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胞胎姐妹上清华北大(齐聚清华再出发)

“小时候,从事工科科研工作的父母就告诉我们,清华大学是为祖国培养一代代优秀人才的地方。没想到2020年秋天,我们在清华顺利‘会师’了!”

十年不长,却足以让两个稚嫩的双胞胎小朋友成长为各自能顶一片天的小伙子,在一方学术领域中踏实深耕;十年不短,却没有拖慢少年追求理想的脚步,更未磨平青年奋斗向上的锐气与笃定。

这十年,时代的车轮向前,刘亦谦、刘亦贤这对孪生兄弟也经历着梦想的生根发芽,命运的辗转巧合。

一粒求知的“种子”,在童年的刘亦谦、刘亦贤心中扎根;在相互勉励、不懈奋斗的浇灌下,厚植于两位清华大学材料学院博士生的学术旅途,枝繁叶茂。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故事。

一粒种子

双胞胎姐妹上清华北大(齐聚清华再出发)(1)

2005年,刘亦谦、刘亦贤在清华大学校门前

“从小时候起,清华大学就成为了我们心中神圣的最高学府。”

小学一年级的暑假,父母就带着刘亦谦和刘亦贤来到清华大学参观,并留下了这张珍贵的合影。这趟参观也在两人心底种下了一颗懵懂的种子,“要到清华去”。

那正是他们九年义务教育刚刚落下第一笔的时候,不想却伏脉千里于兄弟二人十数年后的博士生阶段

携手前行

照片拍摄后的第十年整,2015年暑假,高二的刘亦谦“故地重游”,参加清华大学暑期学校。一家四口再次来到清华园,绿树成荫的主干道、仍在营业的闻馨园以及尚未落成的北馆构成了兄弟二人对清华园的最初印象。

2016年,刘亦谦考入清华大学材料学院,刘亦贤也考入郑州大学材料学院。刘亦谦的开学典礼那天,弟弟刘亦贤也在亲属观礼台上,这是兄弟二人第一次共同聆听来自清华的谆谆教诲

“虽然在不同的大学上学,但由于专业相同,我们始终可以同频交流,也拥有共同的发展目标。”本科期间,刘亦谦和刘亦贤常常交流专业学习问题,平常的聊天也经常可以变成专业研讨会,不时还有作为“大同行”的父母的参与。

双胞胎姐妹上清华北大(齐聚清华再出发)(2)

刘亦贤(弟弟)参与2019年河南省挑战杯决赛答辩现场

相比于孪生兄弟的缘分,刘亦谦和刘亦贤在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上的志同道合更显得难能可贵。“在没有任何约定的前提下,我们两个在入党这件事上也是步调一致,父母单位同时收到了两份函调,入党的时间也在同年同月,”刘亦谦笑着说,“这便是孪生的默契吧。”

疫情前校园开放时,兄弟二人多次一同游历清华园,尚未入读清华大学的刘亦贤已经在哥哥的带领下吃遍了学校的食堂。这些所见所闻都更加坚定了刘亦贤来到清华园深造的目标。

在学校时,刘亦贤也经常会在手机上播放清华园延时摄影视频《时光机》,最后学长久久凝视二校门的场景让他难以忘怀,他说他看到了清华工科生的浪漫与清华带给每一位学子深深的归属感。

随着年级的增长,他们也开始各自选择研究方向和进行科研学习的课题组,也趁假期互相参观过对方所在的实验室,互相了解了不少小领域之外的研究。他们还一起探讨未来的深造方案和职业规划。本科的前三年,他们都为此努力奋斗。

会师清华

双胞胎姐妹上清华北大(齐聚清华再出发)(3)

2022年,刘亦谦、刘亦贤在清华大学

2019年春天到秋天是清华大学的推免季。从3月起,刘亦谦就根据自己对学院及老师研究方向的了解,帮助刘亦贤备战清华的考核。

大三期间,刘亦贤每天白天主攻课程学习和学科竞赛,等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就一遍遍打磨自己的申请材料、研究导师的科研方向、准备面试的考察内容。7 月份,在参加材料学院夏令营时也趁空闲时间,一个人在六教复习专业课。他自己回想起来这段忙碌的日子,虽然休息时间少一些,但也乐在其中。

最终,刘亦贤成功取得免试推研资格并保送到加工方向攻读博士研究生。“2020年秋天,我们在清华顺利‘会师’。”

继续前行

如今,博士二年级的刘亦贤已经从“旁观者”变为了“亲历者”,“对于很多事情也从听人说转变成了自己亲身感受——既能在院馆里感受到肃穆庄严的学术氛围,也能在照澜院体会到柴米油盐的烟火气息,还有更加别开生面的团体活动、简洁高效的办事流程、团结和睦的师门关系。”

“进入清华园以来,我们都有幸遇到了身边优秀的同辈,听到了大师们传道受业解惑,共同经历了110周年校庆,深刻感受到了清华校友深深的凝聚力与归属感,以及融入血液的家国情怀。”

刘亦谦和刘亦贤虽然从不同的起点出发,但最终汇聚到了同一条跑道。读博期间,刘亦谦师从林元华教授,探索科技前沿,在无铅储能介电材料的实验和模拟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 Advanced Materials,Progress in Materials Science 和 Science 等期刊上。刘亦贤跟随熊守美老师,面向重大需求和工程实践,致力于从事高导热压铸铝合金的设计与组织性能关联研究。

双胞胎姐妹上清华北大(齐聚清华再出发)(4)

刘亦谦(哥哥)正在进行实验

在我们向前走的同时,学院也在不断发展。刘亦谦作为在清华园的“老人”,深刻体会到材料学院在本科教学方面的逐步调整、党建和学生工作水平的持续加强,也见证了学院科研实力上的巨大进步,在不少领域领跑国际同行。

“学院对博士生的培养考核方案也始终与时俱进、接轨国际,几年间就完成了从培养方案到毕业指标的全方位变化。”刘亦谦说道。

未来,刘亦谦和刘亦贤将继续向着理想稳步前行,在青春赛道上演绎新的精彩。

来源: 清华大学微信公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