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招笔试重点(教招笔试德育原则)

教招笔试重点(教招笔试德育原则)(1)

2020教招笔试


一、导向性原则

(一)定义

在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二)要求

1.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2. 德育目标必须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

3. 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

二、疏导原则

(一)定义

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二)要求

1. 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2. 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3. 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三、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

指在进行德育要把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要求:

1. 爱护、尊重和信任学生

2. 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

3. 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坚定不移地贯彻彻底,督促学生切实做到。

四、教育影响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指在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发展。

要求:

1. 充分发挥教师集体的作用,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2. 要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的影响,争取家长和社会的配合,逐步形成以学校为中心的“三位一体”德育网络。

3. 处理好衔接工作,保持德育工作的经常性、制度化、连续性、系统性。

五、因材施教原则

进行德育教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孔子:“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要求:

1. 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

2. 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努力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3.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

教招笔试重点(教招笔试德育原则)(2)

孔子的因材施教

六、知行统一原则

既要重视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又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炼,把提高认识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要求:

1. 加强思想道德理论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

2. 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促使他们在杰出社会实践活动中加深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 对学生的评价和要求要坚持知行合一的原则

4. 教育者要一身作则,严于律己

七、发扬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原则(长善救失)

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

要求:

1. 教育者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客观的评价学生的优点和不足

2. 有意识的创造条件,将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

3. 教育者要提高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能力,启发他们自觉思考,克服缺点,发扬优点。

八、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

指德育工作既要正面引导、说服教育、启发自觉,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内在动力,又要辅之以必要的纪律约束,并使两者结合起来。

要求:

1. 坚持正面教育

2. 坚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

3. 建立健全学校规章制度和集体组织的公约、守则等,并且严格管理,认真执行。

九、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教育者要善于组织和教育学生集体,并依靠集体教育每一个学生;同时又通过个别学生的教育来促进集体的形成和发展,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马卡连科:教师要影响每一个学生,首先要去影响这个学会说呢过所在的集体,然后通过集体和教师一道去影响每一个学生,便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这就是著名的平行原则。

要求:

1. 建立健全学生集体

2. 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生活,充分发挥集体教育的作用

3. 加强个别教育,将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辩证统一起来。


教招笔试重点(教招笔试德育原则)(3)

团结班集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