,阴血津液得以化生,心神得宁,心智得聪。故凡一切气、血、阴津不足之证皆可应用,《本草纲目》称其为“虚劳内伤第一要药”。

红参虽好,但是并不是所以人都适合服用红参。一般来说,高血压患者是禁用人参的,高血压患者服用人参会使血压进一步升高 ,反而会产生不良后果。但是在此例患者中,邹教授却用红参治好了困扰李女士多年的高血压,这是怎么回事呢?邹教授指出,此患者高血压属虚实夹杂,初诊时先降上逆之胆胃之火,祛困阻之痰湿,第二次复诊时症状表现则以气虚为主,用红参正对其症,故能取得奇效。高血压有多种证型,如果属肝阳上亢、痰湿阻滞等实证,人参确是其禁忌;但如果以气虚为主,用红参则恰到好处。

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认为,高血压主要属于肝的病变,但是又与其它脏器密切相关,其中与脾的关系尤为重要。脾为后天之本,脾虚则气血生化不足;气虚则推动血液运行无力,导致血流迟滞;血虚则血脉不充,使脉道“壅遏营气,令无所避”的能力减弱,脉道压力增加。此外,脾主运化水湿,脾虚则运化不利,水湿内停,聚而生痰,痰湿阻于脉外则阻遏气机,阻遏脉内则阻遏血流,导致血液黏稠,流动不畅,血压升高。因此,治疗高血压要治肝而不限于肝。邹教授指出,此案例中,李女士除了高血压的一般症状外,还表现出一派脾虚之象,故用红参补益脾气,同时大补元气,先后天互资互助,脾气健运,气血化生充足,水湿得以运化,血液运行通畅,故能够起到降血压的功效。因此治疗高血压时不能被成规所束缚,而应“观其脉症,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方证对应,自然取效。

邹教授还特别提醒,高血压的虚证用补法还要注意辨别寒热。人参性温,适用于虚证偏寒者;若是虚证偏热,人参便不再适宜,可以改用西洋参。西洋参药性偏寒,补气养阴而又能清热,更适合于气阴两伤而有热者。

此外,补气药多窒而不灵,用之不当则有滞气之弊,易致中满腹胀,故体内痰湿较重且没有虚象表现者须慎用红参。心脏病和高血压患者如要用红参,需要在医师的指导下服用。红参会导致早熟,所以也不适宜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过多服用。

血压忽高忽低的危害

大家都知道,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长期高血压可引起心、脑、肾、视网膜等靶器官的损害。但是血压忽高忽低对靶器官的损伤甚至大于高血压本身。有研究证实,在血压水平相同的几组高血压病人中,血压波动高者其靶器官损伤更重。

健康人的血压一天当中是存在波动的,人体血压呈两峰一谷的波动性:早上清醒时和下午18点左右是高峰点,中午12点是最低谷。但是如果最高峰和最低谷之间的血压差>20mmHg,则属于超范围的血压波动,需要引起重视。

超范围的血压波动更容易导致血管壁损伤,并诱导血栓形成,增加了脑卒中、冠心病、主动脉夹层等疾病发生的危险。如果血压总是忽高忽低,一定要重视,及时就医。

预防高血压的小妙招

01稳定情绪

中医认为,高血压主要属于肝的病变,而情绪又与肝密切相关。长期牵挂思虑,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木乘土壅,导致气机不利,运化不力,痰浊内生,脉道压力增加而使血压升高。现代研究也表明,长期精神紧张的人发生高血压的可能性更大。邹旭教授建议,预防高血压的发生要保持稳定的情绪,适当发泄,劳逸结合,不要使自己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

02饮食有节

糖尿病、超重、肥胖和甘油三酯异常都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而这些因素都与饮食过于肥甘有关。过食膏粱厚味,肥甘厚腻,不能正常消化代谢,积而为痰为湿,阻滞气机,壅塞血脉,致经络不通,引起高血压。邹旭教授建议,平日要做到饮食有节,不暴饮暴食,少吃油炸食品,同时还要限制食盐的摄入量,以清淡饮食为主。

03 适当锻炼

适当运动肢体不仅有助于减轻体重,而且还能使气血流通,柔和筋骨,安养精神。平时缺乏体育锻炼者需要增加运动量,邹教授建议每天慢跑20~30分钟,或者练气功、八段锦等传统功法,在太阳下锻炼效果更佳。

04 中药沐足

一天的血压高峰和低谷差多少,邹旭诊室故事血压忽高忽低晕不止(7)

浴足是具有中医特色的外部调养法,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采用中药浴足来降低和稳定血压,对高血压有着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方药:牛膝30克、川芎30克、天麻15克、钩藤10克、夏枯草10克、吴茱萸10克、肉桂10克。

用法:加水2000毫升煎煮,水沸后10分钟,浴足水温40℃左右每日晨起、睡前浴足,每次30分钟,2~3周为一疗程,常可获得较好的疗效,有高血压的患者不妨试一试!

一天的血压高峰和低谷差多少,邹旭诊室故事血压忽高忽低晕不止(8)

邹旭,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中医院胸痛中心主任、重症医学科大科主任。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学术经验继承人,第二届全国杰出青年中医,第三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广东省名中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青年名中医。擅长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急危重症、传染病及内科疑难杂病。

2020年9月,辽宁、上海、广东支援雷神山医院医疗队获得中共中央宣传部“时代楷模”称号,邹旭担任国家援助湖北第四支中医医疗队广东团队领队、武汉雷神山医院C6病区负责人、国家卫健委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冠肺炎重症巡查专家组成员,并获得广东省委省政府“广东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广东省委宣传部省卫健委“广东好医生”、广东省卫健委“抗击新冠病毒最美逆行者”、人民网“人民好医生”等称号。

在圆满完成援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任务后,2021年初驰援河北邢台,6月支援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7月作为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云南工作组专家飞往云南瑞丽,多次协助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救治新冠肺炎患者。2021年获中央文明办、国家卫健委“中国好医生”称号。

一天的血压高峰和低谷差多少,邹旭诊室故事血压忽高忽低晕不止(9)

供稿:广东省中医院岭南邓氏内科流派传承工作室

邹旭广东省名中医传承工作室

执行编辑:宋梦西

审核校对:庄映格

责任编辑:宋莉萍

一天的血压高峰和低谷差多少,邹旭诊室故事血压忽高忽低晕不止(10)

一天的血压高峰和低谷差多少,邹旭诊室故事血压忽高忽低晕不止(1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