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大元帅都有谁(十大元帅名字的由来)

人皆有名,作为一个称呼,它不仅是一个符号,往往包含着丰富的寓意和期盼,开国十大元帅的名字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你知道他们原来叫什么吗?

历史上大元帅都有谁(十大元帅名字的由来)(1)

朱德元帅

朱德 为上学取的假名

朱德元帅是十大元帅之首,出生于贫苦家庭,出生时为了好养活,按农村习俗,母亲随意取了个乳名“狗儿”,族中长辈按照家乡习俗也喊他“狗娃子”。4岁的时候,父亲按族谱辈分给他取名“朱代珍”。10岁的时候,私塾先生看朱德是个可造之材,为他改名“玉阶”,希望他好好读书,像洁白的玉石那样做人,立志沿着玉石砌成的阶梯,步步登高

24岁的时候(1909年),朱德元帅(朱玉阶)来到云南报考当时有名的四大军校之一云南陆军讲武堂。讲武堂是云南人开办的,当时只收云南人。朱德元帅(朱玉阶)在报名处悄悄查了登记簿,见蒙自县还没人报考,一心向学的他改名“朱德”,假冒云南临安府蒙自县人士,成功入学。很快,朱德冒籍的事被发现,报到讲武堂总办李根源那里,李根源找来朱德一聊,非但没开除他,还鼓励朱德努力学习,做个国家有用之才。

在这里,朱德元帅还成为蔡锷将军的得意门生,编入自己的军队,因表现优异,曾在四年内连升六级。

历史上大元帅都有谁(十大元帅名字的由来)(2)

彭德怀 也是上军校改的名

彭德怀元帅乳名“真伢子”,电视剧上老家的人都这么喊他。原名叫彭得华,是不是很大气,得到中华啊!哈哈。彭得华三兄弟都是按照“华”字取的名字,二弟“金华”,三弟“荣华”。

1922年,24岁的彭得华应好友黄公略之邀一起报考湖南陆军军官讲武堂。同时改名彭德怀,回到家,他对妻子说:“你知道我叫彭德怀是什么意思吗?‘君子怀德,小人怀土’,我考军校不是为了升官发财,置办田产,我要做一个有道德的、多为普通老百姓办好事的人,以后你的“真伢子”就叫彭德怀了。”

彭帅是个初心不改的人,始终站在普通老百姓的立场考虑问题。

林彪 女孩儿的名字林育蓉

林彪,原名林育蓉,也写作毓蓉、育容。他本人一直不满意,因为,这个名字太女性化了。林帅的文化基础很好,上过私塾,13岁进入林育南、恽代英等创办的浚新学校(在黄冈八斗湾)。15岁林育蓉转入武昌共进中学,在此他想改名虎虎生威的“林彪”,遭到父亲反对,认为“彪”字含有刑戮、凶疾、失败之意,用在名字中不好。

1925年,林育蓉报考黄埔军校,父亲并不同意。到广州后,林育蓉先去了设在杨家祠堂的中共广东区委机关。此时,他已经18岁,在共进中学加入了共青团,在杨家祠堂进门时的会客名单上,林育蓉郑重地写上了“林彪”两个字。后来,用林彪这个名字进入黄埔军校,成为第四期步兵科中的学员。

历史上大元帅都有谁(十大元帅名字的由来)(3)

刘伯承元帅

  刘伯承 孝生之子刘明昭

刘伯承元帅乳名“孝生”,因为,他出生那年深秋,祖父母7天内相继离世,刘帅在举家服丧的泪水中呱呱坠地,“孝生”——出生就戴孝。

刘帅是家中长子,父亲刘文炳是浦里河畔有名的“泥脚文人”,多年寒窗苦读的失意秀才,空有满腹学问,后来只能在家务农。刘文炳给刘帅取名刘明昭,乃本《荀子·劝学》篇章句:“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同时,这个名字也是符合家谱辈分的,后来,刘文炳老先生又为爱子取了字“伯承”,意思是家中长子继承家族事业。

古代,人有名有字,有的还有号,叫字是一种尊敬,比如:刘备刘玄德、曹操曹孟德、诸葛亮诸葛孔明......,毛主席名泽东,字润之。后来,刘帅的字越来越响,所以,刘伯承就成了大家心目中刘帅的名字。

贺龙 云中长者

贺龙元帅,毛泽东称之为贺老总,小名“长长”,是不是很可爱?贺老总5岁入私塾时,取名“平轩”,11岁时家贫辍学,父母为他取名“振家”,希望他振兴家业。 按族中家谱,贺老总为“文”字辈,族中本名“贺文常”。

1914年,贺老总参加中华革命党(孙中山领导的)后,取名“云卿”,语出《尚书.大传》中《卿云歌》:传说,上古时期,帝舜传位给治水有功的禹时,和部落民众一起唱歌:“卿云烂兮。明明天上。烂然星陈……。

后来,贺老总族中父辈们觉得“文常”、“云卿”这俩名字,都不足以表达他们所给予的厚望,商量着要给他重新取个响亮的名字。贺老总的叔叔贺士奎是个有学问的人,大家在他家商量,他说:“原来叫,云卿、文常(长),嗯,就取其中“云、长”二字演义下去,云中之长者龙也。龙能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我看就以‘龙’字为主,再加个辅助的字儿,便是好名字!”

大家都认可这个思路,但再加个什么字,他们商量半天,始终议不出个子午卯酉。在一旁听着的贺文常自己说:“我看就用一个‘龙’字吧,又好说,又好记!”从此一个响当当的名字贺龙诞生了。

历史上大元帅都有谁(十大元帅名字的由来)(4)

陈毅元帅 士不可不弘毅

陈毅元帅5岁开蒙入学,父亲希望他成为一个志趣超群的俊杰人物,给他取名陈世俊,号仲弘。果然,陈世俊从小勤奋好学,博闻强记,过目成诵,并且,喜爱下棋和吟诗作赋,志趣高雅。

陈世俊在成都德胜乡读高小时,爱读古文,十分敬仰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洵。因为,苏洵字明允,所以陈世俊同学将“明允”顺序颠倒,一度给自己改名“陈允明”。

陈毅元帅经历丰富,学问贯穿中西,1916年(15岁),考入成都甲种工业学校(现成都工业学院)。一天,他读曾子,对“士不可不弘毅”这句话感触良多。陈毅元帅当时想,解救国人于水火,任重而道远,光有弘(刚强的意思,他字仲弘)不够,还须有毅(毅力),方能有始有终坚持到胜利,于是他决定取名陈毅号仲弘,号“仲弘”与名“毅”结合占“弘毅”二字。1919年,18岁的陈毅考取赴法国勤工俭学,出榜时上面就是署名“陈毅”。

罗荣桓元帅 “桓桓于征”

罗荣桓,本名罗慎镇,字雅怀,号宗人,平时都称呼他“罗宗人”。

辛亥革命后,1914年,新式学堂开始兴起,罗宗人从私塾转入新式学堂——岳英小学,读高小一年级。时任校长罗炳文兼教国文,觉得“罗宗人”这个名字怎么听都别扭。罗宗人的父亲罗国理就请校长给孩子再取个名字。罗炳文沉吟片刻,挥笔写下“荣桓”二字,说道:“吾观令郎虽幼,颇魁梧壮硕,值此多事之秋,他日讲习武事建功军旅也未可知!《诗》中有云曰:‘桓桓于征’。其‘桓桓’者,威武也;‘征’,征伐也。正合此意!”

罗国理欣然领受,拱手拜谢,罗宗人此后就改名为罗荣桓。罗帅参与领导经营山东抗日革命根据地,后入东北,配合林彪解放东北、平津,又挥师南下席卷全国。罗炳文所言非虚也。

 徐向前元帅 从象谦到 “继续向前”

徐向前元帅乳名“银存”,是祖母给他取的,徐帅有两个哥哥,乳名分别叫“银仓”、“银福”。祖母意思很明白:希望孩子有个好前程,多赚钱,多存钱,泽被子孙。

小“银存”的父亲也是一名秀才,这一点和刘伯承元帅的父亲一样,也是个有学问的人。徐老先生认为读书人的名字很重要,并归纳出四点:好听、好叫、文雅、寓意深刻,是不是很有道理?在“银存”上家谱的时候,父亲为他取名徐象谦,字子敬,“谦”卦乃《易》六十四卦唯一六爻皆吉的卦象。

历史上大元帅都有谁(十大元帅名字的由来)(5)

徐向前元帅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徐象谦发现原本志同道合的革命同志面对白色恐怖,出现了分化:有的人,献出同志的头颅,变节投降了;有的人,开小差脱离革命队伍,跑掉了;有的人,则掩埋好同伴的尸首,擦干自己身上的血迹,昂起头继续向前进。徐象谦认真思考后,觉得第一类表现实乃可耻之徒,第二类表现半途而废可悲,唯有第三类人不忘初心不畏艰难最为可敬。

痛定思痛,徐象谦立志要成为那些面对困境昂首向前的人,于是改名“象谦”为“向前”。

聂荣臻元帅 百福骈臻得双全

聂荣臻元帅出生后,一家人很高兴。聂帅的父母都读过私塾,两人先把家中的《杂志三字经》拿来,寻找好字儿给孩子取名用。反复推敲斟酌,结果夫妇俩把书都翻完了,也没有找到满意的名字。次日,聂帅的父亲聂仕先来到岳父家,继续翻书。他坐在椅子上,把一本《随身宝》翻到最后一页,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连忙起身,指着书上的文字“百福骈臻得双全”,和岳父商议,岳父略作思索也微笑着连声赞同。

聂仕先兴冲冲赶回家中和妻子唐氏商量,按照“百福骈臻得双全”这句话给孩子取名,唐氏也认可。按族谱,孩子当在“荣”字辈儿,于是取名“聂荣臻”。小名也来自这句话,叫双全。

聂帅后来没改过名字,这和其他九位元帅不同,他们都改过名字。

 叶剑英元帅 “民之利剑”

叶剑英元帅在家中是第二个孩子,其父叶钻祥非常喜欢他,据叶氏族谱,为他取名叶宜伟。

1917年夏天,叶宜伟和同学结伴冒着酷暑,长途跋涉来到云南昆明,投考云南讲武堂。没错,就是朱德元帅学习过的那个云南陆军讲武堂,他和黄埔军校、保定军校、东北奉天讲武堂并称当时的四大军校。进入云南讲武堂后,叶宜伟同学踌躇满志,立志做革命之“前驱”,人民之利剑,为明心志改名“叶剑英”。

开国元帅已经远去,他们的英名值得永远纪念!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