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晓慧的日常(毕晓慧反证的日常)

毕晓慧的日常(毕晓慧反证的日常)(1)

毕晓慧的日常(毕晓慧反证的日常)(2)

毕晓慧

1988年生于山东

2012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国画工笔专业

2017年就读于中国艺术研究院师从张见

李可染画院青年画院画家

现生活工作于北京

bixiaohui.arthub.cn

毕晓慧的日常(毕晓慧反证的日常)(3)

《遮蔽》 60x80cm 绢本设色 2019

反证的日常

一—谈毕晓慧工笔表达的内在结构

文/ 孙磊

我们文化中有一种至尊的无上的力量,不断被时代的精神加持并推进,不断地形成相对自足丰满的视觉漩涡,以螺旋形方式达成自我上升的事实。也就是说,在视觉领域内,我们有一套自给自足的文化生产结构,一种巨大宏观时空的形式,它通过一系列有序的模式化语言承载我们的一切,包括那不可言说的部分:绝对的未知力量等等。

这必然让每一代中国画家都不得不陷入它的织网中,而聪明人懂得如何在它的切面和切点上编织他的水墨世界。毕晓慧就是一个特殊的例证,他有一套自己的方法,一种具有绝对性特征的方法:反证的方法。

毕晓慧的日常(毕晓慧反证的日常)(4)

《彳亍》 95x167cm 绢本设色 2018

首先,他是一个工笔画家,这是一种更为自足的语言技术形式,几乎全部的理念都来自深厚的传统,直到三四十年前,工笔的现代性尝试才得以有效地发展,当然这种发展依然受时代文化环境与语言意识形态的多重阻碍,今天,工笔绘画作为一种如此传统的技术语言和精神脉络已经焕发出崭新的当代表述,这本是就是一种宏观的反证力量。事实上,毕晓慧身上明显带有这种反证力量的基因,除了传承的作用以外,也体现了他对工笔艺术发展的整体思考与判断。

毕晓慧的日常(毕晓慧反证的日常)(5)

《The Double》 77x53.5cm 绢本设色 2019

毕晓慧的日常(毕晓慧反证的日常)(6)

《例外状态》 44x35cm 绢本设色 2018

其次,毕晓慧意识到不仅仅是工笔或者水墨,任何一种方式都必然有强烈的内在本体要求,这就是表达的当代性要求,而今天的当代性实际上主要落实在思想与观念的主导与达成上。他特别钟情于思想和观念如何成为一种切实明晰的视觉结构,成为一种具体的事实,甚至直接渗入到意象中去。

毕晓慧的日常(毕晓慧反证的日常)(7)

《苍白风景》 35.5x54.5cm 绢本设色 2017

他不希望思想和观念是干瘪的、强制化的,他崇尚一种思想的潮湿性和观念的混响状态,让事实或者实物从本位出离,成为它自身的对立面,不是为了对应或者对照,而是一种事物自身的反证方式,这又暗合了中国画“似与不似之间”的理念。

例如他画面中常常出现坠落的鸟,一方面在工笔画中,鸟一直是意趣精神的体现,玲珑生动,活灵活现,而毕晓慧恰恰以向死亡坠落的鸟的意象,重建当代的焦虑处境化的意趣精神,反证出当代的现实;另一方面,鸟的坠落或者下降是有针对性的,针对人类世界的上升与进步意识,实际上,对于人的存在而言,并没有什么真正意义上的上升进步,只有鸟用下坠的姿势警醒着作为人类的我们,让我们在命运面前努力让自己不那么无助和渺小,反证出一种含蓄的直面态度。

毕晓慧的日常(毕晓慧反证的日常)(8)

《无辜》 44x34.5cm 绢本设色 2019

毕晓慧的日常(毕晓慧反证的日常)(9)

《折叠》 44x33cm 2018

再次,毕晓慧提供给我们的私生活是被异化了的现实,但他特别小心地将这种异化维护在一个相对模糊、晦暗、稠密、神秘的界面上,并不溢出情绪的渲染,因此,他的画总显得冷静、沉默、坚定。

他像一个外科医生一样,不动声色地将自己的私生活置于手术台上的聚光灯下,并一点一滴地解剖给我们看,让我们见证这个时代的残酷与温暖。我们或者观者成为见证者,而他和他的生活反而成为一出精彩而冷漠的后现代戏剧,无疑这也是一种反证的方式。

毕晓慧的日常(毕晓慧反证的日常)(10)

《临时身份》 198x135cm 绢本设色 2019

在这种反证里,我们还能隐隐感受到他背后对明亮生活的热望,对他而言,这又是一个悖论,一种复调的反证。无论怎样,毕晓慧将日常非日常化,用异化聚焦的方式反证现实的残酷,确实代表了他们90年出生一代人的生存现实与精神事实。

毕晓慧的日常(毕晓慧反证的日常)(11)

《目睹者》 33.5x43.5cm 绢本设色 2019

还有,在语言技术与造型上,毕晓慧也特别敏感,他试图用娴熟的工笔技术结合视觉的速度感与模糊性,来呈现类似写意化的异化现实,技术上实际上是挑战传统的,但却反证了传统技术也能观照现实的力量。

而造型上,毕晓慧愈来愈强调一种刻板呆滞化的无表情面目,试图压抑住生存的复杂与艰辛反应,让绘画的事实与现实的事实拉开距离,甚至对立起来,以反证造型生动性的虚饰所带来的假象。造型上越干净简约,其对面的现实就越繁乱杂芜,毕晓慧用反证的方式聚焦于这样的事实,以求获得命运的真相。

毕晓慧的日常(毕晓慧反证的日常)(12)

《循环》 33.5x43.5cm 绢本设色 2017

最后,毕晓慧的人物也是反证法的人物设置,所有的人物几乎都是他自己的反证化形象,在他那里,一切他人都是自己,不需要镜子,不需要说明,只要事实。他画中的人物关系实际上是他与无数个自己的关系,这些关系中有无数种自我的日常状态,这就是他们一代人的现实。

不得的不说,这一代人对城市化人生日常存在的理解是非凡的,这个速度决定意识的时代,毕晓慧总寄希望于用凝视的慢化的反证结构,来处理自己和他者的关联,处理他的审美、态度、思考。

因此无疑,毕晓慧是一个具有时代典型特征的艺术家。

2018年9月3于长清

毕晓慧的日常(毕晓慧反证的日常)(13)

《相互》 44.5x65cm 绢本设色 2017

Arthub x 毕晓慧

Arthub:毕老师,您好。您的作品画面故事感很强,您通常看的哪些类型的书或哪些影像,能帮助您获得灵感呢?

毕晓慧:其实影像或书的阅读并没有直接的影响到我的创作,更多的是在感受和思维方式上的碰撞,灵感的来源其实多数是与我有关的日常,并非单一的创作来源。

毕晓慧的日常(毕晓慧反证的日常)(14)

《不平衡》 44.5x35cm 绢本设色 2018

Arthub:能跟我们简单聊聊您近期对于工笔艺术发展的感想吗?

毕晓慧:提到工笔画很多人还停留在传统概念之中,其实我认为现在的这种多元化的发展还是挺好的,因为有一些在现在看来是小众群体的艺术家在为了绘画的更多可能性而创作。例如我和工笔画研究院策展人单宏发起的转音青年工笔画研究展项目,我们选取了一些在绘画意义或形式上有更多可能性的创作者,并且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这样可以拓宽工笔画的边缘,使工笔绘画的种类或方式变得更有宽度。作为工笔画创作者我认为绘画不是取悦,最重要的意义是推动工笔画发展!

毕晓慧的日常(毕晓慧反证的日常)(15)

《白盒子》 51.5x65cm 绢本设色 2017

毕晓慧的日常(毕晓慧反证的日常)(16)

《质疑》 55x74cm 绢本设色 2017

毕晓慧的日常(毕晓慧反证的日常)(17)

《疑似返身》 65x50.5cm 绢本设色 2017

Arthub:您的画面中常常出现奄奄一息的鸟儿和紧紧缠绕着它的线条,画面中痛苦的气息扑面而来,这些鸟儿是我们内在心灵的化身吗?

毕晓慧:其实这只是一种符号,某一群体的映射。

毕晓慧的日常(毕晓慧反证的日常)(18)

《关联》 44x34cm 绢本设色 2018

Arthub:您画面中人物总是没有表情的,冷漠的,您想借此表达些什么呢?

毕晓慧:在创作时我也在投入自己的感受与感情,冷漠、呆板也是现在社会关系的现状。我只是通过创作把问题提出来,而没有做出明确的解答。

毕晓慧的日常(毕晓慧反证的日常)(19)

《狭窄空间》 65x50cm 绢本设色 2016

Arthub:您的画面很值得细看,您擅长把一些大的背景和观点藏到小小的意象和画面感中,您是如何形成这种能力的,有什么让您印象深刻的经历或长久坚持的点吗?

毕晓慧:其实我的创作都是与我的生活与我的日常相关,这些也是我创作素材的主要来源。对于绘画我一直坚持的点是问题机制,更多的是提出问题,我认为这很重要。

作品补充赏析

毕晓慧的日常(毕晓慧反证的日常)(20)

《拟山水》 35x34cm 绢本设色 2019

毕晓慧的日常(毕晓慧反证的日常)(21)

《虚 设(之二)》 44x33cm 绢本设色 2019

毕晓慧的日常(毕晓慧反证的日常)(22)

《苍白风景之三》 38x55cm 2018

毕晓慧的日常(毕晓慧反证的日常)(23)

《对视绅士》 31x50cm 33.5x50cm 绢本设色 2016

毕晓慧的日常(毕晓慧反证的日常)(24)

《外力作用之二》 43x35.5cm 绢本设色 2016

毕晓慧的日常(毕晓慧反证的日常)(25)

END


毕晓慧的日常(毕晓慧反证的日常)(2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