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值得买的三个三脚架(从五十到五千的入门摄影三脚架)

本文首发于什么值得买平台请关注本账号获取更多好文,作者:Emalf

创作立场声明:对入门推荐买捷信没有任何问题(贵也不是捷信问题),但是买马小路ET-1541(价格合理得很)也很好。

前言

最值得买的三个三脚架(从五十到五千的入门摄影三脚架)(1)

三脚架是摄影中一个比较常用的附件,但也是最占地方和重的附件,其实大多时候并不需要三脚架,对于下列的情况三脚架可以带来不少方便,甚至必不可少。

  • 慢速快门长时间曝光(弱光、夜景、使用滤镜等)

最值得买的三个三脚架(从五十到五千的入门摄影三脚架)(2)

  • 精确构图(风光、建筑、微距、商业摄影等)

最值得买的三个三脚架(从五十到五千的入门摄影三脚架)(3)

  • 重复拍摄、延时摄影

最值得买的三个三脚架(从五十到五千的入门摄影三脚架)(4)

  • 支撑长焦镜头等重型设备(野生动物、鸟类等)

最值得买的三个三脚架(从五十到五千的入门摄影三脚架)(5)

  • 自拍

最值得买的三个三脚架(从五十到五千的入门摄影三脚架)(6)

对于三脚架的选购,要考虑的参数其实不多,一是材质、二是大小、三是稳定性。毕竟三脚架其实是一个挺成熟的产品,同质化挺严重,拼的就是材质和工艺,最后才是设计。从50到5000的脚架一定程度都能执行上面所说的工作。只不过是完成的程度、便利性和适应性上有极大的差别。5000多的捷信能做的事,50多的伟峰也能做,差别就是能不能做好或者说能做多好。

最值得买的三个三脚架(从五十到五千的入门摄影三脚架)(7)

国内著名摄影论坛色影无忌有器材党的77条军规,其中第64条:“三角架,买到第三个才知道前两个的钱完全是应该省下的!”。手里有接近10个脚架的我只能说,这个有点准,但是又不太准。个人觉得,第一个脚架的钱应该是可以省下的,因为没用过脚架的根本不了解自己的需求。没认识第一个脚架基本就不会买对,第二个了解自己的需求之后,实在没买对就只有一个原因:钱不够!所以其实想要第一个脚架的钱也不白花的话很简单:买捷信,买1545T套装,绝对没有错。只不过五千多,说不好比很多人的相机都要贵。

最值得买的三个三脚架(从五十到五千的入门摄影三脚架)(8)

买不起捷信,那就只能买预算内最合适的脚架(基本就是最贵的)。因为脚架可以说是最难坏的摄影附件,保养得当用个十几二十年不成问题,只怕你对摄影只是三分钟热度,又或者说不了解自己的需求,那么买相机送的三脚架就可以了,又或者说买五十多的伟峰。

最值得买的三个三脚架(从五十到五千的入门摄影三脚架)(9)

说回入门的需求,像上图这样的大家伙加摇臂云台基本就不用推荐了,要用这样的器材的都是有明确需求的老鸟,又或者说买捷信就行的大款。对于三脚架推荐来说,个人觉得只有入门款是需要作推荐介绍的。个人理解的入门用户是新买相机,拥有套机或者再加一两个镜头。而专业的,需要的都有一定基础,可以自行分析了解,不懂的会花钱就行。

最值得买的三个三脚架(从五十到五千的入门摄影三脚架)(10)

这里整理了一批个人觉得不错的入门三脚架,虽然说自己拥有的只有4款,加上用过摸过类似产品的可能也就8、9款,加上自己也不是每天每日都在用三脚架,算不算云推荐就请君定夺了,有兴趣不妨先看看下面的三脚架基础。

入门三脚架基础

前面说到三脚架选购主要考虑三个主要方面,分别是材质、大小和稳定性,还有一个附加选项是设计。三脚架是一个比较有趣的产品,并不是说越贵越堆料就越好,材质、大小和稳定性三个方面相互影响互为制约。

材质:碳纤维还是铝合金?

最值得买的三个三脚架(从五十到五千的入门摄影三脚架)(11)

这个回答很简单,碳纤维的比铝合金要好。有研究(www.thecentercolumn.com)表明同型号的碳纤维和铝合金的脚架,碳纤维不单是比铝合金要轻约20%,同时硬度更高,减震效果更好。但是由于制作三脚架碳纤维管的材料和工艺上有较大的差别,也存在劣质碳纤维脚架只是更轻但性能对比铝合金并没有优势的情况。以往很少在1000块钱以下的碳纤维脚架值得推荐。虽然不排除这是商家的推销手法,但大部分靠谱牌子的常规碳纤维脚架没有低于1000的。直到马小路今年推出了一款预售599的碳纤维入门脚架,不过那就是后话了。

最值得买的三个三脚架(从五十到五千的入门摄影三脚架)(12)

那么铝合金就没选择意义了吗?以思锐的同款不同材质的R2004和R2204来看,价格翻一倍。那么铝合金的优势也就很明显了。

最值得买的三个三脚架(从五十到五千的入门摄影三脚架)(13)

而曼富图的055系列3节XPRO3和CXPRO3直接翻了三倍有多。在不需要减重的情况下,能省下一笔可观的金钱,这0.5公斤的重量差价非常明显。

最值得买的三个三脚架(从五十到五千的入门摄影三脚架)(14)

但是对于需要自己背脚架出去的情况,更轻的碳纤维脚架还是首选,而对于不用外带或者有交通工具搭载的情况,铝合金才是一个更省钱的选择。

最值得买的三个三脚架(从五十到五千的入门摄影三脚架)(15)

顺带补充一下,以往有一个观念是铝合金的脚架更重所以比碳纤维更稳,然而前面提到的研究里面说明事实并不是这样的,同样高质量的产品中,碳纤维产品有更好的稳定性。再细想一下,如果铝合金更稳的话为什么三脚架百年老店捷信已经只生产碳纤维脚架?

大小

材质决定以后,就是脚架的大小了。业界一般按照捷信的分类把脚架按大小分为0#-5#的五种常规规格。0#脚架太细,使用时的限制和考虑太多,不适宜作为入门的推荐。3#及以上的脚架太大,想不想带出去都是个问题。对于入门的话,推荐1#或2#脚架是比较合适的。

最值得买的三个三脚架(从五十到五千的入门摄影三脚架)(16)

捷信旅行者1#脚架

那么1#和2#脚架指的是什么呢?这个指的是最粗的脚管的粗细,1#约为25mm,2#约为28mm,一般可以满足到准专业单反加70-200/2.8变焦的搭配,2#架还可以满足一些大变焦长焦的使用而且对气候环境的适应性更强。

最值得买的三个三脚架(从五十到五千的入门摄影三脚架)(17)

捷信旅行者2#脚架

脚管粗细不同带来明显的重量差别,这将会影响到对出行心情,2#架基本只适合自驾出行,长期步行的话还是较轻便的1#架比较合适。考虑到重量对入门爱好者热情的磨灭,更加推荐1#的三脚架,毕竟2#三脚架可以在了解到1#架在什么环境力不从心的时候再添置。

脚架的大小还影响他的工作高度,对于单反相机的操作往往要考虑到一个眼平取景的问题,在最优配置的时往往要考虑不升中轴的时候脚架的含云台工作高度比人身高少20~30CM。不过这个说法放几年前可能还有点道理,能迫使一个180的高个去买2#或者3#的脚架,硬生生的要比别人多花钱,多背一两公斤的重量,毕竟眼平取景更舒服、更适合人的动作,但这明显是跟选择较轻的1#架相悖的。

最值得买的三个三脚架(从五十到五千的入门摄影三脚架)(18)

个人觉得这其实是一个取舍,就是脚架重量和使用时舒适性的取舍。不过数码年代LiveView和微单的出现和翻转屏的普及,现在可以完完全全的把脚架高度和使用者高度两个东西脱钩了。

最值得买的三个三脚架(从五十到五千的入门摄影三脚架)(19)

更多的时要考虑工作高度对构图的影响。在相似情况下,能提高更广的工作高度范围自然是好,实在没必要在这方面考虑太多,因为1#的工作高度范围并不会差太多。

最值得买的三个三脚架(从五十到五千的入门摄影三脚架)(20)

关于大小,还有一个重点就是收纳大小了。收纳大小主要由脚管的节数影响,就是脚管一共分成多少段。

最值得买的三个三脚架(从五十到五千的入门摄影三脚架)(21)

一般脚管节数越多,收纳时所占空间越少,但是连接位置的刚性必然比一体的脚管低,所以节数越多的脚架的稳定性越差。最大工作高度一般也会减少一些,但差别并不算很大。三节的脚架一般是最稳定的,但在1#和2#脚架上少有三节的设计。市场上的还是以四节和五节的为主,而四节的脚架加上反折的设计,算是在稳定性和收纳大小上比较折衷的选择。

稳定性和附加设计

最值得买的三个三脚架(从五十到五千的入门摄影三脚架)(22)

稳定性其实是一个比较难量化的参数,它主要受上面说到的材质和大小影响,同时也受脚架本身的设计和一些附加设计的影响,这里就一起说了。体现在脚架的字面参数上就是承重这一数值。然而这个数字能说明的东西真的很有限,有一定质量的碳纤维脚架可以挂人或者站人,人压上去也不会散架。可见三脚架的承重是远超标称的承重的,这里最大问题是承重这个参数并没有把震动这个问题考虑进去。

最值得买的三个三脚架(从五十到五千的入门摄影三脚架)(23)

无论是环境中的风,还是按下快门那一下按动,又或者是反光镜或者快门的动作,都会给整个系统带来一定的震动,要衡量一个三脚架的稳定性要考虑三脚架能不能有效的抑制这些震动而避免造成模糊的照片。这里就还要引入一个镜头焦段的影响,随着焦距的增加震动的影响会被进一步放大。 而相机的固定位置不同和镜头也会产生不同力矩,造成对三脚架不同的负担。

最值得买的三个三脚架(从五十到五千的入门摄影三脚架)(24)

以RRS的自己的脚架推荐为例,他家的2#(Series 1)脚架建议最长用200-300mm以下的镜头,而捷信对自家2#脚架的建议在200mm左右,而1#脚架是到135MM左右,在1#脚架上使用200mm的镜头就需要更加小心。但其实跟器材重量没有多大关系。

最值得买的三个三脚架(从五十到五千的入门摄影三脚架)(25)

国内厂家在这方面其实都缺乏一个说明,也只有以前在论坛询问过马小路的1#(MT-1541T )脚架建议是单反加70-200/2.8的组合以下,已经是很极限的推荐。所以说承重这个参数其实挺没意义的,因为实际上300/4的镜头重量比70-200/2.8的组合更轻,但实际上300/4对脚架的要求更高。在这一个没有明确标准来衡量的属性上,对于推荐的1#脚架,个人是建议200MM或以下的镜头是比较稳妥的。不是200就是极限不能再往上,也不是说上到400MM就不行了,只是需要更多的技巧和运气,还有环境的配合。

下面再来说说附加设计,主要的有:反折、锁紧结构、支撑角度、中轴、可拆独脚架、可换脚钉、挂钩和配套云台。

  • 反折

最值得买的三个三脚架(从五十到五千的入门摄影三脚架)(26)

捷信在其旅行者系列脚架中首先采用独特的三角座和角度选择块设计,使得脚管可以活动超过180°。

最值得买的三个三脚架(从五十到五千的入门摄影三脚架)(27)

反折过来之后三支脚管包裹着中轴,减少了传统设计中云台和中轴旋锁凸出来的部分。使得三脚架的收纳长度减少。除了一些无中轴脚架之外,市面上的1#脚架大多采用了这种设计。

最值得买的三个三脚架(从五十到五千的入门摄影三脚架)(28)

  • 脚管锁紧:旋锁或扳扣

最值得买的三个三脚架(从五十到五千的入门摄影三脚架)(29)

左:旋锁式 | 右:扳扣式

扳扣式的锁紧常见与超便宜的脚架和曼富图的产品,低端产品由于脚管不是正圆,只能采用扳扣式的锁紧方式。而曼富图采用扳扣式的锁紧是他家的特色,而且扳扣式锁紧更加方便和直观。只是缺点是扳扣会慢慢变松要维护,而且会有夹手指的危险(别问我为啥知道很痛……)。再有一个就是扳扣式的都比较大,旋锁式在体积和重量上更小,曼富图的新产品也有不少采用了旋锁式的脚管锁紧,旋锁式的锁紧最大问题是一节一节的锁回去很烦,要是漏了一两个没锁紧是要到脚管滑回去,脚架要倒了才知道。两者互有优劣,但并不会对稳定性有影响,而且其实在这个结构上的选择并不多。

  • 支撑角度

最值得买的三个三脚架(从五十到五千的入门摄影三脚架)(30)

在支撑角度上,大多数的产品都提供了三档的支撑角度。但其实更重要的一点是最常用的第一档支撑角度是多少。其实除了马小路之外,少有厂商在这方面着墨。原因是马小路是参照捷信采用25°的第一档支撑角度,好处是这个角度下比起其他厂商的22°/23°更加稳定,但学过三角几何的都知道,这样带来的是工作高度的减少。不过这个实际并不多,同样是根据thecentercolumn.com上的研究,假设有两个一模一样的三脚架,22.5°和25°的支撑角度只有2%的工作高度差别,然而稳定性的差别上高达15%。不过其实很难就这5cm不到的差别来判断采用22.5°左右的厂商是为了工作高度上更好看而选择这个支撑角度。或者只是这个投影面积较少,所占据的位置就没那么大,又或者说能更靠近栏杆。

  • 中轴

最值得买的三个三脚架(从五十到五千的入门摄影三脚架)(31)

中轴作为一个可以有效增加脚架工作高度的设计其实是一把双刃剑,因为升高中轴之后脚架的稳定性大减,在1#架上可以感受到明显的晃动。

最值得买的三个三脚架(从五十到五千的入门摄影三脚架)(32)

但要获得高角度的机位在1#架上往往就要升高中轴,使用的时候要十分小心,需要搭配快门线或者延时拍摄功能。另外中轴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快速调整机位高低,对于静物拍摄来说比调三个脚的高低方便多了。

最值得买的三个三脚架(从五十到五千的入门摄影三脚架)(33)

再有就是一个中轴横置的功能。这个功能在曼富图的脚架上比较常见,目前百诺和徕图都有类似的产品。中轴横置后取景的自由度更高,能更接近主体。但是由于中心偏离,稳定性会下降更有翻倒的危险。

  • 可拆独脚架

最值得买的三个三脚架(从五十到五千的入门摄影三脚架)(34)

可拆独脚架的设计使国内三脚架产品中比较常见的功能,更便利重型长焦镜头频繁移动拍摄的情况使用。不过这个设计其实并不会很常用,反而增加了复杂度和尺寸。像捷信曼富图这些又完善独脚架产品线的厂家都没有做这种功能。

  • 可换脚钉

最值得买的三个三脚架(从五十到五千的入门摄影三脚架)(35)

脚钉是三脚架与地面接触部分,一般都是针对平整地面橡胶脚钉。一般三脚架都会还有一组金属脚钉用于松散地面(泥泞、沙滩等)。有部分厂家采用一体式的脚钉,橡胶部分拆下来之后就是金属脚钉了,是一个快捷方便的设计,而脚钉对三脚架的稳定性影响虽然不大,但一般接触面积更大的话会更稳定。

  • 挂钩

最值得买的三个三脚架(从五十到五千的入门摄影三脚架)(36)

挂钩提供一个位置在三脚架下面悬挂重物,例如摄影包。一般理解是可以增加脚架的稳定性,但来自thecentercolumn.com的研究表明这个效果极其有限。虽然说挂重物之后能降低整体的重心减低背撞翻的机会,但个人觉得实际意义不大。而且在大风环境,重物如果被风吹动,反而会给三脚架带来晃动,甚至有翻到的危险。所以其实这个设计并没有多大的意义。

  • 配套云台

最值得买的三个三脚架(从五十到五千的入门摄影三脚架)(37)

云台要说的话估计一篇都说不完,除了上面这种球形云台以外还有三维云台、齿轮云台等形式。不过大多数入门脚架或者套装都会有一个球形云台在里面。球形云台可以说是最方便快捷而且通用的云台。

最值得买的三个三脚架(从五十到五千的入门摄影三脚架)(38)

虽然不同厂家的球形云台台可能有不一样的设计,但都离不开夹座、球体和底座三个部分。夹座用于固定相机,一般通过一块安装到相机上的快装板实现,球体就是活动部分,实现相机装好后的灵活构图。而底座部分就是用于跟三脚架连接。球形云台功能上的差别并不多,最主要就是是否有单独阻尼设置。单独阻尼设置就是看云台能否保持一个半锁定的状态,相机固定在上面并不会因重力而移动,但当上手调整相机位置时又可以掰动。部分1#脚架的配套云台为了精简结构会把单独阻尼设定这一设计去除。这个功能有是好的,但一般双手操作相机和云台时这并不是必须的功能。对于入门并不需要考虑太多云台的问题,用套装里面的就好了。

入门三脚架推荐

伟峰 WF-3520

最值得买的三个三脚架(从五十到五千的入门摄影三脚架)(39)

放这个58的伟峰三脚架并不是搞笑或者说拉低推荐产品的价格范围,而是这种脚架有他的存在价值。而且其实我的第一个脚架就是一款珠江牌的类似脚架。公司买的单反也送了一个类似的脚架,这类脚架的最大优点就是便宜,丢了都不心痛的那种便宜。

虽然说便宜,但是一个三脚架应有的功能它都有了,而且还很轻。这种脚架其实很适合入门初学者使用。虽然用起来松垮垮的,但对于一般自拍,定点重复拍摄什么的这款脚架都可以胜任。

最值得买的三个三脚架(从五十到五千的入门摄影三脚架)(40)

不过要是到了长时间曝光,这款就容易出问题,那就锻炼了你对锁定反光板、快门线或者延时拍摄的了解。最重要的是,可以让你了解什么样的三脚架是一个比较差的产品。从中了解到自己是否需要三脚架,虽然说这个三脚架最后要么是吃灰尘封或者丢掉,但还是有他的价值的。

马小路ET-1541T套装

最值得买的三个三脚架(从五十到五千的入门摄影三脚架)(41)

从五十多的伟峰,一跳就来到五百多的马小路碳纤维三脚架,价钱足足是上一款的十倍。这跨度是不是优点太大了呢?而且前面不是说过不推荐1000以下的碳纤维三脚架么?怎么又推荐一款五百多的呢?其实这要从马小路这个品牌说起。作为国内一家以生产中高端三脚架的厂家,马小路的出品在国产三脚架中绝对是位列前茅,以往都是比较贵的专业级产品。

但今年推出的这款ET-1541入门碳纤维三脚架套装,按老板的说法是按批发价销售给消费者,价格自然就会低一点。不过由于成本的考虑,这款脚架对比马小路自家的专业级1#脚架MT-1541T套装还是有不少减配的地方,例如工作高度低、云台没有独立阻尼调节、碳纤维管只有8层等。但考虑到价格不到前者的一半,脚架本身更轻,云台具有双全景,不升中轴可反折,是一款有特色值得推荐的产品。

最值得买的三个三脚架(从五十到五千的入门摄影三脚架)(42)

而且最重要的一定,这款以捷信GT-1545T为蓝本的三脚架的稳定性还不俗,除了升中轴有点晃之外没什么好挑剔的了。再说双十一优惠到588,京东买还可以叠加全品券什么的,能做到比预售549更低的到手价。可以说是有一定追求,但预算又不太多的初学者入门首选。

马小路MT-1541T三脚架套装

最值得买的三个三脚架(从五十到五千的入门摄影三脚架)(43)

前面说到马小路的ET-1541还有个专业级的兄弟,那就是MT-1541TR套装,两者在功能上十分相似。但其实我要推荐的是没有R的版本,差别就在于云台是不是云台是不是带双全景。下面是带R版本的价格,而清单中的是不带R的版本。

推荐不带R的版本是因为这个双全景功能差价200块,差别在于夹座上是否有360°旋转功能。但其实在三脚架本身能找到水平的情况下单靠底座的360°旋转就可以实现。双全景的意义在于底座无法调平的时候也能在夹座上调平进行360°旋转。

最值得买的三个三脚架(从五十到五千的入门摄影三脚架)(44)

但对于入门来说其实并不需要花这个钱,而且其实双全景版本的反折之后没不带R的紧凑。可以日后拍摄发现有这个需求之后再购买全景夹座(第三方的并不贵,一般通用)替换,又或者直接购买马小路或者徕图的齿轮组件来实现。

不过要注意的是,这一款不带双全景的只在马小路的有赞直营店找到,其他的基本都是销售带R的版本的。或许要跟客服沟通一下要不带R版本的商品连接,又或者微信搜索马小路的公众号进去有赞直营店购买。

最值得买的三个三脚架(从五十到五千的入门摄影三脚架)(45)

还有一点不得不说的是,这一款脚架已经进入停产清仓阶段,所以价格有所下降。要知道我的是多年前两千四百多购买的。现在1328的价钱接近定价腰斩了。

最值得买的三个三脚架(从五十到五千的入门摄影三脚架)(46)

其实像MT-01这个桌面三脚架也有199的退市好价,只是没啥适合凑单的,不然我都再买一个做道具。

马小路MT-2542S XB-2R套装

最值得买的三个三脚架(从五十到五千的入门摄影三脚架)(47)

这一款其实是一个无中轴设计的2#三脚架。2#三脚架更大更稳,但同时也更重,对于使用来说跟1#架的差别在于在于长时间曝光的时候,在1#架上要小心翼翼的使用快门线操作快门,而2#架大多数情况下可以直接在相机上按快门就可以了。

值得注意的是,这款2#脚架并没有比同样是专业向的MT-1541T提供更高的工作高度,甚至因为配套的低重心云台而低了一点点。其实就是2#架提供更好的稳定性,虽然脚架更大更重了,展开并不会更高。

最值得买的三个三脚架(从五十到五千的入门摄影三脚架)(48)

但推荐这一款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马小路新推出了一款异形中轴的MT-2542,跟这一款的差别就是大一些,还有中轴可以实现更高工作高度。

马小路“贴心”的给前期购买了MT-2542S的消费者一个升级成MT-2542的套件。在官方的有赞旗舰店销售。(微信搜“马小路Marsace”的公众号可以找到官方的有赞直营店)。

最值得买的三个三脚架(从五十到五千的入门摄影三脚架)(49)

马小路 MT-5L 套装

这一款其实并不推荐入门使用,因为工作高度实在有限。把它纳进来主要是为了对比一下参数。告诉大家还有这么一个选择。但总体来说ET-1541更加适合入门使用。

徕图 LH284/LH254 LH-30R

如果说马小路是国内仿效三脚架老牌大厂捷信的典范,那么徕图可以说是仿效三脚架新兴小厂RRS的标杆。

最值得买的三个三脚架(从五十到五千的入门摄影三脚架)(50)

RRS的无中轴脚架和低重心云台,由徕图以更加合理的价钱呈现了给消费者。

所以徕图的LS游侠系列无中轴脚架也是值得推荐的产品。

最值得买的三个三脚架(从五十到五千的入门摄影三脚架)(51)

但无中轴的设计更加偏向风光摄影使用,少了一条中轴除了减少重量增加稳定性以外,最大的优势就是大大减低了收纳时所占的空间,对于风光摄影来说有更大的优势。

而且相比马小路的云台上的圆形旋钮,徕图云台上的旋钮更加好用,顺手。

最值得买的三个三脚架(从五十到五千的入门摄影三脚架)(52)

老实说,我只用过徕图的云台,并没有用过徕图的三脚架。之所以会推荐就是因为看了前面提到的thecentercolumn.com里面对旅游三脚架的排名,徕图的LS-284C和LS-254C的排名仅仅是落后于捷信和RRS。

最值得买的三个三脚架(从五十到五千的入门摄影三脚架)(53)

不过徕图产品的定价一向偏高,双十一官方活动是9折再叠加其他优惠,也算是比平时要优惠了。

思锐 N1004SK K10X

说了国产小厂马小路和徕图,不得不说说国产大厂思锐和百诺。我自己第一支购买的专业脚架就是百诺的,当时不懂,花了不少钱买了一支碳纤维加铝合金中轴的款式,完完全全就是第一支脚架的钱可以省下的典型。反正百诺的脚架我是不会推荐的了。用料和做工真的都不怎么样……

最值得买的三个三脚架(从五十到五千的入门摄影三脚架)(54)

。思锐虽然没有长时间使用过,但摸过一个小型的脚架觉得做工还算是可以的。

最值得买的三个三脚架(从五十到五千的入门摄影三脚架)(55)

推荐这一个铝合金款主要是针对预算有限而且对工作高度有要求的朋友(例如使用单反要眼平取景)。

作为一套1#的脚架,思锐的这款该有的都有了,虽然是铝合金的还要比马小路那款贵,但是工作高度比它高。

最值得买的三个三脚架(从五十到五千的入门摄影三脚架)(56)

双十一京东优惠后是762,叠加优惠券红包什么的到手价格更低。作为一个全功能的入门三脚架是不错的选择。

金钟 UT-63QII

最值得买的三个三脚架(从五十到五千的入门摄影三脚架)(57)

说到入门脚架,金钟的偏心管结构脚架是不得不提的。从前面的参数整理可以看出,金钟这款的收纳长度无人能敌,而工作高度也毫不逊色。

最值得买的三个三脚架(从五十到五千的入门摄影三脚架)(58)

在购买马小路的MT-1541之前我是一直都在考虑买这款作为旅游使用的脚架,不过在器材城试过几次之后最终还是没有选择它,原因是6节的偏心管结构在稳定性上始终有一些损失,对这款上70-200的镜头加单反还是有很大的保留。

但对于入门用户来说,并不一定会用到那样的组合,那么这款UT-63II真的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京东的价钱一支在变,但按以往价格整套在900左右完全可以入手。

最值得买的三个三脚架(从五十到五千的入门摄影三脚架)(59)

而另外一款更轻便的UT-43QII也值得考虑,650左右已经是不错的好价。

最值得买的三个三脚架(从五十到五千的入门摄影三脚架)(60)

曼富图 Befree GT XPRO

说到国外大厂,曼富图放半年前我是不会推荐的。因为曼富图最大的特色是中轴横置。个人在用的055铝合金,偶尔就给我玩掉脚管,只能学乖了记得就上紧以下锁紧的扳扣。虽然说新的Befree GT和Advanced系列都有改用旋锁结构的,但是以前考虑旅游脚架的时候在实体店体验过之前基础版的befree,稳定性比前面提到的金钟并没有多大优势。但是最近出的Befree GT XPRO,在Befree系列中加入了中轴横置的功能。

最值得买的三个三脚架(从五十到五千的入门摄影三脚架)(61)

其实整个Befree系列都是面向入门用户的轻便旅游脚架,但是作为国际大牌,他的价格更性能并不成正比,个人觉得是不值得购买的。

但是这款加入了曼富图标志功能:中轴横置之后,如果喜欢微距拍摄,正上方的视角,突出栏杆外的机位,那么曼富图这一款基本上就是唯一的轻便选择。

最值得买的三个三脚架(从五十到五千的入门摄影三脚架)(62)

不过由于是新品,曼富图的京东或者天猫店都没有上架,上面京东第三方的价格高达3699。可以说是很不友好的新品价。

最值得买的三个三脚架(从五十到五千的入门摄影三脚架)(63)

捷信 GK-1545T-82QD

捷信是一个来自法国的三脚架百年品牌,其产品留意几乎所有的无人察觉的细节,这些或许能成为摄影师终身伙伴的产品来自意大利。捷信首创的180°脚管反折设计是旅行者系列轻便紧凑专业碳纤维三脚架的特色,其中一系4节脚架云台套装(GK1545T-82TQD)可以说是最平衡的选择。

最值得买的三个三脚架(从五十到五千的入门摄影三脚架)(64)

从前面的旅行脚架排名也可以看到,捷信的1#三脚架GT-1545T的稳定性虽然差于RRS的两款2#(TFC/TQC-14)脚架,但已经能越级挑战跟徕图的2#无中轴脚架(LS-284C)平分秋色。

捷信GT1545T 1#三脚架是一款轻便的三脚架。云特曲线设计和纤巧的身材,配合脚管反折后,中轴和云台都隐藏在脚管中间,收纳长度仅42.5cm适合热爱旅行且需要高品质便携三脚架的摄影师。云台设有360°水平全景功能,表面采用二硫化钨粉末涂层处理,带来捷信标志性外观触感和耐用金属云台。夹座上采用阿卡规格快装板并附有水平仪,可惜的是紧凑的设计舍去了独立阻尼设置功能,但在旅游脚架也是个可接受的取舍。亦可以替换其他云台实现更多功能,但在收纳尺寸上就要作出一些牺牲。

最值得买的三个三脚架(从五十到五千的入门摄影三脚架)(65)

但是价格也是这批推荐里面最贵的了,5599的价钱大概比大多数入门套机都要贵。但也不能排除有直接全画幅加大三元入门的土豪,这一款绝对是他们的最佳选择。

最值得买的三个三脚架(从五十到五千的入门摄影三脚架)(66)

总结

推荐了好几款,最后总结一下吧:

  • 不知道买啥好的选 伟峰 WF-3520

最值得买的三个三脚架(从五十到五千的入门摄影三脚架)(67)

  • 预算足够,不知道选哪个好的选 马小路 ET-1541套装

最值得买的三个三脚架(从五十到五千的入门摄影三脚架)(68)

  • 预算足够,但又怕重的:
    • 马小路 MT-1541T(有中轴,更高)

最值得买的三个三脚架(从五十到五千的入门摄影三脚架)(69)

    • 徕图 LS-254C套装(无中轴,更稳,更适合风光摄影)

最值得买的三个三脚架(从五十到五千的入门摄影三脚架)(70)

  • 不怕重的
    • 马小路 MT-2542S套装(可以改装带中轴款)

最值得买的三个三脚架(从五十到五千的入门摄影三脚架)(71)

    • 徕图 LS-284C套装(云台好用)

最值得买的三个三脚架(从五十到五千的入门摄影三脚架)(72)

  • 预算不多,但要全功能的选 思锐 N1004SK K10X 铝合金套装

最值得买的三个三脚架(从五十到五千的入门摄影三脚架)(73)

  • 要好塞箱包里面的,选金钟 UT-63Q II

最值得买的三个三脚架(从五十到五千的入门摄影三脚架)(74)

还有更小的UT-43QII可以选择

最值得买的三个三脚架(从五十到五千的入门摄影三脚架)(75)

  • 需要中轴横置的,等等吧,唯一能选的 曼富图 Befree GT XPRO 暂时还是比较贵

最值得买的三个三脚架(从五十到五千的入门摄影三脚架)(76)

  • 不差钱的:捷信 GK-1545T-82QD套装

最值得买的三个三脚架(从五十到五千的入门摄影三脚架)(77)

后记

其实去年双十一就写过一篇摄影附件清单,写得想吐血 。今年其实就想随便水水骗点金币,谁知道啰啰嗦嗦的又写了接近一万字 。不敢说写得都对,更希望值友有经验、有意见、和有建议的来交流指导一下 ,底层生活家也谢谢看到这里的各位。

对了,如果还是觉得我说的不清不楚不明不白的话,买马小路ET-1541吧,绝对对得起其价位的产。

(本文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