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筑桥梁同心携手育英才(第三方助力家校同向而行)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上海市静安区日益感到家长拥有正确的教育理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已成为进一步提高区域教育质量的重要条件尽管大多数家长已经从仅关注成绩逐步发展为对学业、能力、身心发展等各方面的关注但仍有不少家长对孩子要求严格而忽视自身状况在其成长中的作用,更有家长迷失在海量的育儿信息、技巧之中,“怎样把道理变成具体的方法”“哪种方法最适合自己的孩子”,是众多家长最大的苦恼因此,无论是教育的自身发展,还是呼应家长的迫切需求,家庭教育都需要在工作格局、方式、内容上有所突破,让学校、家庭真正产生合力,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家校合作筑桥梁同心携手育英才?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家校合作筑桥梁同心携手育英才(第三方助力家校同向而行)

家校合作筑桥梁同心携手育英才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上海市静安区日益感到家长拥有正确的教育理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已成为进一步提高区域教育质量的重要条件。尽管大多数家长已经从仅关注成绩逐步发展为对学业、能力、身心发展等各方面的关注。但仍有不少家长对孩子要求严格而忽视自身状况在其成长中的作用,更有家长迷失在海量的育儿信息、技巧之中,“怎样把道理变成具体的方法”“哪种方法最适合自己的孩子”,是众多家长最大的苦恼。因此,无论是教育的自身发展,还是呼应家长的迫切需求,家庭教育都需要在工作格局、方式、内容上有所突破,让学校、家庭真正产生合力。

用专业优势解决现实问题

上海市静安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于2008年9月正式挂牌成立,由区教育局直接领导和管理,是具备独立法人资质、全额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中心共有5名教师,均拥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或上海市学校中级心理咨询师资质,其中一名教师还具有生涯规划指导师资质。这些教师来自教育一线,拥有丰富的教学经历,熟悉小学和初高中教育特点和各年级家长的需求。

中心的核心工作就是家庭教育,主要包括谋划全局、设立标准、提供指导、汇聚资源、孵化创意、策划项目。因理念差异,家校之间容易出现由互不理解造成的隔阂。此时,中心的第三方身份更容易帮助双方摆脱思维定式,从更为客观的角度查找问题根源,促使家长、学校各自改善行为。另外,中心教师长期的一线执教经历、为人父母的亲身体验,与学校和家庭都容易产生共鸣,而心理学和家庭教育的专业背景,接触过大量的具体案例,使中心的工作在接地气的同时保持专业水准,对学校和家庭具有引领作用。

中心具有孵化学校家校互动项目的职责。比如以头脑风暴的形式,共同分析、发掘学校现行家庭教育工作中的优势,以项目来呈现学校的创新火花。越来越多的学校建立了家庭教育创新实践项目,陈鹤琴小学的家长教练项目已是第八个年头了,市西小学的双休日亲子俱乐部已经成为家长争相加入的热门活动。一些学校的项目则在体制机制上着力,静安小学的家校育儿坊、七一中学家校互动管理新模式的研究等,都是关乎学校全局的综合实践项目。不过,无论项目规模大小,它都指向该校家庭教育工作当下的重点和难点,与学校办学发展、文化建设紧密结合,从而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家庭教育的指导看得见摸得着

当前互联网是家长最主要的获得信息的渠道。中心信息平台目前包括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以及静安家长慕课平台。中心注重微信的服务功能,如在微信平台提供暑期生活资源指南,在假期开始时就通过《暑期计划模块化》等文章与家长探讨如何避免假期计划的形式化、功利化。

家庭教育信息平台呈现的信息必须具有可读性、针对性、原创性、可操作,引导、启发、鼓励家长克服冲动盲从、理性思考。为保证信息发布的科学、实用、及时,平台尤其对流行观点进行反复讨论,形成科学的表达。例如“只要你努力,就会成功”是家长常用的金句。这一观点指向结果,且以结果来确定努力的真实性,一旦结果不如预期就会对孩子带来更大的伤害。因此,我们发送微信《我的期望并不高》、慕课“怎样鼓励更有效”等系列内容,让家长从关注结果转为关注过程,将所谓的成功化为成长。

静安家长慕课平台,是一个24小时在线的网络视频家长教育平台。两年间,慕课平台囊括全区所有小学,以每年8到10部的速度,策划、制作区域特色主题微课。同时,静安教育大讲堂也在慕课网络同步直播。很多家庭不仅父母在学习,祖辈也在学习,最多的一个家庭达到6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在学。

幼升小、小升初是家长最为焦虑的时期。中心从2011年起启动了静安衔接教育工程,编写了《宝贝上学知多少——静安区幼小衔接家长指导手册》和《我的孩子上初中——静安区小初衔接家长指导手册》,为与政策形势保持同步,每年均对手册内容进行调整和更新。手册包括了衔接期孩子的身心特点、家长应关注的教育关键点和容易出现的家庭教育问题。家长知道了下一阶段自己和孩子会面临什么,焦虑也就小多了。

从点到群到面满足家长需求

中心采取讲座、咨询、课程、项目、工作坊等多种形式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建立之初,即以静安家庭教育大讲堂为基本形式提供讲座资源。“亲子阅读”“规则教育”“孩子独立性培养”等讲座都受到家长和学校的欢迎。很多家长听时很激动,但回家又陷入迷茫。家长们可以通过热线咨询、预约面询、专场咨询等三种咨询方式解决困惑。

在坚持点与面的服务同时,中心重视开发面向“群”的服务,帮助某一类型家长、有特定需要的家庭。如开办10年的感觉统合家庭训练营项目为器械训练和行为训练结合,由聚焦孩子发展为孩子、家长双主体,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紧密结合。

感统失调的孩子常常被家长认为不认真、太顽皮,小明就是这样一个孩子,他上课顽皮、回家做事拖拉。通过测试与评估、对家长和教师深度访谈后,发现小明幼年被过度保护、严重缺乏运动、注意力缺陷,同时家长对他期望极高、管教极严厉。中心指导老师一方面建议家长带孩子就诊、参加感统训练,更重要的是改变教育方式,引导、鼓励孩子从生活自理入手,逐步收获自信、形成规划习惯。通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孩子变得积极主动了,家长也从原来的抱怨转而主动发现孩子身上的亮点。

另外,我们通过开展家长工作坊,在家长的分享、交流中,引导家长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舒缓自身的焦虑,寻找到问题背后的成因、解决问题的方向。从2013年起,我们从家长情绪管理、亲子关系切入,在亲子关系易产生波澜的初中阶段,开设相关工作坊。在多次的分享讨论、场景模拟、自我陈述、旁观感知的过程中,提升倾听能力、感知他人和自己情绪变化的能力,反思、调整自身的教育行为。

中心今后将力争为家长提供更为优质的个性化服务,促成家庭教育指导个性化、校本化,强化项目引领机制,开发建立适合不同领域、不同对象的家庭教育特色项目,使其走向科学化、精致化和常态化。

(作者:陈小文,单位:上海市静安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

《中国教育报》2018年07月12日第9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