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事都要向姐姐说(因为是姐姐)

什么事都要向姐姐说(因为是姐姐)(1)

芭姐日常VOL.58

愿每个人的懂事

都是在经历爱之后

最近,芭姐又一次被张子枫圈粉了,电影《我的姐姐》中“国民妹妹”变身姐姐,和观众一起探讨当下最敏感的话题。(以下内容有轻微剧透)

什么事都要向姐姐说(因为是姐姐)(2)

离家已久的成年姐姐安然(张子枫饰)在父母因车祸意外去世后,被道德和压力裹挟着不得不去安置年幼的弟弟。

什么事都要向姐姐说(因为是姐姐)(3)

选择独立生活后,是放弃自己的人生留下来抚养弟弟,还是继续考研去北京,将弟弟送养,成了贯穿电影始终的难题,结尾也落到了到底签不签送养协议上。

什么事都要向姐姐说(因为是姐姐)(4)

之前说“重男轻女”“中国式姐姐”,我们经常就会想到电视剧里“樊胜美”式、“苏明玉”式的家庭对姐姐的压榨。重男轻女的父母把一切都给了儿子,还要女儿也把一切给自己的兄弟,家庭成了无底洞。这样激烈的、显性的重男轻女,让人嫌恶,也更容易改正。

什么事都要向姐姐说(因为是姐姐)(5)

但在《我的姐姐》里,我们看到的是不激烈的、丝丝缠绕的困境,而是表达一种被忽略的、隐性的渗透。

什么事都要向姐姐说(因为是姐姐)(6)

电影一开场,安然的父母因车祸去世,交警询问安然的身份,安然说自己是他们的女儿。但交警看到的全家合照里却只有夫妇二人和儿子安子恒,而安然作为女儿的身份,却需要通过提供身份信息去进行核验,点明了女儿在家庭地位中的缺失。

之后,是在回忆里父母想再生育一个儿子,迫于独生子女的政策就让安然装瘸,还试图通过“游泳池意外”让安然消失。

什么事都要向姐姐说(因为是姐姐)(7)

更可悲的是,安然这个名字也是在电影进行了一大半之后才因为考研被提及,大部分时间在主角身上只有“姐姐”两个字。父母在世时,他们的生活中只有弟弟,姐姐是可以被抹去的存在。她一直想得到父母的肯定,但始终都没有得到。

什么事都要向姐姐说(因为是姐姐)(8)

而父母去世后,所有人都认为抚养弟弟是姐姐的责任。姑妈苦口婆心:长姐如母,你现在的首要任务就是把你弟弟好好养大。你大了,要懂事。

“懂事”似乎是所有孩子最厌恶的两个字,却是大人最爱夸奖的两个字。小时候,会哭会闹的孩子有糖吃,不哭不闹的只有一句不咸不淡的“好孩子,真懂事”。

什么事都要向姐姐说(因为是姐姐)(9)

安然抗争过,在父亲因为她在计生委核实家庭情况时穿裙子打她时,她大吼我不是瘸子,然后她的童年里就只有父亲的“笋子炒肉”——打屁股。

她明白自己不被父亲喜爱,自己可有可无。所以,被迫懂事,讨好不惹事,努力学习,不再对父母抱有幻想,想通过考学逃离家庭,又被父母修改了高考志愿,打碎了梦想。

什么事都要向姐姐说(因为是姐姐)(10)

芭姐无意评判在这里面“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到底占了多大的比重,但是显而易见,安然是被迫地懂事着长大,因为她只有自己了。

我是好孩子,可我不想懂事。懂事了就得不到父母同等的爱,懂事了就得不到老师同等的帮助,明明应该平等的事情却需要不平等的“争抢”,而懂事的那一个从始至终就是失去的那一个,孤身一人的那一个。

就像电影中说的那句,一个从小不在父母身边长大的女孩子,当她被欺负的时候,她打得赢要打,她打不赢也要打。她懂事,她上进,是因为她只能靠自己了。

什么事都要向姐姐说(因为是姐姐)(11)

后来,我们懂事着,委屈着,打掉牙齿活血吞着长大,从来没有被问过你想要什么......长大后,努力和自己、和家庭和解的时候,又在想当初我要是能说一句、被听到就好了。

什么事都要向姐姐说(因为是姐姐)(12)

@Zn

我是一个00后,有一个比我小一岁三个月的弟弟,从小因为家庭因素,爸爸在外地工作,妈妈的工作也比较繁忙,导致我从小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直到上小学三年级才和妈妈、弟弟一起生活。就因为我的年纪比弟弟大,什么事情都要先考虑他。有一年全家一起回老家过年时,奶奶在装病,说不活了不活了,姑姑姑父和爸爸还有叔叔全跪在床前,劝奶奶(奶奶在我妈妈和爸爸结婚的前几年完全是传说中的婆婆样子,很不好相处,没事找事,不过现在好多了),但爷爷识破了奶奶在装病,就让妈妈带弟弟走,根本就没考虑过我的感受。我那时也就两三岁,就因为这个原因,在最需要妈妈的年龄的时候,和爷爷奶奶在农村生活了一年多。

上幼儿园的时候,别人都是爸爸妈妈接送,而我是爷爷奶奶接送,在幼儿园有活动的时候,都是妈妈让一些亲戚来参加。这同时,妈妈和弟弟一起生活在姥姥家里,弟弟在姥姥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而我每天都想和妈妈生活在一起。上了小学一年级,婶婶生了表妹,爷爷奶奶要去照顾,带着我去叔叔婶婶家住。有一次在餐桌上就因为我多夹了几次黄瓜就被叔叔拿着筷子敲手,有时候犯了小小的错误,就差点被叔叔打了,还是爷爷拦了下来。

慢慢地我开始学会了约束自己,试图讨好他们。直到二三年级,奶奶告诉了爸爸妈妈这些事情,爸爸是个很坚强的人,听说了我在叔叔家的遭遇,晚上在叔叔家楼下哭了起来,爸爸妈妈决定让我和他们一起生活,但就因为我的年纪比弟弟大了一岁多,就多了这些不好的遭遇,我会比弟弟更懂事一些,妈妈对我的一些事情比弟弟关心得少一些。直到现在我都很赞同一句话,好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好的童年用一生去疗愈。渐渐地我懂事了起来。

@A.小兔不乖

如果有所依靠谁又想懂事过早?我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上面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所有人都觉得最小的肯定最幸福,事实也的确如此,因为遇事总有老大老二替你扛。但若说懂事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从爸妈忙于生计没时间管我们开始,从懂得爸妈的辛苦劳累开始,从儿时就明白不能什么都想买都想要开始。被迫懂事呢?从爸妈忙于生计四处奔波年纪轻轻就要独自带大三个孩子,生活已经磨掉了他们的耐心与好脾气,你摔倒了第一句不是安慰而是被骂,做错事也是被骂得狗血淋头,后来慢慢地有心事再也不会告诉家里,学会了报喜不报忧,当你得不到安慰与鼓励就学会了懂事,被迫成长……

@塔塔

那些身上曾有过的光渐渐地就消失在懂事这两个字的背后。懂事的不争不抢,后来就遇事不决;懂事的不哭不闹,后来就无法自信;懂事的照顾别人,后来就被人遗忘。谁能想到呢,小时候用懂事换来的一句你真乖,竟然变成了长大以后的你真不争气。

@咕噜噜

我不想懂事。小时候觉得被夸懂事很开心,现在越来越羡慕那些可以随心所欲生活和父母撒娇的同龄人。我的各种故事算起来也挺抓马了,生活得挺刺激,哈哈哈,我对父母之间的事没有什么美好的甜蜜回忆,我很小的时候他们就经常吵架,有时候会听到他们打架的声音。父母大概在我上小学时就离婚了,爸爸出轨有了个弟弟,妈妈找了一个外国老公,现在有个妹妹。我父母收入都还不错,本来我应该也可以过着花钱大手大脚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生活,但是我从小因为父母离婚也比较听话,妈妈经常告诉我自己辛苦(她确实挺辛苦的,虽然是个女强人,但是一个人要养一家子人,而且当初和爸爸吵架导致现在身体也不是很好),爸爸这边的继母则一直想方设法拿走所有的钱,而且我弟弟是美国国籍,上的学校都特别好,所以我爸爸压力也很大……

我现在也习惯了过节俭的生活,弟弟妹妹感觉和我已经不是一个阶层的人了。其实很多时候对父母的不满都无法表达,前段时间这些负面情绪都快压垮我了,我知道他们压力也大,可为什么我就成了牺牲品呢?现在只希望大学可以去意大利学时尚 但是我的ideal school 学费也比较贵,我不知道能不能向他们要到学费,毕竟是七年的梦想,不知道该咋办了,但是在梦想这方面,我还是选择做个不懂事的孩子吧。

@匿名

因为我是初中老师,弟弟成绩很差且经常不交作业,妈妈没办法苦口婆心地劝我把他转到我的学校,碍于我妈的身体情况,我妥协了。弟弟一开始还好有所转变,一段时间之后原形毕露,各位老师碍于我的关系,没办法对其严肃处理,导致他更加的肆无忌惮为所欲为,一步步发展到逃课,问题一步步出现后,我爸把责任全部推到我身上,说我不管弟弟,我不该一天老是批评他……我爸一点不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会给孩子带来怎样的影响(我爸经常去打麻将)。我说让弟弟不要再在我们学校上课了,家里的七大姑八大姨就开始说,你看你这样子,让你爸妈多为难呀,他还这么小,你让他不上学去干啥呀……我又哪里错了???就因为是姐姐,所以就必须负责弟弟的一切吗,他们又有谁为我想过呀!

@清和十六

回想小时候和亲戚家小孩一起玩时被欺负,我父母说忍了吧,忍忍就过去了,都是自家人,她又比你小。那时候我们最好的解药就是忍,因为忍,才是懂事,才是大气,才是不计较,才是不给父母惹麻烦。现在我终于算是长成了大人,有了一点点勇气和成绩,不知道有没有资格和那个欺负我的亲戚小孩打一架,动拳头那种,我那时候被人动手还得向人道歉,因为父母告诉我,我要懂事我得道歉。

@丽萍

我是遗腹子,妈妈改嫁后又生了妹妹。从小妈妈就教育我要懂事,好吃的留给妹妹先吃,新衣服给妹妹先穿,新玩具给妹妹先用,因为“养育之恩大于生育之恩”。继父生意失败后,我就懂事地自动退学,去赚钱养妹妹,替继父还债,因为“养育之恩大于生育之恩”。从小到大从来不敢撒娇,不敢提要求,不敢要妈妈抱爸爸抱,我要懂事。因为我是姐姐,一生下来就是。看《我的姐姐》从头哭到尾,安然其实比我幸运,父母去世她继承了房产,可是我,什么都没有。我的妹妹却说,她从来不欠我半分,因为养育她是父母的责任,我替父母尽了责任,所以那是父母欠我的。

电影里的姑妈(朱媛媛饰)也是一位曾经被裹挟的姐姐。年轻时的姑妈原本考上了西师俄语系可以上大学,但因为家境限制,也因为父母认为女孩子不必读那么多书,就把上学的机会让给了考上中专的弟弟,也就是安然的父亲。

什么事都要向姐姐说(因为是姐姐)(13)

在成为俄罗斯女商人的前一刻,调转方向回归家族,她的人生从此也就被限制在了血缘边上。她懂事地谦让上学的机会,她懂事地不争抢房子的份额,她懂事地被装进“姐姐”的大套娃里,只能在碎片时间的边缘回想自己曾经还有一个学习俄语的梦想。后来,姑妈差点儿也让安然装进同一个“套娃”里。

什么事都要向姐姐说(因为是姐姐)(14)

在一段官方发布的姑妈朱媛媛未曝光片段中,是一段零台词表演:姑妈把咖啡店的咖啡用保温杯带回家后,找到当年从俄罗斯带回的套娃杯子,将咖啡倒入。就因为是姐姐,她的人生被迫放弃了。

什么事都要向姐姐说(因为是姐姐)(15)

姑妈式姐姐们的懂事让她们失去了自己的人生,可是我们呢?看到这么多芭粉的故事,懂事着长大的故事那么那么多,我们要因为不被安慰和鼓励的成长过程而自怨自艾吗?

当然不能,也许你说和父母沟通无意义,可是连沟通都没有,他们甚至不会感知到你的痛苦。去试试说出你的不快吧,也许没有那么容易解决,但都是十月怀胎生下来的孩子哪有不爱的呢?如果没有办法改变观念,至少别再被观念裹挟,努力活出自己的人生。

当然不能,也许你说和父母沟通无意义,可是连沟通都没有,他们甚至不会感知到你的痛苦。去试试说出你的不快吧,也许没有那么快解决,但都是十月怀胎生下来的孩子哪有不爱的呢?如果没有办法改变观念,至少别再被观念裹挟,努力活出自己的人生。

什么事都要向姐姐说(因为是姐姐)(16)

@小朱

“被迫懂事”的时候还真不少,越是随着年龄增长,越会如此吧!

小时候作为长姐,一直被教育对待妹妹要宠爱,即使我们年纪相仿,但只要她一哭,我就会被家长责怪:做大姐的你就不能让着她点儿吗!!那时候最害怕的就是妹妹哭,可我也是小孩子啊,还不懂得责任,只是知道她哭了我就会被骂,就只能悄悄儿地把她哄好。其实长大了不用被迫教育懂事,也知道疼爱妹妹。

也许是潜移默化慢慢习惯了大人们的被动教育,长大了发现自己的责任感更强烈些,一直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相信也有不少和我相似的人肯定明白,这样的“懂事”是有多操心,自己有委屈有压力也得默默承受,因为仿佛我们懂事是“应该的”,对待他人的伤害也不会潇洒回怼,一直做那个好像在外人眼中懂事,自己却不喜欢的好孩子。如果说青春有遗憾,那就是没能体验过“坏孩子”那样的随心所欲。

@九月恰过半

我是独生女,因为爸爸妈妈都是长子长女,全家都是男孩,就我一女孩,所以被全家人捧在手心。从小到大娇生惯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直到出国后,从啥也不会的娇滴滴的女孩子变成了女汉子。修马桶、换灯泡、组装家具书柜床、每周去很远的超市买一周的菜,很重很重自己徒手提回来,天天网上搜索食谱跟妈妈和姥姥视频请教她们做饭。永远忘不了有次生病发烧跟妈妈视频,妈妈说你去烧点水喝,我起身直接晕倒了。等我醒来发现自己在地上,吓坏了视频那边的妈妈,我俩对着电脑哭。妈妈说宝贝这么辛苦就回来吧,我说不,自己选的路跪着也要走完。

还记得刚出国的时候,因为买0.8 欧还是1.5 欧的牙膏在超市的货架前纠结半天(要知道在国内的时候都是大手大脚,花钱也是)。第一次自己做饭煮意面,那个炉子是慢火电炉子,意面生生煮了一个小时,都没熟。要到上课的点了,要迟到了,我就关掉了火饿着肚子去上课了。那座城市经常突然下大雨,斜着的瓢泼大雨,下课回家淋雨是经常的事情,好像从那之后就学会了只要出门就要带一把伞。因为有日本、韩国的同学,跟着他们学会了日餐、韩餐,每年我回国,姥姥和妈妈生怕我吃不到家乡美味,拉着我教这教那,我现在啥都会做,中餐、法餐、韩餐、日餐,家里哪儿坏了都会自己修。

不是有句话吗,出国的女生当男生用,男生当牲口用,感觉出国的第一年一下子长大了。现在回想这一切,历历在目,但很值得。

@Marvelous

我的家庭比较特殊,重组家庭。我是长姐,是比较听话、懂事的省心孩子,小时候就觉得爸爸妈妈有了弟弟妹妹,他们就要多多地爱他们,那我自己就乖乖玩我自己的好了。好在我的家人们很爱我,尤其我的爷爷奶奶,被爱滋养所以我的自我意识觉醒得很早,很小就坚定长大了一定要走出小镇,多多看看这个世界。

毕业后自己留在了外地,第一份工作做了采编,经常出差跑活动,经历过低谷期,好像也没觉得辛苦。我的成长道路有家庭“残酷”学说被迫懂事,也有自己主动选择独立,吃过苦、哭过笑过,现在想想也是滚烫人生的一种见证。这几年回家最大的感触是弟弟妹妹真的长大了,他们爱我不比我爱他们少,现在想想小时候很想出去玩,却被妹妹黏着,我眼巴巴出不去,气得抓狂,现在真的无比渴望弟弟妹妹快快长大。

@范翔

看了电影真心不错,尤其那句“我的人生不光只有你”戳住每个人的心。我是一个弟弟,我有个姐姐,由于我分配了工作,而姐姐没有,我感觉很内疚。我陪姐姐逛街,发现姐姐看上了一件衣服又说不喜欢了,我看了吊牌,估计是因为贵。

于是我就拿出工资的一部分给我姐姐买了衣服,记得那件衣服799元,我说我买,姐姐说谢谢老弟,姐姐打工还没发工资呢,等发了工资还你,我说不用。

很庆幸看到有人说,懂事着长大虽然让童年过得有些许不愉快,但是让我早早学会了自理和自立,长大后我能更好地生活,也更有责任心。感激没被压垮的自己,现在能更好地生活。

什么事都要向姐姐说(因为是姐姐)(17)

在“二胎”政策背景下,作为年长一点的那个孩子也许无法一下子被彻底理解,获得彻底的平等,但是至少我们需要去沟通、去寻求,也许就会发现你的懂事不是被迫的,你的谦让和呵护是被看见的,也许你的父母也是在努力寻求公平的。

也许我们曾经被迫懂事着长大,面对过去的一些记忆和情绪,与其挣扎在那个旋涡里,不如洒脱地回头看看在不如意的曾经我们收获过什么,也许被迫自立自强的你会感谢曾经委屈长大的自己,然后勇敢地迈向人生的新篇章。❤️

什么事都要向姐姐说(因为是姐姐)(18)

BAZAARDaily

你有过被迫“懂事”的经历吗?

将你的故事分享给更多人吧~


编辑:Miffy

文字助理:雨佳

(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