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迪人生的诗(清新雅致的一首小诗错误)

我打江南走过去,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如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哒哒的马蹄,是个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郑愁予) ”

“我哒哒的马蹄,是个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这是什么意思?这是渣男的分手宣言教科书吗?不然呢?设想,你在女友的生日晚会上,大声朗读出这句诗。那场面,必定先是如夜之山林般的静寂,随后,一大群姐妹淘如火之海洋般爆发, 联手对你声讨,镇压,施以“正义的铁拳”。

这一句如同对话一般给人的感觉很奇怪,明明画面感很强,应该有着清晰的意义指向,当你刻意去寻时,又发现飘忽的不着踪迹,很难确定。

启迪人生的诗(清新雅致的一首小诗错误)(1)

跫字比较生僻,读作琼,是足音,脚步声的意思。全诗描画的,是一个擦肩而过的瞬间。“莲花的开落”一句,是妇人看见打马而来的我,误以为亲人归来,定神却又不是,由欣喜雀跃,到狐疑,失望的神态变化。

“三月的东风”一句,我的落寞与妇人的失望,相互映照,各自深陷情绪。

于是,你如“寂寞的城”,满城喧嚷都与你无干。

于是,我如“青街向晚”,寂寥,萧索一如往常。

同是天涯沦落人,明月何曾是两乡。

于你,“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于我,“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

诗人的笔触如蝴蝶飞舞,在打马交错的一瞬间,借由莲花,柳絮,空城,青街,窗扉一连串的意象,在我与她的描画中来回穿梭,交织出一幅看似毫不相干,其实暗里相通的,惆怅。

启迪人生的诗(清新雅致的一首小诗错误)(2)

最后,她由失落,又归于平静,“窗扉紧锁”。我呢,则因目睹这一切,有了莫名的歉意。虽然是认错了人,也算是在思念的苦海中,给了她这片刻的欢欣,或者就能更坚定她的期待。

如果,这首诗在“我哒哒的马蹄,是个美丽的错误”结句,就此浑然一体,前后呼应,场景,情绪变化都已完成,主视角清晰,没有任何问题。

直到这里,这都只是一首清新的小诗,写得固然不错,但也就这样了。最后一句,“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起了变化。字义上看,这句也没问题,只是马蹄一句的延伸,并不影响全诗原有的情绪,结构。

启迪人生的诗(清新雅致的一首小诗错误)(3)

但是“归人”,“过客”两个词用得就有点不寻常,尤其是“过客”一词。过客,很容易就让人联想到他另外的语境,时间与漂泊。正是这个词,让之前统统被诗人刻意营造的语境,都发生了变化,我们的飘忽感,也由此而来。

是我们的多心,过度解读,还是什么,诗人要表达的是什么呢?还是让我们看看诗人自己的说法吧。郑愁予1933生人,49年随军人父亲去往台湾,随后读书,工作,结婚,之后去了美国进修。1985年,他被美国耶鲁大学授以永久性聘书,和妻子一道就任。2018年8月,郑愁予应邀参与央视“朗读者”节目,在被问及打动了无数人的《错误》一诗的写作初衷时,他说,那源于对身处战乱时期,居无定所,迁转四方的母亲的回忆。

启迪人生的诗(清新雅致的一首小诗错误)(4)

郑愁予的童年及少年时期,正逢中国大地兵连祸结,山河破碎的历史阶段。由于父亲是军人,他很小就同母亲一道,跟着父亲南北折徙,之后抗战时期,他更是随同母亲奔投四方。15岁时,郑愁予就尝试着写作“新体诗”,在他刚刚学会用自己的眼睛,从文化的角度重新认识这片土地的高山大河时,1949年随同父亲的撤退,他和母亲一道去了台湾。

在体会到这意味着什么时,一切已成“永诀”。从此,同好友余光中等人一样,“乡愁”就成了他们诗作里,永恒的主题。《错误》写成于郑愁予二十岁左右,在被问道“哒哒的马蹄”时,他说那是“马拉炮车”的声响。

启迪人生的诗(清新雅致的一首小诗错误)(5)

知道了这些,我们再重新把全诗画面次序捋一遍,应当是这样:

三月江南小城,寄居此处的郑家夫人关门闭户,在屋内教孩子读书写字。窗外人声渐渐嘈杂,喧闹,有隆隆的车轮声音,伴着哒哒的马蹄声响起。熟悉军旅的郑家母子都知道,这是有军队在经过。“会是他吗?”忐忑与期待交织,孩子看见母亲平静的眼神中,突然有了热切的光彩。打开门,看着走近的军队,番号不对,上前询问,的确不是。趴在窗前的孩子,看着慢慢走回来的母亲,眼里的光彩,一点一点地消失。门窗重新关上,像是累极了的母亲坐在那里,一言不发。

看出来没有,诗人说出来的,是作为一个孩子的主观视角,对母亲的回忆。但是诗中的文字里,分明还有一个视角。如果我们把以上画面陈述,当作全诗主体,那么,“打马江南”的是谁?

启迪人生的诗(清新雅致的一首小诗错误)(6)

那就是诗人自己,在想象中跨越时空,与多年前的母亲,擦肩而过。为什么可以这样呢?因为,情绪是相通的。母亲遭遇的,是亲人的别离,是思念的累积成川。诗人面对的,是故土的远离,是精神,文化上的无法割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无可奈何。

正是,“晓看天色暮看云,楼高不见章台路,一样相思,两处闲愁。”

知道了这一点,我们再看全诗,再看“马蹄”一句时,感受就大不相同了吧。这时,我们才会明白,“归人”,“过客”的特异之处,才会明白,我们阅读体会时的飘忽之感,是源于两个时空,两个视角的穿梭交织。

启迪人生的诗(清新雅致的一首小诗错误)(7)

这时,我们才会体会到,一首看似描写闺怨的小诗,为什么会起名叫做“错误”。诗人笔下,所谓“美丽的错误”,我们这时才明白,会是一种怎样的切肤之痛,和深入骨髓的惆怅,才明白诗人用情之深。

2000年之后,晚年的郑愁予,多次回到祖国参加文化交流活动,期间多次寻访当年的故迹。“少小离家老大回”,时光荏苒,16岁的少年,归来时已是白发苍苍。此时的他于故乡,是归人,还是过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